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20)

1. 枳實

廣利方:治小兒久痢淋瀝,水穀不調。枳實六分搗末,以飲汁調二錢匕,二歲服一錢。《子母秘錄》方:同。子母秘錄:治婦人陰腫堅痛。用半斤,碎炒令熟,故帛裹熨,冷即易之。

衍義曰: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詳而緩。故張仲景治傷寒倉卒之病,承氣湯中用枳實,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決泄、破結實之義。他方:但導敗風壅之氣,可常服者,故用枳殼,其意如此。

白話文:

枳實

廣利方的用法:治療小兒長期痢疾,大便次數多且量少,消化不良導致水穀不調。使用枳實六分,搗成粉末,用開水或溫水調服二錢匕,兩歲小孩服用一錢。《子母秘錄》的方子和這個一樣。

《子母秘錄》的另一個用法:治療婦女陰部腫脹堅硬疼痛。使用枳實半斤,搗碎炒熟,用舊布包裹熱敷,冷了就更換。

衍義說:枳實和枳殼,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小的枳實藥性強烈且作用快速,大的枳實藥性緩和且作用較慢。所以張仲景治療傷寒急性病時,在承氣湯中使用枳實,就是這個道理。都取它疏通腸道、排除積滯、破除結塊的作用。其他方劑:只要疏導因風邪引起的氣滯不通,可以長期服用的,就會使用枳殼,道理就是這樣。

2. 厚朴

味苦,溫、大溫,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厚腸胃。一名厚皮,一名赤樸。其樹名榛,其子名逐折。療鼠瘻,明目,益氣。生交址、冤句。三、九、十月採皮,陰乾。(乾薑為之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陶隱居云:今出建平、宜都。極厚、肉紫色為好,殼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錯皮,俗方:多用,道家不須也。今注出梓州、龍州者最佳。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厚朴,神農、歧伯、雷公:苦,無毒。季氏:小溫。範子厚朴,出洪農。藥性論云:厚朴,臣,忌豆。食之者動氣。

味苦、辛,大熱。能主療積年冷氣,腹內雷鳴虛吼,宿食不消,除痰飲,去結水,破宿血,消化水穀,止痛,大溫胃氣,嘔吐酸水,主心腹滿,病人虛而尿白。日華子云:健脾,主反胃,霍亂轉筋,冷熱氣,瀉膀胱、泄五臟一切氣,婦人產前、產後腹臟不安,調關節殺腹臟蟲,除驚,去煩悶,明耳目。入藥去粗皮,薑汁炙,或薑汁炒用。

又名烈樸。

圖經曰:厚朴,出交址、冤句,今京西、陝西、江淮、湖南、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而以梓州、龍州者為上。木高三、四丈,徑一、二尺。春生葉如槲葉,四季不凋。紅花而青實。皮極鱗皴而厚,紫色多潤者佳,薄而白者不堪。三月、九月、十月採皮,陰乾。《廣雅》謂之重皮。

方:書或作厚皮。張仲景治雜病。厚朴三物湯主腹脹,脈數。厚朴半斤,枳實五枚,以水一斗二升,煎二物,取五升,納大黃四兩,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腹中轉動更服,不動勿服。又厚朴七物湯主腹痛脹滿。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棗十枚,大枳實五枚,桂二兩,生薑五兩,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去滓。溫服八合,日三。

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者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陶隱居治霍亂厚朴湯:厚朴四兩,炙,桂心二兩,枳實五枚,生薑三兩,四物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唐·石泉公王方:慶《廣南方》云:此方:不唯霍亂可醫,至於諸病皆療。並須預排比也。此方:與治中湯等並行,其方:見人參條中。

雷公云:凡使,要用紫色味辛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酥炙過。每修一斤用酥四兩,炙了細銼用。若湯飲中使用,自然薑汁八兩炙,一升為度,聖惠方:治霍亂。制之以薑汁,火上炙,令香,為末。非時新水調下二錢匕,佳。又方:治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飲食。用一兩塗生薑汁,炙令黃,為末。

非時粥飲調下二錢匕。梅師方:治水穀痢久不瘥。厚朴三兩,黃連三兩,銼,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服。斗門方:治男子、女人久患氣脹心悶,飲食不得,因食不調,冷熱相擊,致令心腹脹滿。厚朴火上炙,令乾,又蘸薑汁炙,直待焦黑為度,搗篩如面。以陳米飲調下二錢匕,日三服,良。

白話文:

厚朴味苦,性溫熱,無毒。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阻、肌肉壞死、驅除三種腸蟲、溫中益氣、消痰降氣、治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寒逆氣、胸部持續嘔吐、泄瀉、尿頻、除驚嚇、去除餘熱、心煩滿悶、增強腸胃功能。又名厚皮、赤樸。其樹名榛,果實名逐折。可治鼠瘻、明目、益氣。產於交趾、冤句。應在三、九、十月採集樹皮,陰乾。(配伍乾薑,忌與澤瀉、寒水石、硝石同用。)

據陶弘景記載:現今出產於建平、宜都。皮厚、肉呈紫色者為佳,皮薄色白者較次。使用時應削去外層粗糙的樹皮。民間常用量較大,道家則用量較少。現今梓州、龍州所產者最佳。臣禹錫等謹按吳氏所著:厚朴,神農、歧伯、雷公皆認為其味苦,無毒。季氏認為其性微溫。範子記載厚朴產於弘農。藥性論記載:厚朴為臣藥,忌與豆類同用,食後易動氣。

味苦辛,大熱。能治療多年積存的寒氣、腹部雷鳴、虛弱吼叫、宿食不消、去除痰飲、消除積水、破除陳舊血塊、促進水穀消化、止痛、溫暖胃氣、治療嘔吐酸水、主治心腹脹滿,病人體虛而尿液清白。據《日華子本草》記載:厚朴可健脾,主治反胃、霍亂引起的抽搐、寒熱、瀉膀胱、泄除五臟一切濁氣,婦女產前產後腹部不適,調節關節、殺滅腹中蟲積,除驚嚇、去煩悶、明目益聰。入藥時應去除粗皮,用薑汁炙烤或薑汁炒制。

又名烈樸。

《圖經本草》記載:厚朴產於交趾、冤句,現今京西、陝西、江淮、湖南、蜀川山谷中均有分佈,但以梓州、龍州所產為最佳。樹高三、四丈,徑圍一、二尺。春天長出葉子,像槲樹葉子一樣,四季常青。花紅色,果實青色。樹皮極其粗糙且厚,紫色且潤澤者為佳,薄而色白者不堪入藥。三月、九月、十月採集樹皮,陰乾。《廣雅》稱之為重皮。

方劑:古籍或作厚皮。張仲景治療雜病的厚朴三物湯主治腹脹、脈數。用厚朴半斤、枳實五枚,加水一斗二升,先煎煮二味藥,取五升,再加入大黃四兩,煎煮至三升,溫服一升,若腹中轉動可再服用,不動則勿服。又厚朴七物湯主治腹痛脹滿。用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大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加水一斗,煎煮至四升,去渣。溫服八合,每日三次。

嘔吐者,加半夏五合;下痢者去大黃;寒邪較盛者,可將生薑加至半斤。陶弘景治療霍亂的厚朴湯:用厚朴四兩(炙烤)、桂心二兩、枳實五枚、生薑三兩,切細,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唐代石泉公王慶《廣南方》記載:此方不僅能治療霍亂,其他疾病亦能治療。需先預先排出體內宿物。此方與治中湯功效相當,方劑詳見人參條。

雷公云:凡使用厚朴,應選用紫色、味辛者為佳,若製成丸散劑,則應去除粗皮。可用酥油炙烤。每修治一斤厚朴,用酥油四兩,炙烤後細銼使用。若用於湯劑,則用薑汁八兩炙烤,每升藥材用量為限,聖惠方:治療霍亂。用薑汁炙烤至香,研末。非新鮮者,用水調服二錢匕,效果佳。又一方:治療痰壅嘔逆、心胸滿悶、食慾不振。用一兩厚朴,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黃色,研末。非新鮮者,用粥水調服二錢匕。梅師方:治療水穀痢久治不癒。用厚朴三兩、黃連三兩,切碎,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空腹服用。斗門方:治療男女久患氣脹心悶,飲食不消,因飲食不調、冷熱交替侵襲,導致心腹脹滿。將厚朴放在火上炙烤至乾燥,再蘸薑汁炙烤至焦黑,搗碎篩成粉末。用陳米湯調服二錢匕,每日三次,療效很好。

亦可治療反胃、止瀉,效果甚佳。《子母秘錄》記載:治療月經不通。用厚朴三兩炙烤,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分三次服用,空腹服用。一般三、四劑即可痊癒。

《衍義》記載:現今西京伊陽縣及商州也出產厚朴,但較薄,顏色也較淺,不如梓州所產厚而呈紫色、油潤,味苦,不加薑汁炮製,則會刺激喉嚨。用於平胃散中,最能調和脾胃。至今此藥仍廣泛使用,既能溫暖脾胃之氣,又能驅散寒邪,是常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