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三 (10)
卷第三 (10)
1. 石鐘乳
唯黃、赤二色不任用。柳宗元與崔連州論鍾乳書云:取其色之美而已,不必唯土之信。是此藥所重,唯明白者,不必盡如上所說數種也。今醫家但以鵝管中空者為最。又《本經》中品載殷孽云:鍾乳根也,生趙國山谷,又生梁山及南海。又云:孔公孽,殷孽根也。生梁山山谷。
又云:石花、石床,並與殷孽同。陶隱居云:凡鍾乳之類。有三種,同一體。從石室上汁溜積久盤結者,為鍾乳床,即此孔公孽也;其以次小巃嵸者,為殷孽,今人呼為孔公孽。殷孽復溜輕好者為鍾乳,雖同一類,而療體為異。蘇恭云:二孽在上,床花在下。陶謂孔公孽為乳床,非也。
又有石腦云:亦鍾乳之類,凡此五種,今醫家稀復用之,但用鍾乳耳。又觀二孽所出州郡不同,陶云三種同根,而所出各處,當是隨其土地為勝,既云是鍾乳同生,則有孽處,皆當有乳,今並不聞有之,豈用之既寡,則採者亦稀乎?抑時人不知孽中有乳,故不盡採乎?不能盡究也。下品又有土陰孽,《經》云:生高山崖上之陰,色白如脂。
陶隱居以為鍾乳、孔公孽之類。蘇恭云:即土乳也。出渭州,生平地土窟中。土人云:服之亦同鍾乳,而不發熱。又云:是土之脂液,狀如殷孽,故名之。今亦不見用者。
雷公云:凡使,勿用頭粗厚並尾大者,為孔公石,不用。色黑及經大火驚過並久在地上收者,曾經藥物制者,並不得用。須要鮮明,薄而有光潤者,似鵝翎筒子為上,有長五、六寸者。
凡修事法,以五香水煮過一伏時,然後漉出,又別用甘草、紫背天葵汁漬,再煮一伏時,凡八兩鍾乳,用沉香、零陵、藿香、甘松、白茅等各一兩,以水先煮過一度了,第二度方用甘草等二味各二兩再煮了,漉出拭乾,緩火焙之,然後入臼杵如粉篩過,卻入缽中。令有力少壯者三、兩人不住研,三日夜勿歇。
然後用水飛澄了,以絹籠之,於日中曬令乾,又入缽中,研二萬遍後,以瓷合子收貯用之。傷寒類要:治舌癉,渴而數飲,用鐘乳石主之。柳宗元與崔連州書:論石鐘乳,直產於石,石之精粗疏密,尋尺特異,而穴之上下,土之薄厚不可知,則其依而產者,固不一性。然由其精密而出者,則油然而清,炯然而輝,其竅滑以夷,其肌廉以微,食之使人榮華溫柔,其氣宣流,生胃通腸,壽考康寧。
其粗疏而下者,則奔突結澀,乍大乍小,色如枯骨,或類死灰,淹悴不發,叢齒積纇,重濁頑璞;食之使偃塞壅鬱,泄火生風,戟喉癢肺,幽關不聰,心煩喜怒,肝舉氣剛,不能平和。故君子慎取其色之美,而不必唯土之信,以求其至精,凡為此也,太清石壁記:煉鍾乳法,太清經云:取好細末,置金銀甌器中,瓦一片密蓋甌上,勿令泄氣,蒸之自然化作水。丹房鏡源:乳石可為外匱。
白話文:
只有黃色和紅色的石鐘乳不適合使用。柳宗元與崔連州討論石鐘乳的書中說:「選用石鐘乳,只要看它的顏色美觀就好,不必太過注重產地的土壤特性。」這點是選擇此藥材的重點,只要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不必完全按照前面所說的各種標準來選擇。現在的醫生都認為,鵝管狀中空的石鐘乳是最好的。另外,《本經》中品記載的殷孽說:「是石鐘乳的根部,生長在趙國山谷、梁山和南海一帶。」又說:「孔公孽,是殷孽的根部,生長在梁山山谷。」
還提到:「石花和石床,都與殷孽相同。」陶弘景說:「凡是石鐘乳這類東西,有三種,都是同一來源。從石室頂上滴落的汁液,經過長時間累積凝結成盤狀的,稱為鐘乳床,也就是這裡說的孔公孽;接著是比較小的突起物,稱為殷孽,現在的人也把它叫做孔公孽。殷孽中又比較輕盈優質的,才叫做鐘乳。雖然是同一類,但功效卻有所不同。」蘇恭說:「二孽在上面,石床和石花在下面。」陶弘景認為孔公孽是乳床,是不對的。
還有一種叫做石腦,也屬於石鐘乳類。這五種現在醫生都很少用了,只用石鐘乳而已。再看二孽的產地州郡不同,陶弘景認為三種同根,但產地卻各不相同,應該是隨著土地的優劣而有差異。既然說是與石鐘乳同生,那麼有孽的地方,應該也有乳,但現在都沒聽說有,難道是因為用得少,所以採集的人也少了嗎?還是現在的人不知道孽裡面有乳,所以才沒有盡力採集?這就無法詳盡探究了。下品中還有土陰孽,《經》中說:「生長在高山懸崖陰暗處,顏色白得像油脂。」
陶弘景認為土陰孽與石鐘乳、孔公孽屬於同一類。蘇恭說:「這就是土乳,產於渭州,生長在平地土洞中。」當地人說:「服用土乳,效果和石鐘乳相同,但不會發熱。」又說:「是土地的油脂液,形狀像殷孽,所以才這樣命名。」現在也沒看到有人用土乳。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的石鐘乳,不要用頭部粗厚和尾部太大的,這是孔公石,不能用。顏色發黑、經過大火燒過、或是長期放置在地上收集到的、以及曾經用藥物處理過的,都不能用。必須要選用鮮明、薄而有光澤的,像鵝毛管子的才是上品,最好是有五六寸長的。」
一般的炮製方法是:先用五香水煮過一個時辰,然後撈出來,再用甘草和紫背天葵的汁液浸泡,再煮一個時辰。每八兩石鐘乳,要用沉香、零陵香、藿香、甘松、白茅等各一兩,先用水煮過一次,第二次再用甘草和紫背天葵各二兩一起煮,撈出來擦乾,用小火烘烤,然後放入臼中搗成粉末,用篩子篩過,再放入缽中。讓幾個有力氣的年輕人不停的研磨,三天三夜不要停歇。
然後用水飛法澄清,用絹布包起來,在太陽下曬乾,再放入缽中,研磨兩萬遍後,用瓷器裝起來存放備用。《傷寒類要》說:治療舌頭生瘡,口渴卻一直想喝水的情況,用石鐘乳可以治療。柳宗元與崔連州的信中討論石鐘乳,說:「石鐘乳直接產於石頭中,石頭的精細粗疏、孔隙大小都不一樣,而石穴的上下位置、土的厚薄也無法得知,那麼它所依附而生長的狀態,自然不會相同。然而從其精細的部位所產生的,就會油亮而清澈,光亮而有光澤,它的孔隙光滑平整,質地細膩,吃了能使人容光煥發、溫和柔順,氣血順暢,生長胃氣、通暢腸道,長壽安康。
而從粗疏的部位所產生的,則會奔突不順、凝結澀滯,時大時小,顏色像枯骨,或像死灰,令人容顏憔悴不振,表面凹凸不平,質地沉重頑固;吃了會使人堵塞不通、鬱悶不樂,產生火氣和風邪,刺激咽喉、搔癢肺部,使關竅不通,心煩易怒,肝氣亢奮,不能平和。所以君子要謹慎選用,注重它美麗的顏色,而不是過於相信產地的土壤特性,要追求最精純的品質,這就是這個道理。」《太清石壁記》記載煉石鐘乳的方法,《太清經》說:「取好的細末,放在金或銀的器皿中,用瓦片緊密地蓋在器皿上,不要讓氣洩露,蒸煮後自然會化為水。」《丹房鏡源》說:「石鐘乳可以用作外用藥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