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七 (19)
卷第十七 (19)
1. 羚羊角
味鹹、苦,寒、微寒,無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闢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魘寐,療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溫風注毒伏在骨間,除邪氣驚夢,狂越僻謬及食噎不通。久服強筋骨,輕身,起陰,益氣,利丈夫。生石城山川穀及華陰山,採無時。
陶隱居云:今出建平、宜都諸蠻中及西域。多兩角,一角者為勝。角甚多節,蹙蹙園繞。別有山羊角長極長,唯一邊有節,節亦疏大,不入藥用。《爾雅》名羱羊,而羌夷云:只此名羚羊角,甚能陟峻。短角者乃是山羊爾。亦未詳其正。唐本注云:《爾雅》云:羚,大羊。羊如牛大,其角堪為鞍橋。
一名羱羊,俗名山羊,或名野羊。善鬥至死。又有山驢,大如鹿,皮堪靴用,有兩角,角大小如山羊角。前言其一邊有蹙文又疏慢者是此也。陶不識,謂山羊,誤矣。二種並不入藥。而俗人亦用山驢角者。今用細如人指,長四、五寸,蹙紋細者。南山、商、浙間大有,今出梁州、直州、洋州亦貢之。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羚羊角,主溪毒及驚悸,煩悶,臥不安,心胸間惡氣毒,瘰癧。肉,主蛇咬,惡瘡。山羊、山驢、羚羊,三種相似,醫工所用,但信市人,遂令湯丸或致乖舛。且羚羊角有神,夜宿取角掛樹不著地。但取角彎中深銳緊小,猶有掛痕者即是真,慢無痕者非,作此分別,余無它異。
真角,耳邊聽之集集鳴者良。陶云一角者,謬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羚羊角,臣,味甘。能治一切熱毒風攻注,中惡毒風,卒死昏亂不識人,散產後血衝心煩悶,燒末酒服之。主小兒驚癇,治山瘴,能散惡血。燒灰治噎塞不通。孟詵云:羚羊,北人多食,南人食之,免為蛇蟲所傷。
和五味子炒之,投酒中經宿,飲之治筋骨急強,中風。又角,主中風筋攣,附骨疼痛,生摩和水塗腫上及惡瘡,良。又卒熱悶,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熱毒痢及血痢。
圖經曰:羚羊角,出石城山谷及華陰山,今秦、隴、龍、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來貨,其形似羊也,青而大,其角長一、二尺,有節如人手指握痕,又至堅勁。今入藥者皆用此角。謹按《爾雅》云:羚,大羊。羱(音元),如羊。郭璞注云:羚,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羱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
許慎注《說文解字》云:羚,大羊而細角。陶隱居以角多節,蹙蹙圓繞者為羚羊;而角極長,唯一邊有節,節亦疏大者為山羊。山羊,即《爾雅》所謂羱羊也。唐注以一邊有蹙文又疏慢者為山驢角,云時人亦用之。又以細如人指,長四、五寸,蹙紋細者為堪用。陳藏器云:羚羊夜宿以角桂木不著地,但取角彎中深銳緊小,猶有掛痕者是。
白話文:
羚羊角,味道鹹苦,屬性寒或微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能使眼睛明亮,增強體力,提升陰氣,去除體內惡血,並可解除蠱毒、驅散惡鬼帶來的不祥之氣,安定心神,使人不易做惡夢,還能治療傷寒、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寒熱症狀,以及皮膚上的熱毒,溫熱的毒氣潛伏在骨頭之間,也能夠去除邪氣引起的驚恐、夢魘、狂躁、怪異行為,以及食物噎住無法下嚥的情況。長期服用可以強健筋骨,使身體輕盈,增強陰氣,提升體力,對男性有益。羚羊生長在石城山、山谷以及華陰山一帶,採集時間沒有限制。
陶隱居說:現在羚羊角多產於建平、宜都等蠻族地區以及西域,通常有兩隻角,只有一隻角的品質最好。角上有很多節,呈緊密環繞狀。另外還有一種山羊角,非常長,只有一側有節,而且節的間隔較大,不能入藥。《爾雅》稱之為羱羊,羌族人則稱之為羚羊角,牠們很會攀爬陡峭的山壁。短角的才是山羊。究竟哪種才是真正的羚羊,還不太清楚。唐朝的注釋說《爾雅》記載羚羊是大型羊,體型如牛一般大,牠的角可以用來做馬鞍的橋樑。
羚羊又名羱羊,俗稱山羊或野羊,非常善於爭鬥,甚至會鬥到死。還有一種山驢,體型像鹿一樣大,皮可以用來做靴子,有兩隻角,角的大小像山羊角。前面說到一側有緊密環繞的節,另一側節的間隔較大的,就是這種山驢角。陶隱居不認識,誤以為是山羊,是錯的。這兩種角都不能入藥。但民間也有人使用山驢角。現在入藥使用的是像人的手指一樣細,長約四、五寸,紋路細密的羚羊角。南山、商州、浙江一帶很多,現在梁州、直州、洋州也作為貢品上繳。
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羚羊角主要治療溪毒、驚悸、煩悶、睡不安穩、心胸間的惡氣毒素、瘰癧。羚羊肉則可以治療蛇咬傷和惡瘡。山羊、山驢、羚羊這三種動物長得很像,醫生用藥時,只相信市場上賣的,導致湯藥或藥丸的成分有偏差。羚羊角很有靈性,晚上睡覺時會把角掛在樹上,不會接觸地面。只要取角彎處較深、尖銳、緊密且小的,有掛過痕跡的才是真的,沒有掛痕的就不是真的。可以這樣分辨,沒有其他區別。
真正的羚羊角,靠近耳朵聽會發出唧唧的聲音,才是好的。陶隱居說一隻角的才是好的,是錯誤的。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藥性論》記載:羚羊角,藥性屬臣,味道甘甜。可以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風邪侵襲,中邪、中毒、昏迷不醒、人事不知等症狀,也能夠散去產後血衝心引起的煩悶,將羚羊角燒成灰,用酒服下。還可以治療小兒驚癇,治療山區的瘴氣,散去惡血。燒成灰可以治療噎塞不通。孟詵說:北方人常吃羚羊肉,南方人吃了可以避免被蛇蟲咬傷。
將羚羊角與五味子一起炒過,放入酒中浸泡一夜,飲用可以治療筋骨拘急僵硬,中風等症狀。羚羊角還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筋攣,附骨疼痛,將生的羚羊角磨成粉,用水調勻塗在腫脹處或惡瘡上,效果很好。若突然感到煩熱悶熱,將羚羊角磨成粉末,加入少許蜂蜜服用,也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痢疾和血痢。
《圖經》說:羚羊角產於石城山谷和華陰山,現在秦州、隴州、龍州、蜀州、金州、商州的山中都有。邊疆地區的人常常捕獲羚羊來販賣,牠們長得像羊,但體型更大、呈青色,角長一、二尺,有像人手指握過的痕跡,而且非常堅硬。現在入藥的都是用這種角。《爾雅》說:羚,是大型羊。羱(音元),像羊。郭璞的注釋說:羚,像羊但體型更大,角是圓而尖的,喜歡住在山崖間;羱像吳地的羊,體型更大,角是橢圓形的,產於西方。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注釋:羚,是大型羊,角細長。陶隱居認為,角上有很多節,呈緊密環繞狀的是羚羊;角很長,只有一側有節,而且節的間隔較大的是山羊。山羊,就是《爾雅》所說的羱羊。唐朝的注釋認為,一側有緊密環繞的節,另一側節的間隔較大的是山驢角,說當時也有人使用。又說,像人的手指一樣細,長四、五寸,紋路細密的羚羊角才是可以入藥的。陳藏器說:羚羊晚上睡覺時會把角掛在樹上,不接觸地面,只要取角彎處較深、尖銳、緊密且小的,有掛過痕跡的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