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15)

1. 遠志(為君)

味苦,溫,無毒。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久服輕身不老,好顏色,延年。葉名小草,主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泄。一名棘菀,一名葽繞,一名細草。

生泰山及冤句川穀。四月採根、葉陰乾。(得伏苓、冬葵子、龍骨良,殺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藜蘆、蜚蠊、齊蛤。)

白話文:

苦味,性溫,無毒。能治咳嗽、反胃、傷食,補益不足,驅除邪氣,通暢九竅,增進智慧,使耳目聰明,記憶力強,意志堅定,力氣倍增,益於男性,安定心神,止驚悸,益精,消除胸膈氣悶,治療皮膚發熱,臉色發黃。長期服用可以輕身不老,容光煥發,延年益壽。

葉子叫做小草,主治益精,補益陰氣,止虛損,治療夢遺。又名棘菀、葽繞、細草。

生長在泰山和冤句的河谷地帶。四月採收根和葉,陰乾保存。與伏苓、冬葵子、龍骨配伍效果更佳,能解天雄、附子之毒。忌與真珠、藜蘆、蜚蠊、齊蛤同用。

陶隱居云:按藥名無齊蛤,恐是百合。冤句縣屬兗州濟陰郡,今猶從彭城北蘭陵來。用之打去心取皮,今用一斤正得三兩皮爾,市者加量之。小草狀似麻黃而青。遠志亦入仙方藥用。唐本注云:《藥錄》下卷有齊蛤,即齊蛤元有,不得言無。今陶云恐是百合,非也。今注:遠志莖葉似大青而小,比之麻黃,陶不識爾。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葽繞,棘菀。注:今遠志也,似麻黃,赤華,葉銳而黃,其上謂之小草。藥性論云:遠志畏蠐螬。治心神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堅壯陽道,主夢邪。日華子云:主膈氣,驚魘,長肌肉,助筋骨,婦人血噤,失音,小兒客忤。服無忌。

白話文:

陶隱居說:根據藥名沒有「齊蛤」,應該是「百合」。冤句縣屬於兗州濟陰郡,現在還是從彭城往北到蘭陵。過去人們用它時會去除心部取皮,現在用一斤大約只能得到三兩皮,市面上販售的會加量。小草形狀像麻黃,但呈青色。「遠志」也列入仙方藥材。唐代版本注解說:《藥錄》下卷有「齊蛤」,意思是「齊蛤」原本就存在,不能說不存在。現在陶隱居說可能是「百合」,是不對的。現在注解:遠志莖葉像大青但比較小,與麻黃相比,陶隱居不認識它。

臣禹錫等人謹慎查閱《爾雅》記載:「葽繞,棘菀。」注解:現在的遠志,看起來像麻黃,花是紅色的,葉子尖銳呈黃色,上部稱為小草。藥性論記載:遠志害怕蠐螬。治療心神健忘,安魂魄,使人不再迷失,堅固陽道,治療夢邪。日華子記載:主治膈氣、驚魘,促進肌肉生長,強壯筋骨,治療婦女血閉、失音,小兒驚風。服用沒有禁忌。

圖經曰:遠志,生泰山及冤句川穀,今河、陝、京西州郡亦有之。根黃色形如蒿根。苗名小草,似麻黃而青,又如蓽豆。葉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開花白色,根長及一尺。四月採根、葉,陰乾,今云曬乾用。泗州出者花紅,根、葉俱大於它處。商州者根又黑色。俗傳夷門遠志最佳。

古方通用遠志、小草。今醫但用遠志,稀用小草。《古今錄驗》及《範汪方》治胸痹心痛,逆氣,膈中飲不下,小草丸。小草、桂心、蜀椒去汗、乾薑、細辛各三分,附子二分炮,六物合搗下篩,和以蜜丸大如梧子。先食米汁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禁豬肉、冷水、生蔥、菜。

白話文:

遠志生長在泰山和冤句的川穀地帶,現在河、陝、京西等地也有。根呈黃色,形狀像蒿的根。莖葉稱為小草,外觀像麻黃,呈青色,也像蓽豆。葉子大小和青黛相似,但略小。三月開花,花呈白色,根長可達一尺。四月採收根和葉,陰乾或曬乾使用。泗州產的遠志花紅色,根和葉都比其他地方的更大。商州產的遠志根呈黑色。民間傳說夷門的遠志品質最好。

古方中一般使用遠志和小草。現在醫生只用遠志,很少用小草。例如,《古今錄驗》和《範汪方》治療胸痹心痛、逆氣、食不下等症,就會使用小草丸。小草、桂心、蜀椒去汗、乾薑、細辛各三分,附子二分炮製,將六種藥材研磨成粉,篩過後再用蜜丸成梧子大小。飯前用米汁送服三丸,每日三次,直至症狀改善為止。忌食豬肉、冷水、生蔥、蔬菜。

雷公曰:遠志,凡使,先須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悶。去心了,用熟甘草湯浸宿,漉出,曝乾用之也。肘後方:治人心孔愍塞,多忘喜誤。丁酉日密自至市買遠志,著巾角中,還為末服之,勿令人知。抱朴子《內篇》云:陵陽仲子服遠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開書所視,便記而不忘。

白話文:

雷公說:使用遠志,一定要先去心,如果不去心,服用會令人胸悶。去心之後,要用熟甘草湯浸泡一夜,再撈出晒乾,然後才能使用。

《肘後方》記載:治療人心孔閉塞,容易健忘、喜怒無常,可以在丁酉日偷偷地去市場買遠志,放在帽子角裡帶回家,研磨成粉末服用,不要讓別人知道。

《抱朴子內篇》記載:陵陽仲子服用遠志二十年,生了三十七個孩子,讀書看書,一目了然,立刻記住,永不忘記。

2. 龍膽

味苦,寒、大寒,無毒。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痢,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一名陵遊。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根,陰乾。(貫眾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陶隱居云:今出近道,吳興為勝。狀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膽為名。今按別本注云:葉似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龍膽,君。能生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日華子云:小豆為使。治客忤疳氣,熱病狂語及瘡疥,明目,止煩,益智,治健忘。

白話文:

龍膽味苦,性寒,甚至是大寒,沒有毒性。它可以治療骨頭之間的寒熱、驚厥、邪氣、斷絕的傷口,安定五臟,殺死蠱毒,去除胃裡的伏熱,以及時疫溫熱、熱泄下痢、腸道寄生蟲,增強肝膽之氣,止驚悸。長期服用可以益智不忘,輕身耐老。又名陵遊,生長在齊朐山谷和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收根部,陰乾。配伍貫眾,忌防葵、地黃。

陶隱居說:現在龍膽多產於近道,吳興產量最佳。它形狀像牛膝,味道非常苦,所以叫做龍膽。另外有別本注釋說:龍膽的葉子像龍葵,味道苦如膽,因此得名。臣禹錫等謹慎考證藥性論說:龍膽是君藥,可以治療小兒驚厥、心火旺盛、壯熱、骨熱、癰腫,以及時疾、黃疸、口瘡。日華子說:小豆是龍膽的使藥。龍膽可以治療客忤、疳氣、熱病狂語以及瘡疥,明目,止煩,益智,治療健忘。

圖經曰:龍膽,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今近道亦有之。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類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鐸形,青碧色。冬後結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根,陰乾。俗呼為草龍膽。浙中又有山龍膽草,味苦澀,取根細銼,用生薑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乾,搗,水煎一錢匕,溫服之。治四肢疼痛。

採無時候。葉經霜雪不凋,此同類而別種也。古方治疸多用之。《集驗方》谷疸丸:苦參三兩,龍膽一兩,二物下篩,牛膽和丸,先食以麥飲服之,如梧子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刪繁方》治勞疸,同用此龍膽,加至二兩,更增梔子仁三七枚,三物同篩搗,丸以豬膽,服如前法,以飲下之。其說云:勞疸者,因勞為名。

白話文:

龍膽草的介紹

《圖經》中記載,龍膽生長於齊朐山谷和冤句地區,現在道路附近也常能見到。它的根部呈黃白色,根莖向下生長,數量十餘條,外觀類似牛膝。莖直立向上生長,高度約一尺多。四月開始長葉,形狀類似柳葉,但比柳葉細小,莖枝則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形狀像牽牛花,呈鈴鐺狀,顏色青碧。冬天結種子後,植株便枯萎。在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收根部,陰乾後即可入藥,俗稱「草龍膽」。

浙江地區還有一種山龍膽草,味道苦澀。使用時需要將其根部細切,用生薑汁浸泡一夜,去除其燥性,再烘乾、搗碎,取一錢匕,用水煎煮,溫服即可。可治療四肢疼痛。

龍膽草的葉子即使在霜雪中也不會凋謝,說明它與其他同類植物有所區別。古方中多用龍膽治療黃疸。

《集驗方》中記載的「谷疸丸」,以苦參三兩、龍膽一兩為原料,先將藥材研磨過篩,再用牛膽汁和成丸,飯前用麥湯送服,每次五丸,一天三次,直至病症緩解。

《刪繁方》記載的治療勞疸的方劑,則加入了兩兩的龍膽,以及梔子仁和三七各一枚,三種藥材一同研磨過篩,再用豬膽汁和成丸,服法同上。

勞疸指的是因勞累而引發的黃疸。

谷疸者,因食而勞也。

雷公云:採得後陰乾。欲使時,用銅刀切去髭土頭了,銼,於甘草湯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曝乾用。勿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聖惠方:治蛔蟲攻心如刺,吐清水。龍膽一兩去頭,銼,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隔宿不食,平旦一頓服。外臺秘要:治卒下血不止。龍膽一虎口,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瘥。

肘後方:治卒心痛。龍膽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頓服。

白話文:

穀疸是因為飲食過度勞累所致。龍膽草採摘後陰乾,需要使用時,用銅刀去除鬚根,再研磨成粉末,放入甘草湯中浸泡一夜,隔天早上撈出曬乾備用。服用時不可空腹,以免導致尿失禁。龍膽草可以治療蛔蟲攻心,症狀像針刺一樣,還會吐清水。將一兩龍膽草去除頭部,研磨成粉末,加兩杯水煮沸至一杯,去除藥渣。隔夜不食,早上空腹服用。龍膽草也能治療突然出血不止的症狀,取一虎口量的龍膽草,加入五升水,煮沸至二升半,分五次服用,直到症狀緩解。龍膽草還能治療突然心痛,取四兩龍膽草,加入三升酒,煮沸至一升半,一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