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3)

1. 胡麻

神仙傳魯支生篇:魯女生服胡麻餌術,絕谷八十餘年,甚少壯,一日行三百里,走及獐鹿。本事詩云: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君不歸。俗傳云:胡麻,夫婦同種即生而茂熟,故詩句不取他物,唯以胡麻為興也。續齊諧記:漢明帝永平十五年中,剡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採藥,迷失道路,忽逢一溪,過之、過遇二女,以劉、阮姓名呼之,如舊識耳。曰:郎等來何晚耶?遂邀之過家,設胡麻飯以延之。

故唐詩有云: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衍義曰:胡麻,諸家之說參差不一,只是今脂麻,更無他義。蓋其種出於大宛,故言胡麻。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故如此區別,取油亦多。故詩云:松下飯胡麻,此乃是所食之谷無疑,與白油麻為一等,如川大黃、川當歸、川升麻、上黨人參、齊州半夏之類,不可與他土者更為二物。蓋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

是知胡麻與白油麻為一物,嘗官於順安軍,雄、霸州之間,備見之。又二條皆言無毒,治療大同。今之用白油麻、也不可一日缺也。然亦不至於大寒,宜兩審之。

白話文:

《神仙傳》記載,魯女生服用胡麻做成的藥丸,在深山中隱居八十多年,身體依然非常年輕強壯,一天可以走三百里路,跑起來跟得上獐鹿。

有首詩說:「胡麻這麼好種卻沒人種,正是該回家的時候你卻不回來。」

民間傳說,胡麻如果夫妻一起種植就會長得茂盛成熟,所以詩句不選擇其他事物,只用胡麻來比喻。

《續齊諧記》記載,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剡縣的劉晨、阮肇二人,到天台山採藥,迷路了,遇到一條溪流,過了溪流後,遇到兩位女子,她們叫著劉、阮二人的名字,好像早就認識一樣。她們說:「你們怎麼這麼晚才來?」於是邀請他們到家裡,用胡麻飯來招待他們。

所以唐詩說:「皇帝的羹湯裡加入石髓,香噴噴的米飯配上胡麻。」

我認為,對於胡麻,各家說法都不一致,其實就是現在的脂麻,沒有其他的意思。因為這種植物是從大宛傳來的,所以叫做胡麻。現在胡人地區產的胡麻,都比較肥大,紋路像喜鵲羽毛,顏色是紫黑色,所以用這些來區分,榨出的油也比較多。所以詩中說:「松樹下吃飯配胡麻」,這確實是他們吃的糧食,這一點毫無疑問。它和白油麻是同一種東西,就像川大黃、川當歸、川升麻、上黨人參、齊州半夏等一樣,不能因為產地不同就認為是不同的東西,只是因為產地不同而有的名稱。

由此可知,胡麻和白油麻其實是同一種東西。我曾經在順安軍、雄州、霸州一帶當官,親眼見過這些。而且兩條記載都說它們無毒,治療效果也相同。現在使用白油麻也是每天都不能缺少的。但它也不至於太過寒涼,需要謹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