《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九 (9)
卷第二十九 (9)
1. 茄子
味甘,寒。久冷人不可多食,損人動氣,發瘡及痼疾。一名落蘇。處處有之。根及枯莖、葉,主凍腳瘡,可煮作湯漬之,良。
苦茄,樹小有刺。其子,以醋摩療癰腫。根亦作浴湯。生嶺南(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落蘇,平。主寒熱,五臟勞。不可多食,熟者少食無畏。又,醋摩之,敷腫毒。陳藏器云:茄子,味甘,平,無毒。今人種而食者名落蘇。嶺南野生者名苦茄,足刺,子小,主瘴。日華子云:茄子,治溫疾,傳屍勞氣。
圖經曰:茄子,舊不著所出州土,云處處有之,今亦然。段成式云:茄者,連莖之名,字當革遐反,今呼若伽,未知所自耳。茄之類有數種:紫茄、黃茄,南北通有之;青水茄、白茄、唯北土多有。入藥多用黃茄,其餘唯可作菜茹耳。又有一種苦茄,小株有刺,亦入藥。江南有一種藤茄,作蔓生,皮薄,似葫蘆,亦不聞中藥。
江南方:有療大風熱痰,取大黃老茄子,不計多少,以新瓶盛貯,埋之土中,經一年,盡化為水,取出,入苦參末,同丸如梧子。食已及欲臥時,酒下三十粒,甚效。又治墜撲內損,散敗血,止痛及惡瘡、發背等。
重陽日收取茄子百枚,去蒂,四破切之,硝石十一兩,碎搗,以不津瓶器,大小約可盛納茄子者,於器中先鋪茄子一重,乃下硝石一重覆之,如此令盡,然後以紙三數重,密密封之,安置淨處,上下以新磚撢復,不犯地氣,至正月後取出,去紙兩重,日中曝之。逐日如此,至二、三月,度已爛,即開瓶傾出,濾去滓,別入新器中,以薄綿蓋頭,又曝,直至成膏,乃可用。內損,酒調半匙,空腹飲之,日再,惡血散則痛止,血愈矣。
諸瘡腫,亦先酒飲半匙,又用膏於瘡口四面塗之,當覺冷如冰雪,瘡干便瘥。其有根本在膚腠者,亦可內消,若膏久乾硬,即以飯飲化動塗之。又治腰腳風血積冷,筋急拘攣疼痛者,取茄子五十斤,細切淨洗訖,以水五斗,煮取濃汁,濾去滓,更入小鐺器中煎至一斗以來,即入生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取出搜和,更入研了麝香、硃砂粉,同丸如梧子。每旦日,用秫米酒送三十丸,近暮再服,一月乃瘥。
男子、女人通用,皆驗。
陳藏器云:平,無毒。醋摩敷癰腫。莖、葉枯者,煮洗凍瘡。今人種食之,一名落蘇。又嶺南有野生者,名苦茄,足刺亦主瘴。食療云:平。主寒熱,五臟勞。不可多食,動氣,亦發痼疾。熟者少食之,無畏。患冷人不可食。又,根主凍腳瘡,煮湯浸之。勝金方:治磕撲損,肌膚青腫方:茄子留花種通黃極大者,切作片如一指厚,新瓦上焙乾為末。欲臥酒調二錢匕,一夜消盡,無痕跡也。
靈苑方:治腸風下血,久不止。茄蒂燒存性為末,每服食前米飲調三錢匕。
白話文:
茄子味道甘甜,性寒。體質虛寒的人不宜多吃,容易損傷身體的氣,引發瘡瘍和舊疾。茄子又名落蘇,各地都有。茄子的根、枯莖和葉子可以治療凍瘡,煮成湯浸泡效果很好。
苦茄,是一種矮小的樹,帶有刺。它的果實用醋磨碎後可以治療癰腫。根也可以用來煮水洗浴。這種茄子主要生長在嶺南地區(現在附註說明)。
我禹錫等人仔細研究了孟詵的說法,他認為落蘇性平,可以治療寒熱病症和五臟虛勞。但不可多吃,煮熟的可以少量食用,沒有關係。用醋磨碎後外敷可以治療腫毒。陳藏器認為茄子味甘,性平,沒有毒。現在人們種植食用的是落蘇。嶺南地區野生的是苦茄,帶刺,果實較小,主要可以治療瘴氣。日華子認為茄子可以治療溫熱病,以及會傳染的勞疾。
圖經說:茄子,以前沒有記載產地,只說到處都有,現在也是這樣。段成式說,茄這個字是連著莖說的,讀音應該像「革遐反」,現在都叫它「伽」,不知道怎麼來的。茄子的種類有很多,有紫茄、黃茄,南北方都有;青水茄、白茄,只有北方比較多。入藥多用黃茄,其他的只能當蔬菜食用。還有一種苦茄,植株矮小有刺,也可以入藥。江南有一種藤茄,像藤蔓一樣生長,皮薄,像葫蘆,但沒有聽說可以入藥。
江南方有個偏方,可以治療嚴重熱痰病,取大量老茄子,放入新瓶中,埋在土裡一年,會全部化為水,取出後加入苦參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或睡前用酒送服三十粒,效果很好。還可以治療跌打損傷,散瘀血,止痛,以及惡瘡、發背等。
重陽節收取一百個茄子,去掉蒂,切成四瓣,加入十一兩硝石搗碎,用不透水的瓶子裝好,大小以能裝下茄子為宜。先在瓶底鋪一層茄子,再鋪一層硝石,如此一層一層鋪滿。然後用幾層紙密封,放在乾淨的地方,上下用新磚墊著,不要接觸到地氣。等到正月之後取出,去掉兩層紙,在太陽下曝曬。每天都這樣做,到二三月時,茄子都爛了,就打開瓶子倒出,濾掉殘渣,再裝入新的容器中,用薄棉布蓋住,繼續曝曬,直到變成膏狀,就可以使用了。內傷時,用酒調半匙空腹飲用,一天兩次,惡血散去疼痛就止住了,血傷也就好了。
各種瘡腫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先用酒送服半匙,然後將藥膏塗在瘡口四周,會感到像冰雪一樣的寒冷,瘡口乾了就會痊癒。對於皮膚深層的瘡瘍,也可以讓它消散。如果藥膏乾硬了,可以用米湯調開後塗抹。還可以治療腰腿因風寒積滯導致的筋脈拘攣疼痛,取五十斤茄子,切細洗淨,用水五斗煮取濃汁,濾去殘渣,再放入小鍋中熬煮到剩下一斗左右,加入生米粉一起熬煮,熬到濃稠適中,取出搓揉,再加入研磨好的麝香和朱砂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用黃米酒送服三十丸,傍晚再服一次,一個月就可以痊癒。
男女都可以用,效果都很好。
陳藏器認為茄子性平,沒有毒。用醋磨碎後可以外敷治療癰腫。茄子的枯莖、葉子煮水可以洗凍瘡。現在人們種植食用,又名落蘇。嶺南地區有野生的,叫苦茄,帶刺,也可以治療瘴氣。《食療》說茄子性平,可以治療寒熱病症和五臟虛勞。不可多吃,會動氣,也容易引發舊疾。煮熟的可以少量食用,沒有關係。體質虛寒的人不宜食用。茄子的根可以治療凍瘡,煮水浸泡。勝金方說:治療跌打損傷,皮膚青腫的方法,選用花謝後長得很大、通體黃色的茄子,切成一指厚的片,在瓦片上烘乾研磨成粉。睡前用酒調服兩錢,一夜之間青腫就能消散,不留痕跡。
《靈苑方》說:治療腸風下血,久治不好的情況。將茄蒂燒成灰,研磨成粉,每次在飯前用米湯調服三錢。
《衍義》說:新羅國產一種茄子,顏色淺淡,微帶紫色,蒂長,味道甘甜。現在它的種子已經遍布中國的菜園,但是這種茄子沒有什麼益處,也無法用來治病,只說對人有害。後人雖然有治療的方法,但最終還是與《本經》的說法不符。種菜的人又把它們種在溫暖的地方,施加很多肥料,所以在小滿前後,價格很高地賣出去。這樣不按照時令種植,對人的損害就更多了。不合時令的食物,不可以隨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