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二 (4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48)

1. 皋蘆葉

味苦,平。作飲止渴,除痰,不睡,利水,明目。出南海諸山。葉似茗而大。南人取作當茗,極重之。《廣州記》曰:新平縣出皋蘆。皋蘆,茗之別名也。葉大而澀。又《南越志》曰:龍川縣出皋蘆。葉似茗,味苦澀,土人為飲。南海謂之過羅,或曰物羅,皆夷語也。

海藥云:謹按《廣州記》云:出新平縣。狀若茶樹,闊大,無毒。主煩渴熱悶,下痰,通小腸淋,止頭痛。彼人用代茶,故人重之如蜀地茶也。

白話文:

皋蘆葉味苦,性平。可以泡茶飲用,止渴、祛痰、治療失眠、利尿、明目。它生長在南海諸山,葉子像茶葉但更大。南方人採摘它代替茶葉飲用,非常珍視它。《廣州記》記載:新平縣出產皋蘆,皋蘆是茶葉的別名,葉子很大且略澀。《南越志》記載:龍川縣也出產皋蘆,葉子像茶葉,味道苦澀,當地人拿來泡茶喝。在南海地區,它被稱為「過羅」或「物羅」,這些都是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

據《海藥》記載:根據《廣州記》的記載,皋蘆產於新平縣,外形像茶樹,葉片寬大,無毒。它可以治療口乾舌燥、煩熱胸悶、痰多、小便不利、頭痛等症狀。當地人用它代替茶葉飲用,因此當地人珍視它如同蜀地人珍視茶葉一樣。

2. 蜜香

味辛,溫,無毒。主臭,除鬼氣。生交州大樹,節如沉香。《異物志》云:蜜香,蟲名。又云:樹生千歲斫僕之,四、五歲乃往看,已腐敗,唯中節堅貞是也。樹如椿,按《法華經》注云:木蜜香,蜜也。樹形似槐而香,伐之五、六年,乃取其香。

圖經文具沉香條下。

海藥云:謹按《內典》云:狀若槐樹。《異物志》云:其葉如椿。《交州記》云:樹似沉香無異。主辟惡,去邪鬼,屍注,心氣。生南海諸山中。種之五、六年,便有香也。

白話文:

蜜香辛溫,無毒。能治療臭味,驅除鬼氣。它生長在交州的大樹上,樹節像沉香一樣。 古籍《異物志》記載:蜜香是一種蟲的名字,又說這種樹要生長千年才能砍伐,砍伐後四五年再去查看,樹木已腐敗,只有中間的樹節仍然堅硬。樹木形狀像椿樹。《法華經》註解中也提到:木蜜香,就是蜜。樹的形狀像槐樹,但有香味,砍伐後要等五六年才能取其香。

相關記載在《圖經》的沉香條目下也有收錄。

另有文獻《海藥本草》記載:根據佛經記載,蜜香樹狀似槐樹;《異物志》記載其葉如椿樹;《交州記》記載其樹木與沉香相似。蜜香可以辟邪,去除邪氣、屍氣和心氣不適,生長在南海的山區。種植五年到六年,就會有香味。

3. 阿勒勃

味苦,大寒,無毒。主心膈間熱風,心黃,骨蒸寒熱,殺三蟲。生佛逝國,似皂莢圓長,味甜好吃,一名婆羅門皂莢也。

海藥云:按《異域記》云:主熱病及下痰,殺蟲,通經絡。子療小兒疳氣。凡用,先炙令黃用。

白話文:

阿勒勃味苦性寒,無毒。可以治療心胸間熱風、黃疸、骨蒸寒熱,以及殺死腸道寄生蟲。它生長在佛逝國(古地名),形狀像皂莢,圓長,味道甘甜好吃,也叫婆羅門皂莢。

根據《海藥本草》記載,並引述《異域記》的說法:阿勒勃可以治療熱病、痰飲,殺蟲,疏通經絡。它的果實可以治療小兒疳氣。使用前,需先炙烤至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