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3)
卷第十四 (3)
1. 蜀椒
味辛,溫、大熱,有毒。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腸澼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風邪瘕結,水腫黃疸,鬼疰蠱毒,殺蟲、魚毒。久服之頭不白,輕身增年。開腠理,通血脈,堅齒髮,調關節,耐寒暑,可作膏藥。
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一名巴椒,一名蓎(音唐)藙(音毅)。生武都川穀及巴郡。八月採實,陰乾。(杏仁為之使,畏款冬。)
陶隱居云:出蜀都北部,人家種之。皮肉厚,腹裡白,氣味濃。江陽、晉原及建平間亦有而細赤,辛而不香,力勢不如巴郡。巴椒有毒不可服,而此為一名,恐不爾。又有秦椒,黑色,在中品中,凡用椒,皆炙微熬之令汗出,謂為汗椒。令有勢力。椒目,冷。別入藥用。不得相雜。
唐本注云:椒目,味苦,寒,無毒。主水腹脹滿,利小便。今椒出金州西城者陽善。臣禹錫等謹按爾雅疏云:檓者,大椒之別名。郭云: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詩·唐風》云:椒聊且。陸機云: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
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豚最佳香。東海諸島上亦有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不圓,甚香,其味似桔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椒、桔香。藥性論云:蜀椒,使,畏雄黃。又名陸撥,有小毒。
能治冷風頑頭風,下淚,腰腳不遂,虛損留結,破血,下諸石水,能治嗽,主腹內冷而痛,除齒痛。又云椒目,使,治十二種水氣。味苦、辛,有小毒。主和巴豆、菖蒲、松脂以蠟溶為筒子,納耳中,抽腎氣虛,耳中如風水鳴,或如打鐘磬之聲,卒暴聾,一日一易,若神驗。
日華子云:漢椒,破癥結,開胃,治天行時氣溫疾,產後宿血,治心腹氣,壯陽,療陰汗,暖腰膝,縮小便。椒目主膀胱急。又云椒葉,熱,無毒。治賁豚,伏梁氣及內外腎釣,並霍亂轉筋。和共及蔥研,以醋湯拌罯並得。
圖經曰:蜀椒,生武都川穀及巴郡,今歸、峽及蜀川、陝洛間人家多作園圃種之。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針刺。葉堅而滑,可煮飲食,甚辛香。四月結子,無花,但生於葉間,如小豆顆而圓,皮紫赤色,八月採實,焙乾。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莖、實都相類,但不及蜀中者,皮肉厚、腹裡白、氣味濃烈耳。
服食方:單服椒紅補下,宜用蜀椒也。韋宙《獨行方》治諸瘡,中風者。生蜀椒一升,取少面合搜裹椒,勿令漏氣,分作兩裹,於煻灰火中燒熟,及熱出之,刺頭作孔,當瘡上罯著,使椒氣射入瘡中,冷則易之。須臾瘡中出水,及遍體出汗,即瘥。施州又有一種崖椒,彼土人四季採皮入藥,云味辛,性熱,無毒。
白話文:
[蜀椒]
味道辛辣,性溫,藥性很強(大熱),有毒。主要用於治療邪氣引起的咳嗽、氣逆,可以溫暖身體中部,去除骨節和皮膚的壞死組織,治療因寒濕引起的麻木疼痛,使氣往下走,消除六腑的寒冷,治療傷寒、溫瘧、風邪引起的汗不出,以及心腹部的積液、宿食,腸道疾病引起的痢疾,遺精,婦女產後疾病,散去風邪引起的腫塊,水腫黃疸,鬼怪引起的病症和蠱毒,殺蟲,解魚毒。長期服用可以使頭髮不變白,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可以打開毛孔,疏通血脈,使牙齒和頭髮堅固,調節關節,耐寒暑,可以做成膏藥使用。
多吃會使人氣虛乏力,口緊閉者會導致死亡。又名巴椒,也叫蓎藙。生長在武都山谷和巴郡一帶。八月採摘果實,陰乾。(杏仁是它的使藥,畏懼款冬。)
陶弘景說:產於蜀地北部,家家戶戶都有種植。果皮厚實,果肉內部是白色的,氣味濃烈。江陽、晉原和建平一帶也有,但是果實細小而呈紅色,辛辣但香味不足,藥力不如巴郡的蜀椒。巴椒有毒,不能直接服用,但這裡卻用這個名字,恐怕不對。還有一種秦椒,呈黑色,屬於中品藥材。凡是使用花椒,都要稍微用火烤一下,讓它出汗,稱為“汗椒”。這樣藥力才強。花椒的種子(椒目)性寒,需要單獨入藥,不能和花椒混用。
唐朝的註解說:花椒的種子(椒目),味苦,性寒,無毒。主要治療腹部脹滿,利小便。現在金州西城產的花椒品質最好。臣禹錫等人研究《爾雅疏》說:檓是花椒的別名。郭璞說:現在花椒樹叢生,果實較大的稱為檓。《詩經·唐風》中說:花椒很茂盛。陸機說:花椒樹像茱萸,有針刺。葉子堅硬光滑,蜀地的人用它做茶,吳地的人用它做茗,都是將葉子一起煮來增加香味。
現在成皋山間有花椒,稱為竹葉椒。樹形和蜀椒相似,毒性較小,藥性偏熱,不適合用來配藥。可以放在食物中,用來蒸雞、豬肉味道最好。東海的島嶼上也有花椒樹,枝葉都相似,果實細長不圓,很香,味道像橘子皮。島上的獐、鹿吃這種花椒葉,肉就會帶有花椒和橘子的香味。《藥性論》說:蜀椒,使藥,畏懼雄黃。又名陸撥,有小毒。
能治療因寒冷引起的頑固性頭痛,流淚,腰腿活動不便,虛損積結,破血,排除體內的結石和水液,能治咳嗽,主治腹內寒冷引起的疼痛,消除牙痛。又說花椒的種子(椒目),是使藥,治療十二種水腫。味苦、辛,有小毒。主要與巴豆、菖蒲、松脂混合,用蠟熔化做成小筒,塞入耳中,可以治療腎氣虛引起的耳鳴,耳中像風聲或鐘聲,以及突然耳聾。每天換一次,效果神奇。
日華子說:漢椒,能破除腫塊,開胃,治療流行性溫病,產後淤血,治療心腹脹氣,壯陽,治療陰部潮濕,溫暖腰膝,縮小便。花椒的種子(椒目)主要治療膀胱急迫。《藥性論》又說花椒葉,性熱,無毒。治療賁豚,伏梁氣和內外腎的寒痛,以及霍亂引起的轉筋。可以和蔥一起搗碎,用醋湯拌勻後敷在患處,有治療效果。
《圖經》記載:蜀椒,生長在武都山谷和巴郡,現在歸州、峽州以及四川、陝西洛陽一帶的居民大多在園圃中種植。高四五尺,像茱萸但較小,有針刺。葉子堅硬光滑,可以煮食,很辛辣香。四月結果,沒有花,但果實生長在葉子之間,像小豆一樣圓,果皮呈紫紅色,八月採摘果實,烘乾。這種花椒,江淮和北方地區都有,莖和果實都相似,但是藥效不如蜀地的,蜀地所產的果皮厚實,果肉內部是白色的,氣味濃烈。
服食方法:單獨服用花椒皮來補下身,最好使用蜀椒。韋宙的《獨行方》治療各種瘡和中風。取生蜀椒一升,將少量麵粉和花椒混合包裹起來,不要漏氣,分成兩份,放在燒熱的灰中烤熟,趁熱取出,在患處刺孔,將包裹好的花椒敷在瘡上,讓花椒的氣進入瘡中,冷了就更換。很快瘡中會流出水,並且全身出汗,病就好了。施州還有一種崖椒,當地的居民一年四季都採摘它的皮入藥,據說味辛,性熱,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