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九 (19)
卷第十九 (19)
1. 鷸
蝟注蘇云:如蚌鷸。按鷸如鶉,嘴長,色蒼,在泥塗間作鷸鷸聲,人取食之,如鶉無別余功。蘇恭云:如蚌鷸之相持也。新注云:取用補虛,甚暖。村民云:田雞所化,亦鵪鶉同類也。
白話文:
鷸,形狀像鵪鶉,嘴巴長,顏色灰褐,在泥地裡發出「鷸鷸」的叫聲。人們捕捉它來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用途。也有人說,鷸像蚌鷸相爭一樣。 另有記載說,食用鷸可以補虛,而且性溫。鄉間則流傳著鷸是田雞變成的,也屬於鵪鶉的同類。
2. 鷃
蟬注陶云:雀、鷃、蜩、範。按鷃是小鳥,如鶉之類,一名鴽。鄭注《禮記》:以鷃為鷃。又云:鴽,㺐母也。《莊子》云:斥鷃,人食之,無別功用也。
白話文:
陶弘景在《神農本草經》注釋中說:「雀、鷃、蜩、範」都是藥材。鷃是一種小型鳥類,像鵪鶉之類的鳥,也叫鴽。鄭玄在《禮記》的注釋中解釋說,「以鷃為鷃」就是用鷃來指稱鷃這種鳥。又說鴽是鷃的雌鳥。《莊子》中記載:「斥鷃」這種鳥,人們可以食用,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用途。
3. 陽烏
鸛注陶云:陽烏是鸛。按二物殊不似,陽烏身黑,頸長白,殊小鸛嘴。主惡蟲咬作瘡者,燒為末,酒下。亦名陽鴉。出建州。
白話文:
陽烏是一種鳥,和鸛不同。陽烏身體黑色,脖子長而白色,嘴巴和鸛的嘴巴也不一樣。它可以治療蟲咬引起的瘡瘍,方法是將它燒成灰末,用酒送服。陽烏也叫陽鴉,產於建州。
4. 鳳凰臺
味辛,平,無毒。主勞損,積血,利血脈,安神。《異志》云:驚邪,癲癇,雞癇,發熱狂走,水磨服之。此鳳凰腳下物,如白石也。鳳雖靈鳥,時或來儀,候其棲止處,掘土二、三尺取之。狀如圓石,白似卵。然鳳鳥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不知棲息那復近地,得臺入土,正是物有自然之理,不可識者,今有鳳處,未必有竹,有竹處,未必有鳳,恐是諸國麟鳳洲有之。如漢時所貢續絃膠,即煎鳳髓所造。
有亦曷足怪乎?今雞亦有白臺,如卵硬,中有白無黃,云是牡雞所生,名為父公臺。《本經》雞白橐,橐字似臺,後人寫之誤耳。《書記》云;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
白話文:
鳳凰臺味辛性平,無毒。能治療勞損、積血,促進血液循環,安神。古籍《異志》記載:治療驚嚇、癲癇、雞癇風、發熱狂躁,可用水磨後服用。鳳凰臺是鳳凰腳下之物,像白色的石頭。雖然鳳凰是神鳥,但有時也會來人間,需觀察它棲息的地方,掘土二三尺才能找到。它形狀像圓石,顏色像雞蛋一樣白。但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不知為何棲息處會靠近地面,讓鳳凰臺埋入土中,這也是自然界的奧妙,不可思議。現在有鳳凰的地方,未必有竹子;有竹子的地方,未必有鳳凰,可能只有在一些傳說中才有麟鳳洲才會長有鳳凰臺。像漢朝進貢的續絃膠,就是用煎熬鳳凰髓製成的。
雞也有類似鳳凰臺的白色結石,像雞蛋一樣堅硬,裡面是白色的,沒有蛋黃,據說是公雞產生的,稱為「父公臺」。《本經》記載的「雞白橐」,「橐」字與「臺」字相似,後人書寫時可能誤寫了。「書記」記載:諸天國的人吃鳳凰蛋,就像凡人吃雞蛋一樣。
5. 鸀鳿鳥
主溪毒,砂蝨,水弩,射工,蟈短狐蝦鬚等病。將鳥來病人邊,則能唼人身,訖以物承之,當有砂石出也。其砂即是含沙射人,砂是此蟲之箭也。亦可燒屎及毛作灰服之。亦可籠以近人,令鳥氣相吸。山中水毒處,即生此鳥,當為食毒蟲所致。以前數病,大略相似,俱是山水間蟲,含沙射影。
亦有無水處患者,防之。發,夜臥常以手摩身體,覺辣痛處,熟視,當有赤點如針頭,急捻之,以芋葉入肉刮,卻視有細沙石,以蒜封瘡頭上,不爾,少即寒熱,瘡漸深也。其蝦鬚瘡,桂嶺獨多,著者十活一、二。唯有早覺者,當用芋草及大芋、甘蔗等葉,屈角入肉鉤之,深盡根,蒜封可瘥。
須臾即根入至骨,其根拔出如蝦鬚,瘡號蝦鬚瘡,有如疔腫。最惡著人幽隱處,自餘六病,或如瘧及天行初著寒熱。亦有瘡出者,亦有無瘡者,要當出得砂石,遲緩易療,不比蝦鬚。鸀鳿鳥,如鴨而大,眼赤嘴斑,好生山溪中。
白話文:
鸀鳿鳥能治療溪毒、砂蝨、水弩、射工、蟈短狐蝦鬚等疾病。把鳥放在病人身邊,它就能吸出人體內的病邪,用器物承接,就會有砂石排出。這些砂石就是蟲子射入人體的「箭」。也可以燒鳥的糞便和羽毛成灰服用,或用籠子裝著靠近病人,讓鳥氣相吸。這種鳥通常生活在山區水毒盛行的地方,因為牠以有毒的蟲子為食。上述幾種疾病症狀大致相似,都是由山水間的蟲子含沙射人所致。
即使在無水的地方也會有患者,需預防。發病時,夜間睡覺常以手摩擦身體,感覺灼熱疼痛的地方,仔細觀察,會發現像針頭一樣的紅點,要立即擠壓,用芋葉深入肉中刮除,就會看到細小的砂石,再用蒜泥封住患處。如果不這樣處理,很快就會寒熱交加,瘡瘍也會越來越深。蝦鬚瘡在桂嶺地區尤其多見,患病者十個能活一兩個的都算幸運。只有早期發現的,可以用芋草、大芋、甘蔗等植物的葉子,彎曲成角狀深入肉中鉤出病根,再用蒜泥封住就能痊癒。
病根很快就會深入骨頭,拔出來像蝦鬚一樣,因此稱為蝦鬚瘡,狀似疔瘡腫毒。最可怕的是長在人體隱私部位。其他六種疾病,有的像瘧疾或天行初期的寒熱症狀,有的會起瘡,有的則不會,但都需要排出砂石才能治癒,拖延治療則較難痊癒,不像蝦鬚瘡那麼容易處理。鸀鳿鳥,外形像鴨子但體型更大,眼睛紅色,嘴巴有斑點,喜歡生活在山溪之中。
6. 巧婦鳥
主婦人巧,吞其卵。小於雀,在林藪間為窠,窠如小囊袋,亦取其窠燒。女人多以熏手令巧。《爾雅》云:桃,蟲鷦。注云:桃雀也,俗呼為巧婦鳥也。
白話文:
巧婦鳥的巢很小,像個小口袋,築在樹林和草叢間。婦女們會取其巢燒成灰,用來熏手,據說可以讓手變得靈巧。古書《爾雅》記載,桃蟲就是巧婦鳥,也就是俗稱的巧婦鳥。 有些婦女還會吞食巧婦鳥的蛋,據說也有使人靈巧的功效。
7. 英雞
味甘,溫,無毒。主益陽道,補虛損,令人肥健悅澤,能食,不患冷,常有實氣,而不發也。出澤州有石英處,常食碎石英,體熱無毛,飛翔不遠。人食之,取其英之功也。如雉,尾短,腹下毛赤,腸中常有碎石瑛。凡鳥食之,石入腸,必致銷爛,終不出。今人以末石瑛飼雞,取其卵而食,則不如英雞。
白話文:
英雞味道甘甜,性溫和,無毒。能滋補陽氣,補益虛損,使人肥壯健美,面色紅潤,容易進食,不怕寒冷,經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也不會生病。英雞產於澤州盛產石英的地方,牠們經常吃碎石英,因此體溫較高,羽毛稀疏,飛行距離不遠。人們食用英雞,主要是為了攝取牠因食用石英而獲得的益處。英雞和野雞相似,但尾巴較短,腹部羽毛呈紅色,腸胃裡經常有碎石英。其他鳥類如果誤食石英,石英會在腸道內腐蝕,最終無法排出體外。現在有些人用研磨後的石英飼養雞隻,再食用雞蛋,但效果遠不如直接食用英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