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九 (4)
卷第二十九 (4)
1. 葫
又將紫皮者,橫切作片子,厚一分,初患瘡發於背脅間未辨癰疽者,若陽滯於陰,即為癰;陰滯於陽,即為疽。癰即皮光赤,疽即皮肉紋起不澤。並以葫片復之,用艾灸。如已痛灸至不痛;如不痛,灸至痛初覺,即便灸,無不效者。仍審度正,於中心貼葫灸之。世人往往不悟此瘡,初見其瘡小,不肯灸,惜哉!
白話文:
將紫皮葫蘆橫切成薄片,約一分厚,用來治療剛開始長在背部或脅肋之間的瘡,還無法分辨是癰還是疽的病症。如果陽氣滯留在陰經,就會形成癰;陰氣滯留在陽經,就會形成疽。癰的特徵是皮膚光滑紅腫,疽的特徵是皮膚紋路隆起且沒有光澤。將葫蘆片敷在患處,然後用艾草灸療。如果患處已經疼痛,就灸到不痛為止;如果患處不痛,就灸到剛感覺到疼痛時就停止,這樣效果很好。也要仔細觀察患處的中心點,將葫蘆片敷在中心點上進行灸療。世人常常不明白這個道理,剛看到瘡小的時候,不肯進行灸療,實在可惜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