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

1. 卷第五

己酉新增衍義

白話文:

己酉年新增的醫案闡述與心得。

2. 伏龍肝

味辛,微溫。主婦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陶隱居云: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取搗篩,合葫塗癰,甚效。以灶有神,故號為伏龍肝。並以迂隱其名爾。今人又用廣州鹽城屑,以療漏血,瘀血,亦是近耳之土,兼得火燒之義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伏龍肝,單用亦可,味鹹,無毒。末與醋調塗癰腫。蕭炳云:釜月中墨,一名釜臍上墨。

陳藏器云:灶中土及四交道土,合末以飲兒,闢夜啼。日華子云:伏龍肝,熱,微毒。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兒夜啼。

圖經文具石灰條下。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灶下土。其伏龍肝,是十年以來灶額內火氣積,自結如赤色石,中黃,其形貌八稜,取得後細研,以滑石水飛遇兩遍,令乾,用熟絹裹卻,取子時安於舊額內一伏時,重研了用。聖惠方:治小兒臍瘡久不瘥,用伏龍肝敷之。外臺秘要:救急治心痛,冷熱。

伏龍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服,又方:治癰腫。伏龍肝以蒜和作泥塗,用布上貼之,如干,則再易。千金方:治風痱者,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方:伏龍肝五升,以水八升,和攪取汁飲之,能盡為善。又方:治諸腋臭。伏龍肝燒作泥敷之,立瘥。又方:治鬼魘不悟,取伏龍肝末鼻中。

又方:治中風,心煩恍惚,或腹中痛滿,或時絕而復甦者。取釜下土五升,搗末,以冷水八升和之,取汁盡服之。口已噤者,強開以筒灌之,使得下入,便愈,甚效。又方:發背欲死方:伏龍肝末,以酒調,厚敷其上,瘡口乾即易,不日平復。又方:小兒卒重舌。釜下土,苦酒和塗舌下。

又方:灸瘡痛腫,急痛。灶中黃土水煮,令熱淋渫之,即良。千金翼:治狂癲不識人。以水服伏龍肝方寸匕,日進三。肘後方:治諸疽發背及乳房。釜下土搗取末,雞子中黃和塗之,佳。簡要濟眾:治小兒丹毒從臍中起方:伏龍肝是年深灶下黃土,研為末,以屋漏水和如糊,敷患處,干即再敷,以瘥為度,用新汲水調亦得。廣利方治吐血,鼻衄不止。

伏龍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頓服。傷寒類要:妊娠熟病方:以水調伏龍肝一雞子許服之。又方:妊娠遭時疫熱病,令子不墮。灶下土,水和塗臍,干又塗之,以酒調亦妙。十全博救方:治子死腹中,其母氣欲絕,不出方:伏龍肝三錢匕,以水調下,其土當兒頭上戴出,甚妙。子母秘錄:小兒赤遊,行於身上下,至心即死。

伏龍肝末,和雞子白塗,干即易。又方:小兒尿灰瘡。伏龍肝和雞子白塗之。產寶:治胞衣不出。取灶下土一寸,研碎,用好醋調令相得,納於臍中。續取甘草湯三、四合服之,出。賈相公進過牛經,牛類、血者。取灶中黃土二兩,酒一升,煎候冷灌之,立瘥。楊氏產乳:療患時行,令胎不損。

伏龍肝末和水服,塗臍方寸,干即易。丹房鏡源云:伏龍肝或經十年者,灶下掘深一尺下,成片紫瓷者可用。伏砂縮賀,妙。賀者,錫也。

衍義曰:伏龍肝,婦人血露,蠶砂一兩炒,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同為末,溫酒調,空肚服二、三錢,以知為度。本條中有東壁土,陳藏器云:取其東壁土,久干也。今詳之:南壁土,亦向陽久干也,何不取?蓋東壁常先得曉日烘炙。日者太陽真火,故治瘟瘧。或曰:何不取午盛之時南壁土,而取日初出東壁土者,何也?火生之時,其氣壯。

故《素問》云:少火之氣壯。及其當午之時,則壯火之氣衰,故不取,實用此義。或曰:何以知日者太陽真火?以水精珠,或心凹銅鑑,向日射之,以艾承接其光向聚處,火出,故知之。

白話文:

伏龍肝味辛微溫,主治婦女崩漏、吐血、下血、咳嗽氣逆,並能止血、消腫解毒。

陶弘景認為伏龍肝是灶膛底部長期受火燻的黃土。將其搗碎過篩,用胡麻油調和塗抹癰腫,療效甚佳。因灶中常被認為有神靈,故名伏龍肝,此名帶有隱晦之意。現代也有人用廣州鹽城產的土屑治療漏血、瘀血等症,因其也是長期受火氣燻烤的土,與伏龍肝有相似之處。 禹錫等人在《藥性論》中記載:伏龍肝單獨使用亦可,味鹹無毒,研末與醋調和塗敷癰腫。蕭炳稱之為釜底的黑色物質,也稱釜臍上墨。

陳藏器認為灶中之土和四個牆角交匯處的土,研末給小孩服用,可治夜啼。日華子記載:伏龍肝性熱微毒,主治鼻出血、腸風、帶下、血崩、遺精、尿血,並可催生、助產,以及治療小兒夜啼。

圖經記載伏龍肝與石灰相似。

雷斅記載:使用伏龍肝時,不可誤用灶下普通的土。真正的伏龍肝是灶膛內十年以上積累的火氣凝結而成,呈赤紅色,內部黃色,形狀呈八角形。採集後要細研,用滑石粉水飛磨兩遍,曬乾,用熟絹包裹,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放入舊灶膛內放置一會兒,再重新研磨使用。 《聖惠方》記載用伏龍肝敷治小兒臍瘡久治不癒。 《外台秘要》記載:急救心痛(無論寒熱),用伏龍肝末煮水服用一小匙,如果藥冷了,則用酒送服。另有方劑用伏龍肝與蒜泥調和敷貼癰腫,乾了再換。 《千金方》記載:治風痱導致不能言語、口噤、手足麻痺強直,用伏龍肝五升,加水八升,攪拌取汁服用,效果很好。另有方劑用伏龍肝燒成灰敷治腋臭,可迅速痊癒。另有方劑用伏龍肝末塞入鼻中治療鬼壓床(魘)。

另有方劑治療中風、心煩意亂、腹痛脹滿,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用釜下土五升,搗碎,加冷水八升攪拌,取汁服用。口噤者,用管子灌服。 治療發背危重症,用伏龍肝末和酒調和厚敷患處,瘡口乾了就換藥,很快就能痊癒。 治療小兒突然舌頭腫大,用釜下土和苦酒調和塗抹舌下。 治療灸瘡疼痛腫脹,用灶中黃土水煮熱後淋洗患處。 《千金翼》記載治療狂癲症,用水送服伏龍肝一小匙,每日三次。 《肘後方》記載治療各種疽、發背及乳癰,用釜下土研末,與雞蛋黃調和塗敷。 《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小兒丹毒從肚臍長出,用多年灶下黃土研末,用屋簷滴漏水調成糊狀敷患處,乾了再敷,直到痊癒為止,用新汲水調和也可。 《廣利方》治療吐血、鼻衄不止,用伏龍肝半升,加新汲水一升,淘洗取汁,加蜜服用。 《傷寒類要》記載治療妊娠期患病,用水調和伏龍肝一個雞蛋大小的量服用。另有方劑治療妊娠期患時疫熱病,防止胎兒流產,用灶下土加水調和塗抹肚臍,乾了再塗,用酒調和也很好。 《十全博救方》記載治療胎死腹中,產婦氣絕,用伏龍肝三錢,用水調服,胎兒會從產婦頭部排出。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丹毒,用伏龍肝末和雞蛋清塗抹,乾了就換。另有方劑治療小兒尿布疹,用伏龍肝和雞蛋清塗抹。 《產寶》記載治療胎盤不下,取灶下土一寸,研碎,用好醋調和,放入肚臍,再服用三、四合甘草湯,胎盤就能排出。 賈相公進獻的方劑,治療牛類疾病,用灶中黃土二兩,酒一升煎煮,放涼後灌服,迅速痊癒。 楊氏產乳方,治療時疫,保護胎兒,用伏龍肝末加水服用,並將藥末塗抹在肚臍上,乾了就換。 《丹房鏡源》記載:伏龍肝需經十年以上,在灶下挖一尺深,找到成片的紫紅色瓷狀物才能使用。伏砂縮賀,妙。賀即錫。

衍義曰:治療婦女血崩,用蠶砂一兩炒制,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研末,溫酒調服二、三錢,根據情況調整劑量。 文中提到東壁土,陳藏器認為是長期乾燥的東牆土。 詳細解釋:南牆土也向陽乾燥,為何不用?因為東牆先曬到早晨的太陽。太陽是真火,故能治療瘟疫。有人問:為何不用正午時分南牆的土,而用早晨東牆的土呢?因為火生之時,其氣最盛,《素問》說少火之氣壯,正午時分,火氣衰弱,故不用,實乃此理。有人問:如何知道太陽是真火?用水晶珠或心形凹銅鏡向陽照射,用艾草承接其光線,聚集之處會產生火焰,由此可知。

3. 石灰

味辛,溫。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療髓骨疽。一名惡灰,一名希灰。生中山川穀。

陶隱居云:中山屬代郡。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燒竟,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末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飲之,則腹痛下痢,療金瘡亦甚良。俗名石堊。古方多以構塚,用捍水而闢蟲。故古塚中水,洗諸瘡,皆即瘥。唐本注云:《別錄》及今人用療金瘡,止血,大效。若五月五日采蘩蔞、葛葉、鹿活草、槲葉、芍藥、地黃葉、蒼耳葉、青蒿葉合石灰,搗為團如雞卵,曝乾末,以療瘡生肌,大神驗。今按:別本注云:燒青石為灰也,有兩種:風化,水化。

風化為勝。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有毒,墮胎。藥性論云:石灰,治瘑疥,蝕惡肉,不入湯服。止金瘡血,和雞子白,敗船茹,甚良。日華子云:味甘,無毒。生肌長肉,止血,並主白癜,癧瘍,瘢疵等。療冷氣,婦人粉刺,痔瘻疽瘡,癭贅疣子。又,治產後陰不能合,濃煎汁熏洗。

解酒味酸,令不壞,治酒毒,暖水藏,倍勝爐灰。又名煅石。

圖經曰:石灰,生中山川穀,今所在近山處皆有之。此燒青石為灰也,又名石煅。有兩種:風化,水化。風化者,取煅了石,置風中自解,此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則熱蒸而解,力差劣。古方多用合百草團末,治金創殊勝。今醫家或以臘月黃牛膽,取汁搜和,卻納膽中,掛之當風百日,研之更勝草葉者。

又敗船茹灰刮取用亦同。又冬灰,生方谷川澤。浣衣黃灰,燒諸蒿藜積聚煉作之。今用灰多雜薪蒸,乃不善,唯桑薪灰,純者入藥絕奇。古方以諸灰雜石灰熬煎,以點疣、痣、黑子等,丹灶亦用之。又煅鐵灶中灰,主堅積,古方二車丸用之。灶中封釜月下黃土,名伏龍肝。灶額上墨,名百草霜,並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藥中多用之。

鐺下墨、梁上塵,並主金創。屋塵煤,治齒齦腫出血。東壁土,主下部瘡,脫肛,皆醫家常用,故並見此。傷寒黑效丸,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塵三物,同合諸藥,蓋其功用,亦相近矣。

雷公云:凡使,用醋浸一宿,漉出待乾,下火煅,令腥穢氣出,用瓶盛著,密蓋,放冷,拭上灰,令淨,細研用。聖惠方:治螻蛄咬人。用石灰醋和塗之。又方:治大腸久積虛冷,每因大便脫肛,挪不得入方:炒石灰令熱,故帛裹,坐其上,冷即易之。外臺秘要:元希聲侍郎治卒發疹秘驗方:石灰隨多少,和醋、漿水調塗,隨手即減。

千金方:治眉發髭落。石灰三升,上以水拌令勻,焰火炒令焦,以絹袋貯,使好酒一斗漬之,密封,冬十四日,春秋七日。取服一合,常令酒氣相接,服之百日,即新髭發生,不落。又方:治瘻瘡。取古塚中石灰,敷厚調塗之。肘後方:治產後陰道開不閉。石灰一斗熬之,以水二斗投灰中,適寒溫,入水中坐,須臾更作。

又方:治湯火灼瘡。石灰細篩,水和塗之,干即易。又方:治金刃所傷,急以石灰裹之,既止痛,又速愈。無石灰,灰亦可用,瘡若深,未宜速合者,以滑石敷之。經驗方:治蚯蚓蟲咬,其形如大風,眉須皆落。以石灰水浸身亦良。梅師方:治產後陰腫,下脫腸出,玉門不閉。

取石灰一斗,熬令黃,以水三斗投灰中,放冷澄清,取一斗三升暖洗。又方:治金瘡止血速瘥方:炒石灰和雞子白,和丸如彈子大,炭火煅赤,搗末,以敷瘡上,立瘥。孫用和:治誤吞金銀或錢,在腹內不下方:石灰一杏核大,硫黃一皂子大,同研為末,酒調下,不計時候服。孫真人食忌:治疥淋,石灰汁洗之。

又方:去靨子。取石灰,炭上熬令熱,插糯米於灰上。候米化,即取米點之。斗門方治刀斧傷。用石灰上包,定痛止血佳,瘥。又方:治中風,口面喎斜。向右即於左邊塗之,向左即於右邊塗之,候才正如舊,即須以水洗下,大妙。崔氏治血痢十年方:石灰三升熬令黃,以水一斗攪令清澄。

一服一升,日三服。抱朴子內篇:古大墓中多石灰汁,夏月行人有瘡者,見墓中清水,用自洗浴,瘡自愈。於是諸病者聞之,悉住洗之,傳有人飲之以中病。新唐書《李百藥傳》:百藥勸杜伏威朝京師,既至歷陽中,悔欲殺之,飲以石灰酒,因大利,頓欲死,既而宿病皆愈。丹房鏡源云:石灰伏硫黃,去錫上暈,制雄黃,制硇砂可用之。

衍義曰:石灰,水調一盞,如稠粥,揀好糯米粒全者,半置灰中,半灰外。經宿,灰中米色變如水精。若人手面上有黑黶子及紋刺,先微微以針頭撥動,置少許如水精者於其上,經半日許,黶汁自出,剔去藥不用,且不得著水,三、二日愈。又,取新硬石灰一合,以醋炒,調如泥,於患偏風牽口喎邪人口唇上,不患處一邊塗之,立便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