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三 (12)
卷第三 (12)
1. 礬石
味酸,寒,無毒。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歧伯云:久服傷人骨。能使鐵為銅。一名羽涅,一名羽澤。生河西山谷及隴西武都、石門。採無時。(甘草為之使,惡牡蠣。)
陶隱居云:今出益州北部西川,從河西來。色青白,生者名馬齒礬。已煉成絕白,蜀人又以當硝石名白礬。其黃黑者名雞屎礬,不入藥,唯堪鍍作以合熟銅,投苦酒中,塗鐵皆作銅色。外雖銅色,內質不變。《仙經》單餌之,丹方亦用。俗中合藥,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療齒痛,多即壞齒,是傷骨之證,而云堅骨齒,誠為疑也。
唐本注云:礬石有五種:青礬、白礬、黃礬、黑礬、絳礬,然白礬多入藥用。青、黑二礬,療疳及諸瘡;黃礬亦療瘡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絳礬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謂之石膽,燒之赤色,故名絳礬矣。出瓜洲。今注陶云蜀人用白礬當硝石,誤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礬石,使一名理石。畏麻黃,有小毒。能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日華子云:白礬,性涼。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臟,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仁、蔥湯浴,可出汗也。
圖經曰:礬石,生河西山谷及隴西武都、石門,今白礬則晉州、慈州、無為軍,綠礬則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並煎礬處出焉。初生皆石也,採得碎之,煎煉乃成礬。凡有五種,其色各異,謂白礬、綠礬、黃礬、黑礬、絳礬也。白礬則入藥,及染人所用者。綠礬亦入咽喉、口齒藥及染色。
黃礬丹灶家所須,時亦入藥。黑礬唯出西戎,赤謂之皂礬,染須鬢藥或用之。絳礬本來綠色,亦謂之石膽,燒之赤色,故有絳名,今亦稀見。又有礬精、礬蝴蝶,皆煉白礬時,候其極沸,盤心有濺溢者,如物飛出,以鐵匕接之,作蟲形者,礬蝴蝶也。但成塊光瑩如水晶者,礬精也。
此二種入藥,力緊於常礬也。又有一種柳絮礬,亦出礬處有之,煎煉而成。輕虛如綿絮,故以名之。今醫家用治痰壅及心肺煩熱,甚佳。劉禹錫《傳信方》治氣痢巴石丸,取白礬一大斤,以炭火淨地燒令汁盡,則其色如雪,謂之巴石。取一大兩細研,治以熟豬肝作丸,空腹飲下,丸數隨氣力加減,水牛肝更佳。
如素食人,蒸餅丸之亦通。或云白礬中青黑者,名巴石。又治蛇咬蠍螫,燒刀子頭令赤,以白礬置刀上,看成汁,便熱滴咬處,立瘥。此極神驗,得力者數十人。正元十三年,有兩僧流向南到鄧州,俱為蛇齧,令用此法救之,敷藥了便瘥,更無他苦。
又崔氏方:治甲疽,或因割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痛,復緣窄靴研損四邊腫焮,黃水出,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漸引上腳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倍增,醫方所不能療者。綠礬石五兩,形色似朴硝而綠色。取此一物置於鐵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熾,其礬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看沸定汁盡,去火待冷,取出挪為末,色似黃丹,收之。
白話文:
礬石,味道酸,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發冷發熱、腹瀉痢疾、婦女白帶、陰部潰爛、惡性瘡腫、眼睛疼痛;能使骨頭和牙齒堅固,去除骨髓中積久的熱邪,也能去除鼻息肉。將礬石煉製成丹藥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增長壽命。《黃帝內經》的岐伯說,長期服用會損傷骨頭。礬石能使鐵變成銅的顏色。它還有別名叫羽涅、羽澤。生長在河西的山谷、隴西的武都、石門等地。採集沒有時間限制。(甘草可以調和它的藥性,忌與牡蠣同用。)
陶弘景說,現在礬石主要產於益州北部西川,從河西運來。顏色青白,未經煉製的叫馬齒礬。煉製成純白色後,四川人又把它當作硝石,稱為白礬。黃黑色礬石叫雞屎礬,不能入藥,只能用來電鍍,使熟銅呈現銅色。將它投入苦酒中,塗在鐵器上,也能讓鐵呈現銅色。雖然外表像銅,但內在性質不變。《仙經》裡有單獨服用礬石的方法,煉丹的配方中也用到它。民間配藥時,都先用火熬煮,讓它沸騰乾燥。用來治療牙痛,多半會損壞牙齒,這是損傷骨頭的徵兆,而說它能使骨頭和牙齒堅固,實在令人懷疑。
唐朝的註解說,礬石有五種:青礬、白礬、黃礬、黑礬、絳礬,但白礬大多用來入藥。青礬、黑礬主要治療小兒疳積和各種瘡腫;黃礬也治療瘡腫生肌,兼可染色用;絳礬原本是綠色,剛從礦洞取出、未見到風的,就像琉璃一樣,陶弘景和現在的人都稱它為石膽,燒過後變成紅色,所以叫做絳礬。產於瓜洲。現在注釋陶弘景說四川人把白礬當硝石用是錯誤的。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按照《藥性論》所說:礬石,又名理石。畏懼麻黃,有輕微毒性。能治療鼠瘻、瘰癧,治療鼻出血,治療鼻塞,含在口中咽下津液,能治療急性喉痹。日華子說:白礬,性涼。能祛風、消除疲勞、化痰止渴、溫暖腎臟,治療中風失音、疥瘡癬疾。用桃仁、蔥湯一起洗浴,可以發汗。
《圖經》記載:礬石,生長在河西的山谷、隴西的武都、石門等地,現在白礬主要產於晉州、慈州、無為軍,綠礬則產於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這些都是煉礬的地方。剛挖出來時都是石頭狀,採集後打碎,經過煎煮煉製才變成礬。礬共有五種,顏色各不相同,分別是白礬、綠礬、黃礬、黑礬、絳礬。白礬主要用於入藥和染色。綠礬也用於治療咽喉、口腔疾病和染色。
黃礬是煉丹家所需的材料,有時也入藥。黑礬只產於西戎,紅色的叫皂礬,用於染鬍鬚鬢髮。絳礬原本是綠色,也叫石膽,燒過後變成紅色,所以叫做絳礬,現在也比較少見。另外還有礬精、礬蝴蝶,都是在煉白礬時,等礬液沸騰到極點,盤子中心濺出的液體像東西飛出一樣,用鐵勺接住,變成蟲子形狀的,就是礬蝴蝶。而結成塊狀,晶瑩剔透如水晶的,就是礬精。
這兩種入藥,藥力比普通的礬石更強。還有一種柳絮礬,也產於煉礬的地方,經過煎煮煉製而成。質地輕盈,像棉絮一樣,所以得名。現在醫生用來治療痰液壅塞以及心肺煩熱,效果很好。劉禹錫《傳信方》中治療氣痢的巴石丸,是用一大斤白礬,在乾淨的炭火上燒到汁液耗盡,顏色像雪一樣,就叫巴石。取一兩研磨成粉,用熟豬肝做成丸子,空腹服用,丸子的數量根據身體狀況增減,用水牛肝效果更好。
如果吃素的人,用蒸餅做成丸子也可以。有人說白礬中青黑色部分叫巴石。還能治療蛇咬蠍子蜇傷,將刀頭燒紅,把白礬放在刀上,等它變成汁液,趁熱滴在咬傷的地方,立刻就會好。這個方法非常靈驗,很多人因此受益。唐朝元和十三年,有兩個僧人流落到鄧州,都被蛇咬傷,讓人用這個方法救治,敷藥後立刻痊癒,沒有其他的痛苦。
崔氏的方子:治療甲溝炎,有的是因為割指甲傷到肌肉,有的是因為指甲長到肉裡,於是變成瘡腫疼痛,又因為穿窄鞋磨損導致四周腫脹發炎,流出黃水,互相傳染,導致五個腳趾都爛掉,慢慢向上蔓延到腳背,起泡流膿,四周像火燒瘡一樣,白天夜晚都加重,用一般的方法治療都無效。用綠礬石五兩,形狀顏色像芒硝而呈綠色。取這一味藥放在鐵板上,用木炭封住,用囊袋鼓風使火勢猛烈,礬石就會沸騰,流出像熔化的金汁一樣的紅色汁液,這是真的綠礬。等它沸騰停止,汁液耗盡,去掉火,等冷卻後取出磨成粉末,顏色像黃丹,收起來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