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一 (9)

1. 蟬花

味甘,寒,無毒。主小兒天吊,驚癇瘛瘲,夜啼心悸。所在皆有,七月採。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圖經文具蚱蟬條下。

雷公云: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後,於屋下東角懸干,去甲土後,用漿水煮一日,至夜焙乾,碾細用之。

衍義(蟬花,文具蚱蟬條下。)

白話文:

蟬花味甘、性寒,無毒。能治療小兒抽搐、驚癇、癲癇、夜啼、心悸等症狀。各地皆有,七月採收。生長在苦竹林中的蟬花品質最佳,花朵從土中長出。

圖書典籍記載蟬花在蚱蟬的條目下。

雷公(古代藥物學家)說:使用蟬花時,必須選擇白色完整的花朵。採收後,懸掛在屋簷下東角陰乾,除去泥土雜質,再用米漿水煮一天一夜,然後烘乾,研磨成細粉服用。

2. 蠐螬

味鹹,微溫、微寒,有毒。主惡血,血瘀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療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結,金瘡內塞,產後中寒,下乳汁。一名蟦(扶文切)蠐,一名⿱艹楚(音肥)齊,一名㪍齊。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良。(蜚蠊為之使,惡附子。)

陶隱居云:大者如足大指,以背行,乃快於腳,雜豬蹄作羹,與乳母不能別之。《詩》云:領如蝤蠐,今此別之,名以蠐字在下,恐此云此蠐螬倒爾。唐本注云:此蟲有在糞聚,或在腐木中。其在腐柳樹中者,內外潔白;土糞中者,皮黃內黑黯。形色既異,土木又殊,當以木中者為勝。

採雖無時,亦宜取冬月為佳。按《爾雅》一名蠍(音曷),一名蛣𧌑,一名蝤蠐。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蠐螬,主赤白遊疹。以物發疹破碎,蠐螬取汁塗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今據《爾雅》蟦,蠐螬。注云:在糞土中。《本經》亦云:一名蟦蠐。又云:生積糞草中,則此外恐非也,今諸朽樹中蠹蟲,俗通謂之蠍,莫如其主療,唯桑樹中者,近方:用之,治眼得效。又《爾雅》蠍,蛣𧌑。

又蠍,桑蠹。注云:即蛣𧌑也。又據有名未用,存用未識部蟲類中,有桑蠹一條云:味甘,無毒。主心暴痛,金瘡肉生不足,即此是也。蘇云:當以木中者為勝,今獨謂其不然者,謂生出既殊,主療亦別。雖有毒,無毒易見,而相使、相惡難知。又蠍不共號蠐螬,蟦不兼名蛣𧌑,幾以處療,當自審之也。

藥性論云:蠐螬,臣。汁,主滴目中,去翳障。主血止痛。日華子云:蠐螬蟲,治胸下堅滿,障翳瘀膜,治風疹。桑、柳樹內收者佳,余處即不中。糞土中者,可敷惡瘡。

圖經曰:蠐螬,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今處處有之。大者有如足大指,以背行反快於腳,採無時。反行者良。此《爾雅》所謂蟦,蠐螬。郭璞云:在糞土中者是也。而諸朽木中蠹蟲,形亦相似,但潔白於糞土中者,即《爾雅》所云:蝤蠐,蠍。又云:蠍,蛣𧌑。又云:蠍,桑蟲。

郭云:在木中雖通名蠍,所在異者是此也。蘇恭以謂入藥當用木中者,乃與《本經》云生積糞草中相戾矣。有名未用中,自有桑蟲條。桑蟲即蛣𧌑也,與此主療殊別。今醫家與蓐婦下乳藥用之,乃是掘糞土中者,其效殊速。乃知蘇說未可據也。張仲景治雜病方,大䗪蟲丸中用蠐螬,以其主脅下堅滿也。

《續傳信方》治喉痹,取蟲汁點在喉中,下即喉開也。

陳藏器《本經》云:生糞土中。陶云:能背行者。蘇云:在腐木中,柳木中者皮白,糞中者皮黃,以木中者為勝。按:蠐螬居糞土中,身短足長,背有毛筋。但從水入秋,蛻為蟬,飛空飲露,能鳴高潔。蠍在朽木中,食木心,穿如錐刀。一名蠹,身長足短,口黑無毛,節慢。

白話文:

蠐螬,味道鹹,藥性稍微溫熱,也稍微寒涼,有毒。主要治療惡血、血瘀引起的麻痹疼痛,能破除脅肋下因血瘀積聚而堅硬脹滿的疼痛,也能治療月經閉止、眼睛中的翳膜、青翳和白膜,還可治療胸腹部的吐血不止以及骨折、扭傷導致的血腫、外傷金瘡內部瘀血,產後因寒氣引起的病症,並能促進乳汁分泌。它還有別名,叫做蟦蠐、楚齊或㪍齊。它生長在河內平原的沼澤地帶和人們家中的糞堆或草堆裡。採集時間沒有限制,以背部朝上爬行的為佳。(蜚蠊會驅使蠐螬,蠐螬討厭附子。)

陶弘景說,大的蠐螬像腳的大拇指那麼大,用背部行走,比用腳走還快,如果把它混在豬蹄湯裡,連乳母都分辨不出來。《詩經》裡說“脖子像蝤蠐”,現在為了區分,就用“蠐”字放在下面,可能是說蠐螬是倒著爬的。唐代的註解說,這種蟲子有的在糞堆裡,有的在腐爛的木頭裡。在腐爛的柳樹中的,內外都是潔白的;在糞土中的,皮是黃色的,內部是黑色的。它們的形狀和顏色既然不同,生長的土壤和木頭也不同,應該以木頭中的為佳。

雖然採集時間沒有限制,但最好在冬天採集。根據《爾雅》記載,它還有別名叫蠍、蛣𧌑、蝤蠐。現在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蠐螬主要治療紅白色皮膚遊走的疹子。可以用東西把疹子弄破,取蠐螬的汁液塗抹。禹錫等認為蜀地的本草註解說,根據《爾雅》,蟦就是蠐螬。註解說,蟦生長在糞土中。《本經》也說它別名蟦蠐,又說它生長在積存糞便的草堆裡,那麼其他地方的可能就不是了。現在許多朽木中的蟲子,民間都叫它們蠍,但它們的治療功效不一樣,只有桑樹中的蠍,在最近的方子中用來治療眼疾有效。《爾雅》中提到蠍、蛣𧌑。

《爾雅》中還說蠍是桑蠹。註解說,蠍就是蛣𧌑。有些有名字但沒有被使用的,或是使用但還不清楚作用的蟲類中,有一條關於桑蠹的記載,說它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臟突然疼痛、外傷金瘡肉長得不好,指的就是這個。蘇恭認為應該用木頭中的蠐螬為佳,現在獨獨說它不是,是因為它們生長出來的地方不同,治療的功效也不同。雖然有毒和無毒容易分辨,但它們互相使和互相剋制很難知道。而且蠍不能稱為蠐螬,蟦也不能叫做蛣𧌑,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判斷,自己仔細考慮。

《藥性論》中說,蠐螬屬於臣藥。它的汁液滴在眼睛裡,可以去除翳障,還能止血止痛。《日華子本草》說,蠐螬蟲可以治療胸部下方堅硬脹滿、眼睛的翳膜和血瘀,還能治療風疹。桑樹、柳樹中的最好,其他地方的不行。糞土中的可以用來敷惡瘡。

《圖經》說,蠐螬生長在河內平原的沼澤地帶和人們家中的糞堆或草堆裡,現在到處都有。大的像腳的大拇指,用背部行走比腳還快,採集時間沒有限制。背部朝上爬行的為佳。這就是《爾雅》中說的蟦蠐。郭璞認為,生長在糞土中的才是。而朽木中的蟲子,形狀也相似,但是比糞土中的潔白,就是《爾雅》中說的蝤蠐和蠍,又說蠍是蛣𧌑,蠍也是桑蟲。

郭璞認為,木頭中的蟲子雖然都叫蠍,但因為生長的地方不同,所以不一樣。蘇恭認為入藥應該用木頭中的,這與《本經》說的生長在積存糞便的草堆裡相矛盾。有名未用的蟲類中,有桑蟲這一條。桑蟲就是蛣𧌑,與這裡所說的治療功效不同。現在醫生和產婦下乳汁用的藥,都是在糞土中挖出來的,效果特別快。可見蘇恭的說法不可靠。張仲景治療雜病用的大䗪蟲丸中用了蠐螬,是因為它能治療脅肋下脹滿。

《續傳信方》中記載,治療喉痹,取蠐螬的汁液滴在喉嚨裡,喉嚨就開了。

陳藏器《本經》記載,蠐螬生長在糞土中。陶弘景說,能用背部爬行的才是。蘇恭說,生長在腐爛的木頭中,柳樹中的皮是白色的,糞土中的皮是黃色的,木頭中的最好。總結來說,蠐螬生活在糞土中,身體短,腳長,背上有毛和筋。從夏天進入秋天時,會蛻變成蟬,飛到空中喝露水,叫聲高亢清脆。蠍子生活在朽木中,吃木頭的中心部分,穿洞像錐子一樣。它的別名叫做蠹,身體長,腳短,嘴巴黑,沒有毛,行動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