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六 (10)
卷第六 (10)
1. 防葵
味辛,甘、苦,寒,無毒。主疝瘕,腸泄,膀胱熱結,溺不下,咳逆,溫瘧,癲癇,驚邪狂走,療五臟虛氣,小腹支滿,臚脹,口乾,除腎邪,強志。久服堅骨髓,益氣輕身。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見鬼。一名梨蓋,一名防慈,一名爵離,一名農果,一名利茹,一名方蓋。生臨淄川穀及嵩高、泰山、少室。三月三日採根,曝乾。
陶隱居云:北信斷,今用建平間者,云本與狼毒同根,猶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爾,而狼毒陳久亦不能沉矣。唐本注云:此藥上品,無毒,久服主邪氣驚狂之患。其根葉似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風,故名防葵。採依時者,亦能沉水,令乃用枯朽狼毒當之,極為謬矣。
白話文:
這種藥材的味道辛辣,帶有甘甜和苦味,性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疝氣、瘕積、腸道泄瀉、膀胱熱結導致的尿閉、咳嗽逆氣、溫瘧、癲癇、驚嚇導致的狂躁不安、五臟虛氣、小腹脹滿、腹部膨脹、口乾等症狀,也能消除腎臟的邪氣,增強意志力。長期服用可以強健骨髓,益氣輕身。但體內有內熱的人不能服用,否則會導致精神恍惚,出現幻覺,看到鬼怪。
這種藥材有梨蓋、防慈、爵離、農果、利茹、方蓋等別名。主要生長在臨淄川谷以及嵩山、泰山、少室山等地。最佳採收時間為三月三日,採收根部,曬乾備用。
陶隱居說:現在北方地區已經沒有這種藥材了,目前使用的是建平地區的,據說它的根部和狼毒草相同,就像三建草一樣,現在的形狀也十分相似,只不過放水中不會沉而已,但狼毒草放置時間久了也不會沉。唐代的本草注釋說:這種藥材是上等藥材,無毒,長期服用可以治療邪氣導致的驚恐狂躁等疾病。它的根莖葉與葵花子根相似,氣味像防風,因此得名防葵。按照時節採收的藥材,也會沉入水中,有些人誤用枯萎的狼毒草代替,這完全是錯誤的。
此物亦稀有,襄陽、望楚、山東及興州西方有之。其興州採得乃勝南者,為鄰蜀土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防葵,君,有小毒。能治疝氣,痃癖氣塊,膀胱宿水,血氣瘤大如碗,悉能消散。治鬼瘧,主百邪鬼魅精怪,通氣。
圖經曰:防葵,生臨淄川穀及嵩高、少室、泰山。蘇恭云:襄陽、望楚、山東及興州西方有之。其興州採得乃勝南者,為鄰蜀土也。今唯出襄陽,諸郡不聞有之。其葉似葵,每莖三葉,一本十數莖,中發一干,其端開花,如蔥花、景天輩而色白。根似防風,香味亦如之,依時採者乃沉水。
白話文:
這種植物相當稀有,只有襄陽、望楚、山東以及興州西方地區才有。其中興州採集到的品質比南方地區的更好,因為它靠近蜀地。臣禹錫等人根據《藥性論》記載:防葵性寒,有小毒。可以治療疝氣、痃癖氣塊、膀胱積水、血氣腫瘤大如碗等病症,都能使其消散。它也能治療瘧疾,主治百邪鬼魅精怪,通氣。
《圖經》中記載:防葵生長在臨淄川谷、嵩高、少室、泰山等地。蘇恭說:襄陽、望楚、山東以及興州西方地區也有生長。興州採集的品質比南方地區的更好,因為它靠近蜀地。現在只在襄陽有產出,其他郡縣都沒有發現。它的葉子像葵葉,每根莖上長三片葉子,一株有十多根莖,中間長出一根主莖,頂端開花,花朵像蔥花、景天一樣,但顏色是白色的。根部像防風,香味也像防風,在合適的季節採集到的防葵根部會沉入水中。
陶隱居云:與狼毒同根,但置水不沉耳。今乃用枯朽狼毒當之,極為謬矣。三月三日採,六月開花即結實,採根為藥。
陳藏器云:按此二物,一是上品,而陶云防葵與狼毒根同,但置水中不沉爾。然此二物,善惡不同,形質又別,陶既為此說,後人因而用之。防葵將以破堅積為下品之物,與狼毒同功。今古因循,遂無甄別,此殊誤也。雷公云:凡使,勿誤用狼毒,緣真似防葵,而驗之有異,效又不同,切須審之,恐誤疾人。
其防葵在蔡州沙土中生,採得二十日便蚛,用之唯輕為妙。欲使先須揀去蚛末後,用甘草湯浸一宿,漉出曝乾,用黃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器中炒令黃精汁盡。肘後方:治癲狂疾。防葵末,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潤有小不仁為候。
白話文:
陶隱居說:防葵與狼毒同根,但放進水裡不會沉下去。現在卻用枯萎的狼毒來代替防葵,這是非常錯誤的。三月三日採摘,六月開花結果,採根入藥。
陳藏器說:這兩種東西,一種是上品,而陶隱居說防葵和狼毒根同根,只是放進水裡不會沉下去而已。但這兩種東西,功效不同,形狀也截然不同,陶隱居這樣說,後人就跟著用。防葵原本是用来破坚积的,屬於下品藥物,和狼毒功效相同。如今古人一直沿用這種說法,就沒有辨別真偽,這是非常錯誤的。雷公說:使用防葵时,不要误用狼毒,因為狼毒看起来很像防葵,但仔细检查就會发现不同,功效也不一样,一定要仔细辨別,以免誤治病人。
防葵生长在蔡州的沙土中,採摘後二十天就會生虫,使用时轻便的最好。要使用它,首先必須挑去虫子後,用甘草湯浸泡一晚,撈出晒乾,再用黃精的汁液一兩升拌勻,放在瓦器中炒,直到黃精汁液完全蒸發。肘後方記載:治療癲狂症。防葵末用溫酒送服,每次一刀圭,服兩三次,身體潤滑,有點麻木就是藥效顯現。
2. 茈(柴字)胡(為君)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久服輕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一名山菜,一名茹草,葉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農川穀及冤句。
二月,八月採根,曝乾。得茯苓、桔梗、大黃、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療傷寒,寒熱頭痛,心下煩滿。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白話文:
苦味,性平微寒,無毒。主要治療心腹疼痛,清除腸胃積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促進新陳代謝,消除傷寒導致的心下煩熱、各種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以及濕痹拘攣等病症,也可作為浴湯使用。長期服用可以輕身、明目、益精。別名地熏、山菜、茹草,葉子稱為芸蒿,辛香可食。生長於洪農川穀及冤句地區。
二月、八月採挖根部,曬乾。配合茯苓、桔梗、大黃、石膏、麻子仁、甘草、桂皮,以一斗水煮至四升,加入硝石三方寸匕,可治療傷寒、寒熱頭痛、心下煩滿。半夏為其輔藥,忌用皂莢,畏女菀、藜蘆。
陶隱居云:今出近道,狀如前胡而強。《博物志》云:芸蒿,葉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音弱),長四、五寸,香美可食,長安及河內並有之。此茈胡療傷寒第一用。唐本注云:茈是古柴字。《上林賦》云茈姜,及《爾雅》云藐(音邈),茈草。並作茈字。且此草,根紫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
又以木代系,相承呼為茈胡。且檢諸本草,無名此者。傷寒大、小柴胡湯,最為痰氣之要。若以芸蒿根為之,更作茨音,大謬矣。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茈胡,能治熱勞,骨節煩疼,熱氣,肩背疼痛,宣暢血氣,勞乏羸瘦,主下氣消食,主時疾內外熱不解,單煮服良。蕭炳云:主痰滿,胸脅中痞。
白話文:
陶隱居說:現在市面上流傳著一種草藥,外觀近似前胡,但藥性更強。《博物志》記載:芸蒿,葉子像邪蒿,春秋季節會長出白色的蒻(音弱),長四五寸,香氣濃郁,味道鮮美,可以食用,長安和河內地區都有。這種茈胡是治療傷寒的首選藥物。
唐朝本草注釋中說:「茈」是古代的「柴」字。《上林賦》中記載「茈姜」,《爾雅》中記載「藐(音邈)」、「茈草」,都寫成「茈」字。而且這種草藥的根是紫色的,現在太常用的茈胡就是它。
有些人用木賊代替它,並相沿成習地稱呼它為茈胡。然而,查閱各種本草書籍,都沒有記載這種藥物。傷寒大、小柴胡湯,是治療痰氣的關鍵方劑。如果用芸蒿根代替,並讀作「茨」音,就大錯特錯了。
臣禹錫等謹慎地查閱藥性論述,發現茈胡具有治療熱勞、骨節疼痛、熱氣、肩背疼痛、疏通血氣、勞乏虛瘦、降氣消食、治療時疾內外熱不解等功效,單獨煮服效果很好。蕭炳說:它還可以治療痰滿、胸脅痞塊。
日華子云:味甘。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消痰止嗽,潤心肺,添精補髓,天行溫疾,熱狂乏絕,胸脅氣滿,健忘。
圖經曰:柴胡,生洪農山谷及冤句,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緊,亦有似斜蒿,亦有似麥門冬而短者。七月開黃花。生丹州,結青子,與他處者不類。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張仲景治傷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龍骨、柴胡加芒硝等湯。故後人治寒熱,此為最要之藥。
白話文:
日華子說:柴胡的味道甘甜。它能補五勞七傷,消除煩躁、止驚恐,增強體力,化痰止咳,滋潤心肺,補充精髓。對於流行性感冒、高燒神志不清、胸脅脹滿、健忘等症狀都有療效。
圖經記載:柴胡生長在洪農山谷和冤句,現在關陝、江湖等地都有,以銀州產的最佳。二月發芽,香味濃郁。莖呈青紫色,葉子像竹葉,略微緊密,也有像斜蒿和麥門冬的,但較短。七月開黃花。生長在丹州的柴胡會結出青色的果實,與其他地方的柴胡不同。根部呈紅色,比前胡更粗壯,根頭上有像鼠尾一樣的紅色毛髮,單株生長、根部較長的較好。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備用。
張仲景在治療傷寒時,常使用大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湯、柴胡加芒硝湯等方劑。所以後世醫家在治療寒熱病時,柴胡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陳藏器陶云:芸蒿是茈胡,主傷寒。蘇云:紫薑作紫,此草紫色。《上林賦》云:茈姜,今常用茈胡是也。雷公曰:凡使,莖長軟,皮赤,黃髭鬚。出在平州平縣,即今銀州銀縣也。西畔生處,多有白鶴、綠鶴於此翔處,是茈胡香直上云間,若有過往聞者皆氣爽。凡採得後去髭並頭,用銀刀削上赤薄皮少許,卻以粗布拭了,細銼用之。
勿令犯火,立便無效也。孫尚藥:治黃疸。柴胡一兩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細銼,作一劑,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絞去滓,任意時時服,一日盡。別說云:謹按柴胡,唯銀夏者最良,根如鼠尾,長一、二尺,香味甚佳。今雖不見於《圖經》,俗亦不識其真,故市人多以同華者代之,然亦勝於他處者,蓋銀夏地多沙,同華亦沙苑所出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芸蒿就是茈胡,能治傷寒。茈胡是紫色植物,生長在平州平縣,也就是現在的銀州銀縣。西邊生長的地方,常有白鶴、綠鶴飛翔,因為茈胡香味直上雲霄,路過的人聞到都會覺得神清氣爽。採集茈胡時,要除去鬚根和頭部,用銀刀削去表面的紅色薄皮,再用粗布擦拭,然後切碎使用。不可接觸火,否則就沒效果了。
孫尚藥說,茈胡可以治療黃疸,可以用它和甘草一起煎水服用。最好的柴胡產於銀夏,根部像老鼠尾巴,長一、二尺,香味濃郁。現在市面上很多是用同華的柴胡代替,雖然不如銀夏的柴胡好,但也比其他地方的柴胡好,因為銀夏和同華都產於沙地。
衍義曰:茈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有一種真臟虛損,復受邪熱,邪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當須斟酌用之。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丸。用茈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已。若或無熱,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
日華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執而用之,不死何待!註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萬世之後,所誤無窮耳。苟有明哲之士,自可處治。中下之學,不肯考究,枉致淪沒,可不謹哉!可不戒哉!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瘧狀,用柴胡湯,正合其宜。
白話文:
古書上記載,茈胡在《本經》裡沒有治療勞損的記載,但現在很多治療勞損的方子都用它。哎,世上的錯誤真不少!其實勞損是一種真臟虛損,再加上外邪熱,因為虛弱才導致勞損,所以叫勞損,就好像牢牢地困住了一樣。用藥時一定要慎重考慮。比如《經驗方》裡治療勞熱的青蒿煎丸,用茈胡就非常合適,服下藥後幾乎都見效,熱退了就應該馬上停藥。如果沒有熱症,還繼續用它,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會導致死亡,這種情況我見過很多次。
日華子還說茈胡可以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也說它可以治療勞損、虛弱瘦弱。如果這些病症沒有實熱,醫生還硬要用茈胡,不致死才怪呢!註釋本草書,一個字都不能馬虎,因為後世會一直沿用,錯誤會無窮無盡。如果有聰明的人,自然可以正確使用它。那些水平一般的醫生,不肯深入研究,就會導致錯誤,甚至造成病人死亡,大家要小心謹慎,不要掉以輕心啊!就好像張仲景治療寒熱往來像瘧疾一樣的病,用柴胡湯,就非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