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20)

1.

華州有一等朱柿,比諸品中最小,深紅色。又一種塔柿,亦大於諸柿,性皆涼,不至大寒,食之引痰,極甘,故如是。去皮,掛大木株上,使風日中自干,食之多動風火。乾者味不佳,生則澀,以溫水養之,需澀去可食,逮至自然紅爛,澀亦自去,干則性平。

白話文:

華州產一種頂級的朱柿,是所有柿子種類中最小的,顏色是深紅色。另外還有一種塔柿,比其他柿子都大。這些柿子的性質都偏涼,但還不到非常寒冷的程度,吃了容易產生痰,味道非常甜,所以才會這樣。把柿子去皮後,掛在大的樹幹上,讓它們在風和陽光中自然乾燥,吃多了容易引發體內的風和火氣。柿子乾的味道不好,生的時候又很澀,用溫水浸泡,等到澀味去除後就可以吃了。等到柿子自然熟透變紅爛,澀味也會自然消失,乾燥後的柿子,性質就變得平和了。

2.

味辛,平,有毒。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一名土芝。

陶隱居云:錢塘最多。生則有毒,薟(音杴)不可食。性滑,下石,服餌家所忌。種芋三年不採,成梠(音呂)芋。又別有野芋,名老芋,形葉相似如一根,並殺人。人不識而食之垂死者,他人以土漿及糞汁與飲之,得活矣。唐本注云:芋有六種:有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連禪芋、野芋。

其青芋細長,毒多,初煮要須灰汁,易水煮熟,乃堪食爾。白芋、真芋、連禪芋、紫芋毒少並正爾。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療熱止渴。其真、白、連禪三芋,兼肉作羹,大佳。蹲鴟之饒,蓋謂此也。野芋大毒,不堪啖也。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芋白色者,無味;紫色者,破氣。

煮汁飲之止渴,十月後曬乾收之。冬月食,不發病,他時月不可食。又,和鯽魚、鯉魚作臛良。久食令人虛勞無力。又,煮汁洗膩衣,白如玉。亦可浴去身上浮風。慎風半日。陳藏器云:芋本功外,食之令人肥白。小者極滑,吞之開胃及腸閉。產後煮食之,破血。飲其汁,止血渴。

芋有八、九種,功用相似。野芋,生溪澗,非人所種者,根葉相類爾。取根醋摩,敷蟲瘡疥癬,入口毒人。又有天荷,亦相似而大也。日華子云:芋,冷,破宿血,去死肌。其中有數種,有芽芋、紫芋。園圃中種者可食,余者有大毒,不可容易食。姜芋辛辣,以生薑煮,又換水煮,方:可食。

和魚煮,甚下氣,調中補虛。葉,裹開了癰瘡毒,止痛。又云芋葉,冷,無毒。除煩止瀉,療妊孕心煩迷悶、胎動不安。又鹽研敷蛇蟲咬並癰腫毒,及罯敷毒箭。

圖經曰:芋,《本經》不著所出州土,陶隱居注云:錢塘最多,今處處有之。閩、蜀、淮、甸尤殖此。種類亦多,大抵性效相近。蜀川出者,形圓而大,狀若蹲鴟,謂之芋魁。彼人蒔之最盛,可以當糧食而度饑年。左思《三都賦》所謂徇蹲鴟之沃,則以為濟世陽丸是也。江西、閩中出者,形長而大,葉皆相類。

其細者如卵,生於大魁旁,食之尤美,不可過多,乃有損也。凡食芋,並須圓圃蒔者。其野芋有大毒,不可輒食,食則殺人。唯土漿及糞汁解之。《說文解字》云:齊人謂芋為梠。陶云:種芋三年,不採成莒。二音相近,蓋南北之呼不同耳。古人亦單用作藥,唐·韋宙《獨行方》療癖氣,取生芋子一斤,壓破,酒五升漬二七日,空腹一杯,神良。

唐本云:多食動宿冷。其葉如荷葉而長,根類於薯蕷而圓。《圖經》云:其類雖多,葉蓋相似,葉大如扇,廣尺余。白芋毒微;青芋多子;真芋、連禪芋、紫芋並毒少,而根俱不堪。生啖,蒸、煮冷啖,大治煩熱,止渴。今畿縣遍有,諸山南、江左唯有青、白、紫三芋而已。

白話文:

芋頭的味道是辛辣的,性味平和,但帶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腸胃寬暢,讓肌肉豐滿,使身體滑利。它又名土芝。

陶隱居說,錢塘這個地方產的芋頭最多。生的芋頭有毒,味道辛辣,不能食用。芋頭的性質滑利,能使結石滑下,所以吃藥的人應當避免食用。種植的芋頭如果三年不採收,就會變成老芋頭。另外還有一種野生的芋頭,叫做老芋,它的形狀和葉子都和一般芋頭相似,但是有劇毒,會使人喪命。如果有人不認識而吃了,快要死的時候,可以用泥漿或糞汁灌服,就可以活過來。唐朝的注釋說,芋頭有六種: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連禪芋和野芋。

其中青芋細長,毒性最大,剛煮的時候必須用草木灰水煮過,再換水煮熟,才能食用。白芋、真芋、連禪芋和紫芋毒性較小,可以直接蒸煮食用。煮熟的芋頭適合放涼了再吃,可以治療發熱止渴。真芋、白芋和連禪芋這三種芋頭,可以搭配肉類煮成羹湯,味道極佳。豐盛的芋頭羹,大概就是指這種做法。野芋的毒性很大,不能食用。臣禹錫等人根據孟詵的說法指出,白色芋頭沒有什麼味道,而紫色的芋頭則會破壞氣。

煮芋頭的汁液喝下可以止渴,十月之後將芋頭曬乾收藏。冬天食用不會發病,其他月份則不適合食用。另外,芋頭和鯽魚、鯉魚一起煮成羹湯味道很好。但是長期食用會使人身體虛弱無力。此外,用煮芋頭的水洗油膩的衣服,可以使衣服潔白如玉。也可以用來沐浴,去除身上的風邪,沐浴後要注意避風半天。陳藏器說,除了芋頭本來的功效外,食用還可以使人肥胖白皙。小的芋頭非常滑利,吞服可以開胃並治療腸道阻塞。產後的婦女煮芋頭吃,可以活血化瘀。喝芋頭汁可以止血止渴。

芋頭有八、九種,功效都差不多。野芋生長在溪澗邊,不是人種植的,根和葉子都與一般的芋頭相似。可以用根部磨醋塗抹在蟲咬、疥瘡、癬等皮膚病上,但是入口有毒。還有一種叫天荷的植物,外形也和芋頭相似,但是更大。日華子說,芋頭性冷,能破除體內淤血,去除壞死的肌肉。其中有幾種,有芽芋、紫芋。在菜園裡種植的芋頭可以食用,其他的芋頭有劇毒,不能隨便吃。姜芋味道辛辣,要用生薑一起煮,還要換水煮過才能食用。

用芋頭和魚一起煮,能下氣、調養脾胃、補虛。芋頭的葉子可以包裹已經潰爛的瘡毒,有止痛的效果。另有說法認為,芋頭葉子性冷,沒有毒。可以消除煩躁、止瀉,治療懷孕期間心煩意亂、胎動不安的情況。也可以用鹽研磨後塗抹在蛇蟲咬傷、癰腫等處,或敷在有毒箭傷上。

《圖經》說,芋頭在《本經》中沒有記載產地,陶隱居注釋說錢塘產的最多,現在到處都有。福建、四川、淮甸等地尤其盛產。種類也很多,但大體上的性質和功效都差不多。四川出產的芋頭,形狀圓而大,像蹲著的鴟鳥,稱為芋魁。當地人種植的最多,可以當作糧食來度過饑荒的年份。左思在《三都賦》中說的「尋求蹲鴟肥沃的地方」,指的就是把它當作救世的食物。江西、福建等地出產的芋頭,形狀細長而大,葉子都差不多。

細小的芋頭像雞蛋一樣,生長在大的芋頭旁邊,味道特別好,但不能吃太多,會對身體有害。凡是食用的芋頭,都必須是菜園裡種植的。野芋有劇毒,不能隨便食用,吃了會死人。只有泥漿和糞汁才能解毒。《說文解字》說,齊國人稱芋頭為梠。陶隱居說,種植芋頭三年不採收,就會變成莒。這兩個字的發音相似,大概是南北方稱呼不同而已。古人也將芋頭單獨作為藥材使用,唐朝韋宙的《獨行方》中提到,治療癖氣,用一斤生芋頭,壓碎,用五升酒浸泡十四天,空腹喝一杯,效果很好。

唐朝的注釋說,吃太多芋頭會使體內的舊疾復發。它的葉子像荷葉一樣長,根部像薯蕷一樣圓。《圖經》說,芋頭的種類雖然很多,但葉子都差不多,葉子大如扇子,有一尺多寬。白芋毒性很小;青芋果實多;真芋、連禪芋和紫芋毒性都較少,但根莖都不能食用。生吃、蒸煮、放涼了再吃,可以治療煩躁發熱,止渴。現在各地都有芋頭,山南、江左等地只有青、白、紫三種芋頭。

用芋頭煮汁是民間食療的方法,可以去除身上的浮腫之氣。沐浴後,要注意避風半天左右。《史記》中說蜀地的卓氏說,汶山之下,肥沃的土地裡有蹲鴟,可以使人到死都不會饑餓。注釋說,蹲鴟就是大芋頭。沈存中在《筆談》中記載,隱居在王屋山的處士劉湯,有一次在齋房中看到一隻大黃蜂被蜘蛛網纏住,蜘蛛將其捆綁,黃蜂螫傷了蜘蛛,蜘蛛從空中掉到地上。過了一會兒,蜘蛛的肚子鼓脹得快要裂開,它慢慢地爬到草叢裡,咬破芋頭的莖,然後把傷口貼在咬破的地方磨擦。

過了一會兒,肚子漸漸消腫,又變得輕快靈活,像原來一樣。從此以後,如果有人被黃蜂螫傷,用芋頭的莖敷在傷口上就可以痊癒。

衍義說,芋頭到處都有,江、浙、四川的芋頭最大也最長。京城和洛陽的芋頭比較圓小,只有東、西京的芋頭最好,其他地方的味道不如京城。從芋頭中心長出來的芽是芋頭,在芋頭周圍長出來的叫芋子。八、九月以後可以食用;到了時候挖出來,放置十幾天,再用好土均勻地埋上,到春天還很好。生芋頭味道辛辣並且有黏液,吃多了會使氣滯、脾胃虛弱。唐朝詩人杜甫寫道:「園中收芋栗,貧者卻不困。」這說的就是芋頭。用芋頭的莖擦被蜂螫傷的地方,可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