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4)

1. 補註所引書傳

《補註本草》所引書傳:內醫書十六家,援據最多。今取撰人名氏,及略述義例,附於末卷,庶使覽之者,知所從來。余非醫家所切,不復存此,具列如下。

《開寶新詳定本草》:(開寶六年,詔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翰林醫官翟煦、張素、王從蘊、吳復圭、王光祐、陳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詳校諸本,仍取陳藏器拾遺諸書相參,頗有刊正別名及增益品目,馬志為之註解,仍命左司員外郎知制誥扈蒙、翰林學士盧多遜等刊定,凡二十卷。御製序,鏤板於國子監。)

《開寶重定本草》:(開寶七年,詔以新定本草所釋藥類,或有未允。又命劉翰、馬志等重詳定,頗有增損,仍命翰林學士李昉、知制誥王祐、扈蒙等重看詳,凡神農所說,以白字別之;名醫所傳,即以墨字。並目錄,共二十一卷。)

《唐新修本草》:(唐·司空英國公李績等奉敕修。初,陶隱居因《神農本經》三卷,增修為七卷。顯慶中,監門府長史蘇恭表請修定,因命太尉趙國公長孫無忌、尚藥奉御許孝崇與蘇恭等二十二人重廣定為二十卷,今謂之《唐本草》。)

《蜀重廣英公本草》:(偽蜀·翰林學士韓保升等,與諸醫工取《唐本草》並圖經相參校,更加刪定,稍增註釋,孟昶自為序。凡二十卷,今謂之《蜀本草》。)

《吳氏本草》:(魏·廣陵人吳普撰。普,華佗弟子,修《神農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種。唐《經籍志》尚存六卷,今廣內不復有。唯諸子書,多見引據。其說藥性寒溫、五味,最為詳悉。)

《藥總訣》:(梁·陶隱居撰,論次藥品五味、寒熱之性,主療疾病,及採蓄時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題云《藥像斆訣》不著撰人名氏,文字並相類。)

《藥性論》:(不著撰人名氏,集眾藥品類,分其性味、君臣、主病之效,凡四卷。一本題曰:陶隱居撰。然所記藥性、功狀,與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隱居所為。)

《藥對》:(北齊·尚書令、西陽王徐之才撰。以眾藥名品、君臣、佐使、性毒、相反,及所主疾病,分類而記之,凡二卷。舊本草多引以為據,其言治病、用藥最詳。)

《食療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詵撰。張鼎又補其不足者八十九種,並舊為二百二十七條,凡三卷。)

《本草拾遺》(唐開元中,京兆府三原縣尉陳藏器撰。以《神農本經》雖有陶、蘇補集之說,然遺逸尚多,故別為序例一卷,拾遺六卷,解紛三卷,總曰《本草拾遺》,共十卷。)

《四聲本草》:(唐·蘭陵處士,蕭炳撰。取本草藥名每上一字,以四聲相從,以便討閱,凡五卷。前進士王收撰序。)

《刪繁本草》:(唐·潤州醫博士兼節度隨軍楊損之撰。以本草諸書所載藥類頗繁,難於看檢,刪去其不急,並有名未用之類,為五卷。不著年代,疑開元后人。)

《本草性事類》:(京兆醫工杜善方撰。不詳何代人,以本草藥名隨類解釋,刪去重複,又附以諸藥制使、畏惡、解毒、相反、相宜者為一類,共一卷。)

《南海藥譜》:(不著撰人名氏,雜記南方藥所產郡縣,及療疾之驗,頗無倫次。似唐末人所作,凡二卷。)

《食性本草》(為唐陪戎副尉劍州醫學助教陳士良撰。以古有食醫之官,因食養以治百病,故取《神農本經》洎陶隱居、蘇恭、孟詵、陳藏器諸藥,關於飲食者類之,附以己說;又載食醫諸方,及五時調養臟腑之術。集賢殿學士徐鍇為之序。)

《日華子諸家本草》:(國初開寶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但云日華子大明。序集諸家本草,近世所用藥,各以寒溫、性味、華實、蟲獸為類,其言近用,功狀甚悉,凡二十卷。)

白話文:

補註所引書傳

本書引用的醫書典籍,以十六種內科醫書為主,引用次數最多。為方便讀者了解資料來源,以下列出各書撰寫者姓名及簡要說明,並附於卷末。本人非醫學專家,故不贅述,僅列出如下:

《開寶新詳定本草》: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奉皇帝旨意,由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翰林醫官翟煦、張素、王從蘊、吳復圭、王光祐、陳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詳加校對各版本,並參考陳藏器《本草拾遺》等書,對藥物名稱及種類進行增刪修訂,馬志撰寫註解,再由左司員外郎知制誥扈蒙、翰林學士盧多遜等校定,共二十卷。有皇帝御製序文,並刻板於國子監。

《開寶重定本草》:開寶七年(公元974年),認為《開寶新詳定本草》中部分藥物記載尚有不完善之處,再次由劉翰、馬志等人進行詳加校訂,增刪內容,並由翰林學士李昉、知制誥王祐、扈蒙等再次審閱校對。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以白字標識,名醫傳說的記載則以墨字標識,另附目錄,共二十一卷。

《唐新修本草》:唐朝司空英國公李績等人奉命修訂。起初,陶弘景根據《神農本經》三卷增修為七卷。顯慶年間(公元656-661年),監門府長史蘇恭上書請求修訂,於是太尉趙國公長孫無忌、尚藥奉御許孝崇與蘇恭等人共二十二人,擴充修訂為二十卷,今稱之為《唐本草》。

《蜀重廣英公本草》:後蜀時期,翰林學士韓保升等人,參考《唐本草》及相關圖經,進行校對增刪,並略加註釋,孟昶為之作序。共二十卷,今稱之為《蜀本草》。

《吳氏本草》:魏晉時期廣陵人吳普所撰。吳普是華佗的弟子,他修訂《神農本草》,增至四百四十一種藥物。唐代《經籍志》記載尚存六卷,但如今已不復存在。僅見於後世諸多書籍的引用。該書關於藥物寒熱溫涼、五味等性質的記載十分詳盡。

《藥總訣》:梁朝陶弘景撰寫,論述藥物五味、寒熱性質,主治疾病,以及採集和貯藏的時節方法,共二卷。有一種版本題為《藥像斆訣》,不署撰寫者姓名,但文字內容大致相同。

《藥性論》:不署撰寫者姓名,彙集各種藥物,按其性質、功效、主治疾病等分類記述,共四卷。有一種版本題為陶弘景撰寫,但其中藥物特性及功效與其他本草書有出入,因此懷疑並非陶弘景所作。

《藥對》:北齊尚書令、西陽王徐之才撰寫。將各種藥物名稱、君臣佐使、藥性毒性、藥物配伍禁忌以及主治疾病等,分類記載,共二卷。舊有的本草書籍多引用此書,其關於治療疾病和用藥的論述十分詳盡。

《食療本草》:唐朝同州刺史孟詵撰寫。張鼎補充了八十九種藥物,加上原有的二百二十七條,共三卷。

《本草拾遺》:唐朝開元年間,京兆府三原縣尉陳藏器撰寫。認為《神農本經》即使有陶弘景、蘇恭的補充,但遺漏的仍有很多,因此另撰序例一卷,拾遺六卷,解紛三卷,合稱《本草拾遺》,共十卷。

《四聲本草》:唐朝蘭陵處士蕭炳撰寫。將本草藥物名稱按四聲歸類,方便查找,共五卷。進士王收撰寫序文。

《刪繁本草》:唐朝潤州醫博士兼節度隨軍楊損之撰寫。認為本草書籍記載的藥物過於繁雜,難以查閱,因此刪去不必要的內容和名稱未用的藥物,共五卷。年代不詳,推測為開元年間以後的人所作。

《本草性事類》:京兆醫工杜善方撰寫。年代不詳,按藥物種類解釋藥物名稱,刪去重複內容,並將藥物炮製方法、配伍禁忌、解毒方法、相反相宜等歸為一類,共一卷。

《南海藥譜》:不署撰寫者姓名,雜記南方藥物的產地和療效,內容比較雜亂。推測為唐朝末期的人所作,共二卷。

《食性本草》:唐朝陪戎副尉劍州醫學助教陳士良撰寫。由於古代有食醫官職,以食療治病,因此參考《神農本經》以及陶弘景、蘇恭、孟詵、陳藏器等人的著作中關於飲食的內容,並加入自己的見解,同時記載食療方劑以及四季養生方法,集賢殿學士徐鍇為之作序。

《日華子諸家本草》:國初開寶年間,四明人撰寫。不署姓名,只稱日華子大明。彙集各家本草和當時常用的藥物,按照寒溫、性味、植物、動物等分類,內容多為當時常用的藥物,功效記載詳細,共二十卷。

2. 林樞密重廣本草圖經序

良醫之不能以無藥愈疾,猶良將不能以無兵勝敵也。兵之形易見,善用者,能以其所以殺者生人。藥之性難窮,不善用者,返以其所以生者殺人。籲!可畏哉!寒、熱、溫、涼,辛、甘、緩、急,品類萬殊,非一日而七十毒者,孰能辨之。彼《玉函》、《金匱》、《肘後》、《囊中》、《千金》之所傳,《外臺》之所秘,其為方,不知其幾何。由是言之,則非獨察脈、用方之為難,而辨藥最其難者。

金石之珍,草木之怪,飛潛動植之廣且眾也。風氣不同,南北不通,或非中國之所有,或人力之所不可到,乃欲真偽無逃於指掌之間,則本草、圖經二者,何可須臾離也。世所傳,曰《神農氏本草》三卷,梁·陶隱居離以為七,唐·蘇恭、李績之徒,又附益為二十卷,別圖藥形以為經,其書略備矣。開寶中,太祖皇帝命盧多遜等,考驗得失,增藥尤多,號為《開寶本草》。

仁宗皇帝嘉祐初,又使掌禹錫、林億、蘇頌、張洞為之補註,因唐圖經別為繪畫,復增藥至千有餘種。於是收拾遺逸,訂正訛繆,刊在有司,布之天下,其為壽養生人之術,無一不具。然世之醫者,習故守陋,妄意穿鑿,操數湯劑,幸而數中,自謂足以應無窮之病;詰其論說,則漠然不知。顧本草與圖經,殆虛文耳。

況偏州下邑,雖有願見者,何所售之。閬中陳氏子承,少好學,尤喜於醫,該通諸家之說,嘗患二書傳者不博,而學者不兼有也;乃合為一,又附以古今論說,與己所見聞,列為二十三卷,名曰《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書著其說,圖見其形,一啟帙而兩得之。不待至乎殊方絕域,山巔水涯,而品類萬殊者,森在目前;譬夫談與地者,觀於職方,閱戰具者之入武庫也。承之先世為將相,歐陽子所謂四世六公者,承其曾孫。

少孤,奉其母江淮間,閉門蔬食以為養,君子稱其孝。間有奇疾,眾醫愕眙,不知所出,承徐察其脈,曰:當投某劑,某刻良愈,無不然者。然則承之學,雖出於圖書,而精識超絕茲二者,又安能域之哉?鬼臾區、岐伯遠矣,吾不得而知也。其視秦越人、淳于倉公、華佗輩為何如?識者當能知之。

元祐七年四月朔。左朝請大夫充天章閣待制知杭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事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本路兵馬巡檢公事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長樂林希序

白話文:

良醫若沒有藥物,便無法治癒疾病,如同良將沒有兵力便無法打勝仗一樣。武器的形狀容易看見,善於用兵者,能將殺敵的武器用來救人。藥物的藥性卻很難徹底了解,不善於用藥者,反而會用能治病的藥物害死人。唉!真是可怕啊!寒、熱、溫、涼,辛、甘、緩、急,藥物的種類繁多,不是一天就能辨別七十種毒藥的,又有誰能做到呢?那些《玉函經》、《金匱要略》、《肘後備急方》、《袖珍方》、《千金要方》所記載的,以及《外台秘要》中所秘藏的方劑,其數量不知有多少。由此可見,不只是診脈、用方很困難,辨識藥物更是最困難的。

珍貴的金石藥物,奇特的草木藥物,以及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各種動植物,種類廣泛且數量眾多。由於風土人情不同,南北各地也不相同,有些藥材可能不是中國有的,或者人力無法到達採集,想要讓真偽藥物都一目瞭然,那麼本草和圖經這兩樣東西,就片刻都不能離開。世傳的《神農本草經》只有三卷,梁代陶弘景把它增補到七卷,唐代蘇恭、李勣等人又增補到二十卷,另外繪製藥物圖像作為圖經,這本書算比較齊全了。開寶年間,太祖皇帝命盧多遜等人考證其得失,又增加了許多藥物,稱作《開寶本草》。

仁宗皇帝嘉祐年間,又派掌禹錫、林億、蘇頌、張洞等人為它補註,根據唐代的圖經另行繪製圖畫,又增加了千餘種藥物。於是將遺漏的藥物收集起來,訂正錯誤的地方,刊刻後頒佈天下,關於養生延壽的方法,無一不包括在內。然而,世上的醫生,大多故步自封,妄加揣測,只憑經驗使用幾種湯劑,僥倖治好幾次,就自認為能應付各種疾病;細問他們的理論依據,則是一問三不知。因此,本草和圖經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空話。

況且在偏遠的州縣,即使有人想看這類書籍,也無處購買。閬中陳承的父親陳氏,年輕時就喜歡學習,尤其喜歡醫學,通曉各家醫學理論,他常苦於《本草經》和《圖經》兩種書沒有廣泛流傳,而學習者也沒有兼顧兩種書,於是就將兩書合為一本,又添加了古今醫學論著以及他個人的心得體會,編纂成二十三卷,名為《重廣補註神農本草經集注》。書中記載藥物性味功效,圖中顯示藥物形狀,打開一卷書就能同時得到兩方面的知識。不必親自到遙遠偏僻的地方,各種藥材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這就像研究地理的人看地圖,閱覽兵器的人進入兵工廠一樣。陳承的祖上是將相,歐陽修所說的「四世六公」指的就是陳承的家族。

陳承少年喪父,侍奉母親在江淮地區,閉門謝客,以素食養母,君子都稱讚他的孝順。有一次,他母親得了怪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不知是什麼病,陳承診脈後,說應該用某種藥物,過了一定時間後果然痊癒,從無失誤。所以,陳承的醫術,雖然來自於書本,但他精深的醫術卻遠遠超過這兩種書,又怎麼能局限於此呢?鬼臾區、岐伯都遠遠在他之下了,我無法得知陳承的醫術有多高明。他與秦越人、淳于意、華佗相比,又如何呢?有識之士一定能判斷出來。

元祐七年四月初一。左朝請大夫、天章閣待制、杭州知州、兼管內勸農事、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本路兵馬巡檢公事、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林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