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四 (5)
卷第二十四 (5)
1. 麻蕡(音墳)
謂陶重出子條為誤。按《本經》麻蕡,主七傷,利五臟,多食令人狂走。觀古今方:書,用麻子所治亦爾。又麻花,非所食之物。如蘇之論似當矣。然朱字云:麻蕡味辛,麻子味甘,此又似二物。疑本草與《爾雅》、《禮記》有稱謂不同者耳。又古方:亦有用麻花者,云味苦,主諸風及女經不利,以䗪蟲為使。
然則蕡也、子也、花也,其三物乎?其葉與桐葉合搗,浸水沐發,令長潤。皮青淋湯濯瘀血。根煮汁冷服,主下血不止。今用麻仁,極難去殼,醫家多以水浸,經三、兩日,令殼破,曝乾,新瓦上擂取白用。農家種麻法:擇其子之有斑紋者,謂之雌麻,云用此則結實繁,它子則不然。
葛洪:主消渴,以秋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飲汁不遇五升便瘥。唐·韋宙《獨行方》:主踠折骨痛不可忍。用大麻根及葉,搗取汁一升飲之,非時即煮乾麻汁服亦同。亦主撾打瘀血,心腹滿,氣短,皆效。《篋中方》:單服大麻仁酒,治骨髓風毒,疼痛不可運動者。
取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乾,於銀器中旋旋炒,直須慢火,待香熟,調勻,即入木臼中,令三、兩人更互搗一、二數,令及萬杵,看極細如白粉即止,平分為十貼,每用一貼,取家釀無灰酒一大瓷湯碗,以砂盆、柳木棰子點酒,研麻粉,旋濾,取白酒直令麻粉盡,余殼即去之,都合酒一處,煎取一半,待冷熱得所,空腹頓服,日服一貼,藥盡全瘥。輕者只於四、五貼則見效。
大抵甚者,不出十貼,必失所苦耳。其效不可勝紀。雜它物而用者,張仲景治脾約,大便秘,小便數。麻子丸:麻子二升,芍藥半斤,厚朴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六物熬搗篩,蜜丸,大如梧桐子。以漿水飲下十丸,食後服之,日三,不知益加之。唐方:七宣麻仁丸,亦此類也。
唐本余:主五勞。麻子,寒。肥健,人不老。食療云微寒。治大小便不通,發落,破血,不飢,能寒。取汁煮粥,去五臟風,潤肺,治關節不通,發落,通血脈,治氣。青葉,甚長髮。研麻子汁,沐發即生長。麻子一升,白羊脂七兩,蠟五兩,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飢。
《洞神經》又取大麻,日中服子末三升;東行茱萸根銼八升,漬之。平旦服之二升,至夜蟲下。要見鬼者,取生麻子、菖蒲、鬼臼等分,杵為丸,彈子大。每朝向日服一丸,服滿百日即見鬼也。聖惠方:治生眉毛。用七月烏麻花,陰乾為末。生烏麻油浸,每夜敷之。又方:主妊娠心痛煩悶。
用麻子一合研,水一盞,煎取六分,去滓,非時溫服。
外臺秘要:治瘰癧。七月七日出時收麻花,五月五日收葉,二件作炷子,於癧上灸百壯。又方:治虛勞,下焦虛熱,骨節煩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數少,吸吸口燥少氣,淋石熱。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四、五劑瘥。又方:治嘔。麻仁三兩杵熬,以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
白話文:
關於「麻蕡」這個名稱,有人認為是陶弘景把「子條」誤寫成「重出子條」。按照《本經》的記載,「麻蕡」主要治療外傷,對五臟有益,但吃多了會讓人發狂亂跑。觀察古代和現代的藥方,用麻子治療的效果也類似。另外,麻花不是用來吃的東西,所以蘇頌的論點似乎比較合理。不過朱震亨認為,「麻蕡」味道辛辣,而麻子味道甘甜,這又好像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可能是因為本草學和《爾雅》、《禮記》對這些東西的稱呼不同。此外,古代藥方也有使用麻花的,認為麻花味苦,可以治療各種風症和婦女月經不順,並用䗪蟲作為藥引。
所以,「蕡」、「子」、「花」這三樣東西,究竟是同一種植物的不同部位,還是三種不同的東西呢?麻葉和桐葉一起搗爛,用浸泡過的水洗頭,可以讓頭髮長得又長又潤澤。麻皮煮水可以清洗淤血。麻根煮汁冷服,可以止血。現在用的麻仁,非常難去殼,醫生大多用水浸泡兩三天,讓殼裂開,然後曬乾,在新瓦片上磨取裡面的白色部分來用。農民種麻的方法是,選擇有斑紋的麻子,稱為「雌麻」,據說用這種麻子種植容易結實,其他麻子則不行。
葛洪說,麻子可以治療消渴症,用秋季收穫的麻子一升,加水三升,煮開三、四次,喝湯,不到五升就可以治好。唐朝韋宙的《獨行方》記載,麻根和麻葉搗爛取汁一升飲用,可以治療摔傷骨折的劇痛,如果沒有新鮮的麻葉,就煮乾麻的汁液服用,效果一樣。麻也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的淤血,以及胸腹脹滿、氣短等症狀,效果都很好。《篋中方》說,單獨服用大麻仁酒,可以治療因骨髓風毒引起的疼痛,導致無法活動。
做法是:將大麻仁用水浸泡,取沉在水底的一大升,撈出曬乾,在銀器中慢慢炒,一定要用小火,等到香熟,研磨均勻,然後放入木臼中,讓兩三個人輪流搗一兩萬下,直到麻仁變成像白粉一樣細緻即可。分成十份,每次取一份,用自家釀的無灰酒一大碗,用砂盆和柳木錘子點酒,研磨麻粉,邊研磨邊過濾,取清酒,直到麻粉完全融在酒中,剩餘的殼就丟棄。將酒和麻粉混合在一起,煎煮至剩下一半,待溫度適中後,空腹一次喝完,每天喝一次,喝完所有藥劑就會痊癒。病情輕微的,喝四、五份就會見效。
一般來說,病情嚴重的,喝不到十份,也一定會擺脫痛苦。麻的療效實在太多了,數都數不清。和其他藥物一起使用的情況,例如張仲景用麻子治療脾約、大便秘結、小便頻數,他用的麻子丸配方是:麻子二升,芍藥半斤,厚朴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將這六種藥材熬製搗碎過篩,用蜂蜜製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用米漿水送服十丸,飯後服用,每天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就增加劑量。唐朝的「七宣麻仁丸」也屬於這一類。
唐本餘說,麻子可以治療五勞,麻子性質寒涼,可以使人肥壯健康,延年益壽。食療方面說,麻子微寒,可以治療大小便不通、脫髮,破血,使人不感到飢餓,能使人體感到寒冷。煮汁煮粥可以去除五臟風邪、潤肺、治療關節不通、脫髮、疏通血脈、理氣。麻的青葉,可以讓頭髮長得很長,用麻子汁洗頭可以讓頭髮生長。麻子一升,白羊油七兩,蜂蠟五兩,蜂蜜一合,混合搗碎,蒸熟食用,可以不感到飢餓。
《洞神經》中記載,在白天服用大麻子粉末三升;用東方的茱萸根切碎八升,浸泡在水中。早晨服用二升,到了晚上就能驅除體內的寄生蟲。想要見鬼的人,可以用生麻子、菖蒲、鬼臼等分,搗成丸子,像彈珠一樣大。每天早上對著太陽服用一丸,服用滿一百天就能見鬼。聖惠方說,可以用來生長眉毛,用七月收穫的烏麻花,陰乾磨成粉,用生烏麻油浸泡,每晚塗抹。另一個藥方說,可以治療孕婦心痛煩悶,用麻子一合研磨,用水一盞,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在飯前溫服。
《外臺秘要》記載,可以用來治療瘰癧,在七月七日收穫麻花,五月五日收穫麻葉,將兩者製成艾炷,在瘰癧上灸一百壯。另一個藥方說,可以治療虛勞,下焦虛熱,骨節煩疼,肌肉緊張,小便不利,大便次數少,呼吸短促,口乾少氣,淋漓作痛。用大麻仁五合研磨,加水二升,煮至剩下一半,服用四、五劑就會痊癒。還有一個藥方說,可以治療嘔吐,用麻仁三兩搗碎炒過,用水研磨取汁,加少許鹽,吃下去馬上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