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一 (12)
卷第二十一 (12)
1. 原蠶蛾
雄者,有小毒。主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
臣禹錫等謹按陰痿通用藥云:原蠶蛾,熱。蜀本云:原蠶蛾,味鹹,溫。
屎,溫,無毒。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陶隱居云:原蠶是重養者,俗呼為魏蠶。道家用其蛾止精,其翁繭入術用。屎,名蠶沙,多入諸方:用,不但熨風而已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原蠶屎,一名蠶沙,淨收,取曬乾,炒令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隨,皮膚頑痹,腹內宿冷,冷血瘀血,腰腳疼冷。炒令熱,袋盛熱熨之,主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隨及腰腳軟,皮膚頑痹。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晚蠶蛾,壯陽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藏。又,蠶蛾,平。治暴風,金瘡,凍瘡,湯火瘡並滅瘡瘢,入藥炒用。又云:蠶布紙,平。治吐血,鼻洪,腸風瀉血,崩中帶下,赤白痢,敷疔腫瘡。入藥燒用。又云:蠶沙,治風痹頑疾不仁,腸鳴。
圖經曰:原蠶蛾,《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東南州郡多養此蠶,處皆有之。此是重養者,俗呼為晚蠶。北人不甚復養,惡其損桑。而《周禮》禁原蠶者,鄭康成注云:為其傷馬,傷馬亦是其一事耳。《淮南子》曰:原蠶一歲再登,非不利也。然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是也,人既稀養,市中貨者亦多早蛾,不可用也。
至於用蠶沙、蠶退,亦須用晚出者,唯白殭蠶不著早晚,但用白而條直者。凡用蠶,並須食桑蠶,不用食柘者。蠶蛾,益陽方中多用之。今方:治小兒撮口及發噤者,取二枚炙黃,研末,蜜和,塗口唇內,便瘥。蠶沙、蠶退,併入治風及婦人藥中用。蠶退,醫家多用初出蠶殼在紙上者。
一說蠶眠時所退皮,用之更有效。
聖惠方:治風瘙癮疹遍身癢成瘡。用蠶沙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千金方:治婦人始覺妊娠,轉女為男法:取原蠶屎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服。斗門方:始渴疾。用晚蠶沙,焙乾為末。冷水下二錢,不過數服。勝金方:治刀斧傷,止血生肌。
天蛾散:晚蠶蛾為末,摻勻絹裹之,隨手瘡合血止。一切金瘡亦治。簡要濟眾:小兒撮口及發噤方:晚蠶蛾二枚,炙令黃,為末,蜜和,敷兒口唇內。子母秘錄云:倒產難生。原蠶子燒末,飲服三錢。小兒宮氣方:治小兒口瘡及風疳瘡等,晚蠶蛾細研,貼瘡上,妙。
衍義曰:原蠶蛾,有原復敏速之義,此則第二番蛾也。白殭蠶條中已具。屎,飼牛代谷。又,以三升醇酒,拌蠶屎五斗,用甑蒸熱,於暖室中鋪於油單上,令患風冷氣閉及近感癱風人,就所患一邊臥,看溫熱,厚蓋覆,汗出為度。若虛人須常在左右,防大熱昏冒。仍令頭面在外,不得壅覆。未全愈,間,再作。
白話文:
原蠶蛾
雄性原蠶蛾略帶毒性,能補益精氣,壯陽,使性交不疲倦,並能止精。
古籍記載原蠶蛾性溫熱,也有人認為其味鹹、性溫。
蠶沙性溫,無毒,可治療腸鳴、口渴、風痺、癮疹等症狀。
古人認為原蠶蛾是經過多次養殖的蠶蛾,俗稱晚蠶。道家常用其止精,而其繭則用於其他藥方。蠶沙,即蠶糞,常用於多種藥方,用途不僅限於治療風痺。古籍記載,蠶沙(又名蠶糞)經淨收、曬乾、炒黃後,可用於酒浸,治療風痺、關節不利、皮膚頑痺、腹內寒邪、瘀血、腰腳冷痛等症;炒熱後裝入布袋熱熨,可治療半身不遂、筋骨癱軟、手腳麻痺、腰腳無力、皮膚頑痺等。
古籍記載,晚蠶蛾能壯陽、止遺精、治療尿血,溫暖腎臟;蠶蛾性平,可治療暴風、金瘡、凍瘡、燙傷,並能消除瘡疤(需炒用);蠶蛹紙性平,可治療吐血、鼻衄、腸風便血、崩漏帶下、赤白痢疾,並可敷治疔腫瘡瘍(需燒用);蠶沙可治療風痺頑疾、麻木不仁、腸鳴。
古籍記載,原蠶蛾的產地,《本經》未記載,但東南地區養蠶普遍,故處處皆有。原蠶蛾是多次養殖的蠶,俗稱晚蠶。北方少養,因其會損害桑樹。《周禮》禁止養殖原蠶,古人注解是因其會傷害馬匹,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會損害桑樹。蠶蛾一年可繁殖兩次,但因其會損害桑樹而被禁止大量飼養,市面上販售的多是早期的蠶蛾,藥效不足。
使用蠶沙和蠶蛻,也需選擇晚期蠶的產物,只有白僵蠶不論早晚,只要顏色潔白、體形挺直即可。所有蠶類藥材,都必須是食用桑葉的蠶,不可使用食用柘葉的蠶。原蠶蛾多用於壯陽藥方。例如治療小兒口噤的藥方,可用兩枚原蠶蛾炙黃研末,用蜂蜜調和後塗抹於患童的嘴唇內部。蠶沙和蠶蛻常被用於治療風疾和婦科疾病。蠶蛻,多指蠶蛾初次蛻殼後留於紙上的殘殼。也有人認為使用蠶在睡眠時蛻下的皮效果更好。
古籍記載,治療風瘙癮疹全身瘙癢成瘡,可用蠶沙煎水清洗患處,並需注意避風。治療婦女懷孕初期欲轉女胎為男胎,可用原蠶沙服用。治療口渴症,可用晚蠶蛾的蠶沙焙乾研末服用。治療刀傷,可用晚蠶蛾研末敷於傷口,止血生肌。治療小兒口噤,可用原蠶蛾炙黃研末,用蜂蜜調和後塗抹於患童的嘴唇內部。治療難產,可用原蠶蛾燒成灰服用。治療小兒口瘡及風疳瘡,可用晚蠶蛾研末敷於患處。
古籍解釋,原蠶蛾,有迅速恢復的意思,指的是第二次產出的蠶蛾。蠶沙可用於餵牛代替穀物。也可將蠶沙與酒混合蒸熱,用於治療風寒、中風等症,但需注意避免患者過熱昏迷,並需保持頭部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