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3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33)

1. 楓(音風)柳皮

味辛,大熱,有毒。主風,齲齒痛。出原州。

唐本注云:葉似槐,莖赤根黃。子六月熟,綠色而細。剝取莖皮用之。(唐本先附)

陳藏器云性澀。止水痢。蘇云:下水腫,腫非澀藥所治有殊,蘇為誤矣。又云有毒。轉明其謬,水煎止痢為最。梅師方:治中熱遊及水燒,除外痛。以柳白皮,燒為末敷之。兼治炙瘡亦同,妙。斗門方:治白虎風,所患不已,積年久治無效,痛不可忍者。用腦、麝不限多少,細銼焙乾。

浸酒常服,以醉為度,即瘥。今之寄生楓樹上者方堪用,其葉亦可制砒霜粉,尤妙矣。

白話文:

楓柳皮味辛、性大熱且有毒。主要功效是治療風症和牙痛,產於原州。

據唐代的註解記載:楓柳葉子像槐樹葉,莖是紅色的,根是黃色的;果實六月成熟,呈綠色且細小。入藥的是剝取的莖皮。(唐代本草書的記載)

陳藏器說楓柳皮性澀,能止瀉;蘇頌說楓柳皮能治療水腫,但水腫並非澀藥所能治療,因此蘇頌的說法是錯誤的。又說楓柳皮有毒,但水煎後治療痢疾效果最佳,證明了蘇頌的說法有誤。梅師的藥方記載:楓柳皮能治療內熱遊走及燙傷引起的疼痛,將柳樹白皮燒成粉末外敷,也能治療燒傷,效果極佳。斗門的藥方記載:治療頑固的白虎風(一種風濕病),多年治療無效、疼痛難忍者,可用楓柳皮、麝香、硃砂(推測腦指硃砂,因原文用字與現代用字可能不同) 不限劑量,切碎烘乾,浸泡在酒中常服,喝到醉為止,就能痊癒。現在只有寄生在楓樹上的楓柳皮才能使用,其葉子還能製成砒霜粉,效果更佳。

2. 赤爪(側絞切)木

味苦,寒,無毒。主水痢,風頭身癢。生平陸,所在有之。

,味酸,冷,無毒。汁服,主水痢,沐頭及洗身上瘡癢。一名羊梂,一名鼠查。

唐本注云:小樹生,高五、六尺。葉似香葇,子似虎掌爪,大如小林檎,赤色。出山南申、安、隨等州。(唐本先附)

陳藏器云陶注於松條中。鼠查一名羊梂,即赤爪也。煮汁洗漆瘡效。《爾雅》云:櫟,其實梂。有梂草,自裹其子房生為梂。又爪木一名羊梂,一名鼠查梂,此乃名同耳。梂似小查而赤,人食之。生高原。

白話文:

赤爪木味苦性寒,無毒。能治療水痢和風頭身癢。它生長在陸地上,到處都有。

它的果實味酸性涼,無毒。果汁可以治療水痢,也可以洗頭和清洗身上瘡瘍引起的瘙癢。赤爪木又叫羊梂、鼠查。

據唐代的註釋記載:赤爪木是一種小樹,高約五、六尺。葉子像香薷,果實像老虎的爪子,大小像小型的林檎,顏色是紅色的。產於山南的申州、安州、隨州等地。

陳藏器說,陶弘景的註釋中提到它生長在松樹枝上。鼠查又名羊梂,就是赤爪木。用它煮汁洗漆瘡很有效。《爾雅》中記載:櫟樹的果實叫梂。有一種梂草,它的果實自己包裹著種子長成梂。赤爪木又叫羊梂、鼠查梂,這些都是同一個名稱。梂的形狀像小查,顏色是紅色的,可以食用。它生長在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