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12)
卷第二十二 (12)
1. 豉蟲
有毒。殺禽獸,蝕息肉,敷惡瘡。
百一方:豉蟲,主射工。取一枚致口中便愈,已死者亦起蟲有毒,應不可吞,云以白梅皮裹含之。
白話文:
有毒。可以殺死禽獸,侵蝕息肉,外敷可以治療惡性瘡瘍。
《百一方》記載:豉蟲,主要治療射工(皮膚病的一種)。拿一顆放在嘴裡就可以痊癒,即使是死去的豉蟲也能使人起死回生。但豉蟲有毒,應該不能吞食,據說可以用白梅皮包裹含在嘴裡。
2. 烏爛死蠶
有小毒。蝕瘡有根者,亦主外野雞病,並敷瘡上,在簇上烏臭者。白死蠶,主白遊。赤死蠶,主赤遊。並塗之。遊,一名疹也。
白話文:
烏黑腐爛的死蠶,帶有微小的毒性。它能腐蝕有根的瘡,也能治療一種叫做「外野雞病」的疾病。將它敷在瘡上,對於長在毛髮叢生處、散發腐臭味的瘡特別有效。白色的死蠶,主要治療白色的遊走性皮疹;紅色的死蠶,主要治療紅色的遊走性皮疹。將它們塗抹在患處即可。這裡說的「遊」,也就是一種疹子。
3. 繭滷汁
主百蟲入肉,䘌蝕瘙疥及牛、馬蟲瘡,山蜍、山蛭入肉,蚊子諸蟲咬毒。鹽繭甕下收之,以竹筒盛滷浸瘡,山行亦可預帶一筒,取一蛭置中,兼持一片乾海苔,則闢諸蛭。蘇恭注《本經》蛭條云:山人自有療法,豈非此乎,亦可為湯浴小兒,去瘡疥。此汁是繭中蛹汁,故能殺蟲,非為滷咸也。
白話文:
用來治療各種蟲子鑽入皮膚,侵蝕皮膚導致搔癢疥瘡,以及牛、馬身上的蟲瘡,還有山裡的蟾蜍、螞蝗鑽入皮膚,蚊子等各種蟲子叮咬的毒。
收集鹽繭甕底下的汁液,用竹筒裝起來浸泡瘡口。在山裡行走時也可以預先帶一筒,放一條螞蝗在裡面,同時帶一片乾海苔,就可以避開螞蝗。
蘇恭在註解《本草經》的螞蝗條時說,山裡的人自有治療的方法,不就是這種嗎?也可以用這種汁液加水給小孩子洗澡,去除瘡疥。這種汁液是蠶繭中蠶蛹的汁液,所以能夠殺蟲,並不是因為汁液是鹹的滷水。
4. 壁錢
無毒。主鼻衄及金瘡,下血不止,捺取蟲汁點瘡上及鼻中,亦療外野雞病下血。其蟲上錢幕,主小兒嘔吐逆,取二七煮汁飲之。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在暗壁間,此土人呼為壁繭。
白話文:
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流鼻血和刀傷出血,以及下體出血不止的情況。可以將蟲體壓破取出汁液,塗抹在傷口或滴入鼻孔中,也可以治療野雞因外傷導致的出血。這種蟲會在牆壁上結網,像錢幣一樣,可以治療小孩的嘔吐和氣逆,取14隻煮汁飲用。這種蟲長得像蜘蛛,會結出白色像錢幣的網,在陰暗的牆壁上,當地人稱之為壁繭。
5. 針線袋
主婦人產後腸中癢不可忍。以袋安所臥褥下,無令知之。
白話文:
婦女產後,腸子裡搔癢難耐。將這個針線袋放在她睡的褥子下面,不要讓她知道。
6. 故錦燒作灰
主小兒口中熱瘡,研灰為末,敷口瘡上。煮汁服,療蠱毒。嶺南有食錦蟲,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
白話文:
這個方法主要用來治療小孩子嘴巴裡的熱性瘡瘍,將錦燒成灰,磨成粉末,敷在口瘡上。煮汁服用,可以治療蠱毒。嶺南一帶有一種吃錦的蟲,身體彎曲像指環,牠們吃紅色的絲織錦緞,就像蠶吃樹葉一樣。
7. 故緋帛
主惡瘡,疔腫,毒腫,諸瘡有根者,作膏用。帛如手大,取露蜂房,彎頭,棘刺,爛草節二七,亂髮,燒為末,空腹服,飲下方寸匕,大主毒腫。緋帛亦入諸膏,主疔腫用為上,又主兒初生臍未落時,腫痛水出,燒為末,細研敷之。又五色帛,主盜汗,拭訖棄五道頭。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惡性瘡瘍、疔瘡、毒腫,以及各種有根的瘡。製作方法是將緋紅色的布裁剪成手掌大小,然後取用帶有彎曲頭部的露蜂房、棘刺、腐爛的草節各十四個,加上亂髮,一起燒成灰末,空腹服用,每次用藥匙取一小匙,用下方(指下方記載的藥)送服。這個藥方主要治療毒腫。緋紅色的布也可以加入其他藥膏中,治療疔瘡效果最好。此外,這個藥方也可用於治療嬰兒剛出生時臍帶未脫落而引起的腫痛、流水,將燒成灰末的藥粉仔細研磨後敷在患處。另外,五色布可以用於治療盜汗,擦拭身體後將布丟在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