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九 (18)
卷第十九 (18)
1. 慈鴉
味酸、咸,平,無毒。補勞治瘦,助氣止咳嗽。骨蒸羸弱者,和五味淹炙食之,良。慈鴉似烏而小,多群飛作鴉鴉聲者是。北土極多,不作膻臭也。今謂之寒鴉。(新補)
食療主瘦病,咳嗽,骨蒸者,可和五味淹炙食之,良。其大鴉不中食,肉澀,只能治病,不宜常食也。以目睛汁注眼中,則夜見神鬼。又"神通目法"中亦要用此物。又《北帝攝鬼錄》中,亦用慈鴉卵。
白話文:
慈鴉味道酸鹹,性平,沒有毒性。可以補充勞損、治療消瘦,幫助益氣止咳。對於骨蒸消瘦的人,可以將慈鴉與其他五種佐料一起燉煮後食用,效果很好。慈鴉的外形像烏鴉但體型較小,常常成群飛行,叫聲像「鴉鴉」一樣。北方地區很多,沒有腥臭味。現在人們稱之為寒鴉。
慈鴉可以治療消瘦、咳嗽和骨蒸等疾病,可以與其他五種佐料一起燉煮後食用,效果很好。但大型烏鴉不適合食用,肉質粗澀,只能用於治病,不宜經常食用。用慈鴉的眼珠汁滴入眼中,據說可以夜間看見神鬼。一些法術書籍中也記載慈鴉可以用於某些法術。
2. 鶻嘲
味鹹,平,無毒。助氣益脾胃,主頭風目眩。煮炙食之,頓盡一枚,至驗。今江東俚人呼頭風為瘇頭。先從兩項邊筋起,直上入頭目眩頭悶者是。大都此疾是下俚所患。其鳥南北總有,似鵲,尾短,黃色。在深林間,飛翔不遠。北人名鴝䕵。《爾雅》云:鳲鳩似鵲,鶻鵃似鵲,尾短多聲。《東京賦》云:鶻嘲春鳴,或呼為骨雕。(新補)
白話文:
鶻嘲味鹹性平,無毒。能增強元氣,益脾胃,主治頭風眩暈。烹煮或炙烤後食用,一次吃一隻效果最佳。現在江東地區老百姓把頭風稱為「瘇頭」,這種病症通常從兩側頭頸的筋開始痛,一直向上蔓延到頭部,導致頭暈目眩、頭昏沉重。總體來說,這種疾病多發生在偏僻鄉村。這種鳥南北都有,外形像喜鵲,尾巴短,羽毛呈黃色。牠們生活在深山老林中,飛行距離不遠。北方人稱牠為鴝䕵。《爾雅》中記載:鳲鳩和鶻鵃都像喜鵲,尾巴短,叫聲多變。《東京賦》中記載:鶻嘲在春天鳴叫,也有人稱牠為骨雕。
3. 鵜鶘嘴
味鹹,平,無毒。主赤白久痢成疳者,燒為黑末,服一方寸匕。鳥大如蒼鵝。頤下有皮袋,容二升物,展縮由袋,中盛水以養魚。一名逃河。身是水沫,唯胸前有兩塊肉,如拳。云昔為人竊肉入河,化為此鳥。今猶有肉,因名逃河。《詩》云:維鵜在梁,不濡其咮。鄭云:鵜鴣咮,喙也。言愛其嘴。(新補)
白話文:
鵜鶘嘴味鹹性平,無毒。能治療久患赤痢或白痢導致的疳疾,方法是將其燒成黑色粉末,每次服用一匙。鵜鶘體型像大鵝,下巴下有皮囊,可以容納兩升的物品,皮囊可以伸縮,鵜鶘會在裡面儲水養魚。鵜鶘也叫逃河。它的身體像水泡一樣,只有胸前有兩塊拳頭大的肉。傳說鵜鶘以前是偷肉落水的人變成的,現在還留著那兩塊肉,所以叫做逃河。《詩經》裡有「維鵜在梁,不濡其咮」的句子,鄭玄注釋說:「鵜鴣咮,喙也。」意思是說,鵜鶘珍愛自己的嘴巴。
4. 鴛鴦
味鹹,平,小毒。肉,主諸瘻疥癬病,以酒浸,炙令熱,敷瘡上,冷更易。食其肉,令人患大風。(新補)
食療其肉,主瘻瘡,以清酒炙食之。食之則令人美麗。又,主夫婦不和,作羹臛,私與食之,即立相憐愛也。食醫心鏡主五痔瘻瘡。鴛鴦一隻,治如食法,煮令極熟,細細切,以五味、醋食之,羹亦妙。荊楚記云:鄧木鳥,主齒痛,鴦是也。
二十六種陳藏器余
白話文:
鴛鴦肉味鹹性平,略帶小毒。它可以治療各種瘡、疥癬等皮膚病,方法是用酒浸泡後炙烤至溫熱,敷在患處,冷了就換新的。但是,食用鴛鴦肉會導致麻風病。
食用鴛鴦肉可以治療瘻瘡,方法是用清酒炙烤後食用。食用鴛鴦肉據說可以讓人變得美麗。此外,它還能改善夫妻不和睦的關係,將其做成羹湯,私下讓夫妻二人食用,就能立即產生憐愛之情。 《食醫心鏡》記載,鴛鴦肉主治五痔和瘻瘡。做法是:一隻鴛鴦,按照食用方法烹調,煮至極熟,切成細末,用五味佐料和醋調味食用,做成羹湯也很好。 《荊楚記》記載:鄧木鳥可以治牙痛,鄧木鳥就是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