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11)

1. 衣魚

味鹹,溫,無毒。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兒中風項強(巨兩切)背起,摩之。又療淋,墮胎,塗瘡滅瘢。一名白魚,一名蟫(音談)。生咸陽平澤。

陶隱居云:衣中乃有,而不可常得,多在書中,亦可用。小兒淋閉,以摩臍及小腹,即溺通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衣中白魚,使,有毒,利小便。

圖經曰:衣魚,生咸陽平澤,今處處有之。衣中乃少,而多在書卷中。《爾雅》所謂蟫(潭尋二音),白魚。郭璞云:衣、書中蟲,一名蛃(音丙)魚是也。段成式云:補闕張周封見壁上瓜子化為白魚,因知《列子》朽瓜為魚之言不虛也。古方:主小兒淋閉,取以摩臍及小腹,溺即通。

又合鷹屎、殭蠶同敷瘡瘢即滅。今人謂之壁魚,俗傳壁魚入道經函中,因蠹食神仙字,則身有五色,人能得而吞之,可致神仙。唐·張湯之少子,惑其說,乃多書神仙字,碎剪置瓶中,取壁魚投之,冀其蠹食而不能得,遂致心疾。

千金方:治沙石草落目中,眛,不出。白魚以乳汁和,注目中。外臺秘要:主眼翳。白魚末,注少許於翳上。孫真人猝患偏風,口喎語澀。取白魚摩耳下。喎向左摩右,向右摩左,正即止。子母秘錄:治婦人無故遺血溺。衣中白魚三十個,納陰中。食醫心鏡:小兒中客忤。書中白魚十枚,敷乳頭,飲之瘥。

衍義曰:衣魚,多在故書中,久不動,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紙中多也。身有厚粉,手搐之則落,亦齧毳衣,用處亦少。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滅瘢痕。

三十六種陳藏器余

白話文:

衣魚味道鹹,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的疝氣腫塊、小便不順暢,以及小兒中風導致的脖子僵硬、背部拱起等症狀,可以將其研磨後塗抹患處。也能治療淋病、墮胎,塗抹在瘡口上可以消除疤痕。它又名白魚,也叫蟫。這種蟲子生長在咸陽平坦的沼澤地帶。

陶弘景說:衣魚常在衣服中出現,但並不容易得到,多數在書籍中,也可以入藥使用。小兒小便不通暢,可以用它摩擦肚臍和小腹,就可以使小便通暢。臣子禹錫等人根據《藥性論》記載:衣中的白魚,作為藥材使用時,有毒,能夠利尿。

《圖經》記載:衣魚生長在咸陽平坦的沼澤地帶,現在各地都有。它在衣服中較少,多數在書卷中。《爾雅》所說的蟫,又名白魚。郭璞說:衣魚是衣物和書本中的蟲子,又名蛃魚。段成式說:補闕張周封看到牆上的瓜子變成白魚,因此知道《列子》中說腐爛的瓜會變成魚的說法不虛假。古代的藥方:主要治療小兒小便不通,取衣魚摩擦肚臍和小腹,小便就會通暢。

另外,將衣魚和鷹屎、僵蠶一起敷在瘡疤上,就能消除疤痕。現在人們稱它為壁魚,民間傳說壁魚進入道經函中,因為啃食神仙寫的字,身上就會出現五種顏色,如果人能得到並吞服它,就能夠成仙。唐朝張湯的小兒子,被這種說法迷惑,就寫了很多神仙文字,剪碎後放在瓶子裡,然後將壁魚放進去,希望它啃食後能變成五色壁魚,但沒有成功,反而得了心病。

《千金方》記載:治療沙子或草屑進入眼睛,導致眼睛昏花,無法取出時,將白魚和乳汁混合後滴入眼中。《外臺秘要》記載:治療眼翳,將白魚磨成粉,撒少許在眼翳上。孫真人突然患了偏癱,口歪斜、說話困難,就用白魚摩擦耳朵下方,歪向左邊就摩擦右邊,歪向右邊就摩擦左邊,直到恢復正常。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婦女無故遺尿遺血,將三十個衣中的白魚放入陰道中。《食醫心鏡》記載:治療小兒受到驚嚇,將書中的十個白魚,敷在乳頭上讓嬰兒吸吮,就能痊癒。

《衍義》說:衣魚,大多在舊書中,如果長時間不翻動,在絲綢中也可能有,但不如在舊紙中多。它的身上有厚厚的粉末,用手觸碰就會脫落,也啃咬毛衣,但用處很少。它的形狀有點像魚,尾巴又分成兩個叉,世人用來消除疤痕。

以上是陳藏器記錄的三十六種中藥材的餘論。

2. 海螺

百一方治目痛累年,或三、四十年,方:取生螺一枚,洗之,內燥抹螺口開,以黃連一枚,納螺口中,令其螺飲黃連汁,以綿注取汁,著眥中。

孫真人:合菜食治心痛。

白話文:

有一個治療眼睛疼痛多年的方子,甚至有三十、四十年的病史都適用。這個方子的做法是:取一個活的海螺,清洗乾淨後,用乾燥的東西把海螺口打開,然後放入一小塊黃連,讓海螺吸取黃連的汁液。接著用棉花沾取海螺吸取的汁液,滴在眼角。

孫真人說:將菜與其他食物一起食用,可以治療心痛。

3. 海月

味辛,平,無毒。主消渴,下氣,令人能食,利五臟,調中。生薑、醬食之,消腹中宿物,令易飢,止小便。南海水沫所化,煮時猶變為水,似半月,故以名之。海蛤類也。

食療云平。主消痰,辟邪鬼毒。以生椒、醬調和食之良,能消諸食,使人易飢。又,其物是水沫化之,煮時猶是水。入腹中之後,便令人不小便。故知益人也。又,有食之人,亦不見所損。此看之,將是有益耳。亦名以下魚。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消渴症(糖尿病),能使氣往下走,讓人能吃東西,對五臟有益,調理腸胃。用生薑和醬來調味食用,可以消除腹中積存的食物殘渣,使人容易感到飢餓,並能減少小便次數。它是南海水沫所化成的,煮的時候又會變回水,形狀像半個月亮,因此得名。屬於海蛤的一種。

食療方面說它性平。主要功效是化痰,避開邪祟鬼毒。用生辣椒和醬來調味食用效果很好,能幫助消化各種食物,使人容易感到飢餓。另外,這種東西是水沫化成的,煮的時候仍然是水。進入腹中之後,反而會使人減少小便。由此可知它對人有益。而且,食用這種東西的人,也沒看到有什麼壞處。由此來看,應該是有益的。它也被叫做下魚。

4. 青蚨

味辛,溫,無毒。主補中,益陽道,去冷氣,令人悅澤。生南海,狀如蟬,其子著木,取以塗錢,皆歸本處,一名蟱蝸。《廣雅》云:青蚨也。《搜神記》曰:南方:有蟲,名𧍡蠋,如蟬,大辛美,可食。其子如蠶種,取其子歸,則母飛來,雖潛取,必知處,殺其母塗錢,子塗貫,用錢則自還。

《淮南子·萬畢》云:青蚨一名魚伯,以母血塗八十一錢,以子血塗八十一錢,置子用母,置母用子,皆自還也。

海藥:謹按《異志》云:生南海諸山,雄雌常處不相舍。主秘精,縮小便。青金色相似,人採得,以法末之,用塗錢以貨易,晝用夜歸。亦是人間難得之物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屬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益中焦脾胃,增強男性生殖功能,去除體內寒氣,使人容光煥發。產於南海一帶,形狀像蟬,它的幼蟲附著在樹木上。人們取其幼蟲塗在錢幣上,錢幣就會自動回到原本的地方,它的別名叫做蟱蝸。《廣雅》一書說,它就是青蚨。《搜神記》記載:「南方有一種蟲,名叫𧍡蠋,形狀像蟬,味道辛辣鮮美,可以食用。它的幼蟲像蠶卵,取其幼蟲帶回家,母蟲就會飛來。即使偷偷地取走幼蟲,母蟲也能知道它的位置。殺死母蟲塗在錢幣上,用幼蟲塗在錢幣的繩子上,用這些錢幣買東西,錢幣就會自動回到原處。」

《淮南子·萬畢》說:「青蚨又名魚伯,用母蟲的血塗在八十一枚錢幣上,用幼蟲的血塗在另外八十一枚錢幣上,把塗上母蟲血的錢幣用來買幼蟲,把塗上幼蟲血的錢幣用來買母蟲,這些錢幣都會自動回到原處。」

海藥:仔細查考《異志》記載:「青蚨生長在南海的各座山中,雄蟲和雌蟲總是形影不離。主要功效是固澀精液,減少小便次數。它們的顏色都像青金色,很相似。人們採集到它們之後,會用特殊的方法把它們磨成粉末,塗在錢幣上用來交易,白天用出去的錢,晚上就會自己回來。這也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珍貴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