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17)
卷第二十三 (17)
1. 梅實
以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苦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服。又方:治手指忽腫痛,名為伐指。以烏梅仁杵,苦酒和,以指清之,須臾瘥。葛氏:治赤白痢,下部疼重。以二十枚打碎,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治折傷。以五斤去核,飴五升合煮,稍稍食之,漸漸自消。
經驗方:治馬汗入肉。用烏梅和核,爛杵為末,以頭醋和為膏。先將瘡口以針刺破,但出紫血,有紅血出,用帛拭乾,以膏敷上,以帛系定。梅師: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烏梅十四個,鹽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簡要濟眾治消渴,止煩悶。以烏梅肉二兩,微炒為末。
每服二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盞,去滓,臨臥時服。鬼遺方:治一切瘡肉出。以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極炒。吳氏本草:梅核明目,益氣不飢。毛詩疏云:梅曝乾為臘,羹臛齏中,又含可以香口。魏文帝與軍士失道,大渴而無水,遂下令曰:前有梅林,結子甘酸,可以止渴。
衍義曰:梅實,食梅則津液泄,水生木也。津液泄,故傷齒。腎屬水,外為齒,故也。王叔和曰:膀胱、腎合為津府,此語雖鄙,然理存焉。熏之為烏梅,曝乾藏密器中,為白梅。
白話文:
梅實
用三十顆梅子去掉核,加入一升豆豉和三升苦酒,一起煮到剩下一升半,濾掉殘渣後服用。
另一個方子:治療手指突然腫痛,這種狀況稱為「伐指」。將烏梅的果仁搗碎,用苦酒調和,塗在患處,很快就會好。
葛氏說:治療紅痢和白痢,以及下腹部疼痛沉重。用二十顆梅子打碎,加兩升水煮到剩下一升,一次喝完。
另一個方子:治療跌打損傷。用五斤梅子去掉核,和五升麥芽糖一起煮,慢慢食用,傷勢就會漸漸消退。
經驗方:治療馬的汗液進入肉裡引起的病。用烏梅連核,搗爛成末,用醋調成膏狀。先用針刺破瘡口,讓紫色的血流出來,如果有紅色血流出,就用布擦乾,然後敷上藥膏,用布包紮固定。
梅師說:治療傷寒四五天,出現頭痛、高燒、胸悶煩躁的症狀。用十四顆烏梅,五合鹽,加一升水煎到剩下一半,喝下後會吐出來。
簡要濟眾方:治療消渴病,止渴解悶。用二兩烏梅肉,稍微炒過後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兩碗水煎到剩下一碗,濾掉殘渣,加入兩百粒豆豉,再煎到剩下一半,濾掉殘渣,睡前服用。
鬼遺方:治療各種瘡瘍,有腐肉長出。將烏梅燒成灰,搗成粉末敷在患處,腐肉很快就會消失,效果非常好。
吳氏本草說:梅核可以明目,增加氣力,使人不覺得飢餓。《毛詩疏》記載,梅子曬乾後稱為「臘」,可以煮成羹湯或搭配醬菜食用,含在嘴裡可以使口氣清新。魏文帝和士兵在行軍途中迷路,非常口渴又沒有水,就下令說:「前面有梅林,結出的果實甘甜酸爽,可以止渴。」
衍義說:吃梅子會分泌津液,水生木的道理就是這樣。津液分泌過多,會損害牙齒。腎屬水,外在表現是牙齒,就是這個原因。王叔和說:膀胱和腎合在一起是津液的府庫,這句話雖然粗俗,但是道理是存在的。用煙熏製的梅子稱為烏梅,曬乾後密封保存,稱為白梅。
2. 木瓜實
味酸,溫,無毒。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其枝亦可煮用。
陶隱居云:山陰蘭亭尤多,彼人以為良果,最療轉筋。如轉筋時,但呼其名及書上作木瓜字,皆愈,亦不可解。俗人柱木瓜杖,云利筋脛。又有榠(音冥)楂(音揸),大而黃,可進酒去痰。又,楂子,澀,斷痢。《禮》云:楂梨曰欑之。鄭公不識楂,乃云是梨之不臧者。然古亦以楂為果,今則不入例爾。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其樹枝狀如奈,花作房生,子形似栝蔞,火幹甚香。《爾雅》云:楙,木瓜。注云:實如小瓜,酢可食,然多食亦不益人。又《爾雅》注:楂似梨而酢澀。陳藏器云:木瓜本功外,下冷氣,強筋骨,消食,止水痢後渴不止,作飲服之。又,腳氣衝心,取一顆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
又止嘔逆,心膈痰唾。又云按榠楂,一名蠻楂。本功外,食之去噁心。其氣辛香,致衣箱中殺蟲魚。食之止心中酸水,水痢。楂子本功外,食之去噁心、酸咽,止酒痰黃水。小於榲桲而相似。北土無之,中都有。鄭注《禮》云:楂梨之不臧者。為無功也。孟詵云:木瓜,謹按枝葉煮之飲,亦治霍亂。
不可多食,損齒及骨。又,臍下絞痛。木瓜一、兩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碎之,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頓服之,瘥。又云楂子,平。損齒及筋,不可食。亦主霍亂轉筋,煮汁食之,與木瓜功稍等,余無有益人處。江外常為果食。日華子云:木瓜,止吐瀉、賁豚及腳氣、水腫,冷熱痢,心腹痛,療渴,嘔逆,痰唾等。
根治腳氣。又云榠楂,平,無毒。消痰,解酒毒及治咽酸。煨食止痢。浸油梳頭,治發赤並白。
圖經曰:木瓜,舊不著所出州土。陶隱居云:山陰蘭亭尤多,今處處有之,而宣城者為佳。其木狀若奈,花生於春末而深紅色。其實大者如瓜,小者如拳。《爾雅》謂之楙。郭璞云:實如小瓜,酢,可食,不可多,亦不益人。宣州人種蒔尤謹,遍滿山谷。始實成,則鏃紙花薄其上,夜露日曝,漸而變紅,花紋如生。
本州以充上貢焉。又有一種榠楂,木、葉、花、實,酷類木瓜。陶云大而黃,可進酒去痰者是也。欲辨之,看蒂間,別有重蒂如乳者為木瓜,無此者為榠楂也。木瓜大枝可作杖策之,云利筋脈。根、葉者湯淋足脛,可以已蹶。又,截其木,干之作桶以濯足,尤益。道家以榠楂生壓汁,合和甘松、玄參末,作濕香,云甚爽神。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和圓子、蔓子、土伏子,其色樣外形真似木瓜,只氣味效並向裡子各不同。若木瓜,皮薄,微赤黃,香,甘、酸,不澀。調營衛,助穀氣。向裡子頭尖一面,方:是真木瓜。若和圓子,色微黃,蒂、核粗,子小圓,味澀、微咸,傷人氣。蔓子顆小,亦似木瓜,味絕澀,不堪用。
白話文:
木瓜果實,味道酸,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因濕氣引起的痺痛,霍亂引起的嚴重嘔吐和腹瀉,以及抽筋不止等症狀。木瓜樹的枝條也可以煮來使用。
陶隱居說,山陰蘭亭這個地方木瓜樹特別多,當地人把它當成很好的水果,最能治療抽筋。如果抽筋時,只要呼喊「木瓜」的名字,或在紙上寫「木瓜」這兩個字,都能痊癒,這也是個很難解釋的現象。一般人會用木瓜樹枝做拐杖,認為這樣對筋骨和腿腳有益。另外還有叫做榠楂的果子,很大,顏色是黃色,可以配酒吃,能夠化痰。還有一種叫做楂子的,味道澀,可以止瀉。《禮記》中說:「楂梨稱為欑」,鄭玄不認識楂子,認為楂子是品質不好的梨。不過古代也把楂子當水果,現在則不列入水果的行列了。
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地的書籍,上面的註解說:木瓜樹枝的形狀像奈樹,花是成串地生長,果實的形狀像栝樓,曬乾後很香。《爾雅》中說:「楙,就是木瓜。」註解說:「果實像小瓜,酸,可以吃,但是吃多了對身體無益。」《爾雅》的註解又說:「楂子像梨,但味道酸澀。」陳藏器說:「木瓜除了原有的功效外,還能降冷氣、強健筋骨、幫助消化、止住痢疾後口渴不止等症狀,可以做成飲品服用。」另外,對於腳氣上衝到心臟的症狀,可以取一顆木瓜,去掉籽,煎服,嫩的木瓜效果更好。
木瓜還能止住嘔吐、心口有痰等症狀。另外,書中又說:「榠楂,又名蠻楂。除了原有的功效外,吃了能止噁心。它的氣味辛香,放在衣箱中可以殺蟲。吃了可以止住胃裡的酸水、水瀉。楂子除了原有的功效外,吃了能止噁心、酸咽,止住因喝酒引起的痰和黃水。它比溫桲小,外形相似。北方沒有這種果子,只有中原一帶才有。鄭玄註解《禮記》時說:『楂子是品質不好的梨』,是因為它沒有什麼功效。孟詵說:木瓜的枝葉煮成水喝,也能治療霍亂。」
木瓜不能多吃,會損傷牙齒和骨頭,還會引起肚臍下方絞痛。可以用木瓜一兩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將它們搗碎,用水兩升煮到剩下一半,一次喝完,就能痊癒。書中又說:「楂子,性平。會損傷牙齒和筋骨,不宜食用。也能治療霍亂和抽筋,煮汁喝,效果和木瓜差不多,其他就沒有什麼對人有益的功效了。長江以外的地方常常把它當水果吃。」日華子說:「木瓜,能止住嘔吐、腹瀉、奔豚病(一種腹部氣體上衝的病症),以及腳氣、水腫、冷熱痢疾、心腹痛,還能止渴、止嘔逆、化痰等。」
木瓜根能治療腳氣。書中又說:「榠楂,性平,沒有毒。能化痰,解酒毒,治療咽喉酸痛。烤熟後吃能止痢。用榠楂油梳頭,能治療頭髮發紅和變白。」
《圖經》記載:「木瓜,以前沒有記載它產於哪個州郡。陶隱居說:『山陰蘭亭這個地方木瓜樹特別多。』現在到處都有,而宣城出產的木瓜是最好的。木瓜樹的形狀像奈樹,花在晚春時開放,顏色是深紅色。果實大的像瓜,小的像拳頭。《爾雅》稱它為楙。」郭璞說:「果實像小瓜,酸,可以吃,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對身體無益。宣城人種植木瓜很仔細,山谷間都種滿了木瓜樹。剛結果時,就用有花紋的薄紙包住木瓜,經過夜晚的露水和白天的曝曬,木瓜會逐漸變紅,花紋就像是長出來的一樣。」
本地用木瓜進貢給朝廷。另外還有一種榠楂,它的樹、葉、花、果實都非常像木瓜。陶隱居說的「大而黃,可以配酒吃,能化痰」的就是這種榠楂。要區分木瓜和榠楂,要看它們的蒂部,有像乳頭一樣的重疊蒂的是木瓜,沒有的就是榠楂。木瓜粗大的枝幹可以做成拐杖,據說對筋脈有益。木瓜的根和葉子煮水泡腳,可以治療足部麻痹。另外,把木瓜樹砍下來,曬乾後做成泡腳桶,對身體也很有益處。道家用榠楂榨汁,混合甘松和玄參末,做成濕香,據說能使人精神爽快。
雷公說:「使用木瓜時,不要誤用了和圓子、蔓子、土伏子,它們的顏色、形狀都很像木瓜,只是氣味和功效不同。木瓜的皮薄,顏色微紅黃,有香味,味道甘甜、酸,不澀。能調養營衛,幫助消化。木瓜籽尖的那一面是方形的,這才是真正的木瓜。和圓子的顏色微黃,蒂和核粗糙,籽小而圓,味道澀、微鹹,會傷害人的氣。蔓子的果實很小,也像木瓜,但是味道很澀,不能用。土伏子像木瓜,味道很澀,籽像大的油麻,又苦又澀,不能用。如果吃了,會讓人眼睛乾澀、發紅,甚至有很多紅筋、疼痛。使用木瓜時,不要讓它接觸到鐵器。要用銅刀削去硬皮和籽,切成薄片,在太陽下曬乾。然後用黃牛乳汁拌勻蒸,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木瓜就會像膏狀,然後再攤在太陽下曬乾才能用。食療方面說:木瓜主要治療嘔吐,並能驅除風邪。另外,對於嘔吐後抽筋,煮木瓜汁喝效果很好。
腳膝筋急疼痛時,把木瓜煮爛,搗成漿粥狀,敷在疼痛的地方。冷了就換,一個晚上換三到五次,熱敷很快就能痊癒。煮木瓜的時候,可以加入一半的酒一起煮。《毛詩》中說:「你送我木瓜,我回贈你美玉。」註解說:「木瓜,就是楙木,是能吃的樹木。」
《衍義》說:「木瓜,因為得到了木的精華,所以能入筋。如果用鉛霜塗木瓜,就會失去醋味,受到金的制約,所以會這樣。現在人們大多認為西京的大木瓜是最好的,它的味道柔和美好,等到成熟時,顏色是青白色,入藥的功效最好。勝州和宣州的木瓜味道比較淡。木瓜能入肝經,所以對筋骨、血液疾病、腰腎和腿腳無力等症狀都有幫助,這些症狀都不可缺少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