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四 (4)
卷第二十四 (4)
1. 青蘘(音箱)
味甘,寒,無毒。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久服耳目聰明,不飢,不老,增壽。巨勝苗也。生中原川穀。
陶隱居云:胡麻葉也。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云何服之。仙方:並無用此法,正當陰乾,搗為丸散爾。既服其實,故不復假苗。五符巨勝丸方:亦云:葉名青蘘。本生大宛,度來千年爾。唐本注云:青蘘,《本經》在草部上品中,既堪啖,今從胡麻條下。
圖經文具胡麻條下。
食療:生杵汁,沐頭髮良。牛傷熱亦灌之,立愈。
衍義曰:青蘘(音箱),即油麻葉也。陶隱居《注》亦曰:胡麻葉也。胡地脂麻鵲色,子頗大。日華子云:葉作湯沐,潤毛髮,乃是今人所取胡麻葉。以湯浸之,良久涎出,湯遂稠黃色,婦人用之梳髮。由是言之,胡麻與白油麻,今之所謂脂麻者是矣。青蘘即其葉無疑。
白話文:
青蘘,味道甘甜,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因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能增強體力,補益腦髓,使筋骨強健。長期服用能使耳聰目明,不感到飢餓,延緩衰老,增進壽命。青蘘是巨勝(芝麻)的幼苗,生長在中原地區的河流山谷中。
陶弘景說,青蘘就是胡麻(芝麻)的葉子,非常肥厚潤滑,也可以用來洗頭,但不知道如何服用。仙家藥方中,並沒有使用這種葉子的方法,應該是將其陰乾後,搗成丸劑或散劑來服用。因為已經服用它的果實(芝麻),所以就不再需要它的葉子了。五符巨勝丸的藥方中也提到,這種葉子名稱為青蘘。原本生長在大宛,傳來已經有千年了。唐朝版本的註解說,青蘘在《本經》中被列在草類的上品,既然可以食用,現在就把它放在胡麻條下說明。
圖經的文字也將其歸在胡麻條下。
食療方面,將新鮮的葉子搗碎取汁,用來洗頭效果很好。牛因受熱而生病,也可以灌牠喝汁液,馬上就能痊癒。
陳衍義說,青蘘,就是油麻(芝麻)的葉子。陶弘景的註解也說,是胡麻的葉子。胡地的脂麻是黑色,籽粒比較大。日華子說,用葉子煮湯洗頭,可以滋潤頭髮,這就是現在人們所使用的胡麻葉。將葉子用熱水浸泡,過一會兒會產生黏液,湯汁會變成黃色濃稠狀,婦女用來梳頭髮。由此可知,胡麻和白油麻,就是現在所說的脂麻。青蘘就是它的葉子,沒有疑問。
2. 麻蕡(音墳)
味辛,平,有毒。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破積,止痹,散膿,多食令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採,良。
麻子,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復血脈,乳婦產後余疾,長髮,可為沐藥。久服肥健不老,神仙。九月採,入土者損人。生太山川穀。(畏牡蠣、白薇,惡茯苓。)
陶隱居云:麻蕡即牡麻,牡麻則無實,今人作布及履用之。麻勃,方:藥亦少用,術家合人參服,令逆知未來事。其子中仁,合丸藥並釀酒,大善,然而其性滑利。麻根汁及煮飲之,亦主瘀血,石淋。唐本注云:蕡,即麻實,非花也。《爾雅》云:蕡,枲實。《禮》云:苴,麻之有枲者。
注云:有子之麻為苴。皆謂子爾。陶以一名麻勃,謂勃勃然如花者,即以為花,重出子條,誤矣。既以麻枲為米之上品,今用花為之,花豈為堪食乎?根主產難衣不出,破血壅脹,帶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效。漚麻汁,主消渴。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蠍毒,效。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麻子,下氣,利小便,去風痹皮頑。炒令香,搗碎,小便浸取汁服。婦人倒產,吞二七枚即正。麻子去風,令人心歡,壓為油,可以油物。早春種為春麻,子小而有毒;晚春種為秋麻,子入藥佳。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黂,枲實。釋曰:枲,麻也;黂,麻子也。
《儀禮》注:苴,麻之有黂者。又《禹貢》青州厥貢岱畎絲枲是也。又曰荸麻。釋曰:苴,麻之盛子者也。一名荸,一名麻母。藥性論云:麻花,白麻是也。味苦,微熱,無毒。方:用能治一百二十種惡風,黑色遍身苦癢,逐諸風惡血。主女人經候不通,䗪蟲為使。又葉沐發,長潤。
青麻湯淋瘀血,主又下血不止。麻青根一十七枚,洗去土,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冷,分六服。又云:大麻仁,使。治大腸風熱結澀及熱淋。又麻子二升,大豆一升,熬令香,搗末,蜜丸,日二服,令不飢,耐老益氣。子五升研,同葉一握搗相和,浸三日去滓,沐發,令白髮不生,補下焦,主治渴。
又子一升,水三升,煮四、五沸,去滓,冷服半升,日二服,瘥。陳士良云:大麻仁,主肺臟,潤五臟,利大小便,疏風氣。不宜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氣,婦人多食髮帶疾。日華子云:大麻,補虛勞,逐一切風氣,長肌肉,益毛髮,去皮膚頑痹,下水氣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橫逆產。
圖經曰:麻黂、麻子,生泰山川穀,今處處有。皆田圃所蒔,績其皮以為布者,麻蕡一名麻勃,麻上花勃勃者,七月七日採,麻子九月採,入土者不用。陶隱居以麻蕡為牡麻,牡麻則無實。蘇恭以為蕡即實,非花也。又引《爾雅》蕡,枲實。及《禮》云:苴,麻之有蕡者,皆謂蕡為子也。
白話文:
麻蕡(麻的花):
味道辛辣,性平,有毒。主要治療各種勞損和內傷,能幫助五臟機能運作,排除體內寒氣、瘀血,消除腫塊,止痛,散膿。但食用過多會讓人產生幻覺、發狂亂跑。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清明,身體輕盈。也叫麻勃,指的是麻花上像要發芽的樣子。最好在農曆七月初七採摘。
麻子(麻的種子):
味道甘甜,性平,無毒。主要能補中益氣,治療中風後出汗,排除體內多餘水分,促進排尿,化解瘀血,恢復血脈,對於產後婦女的疾病也有幫助,能使頭髮生長,也可以用來洗頭。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強壯,保持年輕。最好在農曆九月採摘,掉入土裡的麻子效果會變差。多生長在泰山一帶的河流山谷。(忌與牡蠣、白薇同用,厭惡茯苓。)
陶弘景說:麻蕡就是雄麻,雄麻不結果實,現在人們用它來做布和鞋子。麻勃,在藥方中很少使用。一些道術人士會把它和人參一起服用,據說可以預知未來的事情。麻子的內仁,可以做成丸藥,也可以釀酒,效果很好,但它性滑利。麻根汁或煮水喝,可以治療瘀血和結石引起的疼痛。唐本草注釋說:蕡,指的是麻的果實,不是花。《爾雅》說:蕡,是枲的果實。《禮記》說:苴,是麻中有枲的。
注釋說:有果實的麻叫做苴。都是指麻的果實。陶弘景認為麻勃是像花一樣的,就把它當作是花,這與他記載麻子的條目重複了,是錯誤的。既然已經把麻枲當作是糧食中的上品,現在用花來當作糧食,花怎麼能吃呢?麻根主要能治療生產困難、胎衣不下,以及由於血瘀引起的腹部脹痛、白帶過多、月經不止等症狀,用水煮服,效果很好。用麻泡水,可以治療消渴症。搗碎麻葉,擠出汁液,服用五合,可以治療蛔蟲病,搗碎敷在被蠍子咬傷的地方,效果很好。
現在根據陳藏器本草記載:麻子,可以降氣,促進排尿,去除風濕引起的肢體麻木和皮膚頑固症狀。炒香後搗碎,用小便浸泡後取汁服用。婦女難產時,吞服十四枚麻子就可以使胎位轉正。麻子可以驅風,使人心情愉悅,榨成油,可以用來烹飪食物。早春播種的是春麻,種子小而有毒;晚春播種的是秋麻,種子藥用效果最好。臣禹錫等仔細查閱《爾雅》後說:黂,就是枲的果實。解釋說:枲,就是麻;黂,就是麻子。
《儀禮》的注釋:苴,是麻中帶有黂的。又《禹貢》記載,青州的貢品有岱山的絲枲。又說荸麻。解釋說:苴,是麻子多的麻。也叫荸,也叫麻母。《藥性論》說:麻花,指的是白麻。味道苦,性微熱,無毒。藥方:能治療一百二十種惡風,以及全身皮膚發黑發癢,驅除各種風邪惡血。主要治療婦女月經不通,需要配合䗪蟲使用。用麻葉洗頭,可以使頭髮長得又長又潤澤。
青麻湯可以清除瘀血,治療下血不止。取十七枚麻青根,洗淨泥土,用水五升煮至三升,放涼後分成六次服用。還說:大麻仁,可作為藥引。治療大腸因風熱引起的便秘和熱淋。又用麻子二升,大豆一升,炒香後搗成末,用蜂蜜做成丸藥,每天服用兩次,可以使人不易感到飢餓,延緩衰老,增強體力。用五升麻子研磨,和一把麻葉搗碎混合,浸泡三天後去渣,用來洗頭,可以使白髮不再生長,滋補下焦,治療口渴。
又用一升麻子,加三升水,煮四五次沸騰後,去渣,放涼後服用半升,每天服用兩次,病就會好。陳士良說:大麻仁,主要作用於肺臟,能滋潤五臟,促進大小便,疏散風邪。但不宜多食,會損傷血脈,使精氣滑脫,導致陽痿,婦女多食容易導致頭髮相關的疾病。日華子說:大麻,能補虛勞,驅除一切風氣,生長肌肉,使毛髮茂盛,去除皮膚麻木,消除水腫,下乳汁,止消渴,催產,治療胎位不正。
《圖經》記載:麻黂、麻子,生長在泰山的河流山谷中,現在到處都有。都是在田地裡種植的,用它的皮來做布。麻蕡也叫麻勃,是麻花上將要發芽的樣子,最好在農曆七月初七採摘,麻子在農曆九月採摘,掉入土裡的麻子不要使用。陶弘景認為麻蕡是雄麻,雄麻不結果實。蘇恭認為蕡是麻的果實,不是花。又引用《爾雅》說蕡是枲的果實,以及《禮記》說苴是麻中帶有蕡的,都認為蕡是麻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