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3)

1. 白馬莖

又方:馬咬人或刺破瘡,及馬汗入瘡毒痛。取馬糞燒灰為末,研敷瘡上,及馬尿洗瘡,佳。食醫心鏡治馬癇動發無時,筋脈不收,周痹,肌肉不仁。野馬肉一斤,細切,於豉汁中煮,著五味,蔥白調和,作醃臘食之。作羹粥及白煮吃妙。簡要濟眾治小兒中馬毒,客忤。取馬尾於兒面前燒,令兒咽煙氣,每日燒之,瘥為度。

集驗方:治天行䘌瘡。燒蹄灰,以豬脂和敷,日五、六用。兵部手集多年惡瘡不瘥,或痛癢生釁。爛研馬糞並齒敷上。不過三、兩遍,良。武相在蜀,自脛有瘡,癢不可忍,得此方:便瘥。又方:治豌豆瘡。馬肉爛煮汁洗,干脯亦得。劉涓子治被打,腹中瘀血。白馬蹄燒煙盡,取灰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亦治婦人血病,塞上。《廣利方》同。又方:馬病疥,不可食,生寸白蟲。子母秘錄:產後寒熱,心悶極脹及百病。馬通絞取汁一盞,以酒和服之,瘥。產寶療乳腫。以馬溺塗之,立愈。巢氏病源白馬尿,治鱉瘕。出《搜神記》。禮記馬黑脊而斑臂漏不可食。前漢轅固與黃任爭論於上前,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

注:馬肝有毒,食之殺人。秦穆公亡善馬,歧下蜀人共得食之,吏欲法之。公曰:君子無以畜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皆賜酒。漢志文成食馬肝而死。又韋莊,又玄集序云:食馬留肝。丹房鏡源馬脂柔五金,糞養一切藥力。

白話文:

白馬莖

另一個藥方:馬咬傷人或刺破瘡口,以及馬汗進入瘡口導致毒痛。取馬糞燒成灰末,研磨後敷在瘡上,用馬尿清洗瘡口,效果很好。《食醫心鏡》記載,治療馬癇病發作不定時、筋脈無法收縮、周身麻木、肌肉感覺遲鈍等症狀,用一斤野馬肉切細,放在豆豉汁中煮,加入五味調料和蔥白調味,做成醃臘肉食用。也可以做成羹湯或粥,或者白煮著吃,效果都很好。《簡要濟眾》記載,治療小孩中了馬毒或受到驚嚇,可以取馬尾在小孩面前燒,讓小孩吸入煙氣,每天燒一次,直到痊癒為止。

《集驗方》:治療流行性皰疹瘡。將馬蹄燒成灰,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每天塗抹五六次。兵部手集記載,多年頑固不癒的惡瘡,或者痛癢難耐生出新瘡,可以用腐爛的馬糞和馬的牙齒研磨後敷在患處,敷兩三次就會好。武相在蜀地時,自己小腿有瘡,癢得難以忍受,用了這個藥方就好了。還有一個藥方:治療豌豆瘡,用煮爛的馬肉汁清洗患處,也可以用馬肉乾。劉涓子記載,治療被打傷導致腹中瘀血,將白馬蹄燒成灰末,用酒送服一勺,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婦女的血病和堵塞。《廣利方》的記載也相同。另一個藥方:馬得了疥瘡,不能食用,會生寸白蟲。《子母秘錄》記載,產後發冷發熱、心悶脹氣以及其他各種疾病,可以用馬的糞便擠汁一杯,用酒調和後服用,就會痊癒。產寶記載,治療乳房腫痛,用馬尿塗抹,立刻見效。巢氏《病源》記載,白馬尿可以治療鱉瘕(腹部腫塊),出自《搜神記》。《禮記》中說,馬的背脊是黑色的,四肢有斑紋,這樣的馬肉不能食用。《前漢》中記載,轅固和黃任在皇帝面前爭論,皇帝說:吃肉不吃馬肝,不能算是懂得味道。

註:馬肝有毒,吃了會死人。秦穆公丟失了一匹良馬,歧下蜀人一起吃了它,官吏想依法懲處他們。秦穆公說:君子不應該用畜生傷害人,我聽說吃了良馬的肉,如果不喝酒就會傷人,於是賜酒給他們。漢朝史書記載,文成吃了馬肝而死。還有韋莊,以及玄集序中說:吃馬肉要去掉肝臟。《丹房鏡源》中說,馬的脂肪可以柔化金屬,馬糞可以增強一切藥物的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