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7)

1. 玉屑

今五色玉,清白者常有,黑者時有,黃、赤者絕無,雖禮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今儀州出一種石,如蒸栗色,彼人謂之慄玉,或云亦黃玉之類,但少潤澤,又聲不清越,為不及耳。然服玉、食玉,唯貴純白,它色亦不取焉。

海藥云:按《異物志》云:出崑崙。又《淮南子》云:出鐘山。又云:藍田出美玉,燕口出壁玉,味鹹,寒,無毒。主消渴,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仙經》云:服玉如玉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載。又《別寶經》云:凡石韞玉,但夜將石映燈看之,內有紅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

楚記卞和三獻玉,不鑑所以遭刖足,後有辯者,映燈驗之,方知玉在石內,乃為玉璽,價可重連城也。李預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採訪藍田,躬往掘得若環壁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稍粗黑,皆光潤可玩,預乃捶七十枚成屑,日食之,經年,云有效驗,而世事寢息,並不禁節。

又加之以好酒損志,及疾篤,謂妻子曰:服玉當屏居山林,排棄嗜欲,或當有大神力,而吾酒色不絕,自致於死,非藥之過也。屍體必當有異於人,勿使速殯,令後人知餐服之驗。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預停屍四宿,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因囑,其口都無穢氣。寶藏論:玉玄,真者餌之,其命無極,令人舉身輕飛,不但地仙而已。

然其道遲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水消之為黏,亦可餌以為丸,可燒為粉服,一年以上,入水中不濡。王莽遺孔休玉,休不受,莽曰:君面有疵,美玉可以滅瘢,休猶不受。莽曰:君嫌其價逐捶碎進休,休方受之。青霞子: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升。

三物,取白露二升,置銅器中煮米熟,絞取汁。玉屑化為水,名曰玉液。以藥納杯中美醴,所謂神仙玉漿也。天寶遺事:唐貴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葉天師枕中記:玉屑,味甘,和,無毒。屑如麻豆,久服輕身長壽。惡鹿角。馬鳴先生金丹訣:玉屑常服,令人精神不亂。丹房鏡源:玉末養丹砂。

白話文:

現在各種顏色的玉,清白色的很常見,黑色的偶爾會有,黃色和紅色的則完全沒有,即使是祭祀用的六種玉器,也找不到真正的黃色或紅色玉。現在儀州出產一種石頭,顏色像蒸熟的栗子,當地人稱之為栗玉,有人認為它也屬於黃玉的一種,但缺少光澤,聲音也不清脆響亮,所以品質較差。然而,服用或食用玉,最看重的是純白色,其他顏色都不採用。

《海藥》記載:根據《異物志》記載,玉產自崑崙山;《淮南子》則說,玉產自鐘山;另外還說,藍田出產美玉,燕口出產璧玉。玉的味道是鹹的,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止渴,滋養五臟,消除煩躁。適合與金、銀、麥門冬等藥材一起煎服,效果會更好。《仙經》記載:服用玉的方法如同將玉融化成水,這個方法記載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別寶經》說:凡是有玉的石頭,只要晚上用燈光照射,如果裡面有像剛出來的太陽一樣明亮的紅光,就知道裡面有玉。

《楚記》記載卞和三次獻玉,因為沒有被認可而遭到砍腳的刑罰。後來有人懂得玉的人,用燈光照射檢驗,才知道玉在石頭裡面,最後被做成玉璽,價值連城。李預非常羨慕古人食用玉的方法,於是到藍田採訪,親自挖掘,得到了像玉環、玉璧等形狀的玉器,大小有一百多枚,雖然有些粗糙發黑,但都光潤可玩。李預把其中的七十枚搗成粉末,每天服用,經過一年,據說有效果,但是他放縱世俗之事,沒有節制。

加上他喜歡喝酒傷身,以至於病情加重,他對妻兒說:服用玉應該隱居山林,拋棄慾望,或許會有神奇的力量,但我卻沒有戒掉酒色,導致自己死亡,這不是藥的過錯。我的屍體一定會和常人不同,不要急著下葬,讓後人知道服用玉的效果。當時是七月中旬,長安天氣炎熱,李預的屍體停放了四天,但顏色沒有改變。他的妻子常氏,用兩顆玉珠含在嘴裡,並把嘴閉上,她的嘴裡竟然沒有難聞的氣味。《寶藏論》說:玉玄,真正好的玉,服用它可以長生不老,讓人身體輕盈飛昇,不僅僅是成為地仙而已。

然而,這種效果要很久才能見到,大概要服用一、二百斤才能知道。玉可以用烏米酒或地榆酒化成水,也可以用蔥汁將它溶解成黏液,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還可以燒成粉末服用,如果服用一年以上,進入水中不會沾濕。王莽送給孔休玉,孔休不接受。王莽說:你的臉上有疤痕,美玉可以消除疤痕。孔休還是不接受。王莽說:你是嫌它太貴重嗎?就把它捶碎送給孔休,孔休才接受。青霞子說: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升。

將這三樣東西放入銅器中,加入兩升白露煮米,煮熟後絞取汁液。玉屑會融化成水,這就叫做玉液。將藥汁加入杯中的美酒,就成了所謂的神仙玉漿。《天寶遺事》記載:唐朝貴妃含玉咽津,用來解除肺部的乾渴。葉天師《枕中記》說:玉屑,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玉屑像麻豆大小,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長壽。禁忌與鹿角一起服用。馬鳴先生《金丹訣》說:常服玉屑,可以讓人精神不亂。《丹房鏡源》說:玉末可以用來培養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