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五 (5)
卷第二十五 (5)
1. 赤小豆
豆一升,水五升,煮令極熟,去豆,適寒溫浸腳,冷即重暖之。又方:主小便數。小豆葉一斤,於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煮粥亦佳。廣利方:治小兒火丹熱如火,繞腰即損人,救急。杵赤小豆末,和雞子白敷之,干即易。必效方:治水穀痢。小豆一合,和蠟三兩,頓服愈。
又方:治卒下血。小豆一升,搗碎,水三升,絞汁飲之。小品治疽初作。以小豆末,醋敷之亦消。產寶治難產方:赤小豆生吞七枚出,若是女,二七枚佳。產書云: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飲,即下。修真秘旨云:理淋方:椎赤小豆三合,慢火炒熟為末,煨蔥一莖細銼,暖酒調二錢匕服。
男子、女人,熱淋、血淋並療。
衍義曰:赤小豆,食之行小便,久則虛人,令人黑瘦、枯燥,關西河北、京東、西多食之。花治宿酒,渴病。
白話文:
赤小豆
用一升赤小豆,加五升水煮到非常熟爛,撈出豆子,用適當的溫度(不冷不熱)的水浸泡雙腳,水冷了就再加熱。
另一個方子:可以治療小便次數頻繁。用一斤赤小豆葉,放在豆豉汁裡煮,調味做成羹食用,煮粥也好。
《廣利方》裡記載:治療小兒火丹,熱得像火燒一樣,如果蔓延到腰部會傷害人,要緊急處理。把赤小豆磨成粉末,和雞蛋清調勻敷在患處,乾了就換新的。
《必效方》裡記載:治療水穀痢(腹瀉)。用一合赤小豆,和三兩蠟一起服用,病就會好。
另一個方子:治療突然下血。用一升赤小豆搗碎,加三升水絞汁服用。
《小品方》記載:治療剛開始發的瘡。用赤小豆粉末,用醋調敷在患處,也能消腫。
《產寶方》記載:治療難產的方子,生吞赤小豆七顆就能順利生產,如果是婦女,吞十四顆效果更好。《產書》記載:可以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飲用,乳汁就會下來。
《修真秘旨》記載:治療淋病的方子:把三合赤小豆搗碎,用小火炒熟磨成粉末,再把一根蔥切碎煨熱,用溫酒調和二錢赤小豆粉末服用。
這個方子男女都適用,可以治療熱淋、血淋等病症。
衍義說:赤小豆,吃了會利小便,但長期食用會使人虛弱,使人變得又黑又瘦、皮膚乾枯。關西、河北、京東、西邊的人大多吃赤小豆。赤小豆花可以治療宿醉和口渴的病。
2. 大豆黃卷
味甘,平,無毒。主濕痹,筋攣,膝痛,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去黑皯,潤澤皮毛。
圖經文具生大豆條下。
唐本注云:以大豆為櫱芽,生便乾之,名為黃卷。用亦服食。食療云:卷,櫱長五分者,破婦人惡血良。食醫心鏡:理久風濕痹,筋攣膝痛,除五臟胃氣結聚,益氣,止毒,去黑痣面䵟,潤皮毛。宜取大豆黃卷一升,熬令香,為末,空心暖酒下一匙。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濕痹、筋脈拘攣、膝蓋疼痛,以及五臟胃氣鬱結積聚。能補益氣力,解除毒素,去除黑斑、雀斑,使皮膚毛髮潤澤。
圖經上說,它生長在大豆的枝條下。
唐代的註解說:用大豆製作成發芽的麥芽,長出來後乾燥,就叫做黃卷。可以用來服用或食用。《食療》一書說:麥芽長到五分長時,能有效治療婦女的惡血。《食醫心鏡》則說:能調理長久的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膝蓋疼痛,消除五臟胃氣的鬱結,補益氣力,解除毒素,去除黑痣和面部黑斑,滋潤皮膚毛髮。建議取一升大豆黃卷,炒到香味出來,磨成粉末,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一匙。
3. 酒
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
陶隱居云:大寒凝海,唯酒不冰,明其性熱獨冠群物。藥家多須以行其勢。人飲之,使體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昔三人晨行觸霧,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飲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勢辟惡,勝於作食。唐本注云:酒,有葡萄、秫、黍、粳、粟、曲、蜜等,作酒醴以曲為。
而葡萄、蜜等,獨不用曲。飲葡萄酒能消痰破癖。諸酒醇醨不同,唯米酒入藥用。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酒,本功外,殺百邪,去惡氣,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石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書曰:若作酒醴爾,唯曲糵。蘇恭乃廣引葡萄、蜜等為之。此乃以偽亂真,殊非酒本稱。
至於入藥,更亦不堪。凡好酒欲熟,皆能候風潮而轉,此是合陰陽矣。又云諸米酒有毒。酒漿照人無影,不可飲。酒不可合乳飲之,令人氣結。白酒食牛肉,令腹內生蟲,酒後不得臥,黍穰食豬肉,令人患大風。凡酒忌諸甜物。又云甜糟,味鹹,溫,無毒。主溫中,冷氣,消食,殺腥,去草菜毒,藏物不敗,糅物能軟,潤皮膚,調腑臟,三歲以下有酒以物承之,堪磨風瘙,止嘔噦,及煎煮魚菜。取臘月酒糟,以黃衣和粥成之。
孟詵云:酒,味苦。主百邪毒,行百藥。當酒臥,以扇扇,或中惡風。久飲傷神損壽。謹按中惡疰忤,熱暖姜酒一碗,服即止。又,通脈,養脾氣,扶肝。陶隱居云:大寒凝海,唯酒不冰。量其熱性故也。久服之,厚腸胃,化筋。初服之時,甚動氣痢。與百藥相宜。只服丹砂人飲之,即頭痛吐熱。
又,服丹石人,胸背急悶熱者,可以大豆一升,熬令汗出,簸去灰塵,投二升酒中。久時頓服之,少頃即汗出瘥。朝朝服之,甚去一切風。婦人產後諸風,亦可服之。又,熬雞屎如豆淋酒法作,名曰紫酒。卒不語口偏者,服之甚效。昔有人常服春酒,令人肥白矣。陳士良云:凡服食丹砂、北庭、石亭脂、鐘乳石、諸石、生薑,並不可長久以酒下,遂引石藥氣入四肢,滯血化為癰疽。日華子云:酒,通血脈,厚腸胃,除風及下氣。
又云社壇余胙酒,治孩兒語遲。以少許吃,吐酒噴屋四角,闢蚊子。又云糟罯撲損瘀血,浸洗凍瘡及敷蛇、蜂可毒。又云糟下酒,暖。開胃下食,暖水臟,溫腸胃,消宿食,御風寒。殺一切蔬菜毒,多食微毒。
食療云:紫酒,治角弓風。姜酒,主偏風中惡。桑椹酒,補五臟,明耳目。蔥豉酒,解煩熱,補虛勞。蜜酒,療風疹。地黃、牛膝、虎骨、仙靈脾、通草、大豆、牛蒡、枸杞等,皆可和釀作酒,在別方。蒲桃子釀酒,益氣調中,耐飢強志,取藤汁釀酒亦佳,狗肉汁釀酒,大補。
白話文:
酒的味道苦、甘、辛,屬性大熱,且有毒。主要作用是引導藥力運行,能殺滅各種邪惡毒氣。
陶弘景說:「極寒的冬天連大海都會結冰,唯獨酒不會結冰,這足以證明酒的熱性在所有事物中是獨一無二的。醫藥方面常需要用酒來引導藥力。人喝了酒,會導致身體疲憊、精神昏沉,這就是因為酒有毒的緣故。以前有三個人早上在霧中行走,一人健康,一人生病,一人死亡。健康的人喝了酒,生病的人吃了粥,死亡的人空著肚子。這說明酒有驅避邪惡的作用,勝過於進食。唐朝的註釋說:釀酒的材料有葡萄、秫米、黍米、粳米、粟米、麴、蜂蜜等,用酒麴釀造的稱為酒醴。
而葡萄、蜂蜜等則不需要酒麴。喝葡萄酒可以消除痰液、破除積聚的病塊。各種酒的醇厚、清淡程度不同,只有米酒適合入藥。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按陳藏器的說法:酒除了原本的功效外,還能殺滅各種邪氣,去除惡臭之氣,疏通血脈,增厚腸胃,滋潤皮膚,消散結石之氣,消除憂愁、發洩怒氣,使心情舒暢。書中記載:「如果要製作酒醴,必須使用酒麴。」蘇恭卻廣泛地引用葡萄、蜂蜜等來釀酒。這是用假象來混淆真實,實在不是酒的本來面貌。
至於用來入藥,更是不可取。凡是好酒將要成熟時,都能隨著風向和潮汐轉變,這就是符合了陰陽調和的道理。又說各種米酒都有毒。酒漿照射時看不到人影,不應該飲用。酒不可以和牛奶一起喝,會使人氣結。喝白酒吃牛肉,會導致腹內生蟲。喝酒後不能馬上睡覺。吃黍米和豬肉,會使人患上大風病。凡是酒都忌諱和各種甜食一起吃。又說甜酒糟,味道鹹,屬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溫養中焦,去除寒氣,幫助消化,去除腥味,去除蔬菜毒素,可以使儲存的物品不腐敗,使柔韌的物品軟化,滋潤皮膚,調理臟腑。三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喝了酒,可以用東西接著,可以用來擦拭皮膚搔癢,止嘔止吐,以及煎煮魚肉蔬菜。取臘月的酒糟,用黃衣和粥一起煮成。
孟詵說:酒的味道苦。主要作用是驅除各種邪毒,引導各種藥物。當喝酒後躺下時,要用扇子扇風,否則可能會感染邪風。長期飲酒會損傷精神、減損壽命。謹慎地按:如果感染了中惡疰忤,喝一碗熱的生薑酒,立刻就能停止。又說,酒能疏通脈絡,滋養脾氣,扶助肝臟。陶弘景說:「極寒的冬天連大海都會結冰,唯獨酒不會結冰。」這是因為酒的熱性很強。長期服用酒能增厚腸胃,軟化筋骨。剛開始服用時,會使人氣血不順而腹瀉。酒與各種藥物相宜。只有服用丹砂的人喝了酒,會導致頭痛發熱。
又說,服用丹石的人,如果胸背感到急悶發熱,可以用一升大豆,炒到出汗,去除灰塵,放入二升酒中。過一會兒後一次服下,不久就會出汗痊癒。每天服用,能很好地去除一切風病。婦女產後出現各種風病,也可以服用。又說,將雞屎像豆子一樣煎熬後淋上酒製成,叫做紫酒。對於突然不能說話、口眼歪斜的人,服用後非常有效。以前有人經常喝春酒,使人變得肥胖白皙。陳士良說:凡是服用丹砂、北庭脂、石亭脂、鐘乳石、各種礦石、生薑等,都不可以長期用酒送服,這樣會把石藥的氣引到四肢,使血瘀積形成癰疽。日華子說:酒能疏通血脈,增厚腸胃,去除風邪並使氣下行。
又說,社壇祭祀後剩下的酒,可以治療小孩子說話遲緩。讓他們喝一點,然後把酒吐在屋子的四個角落,可以驅蚊子。又說,酒糟可以敷在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上,浸洗凍瘡以及敷蛇、蜂的毒傷。又說,酒糟做成的酒,屬性溫熱。可以開胃助消化,溫暖水臟,溫養腸胃,消除積食,抵禦風寒。殺死一切蔬菜的毒素,多吃會稍微中毒。
食療記載:紫酒,可以治療角弓反張症。薑酒,主要治療偏風、中惡。桑葚酒,可以補養五臟,使耳目聰明。蔥豉酒,可以解除煩熱,補養虛勞。蜂蜜酒,可以治療風疹。地黃、牛膝、虎骨、仙靈脾、通草、大豆、牛蒡、枸杞等,都可以和酒一起釀造,具體方法在別的方子裡。用蒲桃子釀酒,可以益氣調中,耐飢強志,取藤汁釀酒也很好。用狗肉汁釀酒,大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