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5)

1.

小蒜也,味辛,溫,有小毒。歸脾、腎。主霍亂,腹中不安,消穀,理胃,溫中,除邪痹毒氣。五月五日採之。

陶隱居云:小蒜生葉時,可煮和食。至五月葉枯,取根名薍(音亂)子,正爾啖之,亦甚熏臭。味辛,性熱,主中冷,霍亂,煮飲之。亦主溪毒。食之損人,不可長服。唐本注云:此蒜與胡蔥相得,主惡蛓毒、山溪中沙蝨水毒大效。山人、俚、獠時用之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小蒜野生,小者一名萵,一名蒚。

苗、葉、根、子似葫而細數倍也。爾雅云:蒚,山蒜。釋曰《說文》云:葷菜也。一云菜之美者,雲夢之葷菜。生山中者名蒚。孟詵云:小蒜亦主諸蟲毒,疔腫,甚良。不可常食。日華子云:小蒜,熱,有毒。下氣,止霍亂吐瀉,消宿食,治蠱毒,敷蛇蟲,沙蝨瘡。三月不可食。

圖經曰:蒜,小蒜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生田野中,根、苗皆如葫而極細小者是也。五月五日採。謹按《爾雅》蒚(力的切),山蒜。釋曰:《說文》云:蒜,葷菜也。一云菜之美者,雲夢之葷。生山中者名蒚。今《本經》謂大蒜為葫,小蒜為蒜。而《爾雅》、《說文》所謂蒜,葷菜者,乃今大蒜也。

乃今小蒜也。書傳載物之別名不同,如此用藥不可不審也。古方:多用小蒜治霍亂,煮汁飲之。南齊褚澄用蒜治李道念雞瘕,便瘥。江南又有一種山蒜,似大蒜臭。山人以治積塊及婦人血瘕,以苦醋摩服多效。又有一種似大蒜而多瓣,有葷氣,彼人謂之莜子,主腳氣。宜煮與蓐婦飲之,易產。

江北則無。

食療:主霍亂,消穀,治胃溫中,除邪氣。五月五日採者上。又,去諸蟲毒、疔腫、毒瘡,甚良。不可常食。肘後方:治霍亂,心腹脹滿氣,未得吐下。小蒜一升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毒蛇螫人。杵小蒜飲汁,以滓敷瘡上。葛氏方: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濕,一名水病,似射工而無物。

以小蒜三升㕮咀,於湯中莫令大熱,熱即無力,捩去滓,適寒溫以浴。若身體發赤斑紋者,無異。食醫心鏡:主霍亂,腹中不安,消穀,理胃氣,溫中,除邪痹,毒氣,歸脾、腎,煎湯服之。兵部手集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隨手效。以小蒜釅醋煮,頓服之取飽,不用著鹽。

絳外家人患心痛十餘年,諸藥不差,服此更不發。又方:蛐蜒入耳。小蒜汁理一切蟲入耳,皆同。治瘧用蒜不拘多少,研極爛,和黃丹少許,以聚為度,丸如雞頭大,候乾。每服一丸,新汲水下,面東服,至妙。廣韻:張騫使大宛,食之損目。黃帝:不可久食,損人心力。食小蒜,啖生魚,令人奪氣。

衍義曰:蒜,小蒜也。又謂之蒚,苗如蔥針,根白,大者如烏芋,子兼根煮食之。又謂之宅蒜,華佗用蒜齏,是此物。

白話文:

小蒜,味道辛辣,性溫,帶有輕微毒性。歸屬於脾經和腎經。主要治療霍亂、腹部不適,幫助消化,調理腸胃,溫暖中焦,去除邪氣和毒性麻痺之氣。最好在農曆五月初五採摘。

陶弘景說:小蒜在生長葉子的時候,可以煮熟食用。到了五月,葉子枯萎,取其根部,稱為「薍子」,可以直接食用,但氣味很熏臭。味道辛辣,性熱,主要治療中寒、霍亂,煮水飲用。也可以治療溪水中的毒素。但食用對身體有害,不宜長期服用。《唐本草注》說:這種小蒜與胡蔥一起使用,對於惡毒的刺蟲毒、山溪中的沙虱水毒有很好的療效。山區居民、少數民族常常使用。

臣禹錫等仔細研究《蜀本圖經》記載:小蒜是野生植物,小的又名萵,又名蒚。它的苗、葉、根、種子都像葫蘆但更細小數倍。《爾雅》說:「蒚,是山蒜。」《說文》解釋說:「葷菜也。」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蔬菜中的美味,雲夢地區的葷菜。生長在山中的就叫做「蒚」。孟詵說:小蒜也能治療各種蟲毒、疔瘡腫痛,效果很好,但不可以經常食用。日華子說:小蒜,性熱,有毒。能降氣,止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消除宿食,治療蠱毒,外敷可以治療蛇蟲、沙虱咬傷的瘡。三月份不宜食用。

《圖經》說:蒜,就是小蒜。以前沒有記載產地,現在各地都有。生長在田野中,根和苗都像葫蘆,但非常細小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採摘。仔細研究《爾雅》,「蒚(音力)」,是山蒜。《說文》解釋說:「蒜,葷菜也。」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蔬菜中的美味,雲夢地區的葷菜。生長在山中的就叫做「蒚」。現在《本經》把大蒜叫做葫,把小蒜叫做蒜。《爾雅》和《說文》所說的蒜,指葷菜,其實是現在的大蒜。

現在所謂的蒜,就是指小蒜。書籍記載事物的別名各有不同,用藥時不可不仔細審查。古代的藥方:多用小蒜治療霍亂,煮汁飲用。南齊的褚澄用蒜治療李道念的雞瘕病,病就好了。江南還有一種山蒜,氣味像大蒜一樣臭。山裡人拿它來治療積塊和婦女的血瘕,用苦醋磨成汁服用,效果很好。還有一種像大蒜但有很多瓣的,有葷腥氣味的,當地人叫它「莜子」,主要治療腳氣。適合煮水給產婦飲用,可以幫助生產。

江北地區則沒有這種植物。

食療作用:主要治療霍亂,幫助消化,治療胃部,溫暖中焦,去除邪氣。五月初五採摘的最好。又能去除各種蟲毒、疔瘡腫痛、毒瘡,效果很好。但不可以經常食用。《肘後方》:治療霍亂,心腹脹滿,想吐又吐不出來。用一升的小蒜搗碎,加三升水煮成一升,一次喝完。還有一個方子:治療毒蛇咬傷。把小蒜搗爛取汁飲用,用剩下的敷在傷口上。《葛氏方》:治療水毒入體,又名中溪、中濕、水病,像射工蟲導致的疾病但沒有蟲。

用三升小蒜搗碎,加入湯中,不要太熱,太熱就沒效果,濾去殘渣,調整溫度後洗浴。如果身體出現紅斑紋,洗浴後效果相同。《食醫心鏡》:主要治療霍亂,腹部不適,幫助消化,調理胃氣,溫暖中焦,去除邪氣麻痺之氣,歸屬於脾經和腎經,煎湯服用。《兵部手集》治療心痛難忍,不管是十年還是五年的,都立即見效。用小蒜和濃醋一起煮,一次吃飽,不用放鹽。

絳外家有人患心痛十多年,吃各種藥都沒有效果,服用這個方子後就不再發作。還有一個方子:治療蛐蜒入耳。小蒜汁可以治療各種蟲子入耳,都有效。治療瘧疾,用蒜不拘多少,搗爛,加入少許黃丹,揉成團,像雞頭大小,等乾了。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打上來的水送服,面向東方服用,效果極佳。《廣韻》說:張騫出使大宛,吃了蒜後損傷了眼睛。黃帝說:不可以長期食用,會損傷人的心力。吃小蒜,吃生魚,會讓人精力耗損。

衍義說:蒜,就是小蒜。又叫做蒚,苗像蔥針,根白色,大的像烏芋,種子連同根部煮熟食用。又叫做宅蒜,華佗用的蒜泥,就是這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