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6)
卷第十三 (6)
1. 竹葉
淡竹茹主噎膈,鼻衄。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䈽,淡、苦、甘外,余皆不堪,不宜人。外臺秘要:療凡脫折折骨諸瘡腫者,慎不可當風及多自扇,若中風則發痓口噤,殺人。若已中風,覺頸項強,身中急速者,急服此方,竹瀝飲二、三升。若已口噤,以物強發納之。忌冷飲食及酒。
竹瀝卒煩難得,可合十許束並燒中央承取,投之可活。千金方:凡飲酒頭痛。以竹茹三兩,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令冷。納破雞子三枚攪調更煮三沸,飲之。又方: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苦竹茹四兩,以酢漬一宿,含之。又方:治齒間血出。以竹葉濃煮,與鹽少許,寒溫得所含之。
又方:齒血不止。刮生竹皮酢漬之,令其人解衣,乃別令一人,含噀其背上三過,並取茗草濃煮汁,適寒溫,含嗽之瘥。又方治時氣五、六日,心神煩躁不解。用竹瀝半盞,新水半盞,相和令勻。非時服。肘後方:治霍亂轉筋,心腹脹痛。濃煮竹葉湯五、六升,令灼已轉筋處。
又方傷寒五、六日以上者。作青竹瀝小煎,令減數數飲之,厚覆取汗。又方:卒失聲,聲噎不出。濃煮苦竹葉服之。又方:小兒身中惡瘡。煮取竹汁,日澡洗。葛氏方:卒消渴,小便多。作竹瀝恣飲,數日愈。孫真人食忌:卒得惡瘡不識者,燒苦竹葉和雞子黃敷。梅師方治產後身或強直,口噤面青,手足強反張。
飲竹瀝一、二升醒。又方:主妊娠恆若煩悶,此名子煩。竹瀝湯:茯苓三兩,竹瀝一升,水四升,合竹瀝煎取二升。分三服,不瘥重作,亦時時服竹瀝。又方治目赤眥痛如刺,不得開,肝實熱所致,或生障翳。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綿裹入竹瀝內浸一宿,以點目中數度,令熱淚出。
食醫心鏡:理心煩悶,益氣方,止渴。苦筍熟煮,任性食之。又苦竹筍主消渴,利水道,下氣,理風熱,腳氣。取蒸煮食之。又䈽竹筍,主消渴,風熱,益氣力,發氣脹,蒸煮炒任食。簡要濟眾:頭瘡。大筍,竹葉燒為灰,量瘡大小,用灰調生油敷,入少膩粉佳。兵部手集:治發背,頭未成瘡及諸熱腫痛。
以青竹筒角之,及掘地作坑貯水,臥以腫處,就坑子上角之,如綠豆大,戢戢然出,不止,遍匝腰肋。又方:治瘡。慈竹筍籜灰油和塗之妙。又方:治中風口噤,服淡竹瀝一升。又方:治湯火灼爛,竹中蟲蚛末敷之良。又方:小兒口噤體熱者。竹瀝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兒新生慎不可逆加針灸,忍痛動其五脈,因之成癇。
是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無此疾,可審之。又方: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膿,涕黏。淡竹瀝一合服,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廣利方:治金瘡,中風口噤欲死。竹瀝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姚氏方:卒齒痛。取苦竹燒一頭,一頭得汁,多揩齒上,瘥。
白話文:
竹葉
淡竹茹主要治療食道阻塞、噎膈和流鼻血。竹實可以使人神志清明,身體輕盈,增強精力。竹子的枝幹,除了淡味、苦味和甘味之外,其他的味道都不好,不適合食用。
《外臺秘要》說:治療各種跌打骨折、瘡腫,必須注意不要吹到風,也不要過度扇風,如果因此中風,就會導致抽搐、牙關緊閉,甚至喪命。如果已經中風,感覺到脖子僵硬、身體不適,就要趕緊服用竹瀝飲,約二到三升。如果已經牙關緊閉,要用東西撬開嘴巴灌入。要忌食冰冷食物和酒。
竹瀝很難得到,可以把十幾捆竹子集中燒,在中間接取竹瀝,喝下可以救命。《千金方》記載:凡是飲酒導致頭痛,可以用竹茹三兩,用水五升煮成三升,去渣放涼。加入三個打散的雞蛋攪拌均勻,再煮沸三次,飲用。另一個方子:治療牙齦出血不止,用苦竹茹四兩,用醋浸泡一晚,含在嘴裡。還有一個方子:治療牙齒出血,用竹葉濃煮,加少許鹽,溫熱含漱。
還有一個方子:治療牙齒出血不止,刮下新鮮竹皮用醋浸泡,讓病人脫掉衣服,另一個人含著醋噴在病人背上三次,再用濃煮的茶草汁,溫度適宜含漱。還有一個方子治療時氣病五六天,心煩躁不安,用半杯竹瀝,半杯新水,混合均勻,在非吃飯時間服用。《肘後方》記載:治療霍亂導致的抽筋,腹脹疼痛,用濃煮的竹葉湯五六升,熱敷抽筋的部位。
還有一個方子:治療傷寒五六天以上的人,用青竹瀝稍微煎煮,少量多次飲用,並蓋厚被子發汗。還有一個方子:治療突然失聲,發不出聲音,濃煮苦竹葉服用。還有一個方子:治療小兒身上的惡瘡,煮竹汁,每天清洗。葛氏方說:突然出現消渴症,小便頻繁,可以大量飲用竹瀝,幾天就能痊癒。《孫真人食忌》說:突然長出不明原因的惡瘡,可以把燒過的苦竹葉和雞蛋黃混合敷在患處。梅師方治療產後身體僵硬、牙關緊閉、面色發青、手腳僵硬向後彎曲,飲用一到兩升竹瀝可以清醒。還有一個方子:治療妊娠期間經常感到煩悶,稱為子煩,用竹瀝湯:茯苓三兩,竹瀝一升,水四升,一起煎煮成二升,分三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就再做,也可以隨時服用竹瀝。還有一個方子治療眼睛紅腫疼痛如針刺,無法睜開,這是肝火旺盛導致,或者長出眼翳。用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用棉布包裹浸泡在竹瀝中一晚,用來點眼睛數次,讓熱淚流出來。
《食醫心鏡》記載:調理心煩悶,益氣,止渴的方子,把苦筍煮熟,隨意食用。苦竹筍主要治療消渴症,利尿,降氣,調理風熱和腳氣。可以蒸煮食用。竹筍也主要治療消渴症,風熱,增強力氣,疏通脹氣,蒸煮或炒食都可以。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頭瘡,將大筍和竹葉燒成灰,根據瘡的大小,用灰調和生油敷在患處,加入少量膩粉效果更好。兵部手集記載:治療背部癰瘡,在還沒形成膿瘡或各種熱腫痛時,用青竹筒貼在患處,或者挖一個坑蓄水,讓患處泡在水坑上,然後用竹筒貼在腫痛處,會有像綠豆大小的膿液滲出,遍佈腰肋。還有一個方子:治療瘡,把慈竹筍的筍殼燒成灰,用油調和塗抹,效果很好。還有一個方子:治療中風導致的牙關緊閉,服用一升淡竹瀝。還有一個方子:治療湯火燙傷,用竹子中的蟲的幼蟲末敷在患處效果很好。還有一個方子:治療小兒牙關緊閉發熱,用二合竹瀝溫熱服用,分三四次服用。新生兒千萬不能反過來用針灸,因為忍痛會動到五脈,因此導致癲癇。所以鄉下孩子任其自然,都沒有這個病,可以仔細觀察。還有一個方子:治療小孩、大人咳嗽氣短,胸中發出聲音,咳出涕唾,咳嗽出臭膿,鼻涕粘稠。服用一合淡竹瀝,一天三五次,大人服用一升。《廣利方》記載:治療刀傷,中風導致牙關緊閉快要死亡,用半大升竹瀝微微溫熱服用。《姚氏方》記載:突然牙痛,取一根苦竹燒一頭,另一頭會有汁液流出,用汁液多次擦拭牙齒,就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