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3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36)

1. 櫚木

味辛,溫,無毒。主破血、血塊,冷嗽,並煮汁及熱服。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為枕令人頭痛,為熱故也。

海藥:謹按《廣志》云:生安南及南海山谷。胡人用為床坐,性堅好。主產後惡露衝心,癥瘕結氣,赤白漏下,並銼煎服之。

白話文:

櫚木味辛性溫,無毒。能破血、散血塊,治療風寒咳嗽,將其煮汁趁熱服用。產於安南和南海地區。人們用它製作床和桌椅,顏色像紫檀木但偏紅,但若用它做枕頭則會引起頭痛,這是因為它性溫的緣故。

據《廣志》記載:櫚木生長在安南和南海的山谷中。胡人用它製作床和坐具,材質堅硬且質地良好。它能治療產後惡露攻心、婦科腫塊、氣滯、赤白帶下等症狀,需將其磨碎後煎服。

2. 研藥

味苦,溫,無毒。主霍亂,下痢,中惡,腹內不調者。服之。出南海諸州。根如烏藥圓小。樹生也。

海藥:葉如椒。主赤白痢,蠱毒,中惡,並銼煎服之。

白話文:

研藥:味道苦、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霍亂、下痢(腹瀉)、食物中毒、腹部不適等症狀。可以服用。產自南海各州,根部像烏藥,但圓而小,是灌木。

海藥:葉子像花椒。主要治療赤白痢疾、蠱毒、食物中毒等,將其切碎煎煮後服用。

3. 黃龍眼

味苦,溫,無毒。主解金藥、銀藥毒。以水研取半合,空心少少服,經二十許日瘥。出嶺南,狀如龍眼,黃色也。

海藥:功力勝解毒子也。

白話文:

黃龍眼味苦性溫,無毒。能解金屬藥物中毒。取適量研磨成半合,空腹少量服用,大概二十天左右就能痊癒。它產於嶺南地區,外形像龍眼,顏色為黃色。

海藥(指黃龍眼)的解毒功效比解毒子還好。

4. 箭竿及鏃

主婦人產後腹中癢,安所臥席下勿令婦人知。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肚子癢,要在她睡的床下安置箭竿和箭頭,但不要讓她知道。

5. 元慈勒

味甘,無毒。主心病,流血,合金瘡,去腹內惡血,血痢下血,婦人帶下,明目,去障翳、風淚、努肉。生波斯國。似龍腦香。

海藥:慈勒樹中脂也。味甘,平。消翳,破血,止痢,腹中惡血。今少有。

白話文:

元慈勒味甘,無毒。能治療心臟疾病、出血、金屬造成的傷口、清除腹內淤血、血痢導致的出血、婦女的帶下病、明目,以及去除障翳、風淚、眼瞼浮腫等眼疾。產自波斯國,外形類似龍腦香。

海藥:慈勒樹的樹脂。味甘,性平。能消除眼翳、破血、止痢、治療腹中淤血。如今較為少見。

6. 都咸子及皮、葉

味甘,平,無毒。主渴潤肺,去煩除痰,火干作飲服之。生南方。樹如李,徐表《南州記》云:都咸樹子大如指,取子及皮,作飲極香美。

海藥:謹按徐表《南州記》云:生廣南山谷。味甘,平,無毒。主煩躁,心悶痰膈,傷寒清涕,咳逆上氣,宜煎服。子食之香,大小如半夏。

白話文:

都咸子及皮、葉:

這種植物果實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能解渴潤肺,去除煩躁和痰,如果出現燥熱,可以將其製成飲品服用。它生長在南方。樹木像李子樹一樣,徐表《南州記》記載:都咸樹的果實大小像手指,可以取其果實和樹皮製成飲品,味道非常香美。

海藥:

根據徐表《南州記》記載,這種植物生長在廣南的山谷中。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能治療煩躁、心悶、痰阻咽喉、傷寒引起的流涕、咳嗽和氣逆等症狀,宜煎服。果實吃起來很香,大小像半夏。

7. 鑿孔中木

主難產。取入鐵裹者,燒末酒服下,產也。

白話文:

治療難產。將鐵釘或鐵屑燒成灰末,用酒送服下去,就能順利生產。

8. 櫟木皮

味苦,平,無毒。根皮主惡瘡,中風犯毒露者。取煎汁洗瘡,當令膿血盡止,亦治痢。南北總有作柴,亦云櫪,音同也。

千金方:治諸瘡因風致腫。以根皮三十斤,銼,以水三槲,濃煮,內鹽一把,漬瘡當出膿血,日日為之,瘥止。

白話文:

櫟木皮味苦,性平,沒有毒性。它的根皮主要用於治療惡瘡,以及中風導致的毒素外露。可以煎煮根皮取汁清洗瘡瘍,直到膿血完全止住,也能治療痢疾。南北各地都將其當作柴火使用,也稱為「櫪」,讀音相同。

《千金方》記載:治療各種因風而致腫的瘡瘍,用櫟木根皮三十斤,切碎,加水三斗,濃縮熬煮,加入一把鹽,浸泡瘡瘍,直到膿血排出,每天如此,直到痊癒。

9. 省藤

味苦,平,無毒。主蛔蟲。煮汁服之。又主齒痛,打碎口中含之。又取和米煮粥飼狗去瘑。生南地深山。皮赤如指,堪縛物,片片自解也。

白話文:

省藤味苦,性平,無毒。可以治療蛔蟲病,將其煮成汁服用。還能治療牙痛,將其打碎後含在口中。此外,還可以將其與米一起煮粥餵狗,治療狗的瘡癤。省藤生長在南方深山的陰濕處,樹皮呈紅色,像手指般粗細,可以用來捆綁東西,其樹皮會一片片自然脫落。

10. 松楊木皮

味苦,平,無毒。主水痢,不問冷熱。取皮濃煎令黑,服一升。生江南林落間大樹。葉如梨,江西人呼為涼木,松楊縣以此樹為名也。

白話文:

松楊木皮味苦,性平,無毒。能治療水痢,無論是寒性還是熱性水痢都適用。取其樹皮濃縮煎煮至黑色,服用一升。這種樹生長在江南山林間,樹木高大,葉子像梨樹葉子,江西人稱它為涼木,松楊縣因此樹而得名。

11. 楊廬耳

平,無毒。主老血結塊,破血止血。煮服之。楊廬木上耳也。出南山。

白話文:

楊廬耳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陳舊性血塊,並具有破血止血的功效。將其煎煮後服用。楊廬耳是指生長在楊廬樹上的耳狀物,產自南山。

12. 故甑蔽

無毒。主石淋。燒灰末,服三指撮,用水下之。又主盜汗。書云:止鹹味。

聖惠方:治膀胱虛熱,下砂石,澀痛,利水道。燒灰研,食前溫酒調下一錢匕。

白話文:

故甑蔽無毒,主治石淋(尿路結石)。將其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指撮(約3克),用水送服。也主治盜汗。古籍記載:它能止鹹味。

《聖惠方》記載:治療膀胱虛熱、排出砂石、尿痛、利尿水道。將其燒成灰研磨,飯前用溫酒調服一錢匕(約1克)。

13. 梫木

味苦,平,無毒。破產後血,煮服之。葉搗闢封蛇咬,亦洗瘡癬。樹如石榴,葉細,高丈餘。四月開花,白如雪。生江東、林筤間。

白話文:

梫木味苦,性平,沒有毒性。可以治療產後出血,將其煎煮服用。葉子搗碎,可以治療毒蛇咬傷,也可以用來清洗瘡癬。這種樹木像石榴樹,葉子細小,高度在一丈多。四月開花,花朵潔白如雪。生長在江東和山林之間。

14. 象豆

味甘,平,無毒。主五野雞病,蠱毒,飛屍,喉痹。取子中仁碎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亦和大豆藻面去䵟。生嶺南山林。作藤著樹,如通草藤,三年一熟,角如弓袋。子若雞卵。皮紫色,剖中仁用之。一名榼子,一名合子。主野雞病為上。

白話文:

象豆味甘,性平,無毒。主要治療五種野雞病、蠱毒、飛屍(一種中邪疾病)和喉嚨腫痛。將象豆種子的內仁研磨成粉末,稍微用熱水沖服一到兩匙。也可以將象豆與大豆、藻類混合成面食服用。象豆生長在嶺南的山林中,像藤蔓一樣攀附在樹上,外形類似通草藤,三年成熟一次,果莢彎曲如弓袋狀,種子大小像雞蛋,果皮呈紫色。使用時剖開果皮,取其內仁。象豆又名榼子、合子,尤其對於治療野雞病效果最佳。

15. 地主

平,無毒。主鬼氣心痛。酒煮服一合。此土中古木腐爛者也。

白話文:

地氣平和,無毒性。能治療因鬼氣(邪氣)引起的胸痛。用酒煮沸後服用一合(約100毫升)。這種藥材是古代土壤中腐爛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