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9)

1. 凝水石

味辛、甘,寒、大寒,無毒。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煩滿,止渴,水腫,小腹痹。久服不飢。一名白水石,一名寒水石,一名淩水石。色如雲母可析者良,鹽之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縣及邯鄲。(解巴豆毒,畏地榆。)

陶隱居云:常山屬幷州,中水縣屬河間郡,邯鄲即趙郡,並屬冀州域。此處地皆鹹鹵,故云鹽精,而碎之亦似朴硝。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為冰者佳。唐本注:此石有兩種,有縱理、橫理,色清明者為佳。或云縱理為寒水石,橫理為凝水石。今出同州韓城,色青黃,理如雲母為良;出澄城者,斜理紋,色白,為劣也。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神農:辛。岐伯、醫和、扁鵲:甘,無毒。季氏:大寒。或生邯鄲。採無時,如雲母色。藥性論云:寒水石,能壓丹石毒風,去心煩渴悶,解傷寒勞復。

圖經曰:凝水石,即寒水石也,生常山山谷,又出中水縣及邯鄲,今河東汾、隰州及德順軍亦有之。此有兩種,有縱理者,有橫理者,色清明如雲母可析,投置水中,與水同色,其水凝動者為佳。或曰縱理者為寒水石,橫理者為凝水石。三月採。又有一種冷油石,全與此相類,但投沸油鐺中,油即冷者是也。此石有毒,若誤用之,令腰以下不能舉。

雷公云:凡使,先須用生薑自然汁,煮汁盡為度,細研成粉用。每修十兩,用薑汁一鎰。經驗方:治小兒丹毒,皮膚熱赤。用寒水石半兩,白土一分,搗羅為末,用米醋調敷之愈。集驗方治風熱心躁,口乾狂言,渾身壯熱,及中諸毒。龍腦甘露丸:寒水石半斤,燒半日,淨地坑內盆合,四面濕土擁起,候經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糯米膏丸彈子大,蜜水磨下。傷寒類要:治肉癉,其人小便白。

以凝水石主之也。丹房鏡源:凝水石可作油衣,可食,制丹砂為匱伏玄精。

衍義曰:凝水石,又謂之寒水石,紋理通澈,人或磨刻為枕,以備暑月之用。入藥須燒過,或市人燒入膩粉中以亂真,不可不察也。陶隱居言:夏月能為冰者佳。如此,則舉世不能得,似乎失言。

白話文:

凝水石

凝水石味辛甘,性寒,甚至大寒,無毒。主治身熱、腹部積聚邪氣、皮膚灼熱如火燒般、煩悶、口渴以及水腫等症狀。能消除時令暑熱、五臟伏熱、胃熱、煩悶,止渴,治療水腫和小腹疼痛。長期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凝水石別名白水石、寒水石、淩水石。顏色像雲母,可以剝開的質地較佳,是鹽的精華。產於常山山谷,以及中水縣和邯鄲地區。凝水石可以解巴豆毒,但畏地榆。

古籍記載,常山屬幷州,中水縣屬河間郡,邯鄲屬趙郡,都位於冀州。這些地方都是鹽鹼地,所以凝水石被稱為鹽的精華,研碎後也像朴硝。將凝水石粉末放入水中,夏天能使水結冰的品質最好。據說凝水石有兩種,一種縱紋,一種橫紋,顏色清澈透明的較好。有人認為縱紋的是寒水石,橫紋的是凝水石。現在同州韓城也出產,青黃色,紋理像雲母的較好;澄城出產的,紋理斜向,顏色發白,品質較差。

古籍中記載神農本草經記載凝水石味辛,岐伯、醫和、扁鵲記載其味甘、無毒;季氏則記載其性大寒,產於邯鄲。採集時間不限,顏色像雲母。藥性論中記載寒水石可以治療丹石毒引起的風症,消除心煩、口渴、胸悶,以及治療傷寒後體虛。

圖經記載:凝水石就是寒水石,產於常山山谷,也產於中水縣和邯鄲,現在河東汾州、隰州和德順軍也有出產。有縱紋和橫紋兩種,顏色清澈透明如雲母,可以剝開。放入水中,能與水顏色相同,且使水凝結的質地最佳。有人說縱紋的是寒水石,橫紋的是凝水石。三月採集。還有一種冷油石,跟凝水石很相似,但放入沸騰的油鍋中能使油迅速冷卻。冷油石有毒,誤用會導致腰部以下癱瘓。

雷公炮製法:使用前需用生薑汁煮沸,直至薑汁煮乾,再研成細粉使用。每十兩藥材,用一鎰(約合24克)生薑汁。經驗方:治療小兒丹毒,皮膚紅腫熱痛,可用寒水石半兩、白土一分,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米醋調敷。集驗方:治療風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口乾舌燥、胡言亂語、全身發熱,以及中毒等症狀。龍腦甘露丸:寒水石半斤,燒半日,埋入乾淨的土坑中,四周用濕土封好,經一夜後取出,加入炙甘草末、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用糯米膏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用蜂蜜水送服。傷寒類要:治療肉癉,患者小便發白,可用凝水石治療。丹房鏡源:凝水石可以製作油衣,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於煉丹。

衍義:凝水石也叫寒水石,紋理清晰通透,有人會將其磨製成枕頭,用於夏季防暑。入藥需要經過燒制,市面上有人將其燒制後摻入膩粉以假亂真,需謹慎辨別。陶隱居說凝水石夏天能使水結冰的質量最好,這似乎有點誇張。

2. 陽起石

味鹹,微溫,無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陽痿不起,補不足,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久服不飢,令人有子。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雲母根也。生齊山山谷及琅邪或云山、陽起山。採無時。(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

陶隱居云:此所出即與雲母同,而甚似雲母但厚實爾。今用乃出益州與礬石同處,色小黃黑即礬石。雲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稀。《仙經》亦服之。唐本注云: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孽,仍夾帶雲母綠潤者為良,故《本經》一名白石。今有用純黑如炭者,誤矣。雲母條中既云黑者名云膽,又名地涿,服之損人,黑陽起石必為惡矣。

《經》言生齊山,齊山在齊州歷城西北五、六里,採訪無陽起石,陽起石乃齊山西北六、七里盧山出之。《本經》云:或云山,云、盧字訛矣。今泰山、沂州唯有黑者,其白者獨出齊州也。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陽起石,神農、扁鵲:酸,無毒。桐君、雷公、歧伯:咸,無毒。

季氏:小寒。或生泰山。楊損之云:不入湯。藥性論云:陽起石,惡石葵,忌羊血。味甘,平。主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蕭炳云:陽起石,臣。南海藥譜云:陽起石唯泰山所出黃者絕佳,邢州鵲山白者亦好。日華子云: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

合藥時燒後水淬用,凝白者為上。

圖經曰:陽起石,生齊山山谷及琅邪或云山、陽起山。今唯出齊州,他處不復有,或云邢州鵲山亦有之,然不甚好。今齊州城西唯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謂之陽起山,其山常有溫暖氣,雖盛冬大雪遍境,獨此山無積雪,蓋石氣熏蒸使然也。山唯一穴,官中常禁閉。至初冬,則州發丁夫,遣人監視以之。

歲月積久,其穴益深,才鑿他石,得之甚艱。以色白、肌理瑩明若狼牙者為上。亦有夾他石作塊者不堪。每歲採擇上供之,余州中貨之,不爾,市賈無由得也。貨者雖多,而精好者亦難得。舊說是雲母根,其中猶夾帶雲母,今不復見此色。古服食方不見用者,今補下藥多使之。

採無時。

丹房鏡源:陽起石,可為外匱。青霞子:陽起,治腎之疾。

衍義曰:陽起石,如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塊者,亦內白。治男子、婦人下部虛冷,腎氣乏絕,子臟久寒,須飛研用。凡石藥:冷、熱皆有毒,正宜斟酌。

白話文:

陽起石味鹹微溫,無毒。主治崩漏、子宮出血、癥瘕積氣、寒熱、腹痛、不孕、陽痿、腎虛、男性龜頭寒、陰部濕癢、臭汗、水腫。長期服用可增強食慾,幫助受孕。陽起石又名白石、石生、羊起石,據說為雲母的根莖。產於齊山山谷、琅邪或云山、陽起山,四季皆可採集。配伍桑螵蛸,忌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子。

陶弘景認為,陽起石產地與雲母相同,外觀與雲母相似,只是更厚實。現今使用的陽起石產於益州,與礬石共生,顏色略黃或發黑,與礬石相似。雲母根究竟為何物尚不清楚,民間使用陽起石較少。《仙經》中也有記載服用陽起石的方法。唐代注釋記載:質地瑩白,肌理似殷紅,並伴有雲母綠潤色澤者為上品。《本經》因此又稱其為白石。現今有些呈純黑色如炭的陽起石,是錯誤的。因為雲母中黑色者名為雲膽或地涿,服用有害,故黑色的陽起石必定也是劣質的。

《本經》記載陽起石產於齊山,齊山位於齊州歷城西北五、六里處,但實際上並未採到陽起石,陽起石產於齊山西北六、七里外的盧山。《本經》中「或云山」的「云」、「盧」字應為筆誤。現在泰山、沂州只有黑色陽起石,白色的陽起石僅產於齊州。臣禹錫等謹按吳氏所言:神農、扁鵲認為陽起石味酸無毒;桐君、雷公、歧伯認為其味鹹無毒;季氏認為其性微寒;另有記載其產於泰山;楊損認為其不入湯劑;《藥性論》記載陽起石惡石葵,忌羊血,味甘平,主治補腎氣、精虧腰痛、膝冷濕痹,可溫暖女性子宮久冷、寒症、月經不調。蕭炳認為陽起石為臣藥;《南海藥譜》認為泰山所產黃色陽起石最佳,邢州鵲山產的白者也較好;《日華子本草》記載其可治療帶下、溫疫、寒邪,補益五勞七傷。

使用陽起石入藥時,需先燒灼後以水淬煉,凝結後呈白色者為佳。

圖經記載:陽起石產於齊山山谷、琅邪或云山、陽起山。目前僅產於齊州,其他地區已無發現,雖說邢州鵲山也有,但質量較差。齊州城西有一座小山,陽起石即產於其中,當地人稱之為陽起山。此山常年溫暖,即使隆冬大雪,山上也無積雪,據說是陽起石的藥性所致。山上只有一處礦脈,官府常年封閉。每年初冬,州府會派人挖掘,並安排人看守。

由於年久日深,礦脈越來越深,開採十分困難。色白,肌理瑩潤如狼牙者為上品。夾雜其他石塊者則不佳。每年採集到的上品會進貢朝廷,餘下的則在州內銷售,否則民間難以購得。雖然銷售的陽起石很多,但質量好的卻很少。古人說它是雲母的根莖,其中夾雜著雲母,但現在已不再見此種顏色。古代的服食方劑中很少使用它,現在多用於補腎藥中。

四季皆可採集。

《丹房鏡源》記載:陽起石可做外用藥。青霞子認為陽起石可治療腎臟疾病。

衍義:陽起石,形似狼牙者最佳。外層顏色不白,似薑石。大塊者內部呈白色。主治男女下體虛寒、腎氣不足、子宮久寒,需研磨成粉末使用。凡石藥,寒熱皆有毒性,應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