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八 (10)
卷第二十八 (10)
1. 蘇
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陶隱居云: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蘇,不堪用。其子主下氣,與桔皮相宜同療。今注今俗呼為紫蘇。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蘇,桂荏。釋曰:蘇,荏類之草也。以其味辛類荏,故一名桂荏也。藥性論云:紫蘇子,無毒,主上氣咳逆,治冷氣及腰腳中濕風結氣。
將子研汁煮粥良,長服令人肥白身香。和高良薑、桔皮等分,蜜丸,空心下十丸。下一切宿冷氣及腳濕風。葉可生食,與一切魚肉作羹,良。孟詵云:紫蘇,除寒熱,治冷氣,日華子云:紫蘇,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並一切冷氣,止腳氣,通大小腸。
子主調中,益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結,消五膈,止嗽,潤心肺,消痰氣。
圖經曰:蘇,紫蘇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夏採莖葉,秋採實。其莖並葉,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與桔皮相宜,氣方:中多用之。實主上氣咳逆,研汁煮粥尤佳,長食之,令人肥健。若欲宣通風毒,則單用莖,去節大良。謹按《爾雅》謂蘇為桂荏。
蓋以其味辛而形類荏,乃名之。然而蘇有數種,有水蘇、白蘇、魚蘇、山魚蘇,皆是荏類。水蘇別條見下。白蘇方:莖,圓葉不紫,亦甚香,實亦入藥。魚蘇似茵陳,大葉而香,吳人以煮魚者,一名魚𦺗。生山石間者名山魚蘇,主休息痢,大小溲頻數,乾末,米飲調服之,效。
又蘇主雞瘕。《本經》不著,南齊褚澄善醫,為吳都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見謂曰:汝有重病。答曰:舊有冷病,至今五年,眾醫不瘥。澄為診曰:汝病非冷非熱,當是食白瀹雞子過多所致,令取蘇一升,煮服,仍吐一物如升,涎裹之,能動,開看是雞雛,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盡,更服所餘藥,又吐得如曏者雞十三頭,而病都瘥,當時稱妙。
一說乃是用蒜煮服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薄荷根莖,真似紫蘇莖,但葉不同。薄荷莖性燥,紫蘇莖和。凡使,刀刮上青薄皮,銼用也。聖惠方:治風,順氣,利腸。以紫蘇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絹袋盛,納於三鬥清酒中,浸三宿,少少飲之。又方:治腳氣及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腳踵不可踐地。
用紫蘇二兩,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蘇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蔥、豉、椒、姜食之。外臺秘要:治夢失精。以子一升,熬杵為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斗門方:治失血。紫蘇不限多少,於大鍋納水煎,令乾後去滓,熬膏,以赤豆炒熟杵為末,調煎為丸如梧子大。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常服,瘥。
金匱方:治食蟹中毒。紫蘇煮汁飲之三升,以子汁飲之亦治。凡蟹未經霜者多毒。丹房鏡源紫蘇油,柔朱金潤八石。
白話文:
紫蘇,味道辛辣,性溫和。主要功能是降氣,驅除體內寒氣,紫蘇的種子效果更好。
陶弘景說:紫蘇的葉子背面是紫色的,氣味非常香。如果沒有紫色而且不香,像荏的,就是野生的紫蘇,不能用。紫蘇的種子主要功能是降氣,和橘皮一起使用效果更好。現在俗稱它為紫蘇。臣禹錫等人根據《爾雅》記載,「蘇」就是「桂荏」,解釋說:「蘇」是像荏一樣的草。因為它味道辛辣像荏,所以又叫「桂荏」。《藥性論》說:紫蘇子無毒,主要治療氣逆咳嗽,治療冷氣和腰腿部的風濕結氣。
將紫蘇子研磨成汁煮粥喝,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肥胖白皙,而且身體帶有香氣。將紫蘇子和高良薑、橘皮等分量混合,用蜂蜜做成丸子,空腹服用十丸。可以驅除體內一切寒氣和腳部的風濕。紫蘇葉可以生吃,也可以和各種魚肉一起煮湯,效果很好。孟詵說:紫蘇可以驅除寒熱,治療冷氣。日華子說:紫蘇可以補中益氣,治療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以及一切冷氣,止腳氣,通大小腸。
紫蘇子主要功能是調和脾胃,有益五臟,降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使人肥胖強壯,利大小便,破除體內癥瘕,消除膈膜中的阻塞,止咳,潤肺,化痰。
《圖經》說:紫蘇,就是紫蘇。以前沒有記載它產自哪裡,現在到處都有。葉子背面是紫色而且氣味很香,夏天採摘莖葉,秋天採摘果實。紫蘇的莖和葉,可以通心經,健脾胃,煮水喝效果更好,和橘皮一起使用效果很好,很多藥方中都使用它。紫蘇子主要治療氣逆咳嗽,研磨成汁煮粥喝效果更好,長期食用可以使人肥胖健壯。如果想要宣散風毒,單用紫蘇莖,去除莖上的節效果最好。《爾雅》說蘇是桂荏,大概是因為它味道辛辣而且形狀像荏,所以這樣稱呼它。但是蘇有很多種,有水蘇、白蘇、魚蘇、山魚蘇,都是荏類。水蘇在別的條目裡說明。白蘇的莖是圓的,葉子不紫,也很香,它的果實也可以入藥。魚蘇像茵陳,葉子大而且香,吳地的人用它煮魚,又叫魚腥草。生長在山石間的叫做山魚蘇,主要治療休息痢,大小便頻繁,將它磨成粉,用米湯調服,有效。
紫蘇還主治雞瘕。《本草經》沒有記載,南齊時的褚澄很擅長醫術,擔任吳郡太守,百姓李道念因為公事到郡里,褚澄看到他說:你有很嚴重的病。李道念回答說:我以前有寒病,到現在已經五年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褚澄診斷說:你的病不是寒也不是熱,應該是吃太多用開水煮的雞蛋造成的,讓他拿一升紫蘇煮水喝,結果吐出像一升的東西,被黏液包裹著,會動,打開一看是雞雛,羽毛、爪子都長齊了,還能走動。褚澄說:這還沒完,再把剩下的藥喝完,又吐出了像之前那樣的雞十三隻,病就痊癒了,當時大家都稱讚他的醫術高明。
還有一種說法是用蒜煮水喝。
雷公說:使用紫蘇時,不要用薄荷的根莖,它很像紫蘇的莖,只是葉子不同。薄荷的莖性燥,紫蘇的莖比較平和。使用時,要用刀刮掉上面的青色薄皮,切碎使用。《聖惠方》:治療風病,順氣,利腸。用紫蘇子一升稍微炒一下,搗碎,用生絹袋裝起來,放入三鬥清酒中,浸泡三宿,少量飲用。另一個方子:治療腳氣和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腳跟不能踩地。
用紫蘇二兩,搗碎,用水二升,研磨取汁,用紫蘇子汁煮粳米二合,做成粥,加入蔥、豆豉、花椒、薑一起食用。《外台秘要》:治療夢遺失精。用紫蘇子一升,炒熟搗成末,用酒服方寸匕,每天服用兩次。《斗門方》:治療失血。紫蘇不限多少,在大鍋里加水煎煮,煎乾後去除殘渣,熬成膏,用炒熟的赤小豆搗成末,調到膏中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用酒送服三十到五十丸,長期服用可以痊癒。
《金匱方》:治療吃螃蟹中毒。用紫蘇煮水喝三升,用紫蘇子汁喝也可以治療。凡是沒有經過霜打的螃蟹多有毒。《丹房鏡源》的紫蘇油,柔潤朱紅,用量八石。
衍義說:蘇,就是紫蘇,背面都是紫色的最好,味道微辛、甘甜,能散發,氣味香。讓人早晚用它煮水喝,沒有什麼好處。醫生認為這種香味濃郁的草會導致富貴病,這就是其中一種。脾胃虛寒的人喝了會導致腹瀉,很多人都不知道。紫蘇子,治療肺氣喘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