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五 (13)
卷第五 (13)
1. 蒼石
味甘,平,有毒。主寒熱,下氣,瘻蝕,殺禽獸。生西城。採無時。
陶隱居云:俗中不復用,莫識其狀。唐本注云:特生礜,一名蒼礜石。而梁州特生,亦有青者。今房陵、漢川與白礜石同處,有色青者,並毒殺禽獸,與礜石同。漢中人亦取以毒鼠,不入方用。此石出梁州、均州、房州,與二礜石同處,特生、蒼石並生西城,在漢川金州也。
圖經文具礜石條下。
白話文:
蒼石味甘,性平,但有毒。能治療寒熱症,促進氣的下降,治療廔管和潰瘍,也能毒殺禽獸。它生長在西城,全年皆可採集。
古人記載說:民間已不再使用這種藥材,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樣子。唐代的註釋說:蒼石特別生長在礜石礦區,也叫蒼礜石。梁州地區特別盛產,也有青色的。現在房陵、漢川地區與白礜石產於同一地點,其中有青色的,都能毒殺禽獸,和礜石的特性相同。漢中人也會用它來毒鼠,但沒有被列入藥方使用。這種石頭產於梁州、均州、房州,與白礜石產地相同,蒼石和礜石都生長在西城,也就是漢川金州一帶。
圖書典籍中,蒼石的記載與礜石的記載放在一起。
2. 花乳石
主金瘡止血,又療產婦血暈惡血。出陝、華諸郡。色正黃,形之大小,方圓無定。欲服者,當以大火燒之;金瘡止血,正爾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潰。或名花蕊石。(新定)
圖經曰:花乳石,出陝州閿鄉縣。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人用琢器。古方未有用者,近世以合硫黃同煅,研末敷金瘡,其效如神。又人倉猝中金刃,不及煅合,但刮石上取細末敷之,亦效。採無時。
別說云《圖經》玉石中品有花蕊石一種,主治與此同,是一物。
衍義曰:花乳石,其色如硫黃,《本經》第五中已著。今出陝、華間,於黃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得花之名。今惠民局花乳石散者是。此物,陝人又能鐫為器。《圖經》第二卷中,易其名為花蕊石,是卻取其色黃也。更無花乳名,慮歲久為世所惑,故書之。
白話文:
花乳石主要能治療外傷止血,也能治療產後出血昏迷。產地在陝西、華州等地。顏色是正黃色,形狀大小、方圓不一。如果要服用,必須用大火燒灼;若要治療外傷止血,則直接刮取粉末敷在傷口上,傷口就能癒合,而且不會化膿潰爛。花乳石也稱為花蕊石。
據圖經記載:花乳石產於陝州閿鄉縣。質地堅硬沉重,顏色像硫磺,塊狀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拿來製作器物。古代醫方沒有使用花乳石的記載,近來則是用它與硫磺一起煅燒,研磨成粉末敷在刀傷上,療效神奇。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刀傷來不及煅燒,直接刮取花乳石粉末敷用,也同樣有效。採集花乳石沒有季節限制。
另有記載說,《圖經》中將玉石上品的花蕊石列為一種,其主治功效與花乳石相同,指的應該就是同一種藥物。
進一步解釋:花乳石的顏色像硫磺,《本經》第五卷中已有記載。現在產於陝西、華州一帶的黃石中,偶爾夾雜著淺白色斑點,因此得名“花乳”。現在惠民局所用的花乳石散就是指這種藥物。這種藥物,陝西人還會用它雕刻成器物。《圖經》第二卷中將它改稱為花蕊石,是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而沒有“花乳”這個名稱,擔心時間久了會讓世人混淆,所以特別記載下來。
3. 石蠶
無毒。主金瘡止血,生肌,破石淋,血結。磨服之,當下碎石。生海岸石旁,狀如蠶,其實石也。(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訣云:石蠶,味苦,熱,有毒。
白話文:
石蠶無毒,能治療外傷止血、促進傷口癒合,以及治療尿路結石和血瘀。將其磨成粉末服用,可以立即擊碎結石。石蠶生長在海岸岩石旁,形狀像蠶,但其實是石頭。 (另附)臣禹錫等人謹慎考證藥物典籍記載:石蠶味苦,性溫,有毒。
4. 石腦油
主小兒驚風,化涎,可和諸藥作丸服。宜以瓷器貯之,不可近金銀器,雖至完密,直爾透之。道家多用,俗方亦不甚須。(新定)
圖經文具鐘乳石條下。
衍義曰:石腦油,真者難收,多滲蝕器物。今入藥最少,燒煉或須也。仍常用有油(去聲)器貯之。又研生砒霜,入石腦油再研如膏,入坩堝子內,用淨瓦片子蓋定,置火上,俟鍋子紅泣盡油,出之。又再研,再入油,再上火,凡如此共兩次,即砒霜伏。
白話文:
石腦油
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和化涎(口水),可以和其他藥物一起製成藥丸服用。 保存石腦油要用瓷器,不能靠近金屬器皿,即使容器密封得再好,它也會滲透。道家常用,民間處方則較少用到。(新修訂)
圖書記載它像鐘乳石條一樣。
進一步解釋:真正的石腦油很難收集,它很容易腐蝕容器。現在入藥的量很少,燃燒提煉可能需要用到它。通常還是用油罐來盛裝。另外一種方法是研磨生砒霜,加入石腦油再研磨成膏狀,放入坩堝,用乾淨的瓦片蓋好,放在火上加熱,等到坩堝燒紅,油全部滴盡後取出。再研磨,再加入石腦油,再加熱,如此重複兩次,就能使砒霜的毒性降低。
5. 白瓷瓦屑
平,無毒,主婦人帶下白崩,止嘔吐,破血,止血。水磨,塗瘡滅瘢。定州者良,余皆不如。(唐本先附)
經驗後方:治鼻衄久不止。定州白瓷,細搗研為末,每抄一剜耳許,入鼻立止,梅師方:治人面目卒得赤黑丹如疥狀,不急治,遍身即死。若白丹者方:取白瓷瓦末,豬膽和塗之。
白話文:
白瓷瓦屑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婦女帶下、白帶異常、崩漏(大量出血)、嘔吐,以及止血。將其磨成細粉,可以塗抹瘡瘍,消除疤痕。產自定州的白瓷瓦屑最好,其他地方產的都不如它好。(唐代本草書中記載)
臨床經驗方:治療鼻出血不止,將定州產的白瓷瓦屑細細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小撮放入鼻中,即可止血。(梅師的驗方)治療面部突然出現赤黑色、像疥瘡一樣的疹子,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危及性命。如果疹子是白色的,可以用白瓷瓦屑粉末與豬膽汁混合後塗抹。
6. 烏古瓦
寒,無毒。以水煮及漬汁飲,止消渴。取屋上年深者良。(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烏古瓦,亦可單用。煎湯服,解人中大熱。日華子云:冷,並止小便,煎汁服之。
陳藏器:主湯火傷,當取土底深者,既古且潤三角瓦子。灸牙痛法:令三姓童子,候星初出時,指第一星,下火三角瓦上灸之。
白話文:
烏古瓦性寒無毒。可以用水煮或浸泡後飲用,可以止渴。屋頂上放置時間久的烏古瓦效果較好。
單獨服用烏古瓦煎煮的湯劑,可以治療中暑發熱。烏古瓦性寒,也能止尿頻,煎汁服用即可。
烏古瓦可以治療湯火燙傷,需選用埋在土裡時間久、潮濕的三角形瓦片。治療牙痛的方法是:讓三個不同姓氏的男孩,在星星剛出現時,用手指指向第一顆星,然後在三角形瓦片上灸治。
7. 不灰木
大寒。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敷身。出上黨。如爛木,燒之不燃,石類也。(今附)
圖經曰:不灰木,出上黨,今澤、潞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燃,以此得名。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亦名無灰木。採無時。今處州山中出一種松石,如松干而實石也,或云松久化為石,人家多取以飾山亭,及琢為枕。雖不入藥,然與不灰木相類,故附之。
陳藏器:燒要成灰,即斫破,以牛乳煮了便燒,黃牛糞燒之成灰。中和二年,於李宗處見傳。丹房鏡源云:不灰木煮汞。
白話文:
不灰木是一種生長在古代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的礦物,性質類似於石頭,顏色青白,像腐爛的木頭一樣,但燒不著火,因此得名「不灰木」。它也可能就是滑石的根部,在產滑石的地方都能找到,也叫「無灰木」,全年皆可採集。 有些地方產一種像松樹樹幹但實際上是石頭的松石,有人說這是松樹長時間變成的石頭,常被用來裝飾園林或製成枕頭。雖然它不入藥,但和不灰木很像,因此被記載在一起。 古代文獻記載,不灰木可以治療熱痱子,方法是將其磨成粉末,和棗葉、石灰一起敷在身上。 此外,古籍也記載了關於不灰木在煉丹方面的應用,例如用牛乳煮過再燒,或用黃牛糞燒才能使其變成灰燼,以及用於煉丹中與水銀一起熬製。
8. 蓬砂
味苦、辛,暖,無毒。消痰止嗽,破癥結,喉痹。及焊金銀用。或名硼砂。(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硇砂條下。
衍義曰:蓬砂,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鬲上痰熱,初覺便治,不能成喉痹,亦緩取效可也。南番者,色重褐,其味和,其效速。西戎者,其色白,其味焦,其功緩,亦不堪作焊。
白話文:
蓬砂味苦辛,性溫,無毒。能化痰止咳,消散腫塊,治療喉嚨阻塞。也可用於焊接金銀。蓬砂又名硼砂。
蓬砂含於口中,使其溶化生津,能治療喉嚨腫痛、咽喉痰熱,初期就治療效果最佳,還沒形成喉嚨阻塞也能緩慢見效。產自南方的蓬砂,顏色深褐,味道溫和,療效迅速;產自西方的蓬砂,顏色潔白,味道辛辣,療效緩慢,也不適合用於焊接。
9. 鉛霜
冷,無毒。消痰,止驚悸,解酒毒,療胸膈煩悶,中風痰實,止渴。(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鉛條下。
簡要濟眾:治室女月露滯澀,心煩恍惚。鉛白霜細研為散,每服一錢,溫地黃汁一合調下。
生乾地黃煎湯調服亦得。十全博救:治鼻衄方:鉛白霜為末,取新汲水調一字。
衍義曰:鉛霜,《圖經》已著其法,治上膈熱涎塞。塗木瓜失酸味,金剋木也。
白話文:
鉛霜性寒,無毒。具有消除痰液、止驚悸、解酒毒、治療胸膈煩悶、中風痰阻、止渴等功效。(據《日華子本草》記載)
使用方法記載於《圖經本草》。
簡要治療方法:治療女子月經不調、心煩意亂等症,可用鉛霜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熱的地黃汁一合調服。也可使用新鮮的地黃煎湯送服。
另一方劑:治療鼻出血,用鉛霜研末,用新汲取的水調成糊狀服用。
進一步說明:鉛霜的製作方法,《圖經本草》已有記載,可用於治療上焦熱痰阻塞。塗抹於木瓜上會使其失去酸味,這是因為金能克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