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1)

1. 序例下

苦竹葉,(大寒)

雞子白,(微寒)

鯉魚膽,(寒)

田中螺,(大寒)

車前子,(寒)

菥蓂子,(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細辛,(溫。明目。君)

銅青,(寒。主風爛淚出。)

秦皮,(微寒。主目赤熱淚出。)

石榴皮,(溫。主目赤痛,淚下。使)

白薇,(大寒。主目赤熱。臣)

目膚翳

秦皮,(微寒,大寒)

細辛,(溫)

真珠,(寒)

貝子,(平)

石決明,(平)

麝香,(溫)

馬目毒公,(溫,微溫)

伏翼,(平)

青羊膽,(平)

蠐螬汁,(微溫,微寒)

菟絲子,(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石蟹,(寒)

《藥對》:

丹砂,(微寒)

聲音啞

菖蒲,(溫,平)

石鐘乳,(溫)

孔公孽,(溫)

皂角,(溫)

苦竹葉,(大寒)

麻油,(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通草,(平。利九竅,出聲。臣)

面皯皰

菟絲子,(平)

麝香,(溫)

熊脂,(微寒,微溫)

女萎,(平)

藁本,(溫,微寒)

木蘭,(寒)

梔子,(寒,大寒)

紫草,(寒)

白瓜子,(平,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蜂子,(微寒。君)

白蘞,(平。主光澤。)

白朮,(溫。君)

山茱萸,(平。臣)

冬瓜子,(平,寒)

白殭蠶,(平)

蜀葵花,(平)

白附子,(平)

發禿落

桑上寄生,(平)

秦椒,(溫,生溫熟寒)

桑根白皮,(寒)

麻子,(平)

桐葉,(寒)

豬膏,(微寒)

雁肪,(平)

馬鬐膏,(平)

松葉,(溫)

棗根

雞肪,(臣禹錫等謹按《藥對》云:雞肪,寒。)

荊子,(微寒,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有蔓荊、牡荊,此只言荊子。據朱字,合是蔓荊子。又據《唐本》云:味苦、辛,故定知非牡荊子矣。)

滅瘢

鷹屎白,(平)

白殭蠶,(平)

衣魚,(溫)

白附子,(平)

密陀僧,(平)

金瘡

石膽,(寒)

薔薇,(溫,微寒)

地榆,(微寒)

艾葉,(微溫)

王不留行,(平)

白頭翁,(溫)

釣樟根,(溫)

石灰,(溫)

狗頭骨,(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薤白,(溫。主金瘡,止痛,瘡中風,水腫。臣)

車前子,(寒。止血。)

當歸,(溫。君)

蘆竹籜,(寒。主金瘡,止肉。使)

桑灰湯,(平。臣)

蛇銜,(微寒。臣)

葛根,(平。臣)

水楊花,(寒)

突厥白,(寒)

蹻折

生鼠,(微溫)

生龜,(平)

生地黃,(大寒)

烏雄雞血,(平)

烏雞骨,(平)

李核仁,(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自然銅,(平)

木鱉子,(溫)

骨碎補,(溫)

無名異,(平)

《藥對》:

續斷,(微溫。臣)

瘀血

蒲黃,(平)

琥珀,(平)

羚羊角,(寒,微寒)

牛膝,(平)

大黃,(寒,大寒)

乾地黃,(寒)

朴硝,(寒,大寒)

紫參,(寒,微寒)

桃仁,(平)

虎杖,(微溫)

白話文:

苦竹葉,性味大寒。

雞蛋清,性味微寒。

鯉魚膽,性味寒。

田螺,性味大寒。

車前子,性味寒。

菥蓂子,性味微溫。

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藥對》

細辛,性味溫,能明目,為藥方中的主要藥物。

銅青,性味寒,主要治療眼睛因風邪引起的潰爛、流淚。

秦皮,性味微寒,主要治療眼睛紅腫發熱、流淚。

石榴皮,性味溫,主要治療眼睛紅腫疼痛、流淚,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白薇,性味大寒,主要治療眼睛紅腫發熱,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治療眼睛上的翳膜

秦皮,性味微寒,或為大寒。

細辛,性味溫。

珍珠,性味寒。

貝殼,性味平。

石決明,性味平。

麝香,性味溫。

馬目毒公,性味溫,或為微溫。

蝙蝠,性味平。

青羊膽,性味平。

蠐螬汁,性味微溫,或為微寒。

菟絲子,性味平。

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蜀本草》

石蟹,性味寒。

《藥對》

丹砂,性味微寒。

治療聲音沙啞

菖蒲,性味溫,或為平。

石鐘乳,性味溫。

孔公孽,性味溫。

皂角,性味溫。

苦竹葉,性味大寒。

麻油,性味微寒。

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藥對》

通草,性味平,能通利九竅,使聲音發出,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治療臉上的斑點和痘痘

菟絲子,性味平。

麝香,性味溫。

熊脂,性味微寒,或為微溫。

女萎,性味平。

藁本,性味溫,或為微寒。

木蘭,性味寒。

梔子,性味寒,或為大寒。

紫草,性味寒。

白瓜子,性味平,或為寒。

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藥對》

蜂子,性味微寒,為藥方中的主要藥物。

白蘞,性味平,主要使皮膚有光澤。

白朮,性味溫,為藥方中的主要藥物。

山茱萸,性味平,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冬瓜子,性味平,或為寒。

白殭蠶,性味平。

蜀葵花,性味平。

白附子,性味平。

治療頭髮稀疏脫落

桑樹上的寄生植物,性味平。

秦椒,性味溫,生用性溫,煮熟後性寒。

桑樹根的白皮,性味寒。

麻子,性味平。

梧桐樹葉,性味寒。

豬油,性味微寒。

雁油,性味平。

馬鬃上的脂肪,性味平。

松葉,性味溫。

棗樹根

雞油,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藥對》說:雞油,性味寒。

荊子,性味微寒,或為溫。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本經》記載有蔓荊和牡荊,這裡只說荊子,根據朱字的說明,應該是蔓荊子。又根據《唐本草》記載,蔓荊子味苦、辛,因此可以確定不是牡荊子。

消除疤痕

老鷹的糞便,性味平。

白殭蠶,性味平。

衣魚,性味溫。

白附子,性味平。

密陀僧,性味平。

治療外傷

石膽,性味寒。

薔薇,性味溫,或為微寒。

地榆,性味微寒。

艾葉,性味微溫。

王不留行,性味平。

白頭翁,性味溫。

釣樟根,性味溫。

石灰,性味溫。

狗頭骨,性味平。

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藥對》

薤白,性味溫,主要治療外傷,止痛,治療瘡口中風、水腫,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車前子,性味寒,能止血。

當歸,性味溫,為藥方中的主要藥物。

蘆葦的筍殼,性味寒,主要治療外傷,使傷口長出新肉,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桑樹灰的湯,性味平,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蛇銜,性味微寒,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葛根,性味平,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水楊花,性味寒。

突厥白,性味寒。

治療骨折

生老鼠,性味微溫。

生烏龜,性味平。

生地黃,性味大寒。

雄烏雞的血,性味平。

烏雞骨頭,性味平。

李子的核仁,性味平。

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蜀本草》

自然銅,性味平。

木鱉子,性味溫。

骨碎補,性味溫。

無名異,性味平。

《藥對》

續斷,性味微溫,為藥方中的輔助藥物。

治療瘀血

蒲黃,性味平。

琥珀,性味平。

羚羊角,性味寒,或為微寒。

牛膝,性味平。

大黃,性味寒,或為大寒。

乾地黃,性味寒。

朴硝,性味寒,或為大寒。

紫參,性味寒,或為微寒。

桃仁,性味平。

虎杖,性味微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