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八 (11)
卷第二十八 (11)
1. 蘇
衍義曰:蘇,此紫蘇也,背面皆紫者佳,其味微辛、甘,能散,其氣香。令人朝暮湯其汁飲,為無益。醫家以謂芳草致豪貴之疾者,此有一焉。脾胃寒人飲之多泄滑,往往人不覺。子,治肺氣喘急。
白話文:
紫蘇,就是指這種植物。葉子背面都是紫色的品質最好。它的味道稍微有點辛辣,帶點甘甜,有發散的作用,氣味芳香。有人早晚都煮它的汁來喝,其實沒有什麼益處。醫生認為,芳香的藥草會引發一些富貴病,紫蘇就是其中一種。脾胃虛寒的人喝多了容易腹瀉,但人們往往不會注意到這個。紫蘇子則能治療肺氣喘急。
2. 水蘇
味辛,微溫,無毒。主下氣,殺穀,除飲食,闢口臭,去毒,辟惡氣。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雞蘇,一名勞祖,一名芥蒩(音祖),一名芥苴(七餘切)。生九真池澤。七月採。
陶隱居云:方:藥不用,俗中莫識。九真遼遠,亦無能訪之。唐本注云:此蘇生下濕水側,苗似旋覆,兩葉相當,大香馥。青、齊、河間人名為水蘇,江左名為薺薴,吳會謂之雞蘇。主吐血、衄血,下氣,消穀,大效。而陶更於菜部出雞蘇,誤矣。今以雞蘇之一名,復申吐血、衄血、血崩六字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白薇,兩葉相當,花生節間,紫白色,味辛而香,六月採莖葉,曬乾。陳藏器云:薺薴,葉上有毛,稍長,氣臭,除蟻瘻,挪碎敷之。亦主冷氣泄痢,可為生菜,除胃間酸水。孟詵云:雞蘇,一名水蘇。熟搗生葉,綿裹塞耳,療聾。又,頭風目眩者,以清酒煮汁一升服。
產後中風,服之彌佳。可燒作灰汁及以煮汁,洗頭令髮香,白屑不生。又,收訖釀酒及漬酒,常服之佳。日華子云:雞蘇,暖。治肺痿,崩中,帶下,血痢,頭風目眩,產後中風及血不止。又名臭蘇、青白蘇。
圖經曰:水蘇,生九真池澤,今處處有之。多生水岸旁,苗似旋覆,兩葉相當,大香馥,青、濟間呼為水蘇,江左名為薺薴,吳會謂之雞蘇。南人多以作菜。主諸氣疾及腳腫。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人謂雞蘇、水蘇是兩種。陳藏器謂薺薴自是一物,非水蘇。水蘇葉有雁齒,香薷氣辛,薺薴葉上有毛,稍長,氣臭。
主冷氣泄痢,可為生菜。除胃間酸水,亦可搗敷蟻瘻。亦有石上生者,名石薺薴,紫花細葉,高一、二尺,味辛,溫,無毒。主風血冷氣,並瘡疥,痔漏下血,並煮汁服,山中人多用之。
梅師方:治吐血及下血並婦人漏下。雞蘇莖、葉煎取汁,飲之。又方:治鼻衄血不止。生雞蘇五合,香豉二合,合杵研,槎如棗核大,納鼻中,止。又方:卒漏血欲死,煮一升服之。
衍義曰:水蘇,氣味與紫蘇不同,辛而不和,然一如蘇,但面不紫,及周圍槎牙如雁齒,香少。
白話文:
水蘇,味道辛辣,稍微溫熱,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氣向下行,消除積食,去除飲食不適,消除口臭,解毒,驅除穢氣。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清明,身體輕盈並延緩衰老。它還可以用於治療吐血、流鼻血、崩漏等出血症狀。它又名雞蘇、勞祖、芥蒩(音同「祖」)、芥苴(音同「七餘切」)。這種植物生長在九真地區的池塘沼澤邊,在七月採收。
陶弘景說:在古代藥方中很少使用水蘇,一般人也不認識它。九真地區遙遠,也沒人能去採訪調查。唐朝本草注解說:這種水蘇生長在潮濕的水邊,葉子形狀像旋覆花,兩片葉子相對生長,氣味非常芳香。青州、齊州、河間一帶的人稱它為水蘇,江南地區稱它為薺薴,吳會地區稱它為雞蘇。它主要用於治療吐血、流鼻血,使氣向下行,消除積食,效果很好。但陶弘景卻在菜部介紹雞蘇,這是錯誤的。現在重新用雞蘇這個名稱,來強調它治療吐血、流鼻血、崩漏等出血症狀的功效。
臣禹錫等人根據蜀本圖經的記載說:水蘇的葉子像白薇,兩片葉子相對生長,花開在節間,呈紫白色,味道辛辣且芳香,在六月採收莖葉,曬乾。陳藏器說:薺薴,葉子上有毛,稍微長一點,氣味臭,可以消除螞蟻咬傷引起的瘻管,將它搗碎敷在患處。它也可以治療寒氣引起的腹瀉,可以當作生菜食用,去除胃裡的酸水。孟詵說:雞蘇,又名水蘇。將新鮮葉子搗爛,用棉花包裹塞在耳朵裡,可以治療耳聾。另外,頭痛眩暈的人,可以用清酒煮水蘇汁一升服用。
產後中風,服用水蘇效果很好。可以用燒成灰的水蘇灰,或者用水蘇煮水,洗頭可以使頭髮香,不生頭皮屑。另外,也可以將收穫的水蘇用來釀酒或浸泡在酒中,經常飲用對身體有益。日華子說:雞蘇,性溫。可以治療肺痿、崩漏、白帶、血痢、頭痛眩暈、產後中風以及各種出血不止的症狀。它又名臭蘇、青白蘇。
圖經說:水蘇,生長在九真地區的池塘沼澤邊,現在到處都有。大多生長在水岸邊,幼苗像旋覆花,兩片葉子相對生長,氣味非常芳香,青州、濟州一帶稱它為水蘇,江南地區稱它為薺薴,吳會地區稱它為雞蘇。南方人大多用它當作蔬菜。它主要治療各種氣滯疾病和腳腫。江北地區很多,但人們不食用它。另外,江南地區的人認為雞蘇和水蘇是兩種不同的植物。陳藏器認為薺薴是獨立的一種植物,不是水蘇。水蘇的葉子有像雁齒一樣的鋸齒,氣味像香薷一樣辛辣,薺薴的葉子上有毛,稍長,氣味臭。
它可以治療寒氣引起的腹瀉,可以當作生菜食用,去除胃裡的酸水,也可以搗爛敷在螞蟻咬傷引起的瘻管上。也有生長在石頭上的,名叫石薺薴,開紫色的花,葉子細小,高一二尺,味道辛辣,性溫,沒有毒性。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血液疾病,瘡疥、痔瘡出血,都可以用水煮汁服用,山裡人經常使用它。
梅師方記載:治療吐血和下血以及婦女崩漏。用雞蘇的莖和葉煎汁服用。另一個方子:治療流鼻血不止。用新鮮雞蘇五合,香豉二合,一起搗爛研磨,做成棗核大小,塞入鼻孔中,可以止血。另一個方子:突然出血快要死亡的,煮一升雞蘇汁服用。
衍義說:水蘇,氣味和紫蘇不同,辛辣但不平和,雖然也像紫蘇一樣,但葉子表面不是紫色的,而且葉子周圍有像雁齒一樣的鋸齒,香氣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