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8)
卷第十四 (8)
1. 皂莢
因為洋州駱穀子歸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名姓,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為灰,蒸久曬研為末。食上濃煎大黃湯調一錢匕,服。一旬鬢髮再生,肌膚悅潤,愈,眼目倍常明。得此方:後卻入山,不知所之,又鐵砧以煅金銀,雖百十年不壞,以槌皂莢,則一夕破碎。
衍義曰:皂莢,其子炒,舂去赤皮、仁。將骨浸軟,煮熟,以糖漬之,可食。甚疏導五臟風熱壅。其莢不蚛肥者,微炙,為末一兩,入生白礬末半兩,膩粉半兩。風涎潮塞氣不通,水調灌一、二錢。但過咽,則須吐涎。凡用白礬者,分隔下涎也。又暑中濕熱時,或久雨,合蒼朮燒,闢溫疫邪濕氣。
白話文:
有個洋州的駱穀子,他派人去駐紮在山寨,遇到一個道士,從山谷裡出來,沒有說自己的姓名,給了他一個藥方,說:把一兩或二兩的皂角刺燒成灰,蒸過再曬乾,磨成粉末。吃飯的時候,用濃煎的大黃湯調一小匙的粉末服用。十天後,鬢角的頭髮就會重新長出來,皮膚會變得光滑潤澤,病也會痊癒,眼睛也會比平常更明亮。得到這個藥方後,道士就回到山裡,不知道去了哪裡。另外,鐵砧可以用來鍛造金銀,即使過了一百多年也不會壞,但如果用來捶打皂莢,就會在一夜之間破碎。
另外關於皂莢的說明,它的種子炒過後,搗去紅色的外皮,取出裡面的仁。將種子的硬殼泡軟,煮熟後用糖醃漬,可以食用。它有很好的疏導五臟風熱阻塞的功效。而皂莢的莢果,不要選不飽滿的,稍微烤過,磨成粉末一兩,加入生白礬粉末半兩,以及膩粉半兩。如果因為風涎阻塞導致氣不通暢,用水調和一、二錢來灌服,只要藥吞下去,就會吐出痰涎。凡是使用白礬,都是為了將痰涎分開排出。另外,在夏季濕熱時,或是連續下雨的時候,可以和蒼朮一起燒,來驅除溫疫的邪氣和濕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