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6)

1. 蕪菁及蘆菔

《嘉話錄》云:諸葛亮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荊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即易尋而採之,五也;冬有根可斫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敷乎。劉禹錫曰:信矣。三蜀、江陵之人,今呼蔓荊為諸葛菜是也。

其實夏秋熟時採之。仙方:亦單服。用水煮三過,令苦味盡,曝乾,搗篩,水服二錢匕,日三。久增服,可以辟穀。又治發黃,下小腸藥用之。又主青盲。崔元亮《海上方》云:但瞳子不壞者,療十得九愈。蔓荊子六升,一物蒸之,看氣遍,合甑下,以釜中熱湯淋之,乃曝令乾,還淋,如是三遍,即取杵篩為末。食上清酒服二寸匕,日再。

塗面膏亦有用者。又療乳癰痛寒熱者,取蔓荊根並葉,淨擇去土,不用水洗,以鹽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易之,即瘥。冬月無葉,但空用根,亦可,切須避風耳。南人取北種種之,初年相類,至二、三歲則變為菘矣。萊菔功用亦同,然力猛更出其右。斷下方:亦用其根燒熟入藥,尤能制面毒。

昔有婆羅門僧東來,見食麥面者云:此大熱,何以食之。又見食中有蘆菔,云賴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傳,食麵必啖蘆菔。凡人飲食過度飽,宜生嚼之,佳。子,研水服,吐風涎甚效。此有大、小二種,大者肉堅宜蒸食,小者白而脆宜生啖。《爾雅》所謂葖,蘆肥。郭璞云:紫花菘也。

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突。然則紫花菘、溫菘,皆南人所呼也。吳人呼楚菘,廣南人呼秦菘。河朔蘆菔極有大者,其說舊矣,而江南有國時有,得安州、洪州、信陽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亦一時種蒔之力也。又今醫以治消渴,其方:出了子蘿蔔三枚,淨洗,簿切,曝乾,一味搗羅為散。

每服二錢,煎豬肉湯澄清調下,食後臨臥,日三服,漸增至三錢,瘥。

食療:溫。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食令人氣脹滿。聖惠方: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舌乾躁硬。用蔓荊子三兩為末,每服溫酒下一錢匕。外臺秘要:治心腹脹。蔓荊子一大合,揀淨搗熟,研水一升,更和研,濾取汁,可得一盞,頓服之。少頃自得轉利,或亦自吐,腹中自寬,或得汗,愈。

又方:陰黃,汗染衣,涕唾黃。取蔓菁子搗末,平旦以井花水服一匙,日再,加至兩匙,以知為度。每夜小便重浸少許帛子,各書記日色,漸退白則瘥,不過服五升以來。又方:輕身益氣,明目。蕪菁子一升,水九升,煮令汁盡,曬乾。如此三度,搗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治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復發熱。蕪菁子熟搗,帛裹敷之,爛止。千金方:治頭禿。蕪菁子末,酢和敷之,日三。又方:治血䵟面皺。取子爛研,入常用面脂中良。又方:常服明目,洞視,肥腸。蕪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令熟,曬乾,末下篩。

白話文:

**《嘉話錄》說:**諸葛亮駐軍時,讓士兵只種蔓荊這種植物,是因為它剛長出嫩芽時可以生吃,這是第一點好處;葉子舒展開時可以煮來吃,這是第二點好處;久居一地,它會持續生長,這是第三點好處;丟棄了也不會覺得可惜,這是第四點好處;要採摘時也很容易找到,這是第五點好處;冬天還有根可以挖出來吃,這是第六點好處。和一般的蔬菜比起來,它的好處不是很多嗎?劉禹錫說:確實是這樣。四川和江陵一帶的人,現在都把蔓荊叫做諸葛菜,就是這個原因。

蔓荊其實在夏秋季成熟時採摘。有個仙方說:可以單獨服用蔓荊。用水煮三次,去除苦味,曬乾後搗成粉末,每次用水送服二錢匙,一天三次。長期服用可以達到辟穀的效果。它還可以治療黃疸,能幫助小腸排泄藥物,也主治青盲眼疾。崔元亮在《海上方》中說:只要瞳孔沒有壞死,治療十個病人可以治好九個。將六升蔓荊子蒸一下,看蒸汽散佈均勻後,連甑一起取下,用鍋中熱水淋在上面,再曬乾,然後再次淋水,這樣重複三次,再用杵搗碎篩成粉末。每次吃飯前用清酒送服二寸匙,一天兩次。

蔓荊子還可以做成塗臉的膏。另外,對於乳房腫痛發熱的人,可以取蔓荊根和葉子,仔細挑揀去除泥土,不要用水洗,用鹽搗碎後敷在乳房上,發熱就換,大概換三、五次就好了。冬天沒有葉子時,單用根也可以,但一定要避風。南方人將北方蔓荊的種子拿來種,第一年看起來還一樣,但到第二、三年就會變成大白菜了。蘿蔔的功效也差不多,但藥力更強勁。斷下方說:也可以用蘿蔔根燒熟後入藥,尤其能解面部毒素。

從前有個婆羅門僧人從東方來,看到有人吃麥麵時說:這東西性熱,怎麼能吃呢?又看到食物中有蘿蔔,說:幸好有這個可以解它的熱性。從此相傳,吃麵時一定要配蘿蔔。一般人吃東西過飽時,應該生嚼蘿蔔,效果很好。蘿蔔子磨成粉用水服用,能有效吐出風涎。蘿蔔有大小兩種,大的肉質堅實,適合蒸著吃,小的顏色白而脆,適合生吃。《爾雅》中所說的葖,就是肥大的蘆菔。郭璞說:這是紫花菘。

俗稱它為溫菘,外形像蕪菁,根很大。它也叫葖,俗稱雹突。可見紫花菘、溫菘都是南方人的叫法。吳地人稱它為楚菘,廣南人稱它為秦菘。河北的蘆菔非常大,這說法由來已久,而在江南有國的時候,安州、洪州、信陽等地出產的蘆菔也很大,重達五、六斤,有的甚至將近一秤,這也是當時人們努力種植的成果。現在的醫生用它來治療糖尿病,方法是:將三個蘿蔔去皮洗淨,切成薄片曬乾,單獨搗成粉末。

每次服用二錢,用澄清的豬肉湯調服,飯後臨睡前服用,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到三錢,病就會好。

**食療方面:蘿蔔性溫,能降氣、治療黃疸、利小便。蘿蔔根主治糖尿病,能治療熱毒引起的風腫。但吃多了會使人腹脹。《聖惠方》說:能治療風疹入腹,導致身體僵硬、舌頭乾燥。用三兩蔓荊子磨成粉末,每次用溫酒送服一錢匙。《外臺秘要》**說:能治療心腹脹滿。用一大合蔓荊子,挑揀乾淨搗熟,用水研磨一升,再混合研磨,過濾取汁,大約能得到一盞,一次性服下。不久就會排便順暢,或者吐出來,腹部自然就寬鬆了,或者會出汗,病就好了。

另一個方子說:治療陰黃,汗水會把衣服染黃,鼻涕唾液也是黃色。用蔓菁子搗成粉末,早上用井水送服一匙,一天兩次,可以增加到兩匙,以知道效果為度。每天晚上用小便浸濕少許布,在布上記下顏色,如果顏色逐漸變白,病就好了,大概服用五升左右就能痊癒。另一個方子說: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氣力、明目。將一升蕪菁子,用水九升煮到汁液快要沒了,曬乾。這樣重複三次,搗成粉末。用水送服方寸匙,一天三次。

另一個方子說:治療長在手、腳、肩膀和背部的瘭疽,像米粒一樣成片出現,顏色白色,刮破有汁液流出,且會發熱。將蕪菁子搗爛,用布包好敷在患處,直到痊癒。**《千金方》**說:治療頭禿。用蕪菁子粉末,用醋調和敷在頭上,一天三次。另一個方子說:治療臉上長血痣和皺紋。取蕪菁子搗爛,加入常用的面脂中使用,效果很好。另一個方子說:長期服用可以明目、使視力清晰、強健腸胃。將三升蕪菁子,用三升苦酒煮熟,曬乾,磨成粉末過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