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五 (16)
卷第五 (16)
1. 水氣
有毒。能為風溫,疼痹,水腫,面黃,腹大。初在皮膚腳手,入漸至六腑,令人大小便澀,至五臟漸漸加至,忽攻心便死,急不旋踵,無寬延歲月。既是陰病,復宜以陰物生類,諸豬、魚、螺、鱉之屬,春夏秋宜瀉,冬宜補藥,尤宜浸酒中服之,隨陰陽所行者。昔馬援南征,多載薏苡仁。
閔叔留寓,常食豬肝,蓋以為濕疾也。江湖間露氣成瘴,兩山夾水中氣瘧,一冷一熱,相激成病症。此三疾俱是濕為,能與人作寒熱,消鑠骨肉,南土尤甚。若欲醫療,須細分析,其大略皆瘴類也。人多一概醫之,則不瘥。
白話文:
這種東西有毒,可以治療風寒、疼痛、水腫、面色發黃、腹脹等症狀。一開始會影響皮膚和四肢,慢慢地侵入六腑,導致大小便不通暢,進一步影響五臟,最終突然發作,攻心而亡,來勢洶洶,毫無緩解的機會。由於屬於陰性疾病,應該用陰性的食物治療,例如豬肉、魚、螺、鱉等,春夏秋季節應該以瀉火為主,冬季應該以補益為主,最好浸泡在酒中服用,配合陰陽的變化。以前馬援南征時,常常帶着薏苡仁。
閔叔長期住在南方,經常吃豬肝,認為可以治療濕氣病。南方地區水氣蒸發形成瘴氣,兩山夾峙的河流水氣也會引起瘧疾,寒熱交替,形成疾病。這三種疾病都是濕氣引起的,能夠讓人出現寒熱症狀,消蝕骨肉,南方地區尤其嚴重。想要治療,必須仔細分析,它們都屬於瘴氣類疾病。如果一概而論,治療方法不對,就難以痊癒。
2. 塚井中水
有毒。人中之者立死。欲入塚井者,當先試之。法以雞毛投井中,毛直而下者無毒;毛迴旋而舞,似不下者有毒。以熱醋數斗投井穴中,則可入矣。凡塚井及灶中,從夏至秋,毒氣害人,從冬至春,則無毒氣。凡秋露、春水著草,水亦能害人,冬夏則無。人素為物所傷,並有諸瘡,觸犯毒露及毒水,覺瘡頑不癢痛,當中風水所為,身必反張似角弓。
主之法:以鹽豉和麵作碗子,蓋瘡上,作大艾炷,灸一百壯,令抽惡水數升,舉身覺癢,瘡處知痛,瘥也。
白話文:
有些地方有毒,人若誤入就會立刻喪命。想要進入墳墓或井穴,必須先試探是否有毒。方法是用雞毛投入井中,毛直直往下沉表示無毒,毛迴旋舞動,像是停在空中不動則是有毒。用熱醋數斗倒入井穴中,就可以安全進入。所有墳墓和灶台,從夏至秋,毒氣會傷害人,從冬至春,則沒有毒氣。所有秋天的露水和春天的水沾到草上,水也會有毒,冬天和夏天則沒有。如果人本身受傷,或是有瘡,碰觸到毒露或毒水,感覺瘡變得頑固不癢不痛,可能是受了風水影響,身體會反弓像角弓一樣。
治療方法是用鹽豉和麵做成碗狀,蓋在瘡上面,點燃艾草灸一百壯,讓瘡流出惡水,身體感到癢,瘡處也能感覺到痛,就表示病好了。
3. 陰地流泉
二月、八月行途之間勿飲之,令人夏發瘧瘴,又損腳令軟。五月、六月勿飲澤中停水,食著魚鱉精,令人鱉瘕病也。
白話文:
在二月和八月間行進的路上不要飲用這些水,否則會導致夏天發瘧疾或瘴氣病,並使腳部變得軟弱。五月和六月不要飲用沼澤地停留的水,食用魚和鱉後若不適,可能會引發鱉瘕病。
4. 銅器蓋食器上汗
滴食中,令人發惡瘡,內疽,食性忌之也。
5. 炊湯
經宿洗面,今人無顏色;洗體,令人成癬;未經宿者,洗面,令人亦然。
白話文:
【經夜洗臉,現在的人沒有臉色;洗澡,會使人長癬;沒有經過一夜的洗臉,洗臉,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6. 諸水有毒
水府龍宮,不可觸犯;水中亦有赤脈,不可斷之。井水沸,不可食之。以上並害人。東晉·溫嶠,以物照水,為神所怒。《楚詞》云:鱗屋貝闕,言河伯所居。《國語》云:季桓子穿井獲土缶。仲尼曰:水之怪魍魎,土之怪羵羊,水有脈及沸,並見白澤圖。
白話文:
水底下龍宮神聖不可侵犯,水中有紅色血管也不能斬斷。井水沸騰就不能食用,這些都會招致禍害。東晉時期的溫嶠用東西照水,惹怒了水神。 《楚辭》中說到「鱗屋貝闕」,指的就是河伯住的地方。《國語》中記載,季桓子挖井挖到了一個陶罐。孔子說:水中有怪獸叫做魍魎,土中有怪獸叫做羵羊。水脈和沸騰的水,都在《白澤圖》中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