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九 (20)
卷第十九 (20)
1. 魚狗
味鹹,平,無毒。主鯁及魚骨入肉,不可出,痛甚者,燒令黑為末,頓服之。煮取汁飲亦佳。今之翠鳥也,有大小,小者是名魚狗,大者名翠。取其尾為飾,亦有斑白者,俱能水上取魚,故曰魚狗。《爾雅》云:竭,天狗。注曰:小鳥青似翠,食魚,江東呼為魚狗。穴土為窠。
白話文:
魚狗味鹹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魚骨卡在肉裡,無法取出,疼痛難忍的情況。將魚狗燒成黑色研磨成粉末,一次服用;或者煮出汁液飲用,效果也很好。現在說的翠鳥就是它,有大有小,小的叫做魚狗,大的叫做翠鳥。人們常取其尾羽做裝飾,也有黑白斑點的種類。牠們都能在水上捕魚,所以稱為魚狗。《爾雅》中說:「竭,天狗。」註解說:這是一種小型青翠色的鳥,吃魚,江東地區稱它為魚狗,牠會在地下挖洞築巢。
2. 駝鳥屎
無毒。主人中鐵刀入肉,食之立銷。鳥如駝,生西夷,好食鐵。永徽中,吐火羅獻鳥,高七尺,如駝,鼓翅行,能食鐵也。
白話文:
駝鳥屎無毒。如果主人被鐵刀刺傷,服用駝鳥屎能立刻止血。駝鳥形似駱駝,產於西域,喜歡吃鐵。永徽年間,吐火羅進貢過這種高七尺、形似駱駝、拍打翅膀行走、能吃鐵的鳥。
3. 鵁鶄
水鳥,人家養之,厭火災。似鴨,綠衣,馴擾不去。出南方:池澤。《爾雅》云:鳽(鳽音堅也),鵁鶄。畜之厭火災。《博物志》云:鵁鶄巢於高樹,生子穴中,銜其母翅飛下。
白話文:
鵁鶄是一種水鳥,人們飼養它來避火災。它長得像鴨子,羽毛是綠色的,性情溫馴,不會離去。產於南方池澤地區。《爾雅》書中記載:鳽(音jiān)就是鵁鶄,飼養它可以避免火災。《博物志》書中記載:鵁鶄築巢在高高的樹上,生下孩子後則在樹洞中孵育,並用嘴銜著母親的翅膀飛下來。
4. 蒿雀
味甘,溫,無毒。食之益陽道,取其腦,塗凍瘡,手足不皸,似雀,青黑,在蒿間,塞外彌多。食之美於諸雀。塞北突厥雀,如雀,身赤,從北來,當有賊下邊人候之。食其肉,極熱,益人也。
白話文:
蒿雀味甘性溫,無毒。食用可以滋補陽氣。取其腦髓塗抹凍瘡,可以治療手腳皴裂。蒿雀長得像麻雀,羽毛青黑色,棲息在蒿草叢中,塞外地區數量很多。它的味道比其他麻雀都美味。塞北突厥地區有一種雀鳥,也像麻雀,但身體是紅色的,牠們從北方飛來,當地人會在牠們遷徙的路途中守候捕捉。食用這種雀鳥的肉,性味極其溫熱,對人體有益。
5. 鶡雞
味甘,無毒。食肉,令人勇健。出上黨。魏武帝賦云:鶡雞,猛氣,其鬥終無負,期於必死。今人以歇(曷渴二音)為冠,像此也。
白話文:
鶡雞肉味甘甜,沒有毒性。食用鶡雞肉能使人強壯勇猛。鶡雞產於上黨地區。魏武帝曹操的賦文中寫道:「鶡雞,性情兇猛,牠們互相爭鬥,絕不認輸,直到一方死亡為止。」現在人們用「歇」字(「歇」與「渴」同音)做帽子上的裝飾,就是模仿鶡雞的樣子。
6. 山菌子
味甘,平,無毒。主野雞病,殺蟲。煮炙食之。生江東山林間,如小雞,無尾。
白話文:
山菌子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野雞的疾病,並有殺蟲的功效。可以煮熟或炙烤後食用。這種菌類生長在江東的山林間,形狀像小雞,但沒有尾巴。
7. 百舌鳥
主蟲咬,炙食之。亦主小兒久不語。又取其窠及糞,塗蟲咬處。今之鶯,一名反舌也。
白話文:
百舌鳥肉可以治療蟲咬,炙烤後食用。也能治療兒童久病不語。此外,百舌鳥的鳥巢和糞便也能塗抹在蟲咬處治療。現在人們說的鶯,也叫反舌鳥。
8. 黃褐侯
味甘,平,無毒。主蟻瘻惡瘡。五味淹炙食之,極美。如鳩,作綠褐色,聲如小兒吹竽。
白話文:
黃褐侯味甘性平,無毒。主治螞蟻窩引起的潰瘍和惡瘡。用五種香料醃製後燒烤食用,味道極佳。牠長得像斑鳩,羽毛呈綠褐色,叫聲像小孩吹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