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八 (15)
卷第十八 (15)
1. 野駝脂
無毒。主頑痹風瘙,惡瘡毒腫死肌,筋皮攣縮,踠損筋骨。火炙摩之,取熱氣入肉,又以和米粉作煎餅食之,療痔。勿令病人知。脂在兩峰內。生塞北、河西。家駝為用亦可。(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駱駝,溫。治風下氣,壯筋力,潤皮膚。脂,療一切風疾,頑痹,皮膚急及惡瘡腫毒、漏爛,並和藥敷之。野者彌良。
圖經曰:野駝,出塞北、河西,今唯西北蕃界有之。此中盡人家畜養生息者,入藥不及野駝耳。其脂在兩峰肉間。其性溫。治風下氣,壯力,潤皮膚。人亦鮮食之。又六畜毛蹄甲,主鬼蠱毒,寒熱,驚癇,癲痓狂走。駱駝毛尤良。陶隱居云:六畜,謂馬、牛、羊、豬、狗、雞也。
騾驢亦其類,毛蹄各出其身之品類中,所主療不必盡同此矣。蘇恭云:駱駝毛蹄甲,主婦人赤白下最善。
外臺秘要治痔。取駱駝頷下毛,燒作灰,取半雞子大,以酒和服之。丹房鏡源云:駝脂可柔金。
衍義曰:野蛇,生西北界等處,家生者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啖。糞為乾末,搐鼻中,治鼻衄。此西番多用,嘗進築於彼,屢見之。
白話文:
野駝脂無毒,可以治療頑固的風濕痹痛、皮膚瘙癢、惡瘡腫毒、肌肉壞死、筋皮攣縮以及扭傷筋骨。將其加熱後塗抹,使其熱氣滲入肌肉;也可以將它和米粉一起煎成餅食用,治療痔瘡。但需注意,不可讓病人知道藥方中使用了野駝脂。野駝脂位於駱駝的兩個駝峰內,產於塞北和河西地區。家養駱駝的脂也能使用。
據《日華子本草》記載:駱駝性溫,可以治療下墜的風寒、強健筋骨、滋潤皮膚。駱駝脂可以治療各種風疾、頑固的痹痛、皮膚緊繃以及惡瘡腫毒、潰爛等症狀,通常與其他藥物一起外敷使用。野駱駝的脂效果更好。
《圖經本草》記載:野駱駝產於塞北、河西,現在只有西北邊疆地區才有。家養的駱駝雖然也能提供駱駝脂,但藥效不如野駱駝。野駝脂位於兩個駝峰之間的肉裡,性溫,能治療下墜的風寒、強健筋骨、滋潤皮膚,但人們很少食用它。此外,六畜(馬、牛、羊、豬、狗、雞)的毛、蹄、甲可以治療鬼蠱之毒、寒熱、驚癇、癲癇狂躁等症狀,其中駱駝毛效果最佳。陶弘景說:「六畜指的是馬、牛、羊、豬、狗、雞。」
騾子和驢也屬於六畜的類別,它們的毛和蹄甲各有不同的療效,不能一概而論。蘇恭說:駱駝的毛和蹄甲最善於治療婦女的白帶或赤帶症。
《外台秘要》記載治療痔瘡的方法:取駱駝頷下(下巴)的毛燒成灰,取半個雞蛋大小的量,用酒調服。
《丹房鏡源》記載:駱駝脂可以軟化金屬。
據記載,西北地區產生的野駱駝,家養的駱駝其駝峰和蹄最精華,人們常將其煮熟後食用。駱駝的糞便曬乾磨成粉末,可以塞入鼻中治療鼻出血,西番地區常用此法。
2. 獼猴
味酸,平,無毒。肉,主諸風勞,釀酒彌佳。頭角,主瘴瘧。作湯,治小兒則闢驚,鬼魅寒熱。手,主小兒驚癇口噤。屎,主蜘蛛咬。肉為脯,主久瘧。皮,主馬疫氣。此物數種者都名禺屬。取色黃、尾長、面赤者是。人家養者,肉及屎並不主病,為其食息雜,違其本真也。(唐慎微續添)
聖惠方:治鬼瘧,進退不定。用猢猻頭骨一枚,燒灰末。空心溫酒調一錢匕,臨發再服。抱朴子云:獼猴壽八百歲,即變為猿,猿壽五百歲變為玃,玃壽一千歲變為蟾蜍。
白話文:
獼猴肉味酸,性平,無毒。猴肉可以治療各種風濕痺痛,釀酒更好。猴頭和角可以治療瘴氣和瘧疾。用獼猴肉熬湯,可以治療小兒驚嚇、鬼魅作祟引起的寒熱症狀。獼猴的手可以治療小兒驚癇、口不能言。獼猴的糞便可以治療蜘蛛咬傷。將猴肉製成肉脯,可以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獼猴的皮可以治療馬患疫病。以上這些種類都屬於獼猴屬,要選取毛色黃、尾巴長、臉色紅的獼猴。家養的獼猴,其肉和糞便則沒有藥效,這是因為它們的飲食起居雜亂,違背了其本性。
《聖惠方》記載:治療時好時壞的反覆發作的瘧疾,可以用獼猴頭骨一個,燒成灰末,空腹用溫酒送服一錢(約三克),發作前再次服用。
《抱朴子》記載:獼猴壽命八百年後會變成猿猴,猿猴壽命五百年後會變成玃(一種猿類),玃壽命一千年後會變成蟾蜍。
3. 敗鼓皮
平。主中蠱毒。
陶隱居云:此用穿敗者,燒作屑,水和服之。病人即喚蠱主姓名,仍往令其呼取蠱,便瘥。白蘘荷亦然。今移自草部。
圖經文具牛黃條下。
外臺秘要云:治蠱。取敗鼓皮廣五寸,長一尺,薔薇根五寸,如足拇指大(本元云莨菪根),銼,以水一升,酒三升,煮取二升,服之。當下蠱蟲,即愈。肘後方:治中蠱毒諸方。人有行蠱毒以病人者,若中之當服藥,如知蠱主姓,便呼取以去也。凡診法,中蠱狀,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咬。
或吐下血,不即治之,蝕人五臟盡即死矣。欲知是蠱,當令病人吐水,沉者是,浮者非。亦有以蟲、蛇合作,蠱藥著飲食中,使人得瘕病。此一種一年死。治之各自有藥。江南山間人有此,不可不信之。梅師方:治卒中蠱毒,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臟腑壞敗待死。知蠱姓名方,破鼓皮燒灰服,自呼名治之即去。
又欲知蠱毒主姓名,取敗鼓皮少許,燒末飲服,病人須臾自當呼蠱主姓名。楊氏產乳療中蠱毒。取敗破鼓皮燒作末,酒服方寸匕,須臾當呼蠱姓名,令本蠱主呼取蠱名,即瘥。《聖惠方》亦治小兒五種蠱毒。
衍義曰:敗鼓皮,黃牛皮為勝。今不言是何皮,蓋亦以驢、馬皮為之者。唐·韓退之所謂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今用處亦少,尤好煎膠。專用牛皮,始可入藥。
白話文:
敗鼓皮性平,主治中蠱毒。
古籍記載,使用破舊的鼓皮燒成灰末,用水調服。病人服藥後會喊出蠱主的姓名,並前往讓蠱主取走蠱蟲,就能痊癒。白蘘荷也有同樣功效。
圖經記載敗鼓皮的藥用信息在牛黃條目下。
《外台秘要》記載:治療蠱毒,取寬五寸、長一尺的破鼓皮,以及五寸長、拇指粗細的薔薇根(也有記載說是莨菪根),切碎後,加水一升、酒三升,煎煮至二升,服用。可以立即驅除蠱蟲,治愈疾病。《肘後方》也記載了治療中蠱毒的諸多方法。若知道蠱主的姓名,便呼喊蠱主取走蠱蟲。診斷中蠱的症狀是心腹劇痛,如同被物體啃咬,可能吐瀉出血,如果不立即治療,會腐蝕五臟而致死。想要判斷是否為蠱毒,可以讓病人吐口水,沉下去的是蠱毒,浮起來的不是。也有人用蟲蛇配製蠱藥,放入飲食中,使人患上瘕病,這種蠱毒一年內會致死。各種蠱毒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江南山區常見此病,不可不信。
《梅師方》記載:治療突然發作的中蠱毒,出血如鵝肝,日夜不止,臟腑壞敗瀕臨死亡,如果知道蠱主的姓名,將破鼓皮燒成灰服用,病人自己就會喊出蠱主的姓名,就能治癒。
若要得知蠱毒主人的姓名,取少量敗鼓皮燒成灰末服用,病人很快就會喊出蠱主的姓名。楊氏的產後乳療方也用敗鼓皮治療中蠱毒。將破舊的鼓皮燒成灰末,用酒送服一小匙,很快就會喊出蠱主的姓名,讓蠱主取走蠱蟲就能痊癒。《聖惠方》也記載了治療小兒五種蠱毒的方法。
進一步說明:敗鼓皮中黃牛皮的藥效最佳。古籍中未明確說明是何種動物的皮,可能也使用驢皮、馬皮。韓愈提到的牛溲、馬勃、敗鼓皮,都可入藥使用。但現在敗鼓皮的用途較少,多用於煎熬膠。只有牛皮才適合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