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七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20)

1. 羚羊角

觀今市貨者,與《爾雅》所謂羱羊,陶注所謂山羊,唐注所謂山驢,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為羱羊其細角長四、五寸,如人指多節蹙蹙園繞者,其間往往彎中有磨角成痕處,京師極多,詳本草及諸家所出,此乃是真羱羊,而世多不用,不知其所以然者何也?又陳藏器謂:真角,耳邊聽之集集鳴者良。今牛羊諸角,但殺之者聽之皆有聲,不必專羚角也,自死角則無聲矣。

雷公凡所用亦有神羊角。其神羊角長有二十四節,內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之力也。凡修事之時,勿令單用,不復有驗,須要不拆原對,以繩縛之,將鐵錯子錯之,旋旋取用,勿令犯風,錯未盡處,須三重紙裹,恐力散也。錯得了即單搗,搗盡,背風頭,重篩過,然入藥中用之,若更研萬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腸也。食療傷寒熱毒,下血,末服之即瘥。

又療疝氣。外臺秘要治噎。羚羊角屑不拘多少自在末之,飲服方寸匕,亦可以角摩噎上,良。千金方:療產後心悶不識人,汗出。羚羊角燒末,以東流水服方寸匕,未瘥再服。肘後方:血氣逆心煩滿。燒羚羊角若水羊角末,水服方寸匕。子母秘錄:治胸脅痛及腹痛熱滿。燒羚羊角末,水服方寸匕。

又方:治小兒洞下痢。羊角中骨燒末,飲服方寸匕。產寶令易產。羚羊角一枚,刮尖為末,以酒調方寸匕。

衍義曰:羚羊角,今皆取有掛痕者。陳藏器取耳邊聽之集集鳴者良。亦強出此說,未嘗遍試也。今將他角附耳,皆集集有聲,不如有掛痕一說盡矣。然多偽為之,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現在市面上看到的羚羊角,外觀和《爾雅》所說的羱羊、陶弘景註解的山羊、唐代註解的山驢都很相似。現在的人們也一直沿用,認為細長約四、五寸,像手指一樣有很多節,彎彎曲曲環繞,中間常有彎曲磨損痕跡的角,才是羱羊角。這種角在京城非常多,詳細查閱本草書籍和各家記載,這應該才是真正的羱羊角,但是現在卻很少人使用,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另外,陳藏器說:真正的羚羊角,靠近耳朵聽會有「集集」的聲音才是好的。但現在牛羊等各種角,只要殺死後靠近聽都會有聲音,不一定是羚羊角才有,只有自然死亡的角才沒有聲音。

雷公所用的藥材中,也有神羊角。這種神羊角長有二十四節,內部有天然形成的木質胎。這種角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抵擋千牛之力。在炮製這種藥材時,切記不能單獨使用,單用就沒有效果。必須要將一對完整的角用繩子綁好,然後用鐵錯子磨,慢慢取用,不能讓它接觸到風,沒有磨完的部分,要用三層紙包好,避免藥力散失。磨好的藥粉要單獨搗碎,搗完後,在背風處過篩,然後才能入藥使用。如果再研磨很多次,使用效果會更好,可以避免藥粉刮傷腸道。用來治療傷寒熱毒、下血,服用藥粉就會痊癒。

還可以治療疝氣。外臺秘要用來治療噎病,用羚羊角屑磨成粉末,不論多少,每次服用一小匙,也可以用角來摩擦噎病部位,效果很好。《千金方》用來治療產後心悶昏迷、出汗,將羚羊角燒成灰,用東流的水服用一小匙,沒有痊癒再服用。《肘後方》用來治療血氣逆行、心煩意亂,將羚羊角或水羊角燒成灰,用水服用一小匙。《子母秘錄》用來治療胸脅疼痛、腹痛發熱,將羚羊角燒成灰,用水服用一小匙。

另外,還有一個方子用來治療小兒腹瀉,將羊角內的骨頭燒成灰,用水服用一小匙。《產寶》記載可以幫助產婦順利生產,將羚羊角的尖端刮成粉末,用酒調服一小匙。

陳衍義說:現在的羚羊角都選用有掛痕的。陳藏器說要選靠近耳朵聽有「集集」聲音的,這也是勉強提出的說法,並沒有廣泛驗證過。現在把其他動物的角靠近耳朵聽,都會有「集集」的聲音,還不如選用有掛痕的說法更為可靠。但是市面上很多都是偽造的,不得不仔細辨別。

2. 犀角

味苦、酸、咸,寒、微寒,無毒。主百毒蠱疰,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療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毒氣。久服輕身,駿健。生永昌山谷及益州。(松脂為之使,惡雚菌、雷丸。)

陶隱居云:今出武陵、交州、寧州諸遠山。犀有二角,以額上者為勝。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至端,此至神驗。或云是水犀角,出水中。《漢書》所云:駭雞犀者,以置米中,雞皆驚駭不敢啄;又置屋中,烏鳥不敢集屋上。又云:通天犀者,夜露不濡,以此知之。

凡犀見成物,皆被蒸煮,不堪入藥,唯生者為佳。雖是犀片亦是已經煮炙,況用屑乎?又有牸犀,其角甚長,紋理亦似犀,不堪藥用。唐本注云:牸是雌犀,紋理細膩,斑白分明,俗謂斑犀。服用為上,然充藥不如雄犀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犀肉,主諸蠱、蛇、獸咬毒,功用劣於角。

《本經》有通天犀,且犀無水陸二種,並以精粗言之。通天者,腦上角千歲者長且銳白星徹,端能出氣,通天則能通神,可破水、駭雞,故曰通天。《抱朴子》曰:通天犀,有白理如線者以盛米,雞即駭矣。其真者,刻為魚,銜入水,水開三尺。其鼻角,一名奴角,一名食角。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爾雅》云:兕似牛,一角。犀似豕,三角。復云多似象,復如豕三角。陶據《爾雅》而言,不知三角之誤也。又曰:雌者是兕而形不同,未知的實。藥性論云:牯犀角,君,味甘,有小毒。能辟邪精鬼魅,中惡毒氣,鎮心神,解大熱,散風毒,能治發背癰疽瘡腫,化膿作水,主療時疾熱如火,煩悶,毒入心中,狂言妄語。日華子云:犀角,味甘、辛。

治心煩,止驚,安五臟,補虛勞,退熱,消痰,解山瘴溪毒,鎮肝明目,治中風失音,熱毒風,時氣發狂。

圖經曰:犀角,出永昌山谷及益州,今出南海者為上,黔、蜀者次之。犀似牛,豬首、大腹、痹腳,腳有三蹄。色黑。好食棘。其皮每一孔皆生三毛。頂一角,或云兩角,或云三角。謹按郭璞《爾雅》注云:犀,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音墮)。

亦有一角者。《嶺表錄異》曰:犀有二角,一在額上為兕犀,一在鼻上為胡帽犀。牯犀亦有二角,皆為毛犀,而今人多傳一角之說。此數種俱有粟紋,以紋之粗細為貴賤。角之貴者,有通天花紋。犀有此角,必自惡其影,常飲濁水,不欲照見也。其紋理絕好者,則有百物之形。

或云犀之通天者是其病,理不可知也。紋有倒插者,有正插者,有腰鼓插者。其倒插者,一半以下通;正插者,一半以上通;腰鼓插者,中斷不通。其類極多,足為奇異。故波斯呼象牙為白暗,犀角為黑暗,言難識別也。犀中最大者墮羅犀,一株有重七、八斤者,云是牯犀額角,其花多作撒豆斑,色深者,堪帶胯;斑散而色淺者,但可作器皿耳。或曰:兕是犀之雌者,未知的否?凡犀入藥者,有黑、白二種,以黑者為勝,其角尖又勝。

白話文:

犀角,味道苦、酸、鹹,屬性寒或微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解各種毒素引起的疾病,能驅除邪氣、瘴氣,可殺死鉤吻、鴆鳥羽毛的毒、蛇毒,去除邪氣,使人不會被迷惑或做惡夢,能治療因傷寒或瘟疫引起的疾病,頭痛、發冷發熱等症狀,以及各種毒氣引起的疾病。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強壯。犀角產於永昌山谷和益州一帶。(松脂是它的藥引,忌與雚菌、雷丸同用。)

陶弘景說:現在武陵、交州、寧州等偏遠山區都有出產。犀牛有兩隻角,長在額頭上的最好。還有一種叫做通天犀,它的角上有一條白色紋路,直通角尖,具有神奇的功效。有人說是水犀角,從水中產出。《漢書》中記載的「駭雞犀」,只要放在米中,雞就會驚恐不敢啄食;如果放在屋中,烏鴉等鳥類就不敢停留在屋頂上。還說,通天犀的特性是夜晚露水不會沾濕,以此來辨別真假。

凡是已經加工過的犀角,都經過蒸煮,藥效大打折扣,只有新鮮的犀角最好。即使是犀角薄片,也是經過煮烤的,更何況是犀角磨成的粉末呢?還有一種雌犀牛,它的角很長,紋路也像犀角,但不能入藥。唐代本草註釋說:雌犀牛的角,紋理細膩,白色斑紋清晰,俗稱斑犀。雖然也可以服用,但藥效不如雄犀牛的角。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犀牛肉,主要治療各種蠱毒、蛇咬、野獸咬傷的毒,但功效不如犀角。

《本草經》中有記載通天犀,其實犀牛沒有水生或陸生的區別,只是以角的品質粗細來區分。通天犀的腦上角,是活了千年的犀牛長出的,角又長又尖,白色透亮,角尖能噴出氣體。所謂「通天」,意思是能通神,能破水、嚇雞,所以叫做通天犀。《抱朴子》說:通天犀,有像線一樣的白色紋理,用它來盛米,雞就會驚恐。真正的通天犀,如果把它雕刻成魚形,含在水中,水面會裂開三尺。犀牛的鼻角,也叫奴角或食角。

臣禹錫等謹慎考察陳藏器的說法,《爾雅》說:兕像牛,只有一隻角;犀像豬,有三隻角。又說犀牛很像大象,又像有三隻角的豬。陶弘景根據《爾雅》的說法,卻不知道三角是錯誤的。又說:雌犀牛就是兕,只是形狀不同,這點還不清楚。藥性論說:雄犀角,味甘,略有毒性。能驅除邪氣鬼魅,解中惡毒氣,鎮靜心神,解熱毒,散風毒,能治療背部癰疽瘡腫,化膿排水,主要治療時疫熱病如火,煩躁,毒素入心,胡言亂語等症狀。日華子說:犀角,味甘、辛。

可以治療心煩,止驚,安穩五臟,補虛勞,退熱,消痰,解山區瘴氣毒,鎮肝明目,治療中風失語,熱毒引起的疾病,時疫發狂等症狀。

圖經說:犀角,產於永昌山谷和益州,現在南海產的品質最好,黔州、蜀州產的次之。犀牛像牛,頭像豬,大肚子,腿腳僵硬,腳有三蹄,顏色黑色,喜歡吃帶刺的植物。它的皮膚每個毛孔都長三根毛。頭頂有一隻角,有的說兩隻角,有的說三隻角。根據郭璞《爾雅》的註釋,犀牛有三隻角,一隻在頭頂,一隻在額頭,一隻在鼻子上。鼻子上那隻就是食角,小而不圓。

也有一隻角的犀牛。《嶺表錄異》記載:犀牛有兩隻角,一隻在額頭上叫做兕犀,一隻在鼻子上叫做胡帽犀。雄犀牛也有兩隻角,都叫做毛犀,但現在人們大多認為犀牛只有一隻角。這幾種犀角都有粟米般的紋路,以紋路的粗細來區分貴賤。犀角中珍貴的,有通天花紋。犀牛長了這種角,一定會厭惡自己的影子,常常喝渾濁的水,不讓自己照見影子。紋理特別好的,會有各種各樣的圖案。

有人說,犀牛的通天花紋是病變,其原理無法得知。紋路有倒插的,有正插的,有腰鼓插的。倒插紋,一半以下是通的;正插紋,一半以上是通的;腰鼓插紋,中間不通。種類繁多,非常奇特。因此波斯人稱象牙為白色的黑暗,犀角為黑色的黑暗,意思是難以辨識。犀牛中最大的是墮羅犀,一隻角重達七、八斤,據說是雄犀牛的額角,其花紋多呈撒豆狀,顏色深的,可以當作裝飾帶在胯部;斑紋分散而顏色淺的,只能用來製作器皿。有人說:兕是雌犀牛,這點還不確定。凡是入藥的犀角,有黑色和白色兩種,以黑色的為好,黑犀角的尖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