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0)

1. 序例下

蘆根,(寒)

牛齝,(平)

舂杵頭細糠,(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鸕鷀頭,(微寒。主噎不通。)

貍頭骨,(溫)

獺骨,(平)

鸕鷀骨,(微寒)

齒痛

當歸,(溫,大溫)

獨活,(平)

細辛,(溫)

蜀椒,(溫,大熱)

芎藭,(溫)

附子,(溫,大熱)

莽草,(溫)

礬石,(寒)

蛇床子,(平)

生地黃,(大寒)

莨菪子,(寒)

雞舌香,(微溫)

車下李根,(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車下李根,郁李根也。)

馬懸蹄,(平)

雄雀屎,(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楓香脂,(平)

《藥對》:

金釵,(火燒針齒,痛即止。)

烏頭,(大熱。使)

白頭翁,(溫。使)

酒漬枳根,(微寒)

口瘡

黃連,(寒,微寒)

柏木,(寒)

龍膽,(寒,大寒)

升麻,(平,微寒)

大青,(大寒)

苦竹葉,(大寒)

石蜜,(平,微溫)

酪,(寒)

酥,(微寒)

豉,(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乾地黃,(平)

吐唾血

羚羊角,(寒,微寒)

白膠,(平,溫)

戎鹽,(寒)

柏葉,(微溫)

艾葉,(微溫)

水蘇,(微溫)

生地黃,(大寒)

大小薊,(溫)

蠐螬,(微溫,微寒)

飴糖,(微溫)

茯龍肝,(微溫)

黃土,(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鐺墨《藥對》:

馬通,(微溫。使)

小麥,(微寒。使)

麥句姜,(寒。君。天名精也。)

牛膝,(平。治痛痹。君)

桑根白皮,(寒)

鼻衄血

礬石,(寒)

蒲黃,(平)

蝦蟆藍,(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天名精,一名蝦蟆藍。)

雞蘇,(微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水蘇,一名雞蘇。)

大薊,(溫)

艾葉,(微溫)

桑耳,(平)

竹茹,(微寒)

蝟皮,(平)

溺垽,(平)

藍,(寒)

狗膽,(平)

燒亂髮,(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熱馬通,(微溫。敷頂止衄。使)

生地黃,(大寒)

鼻齆

通草,(平)

細辛,(溫)

桂心,(大熱)

蕤核,(溫,微寒)

薰草,(平)

瓜蒂,(寒)

耳聾

磁石,(寒)

菖蒲,(溫,平)

蔥涕,(平)

雀腦,(平)

白鵝膏,(微寒)

鯉魚腦,(溫)

絡石,(溫,微寒)

白頸蚯蚓,(寒,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生麻油,(微寒,君)

烏賊魚骨,(微溫。臣)

土瓜,(寒)

烏雞膏,(寒)

龍腦,(微寒)

鼻息肉

藜蘆,(寒,微寒)

礬石,(寒)

地膽,(寒)

通草,(平)

白狗膽,(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細辛,(溫。君)

桂心,(大熱)

瓜蒂,(寒。臣)

雄黃,(平,大溫)

目赤熱痛

黃連,(寒,微寒)

蕤核,(溫,微寒)

石膽,(寒)

空青,(寒,大寒)

曾青,(小寒)

決明子,(平,微寒)

柏木,(寒)

梔子,(寒,大寒)

薺子,(溫)

白話文:

序例下

蘆根,性寒。

牛的胃,性平。

舂米的杵頭留下的細糠,性平。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藥對》:

鸕鶿的頭,性微寒。主要治療咽喉堵塞不通。

魚刺卡喉。

貉的頭骨,性溫。

水獺的骨頭,性平。

鸕鶿的骨頭,性微寒。

治療牙痛:

當歸,性溫,偏熱。

獨活,性平。

細辛,性溫。

蜀椒(花椒),性溫,偏熱。

芎藭,性溫。

附子,性溫,偏熱。

莽草,性溫。

礬石,性寒。

蛇床子,性平。

生地黃,性大寒。

莨菪子,性寒。

雞舌香,性微溫。

車下李的根,性寒。(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本經》記載,車下李根就是郁李根。)

馬蹄,性平。

雄性麻雀的糞便,性溫。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蜀本》:

楓香的樹脂,性平。

《藥對》:

金釵(用火燒紅的針刺牙齒,疼痛立刻停止)。

烏頭,性大熱。(需要配合其他藥材使用)

白頭翁,性溫。(需要配合其他藥材使用)

用酒浸泡過的枳根,性微寒。

治療口腔潰瘍:

黃連,性寒,偏寒。

柏木,性寒。

龍膽,性寒,偏大寒。

升麻,性平,偏寒。

大青,性大寒。

苦竹葉,性大寒。

石蜜(蜂蜜),性平,偏溫。

奶酪,性寒。

酥油,性微寒。

豆豉,性寒。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藥對》:

乾地黃,性平。

治療吐血:

羚羊角,性寒,偏寒。

白膠,性平,偏溫。

戎鹽,性寒。

柏葉,性微溫。

艾葉,性微溫。

水蘇,性微溫。

生地黃,性大寒。

大薊、小薊,性溫。

蠐螬,性微溫,偏寒。

飴糖,性微溫。

茯龍肝,性微溫。

黃土,性平。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蜀本》:

鍋底灰。《藥對》:

馬的糞便,性微溫。(需要配合其他藥材使用)

小麥,性微寒。(需要配合其他藥材使用)

麥句姜(天名精),性寒。(主要的藥材)

牛膝,性平。(治療風濕疼痛,主要的藥材)

桑樹根的白皮,性寒。

治療鼻出血:

礬石,性寒。

蒲黃,性平。

蝦蟆藍(天名精),性寒。(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本經》記載,天名精又名蝦蟆藍。)

雞蘇(水蘇),性微溫。(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本經》記載,水蘇又名雞蘇。)

大薊,性溫。

艾葉,性微溫。

桑耳(木耳),性平。

竹茹,性微寒。

蝟皮(刺猬皮),性平。

尿垢,性平。

藍,性寒。

狗膽,性平。

燒焦的亂髮,性微溫。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藥對》:

熱的馬糞,性微溫。(敷在頭頂止鼻血,需要配合其他藥材使用)

生地黃,性大寒。

治療鼻塞:

通草,性平。

細辛,性溫。

桂心,性大熱。

蕤核,性溫,偏寒。

薰草,性平。

瓜蒂,性寒。

治療耳聾:

磁石,性寒。

菖蒲,性溫,性平。

蔥的黏液,性平。

麻雀的腦,性平。

白鵝的脂肪,性微寒。

鯉魚的腦,性溫。

絡石,性溫,偏寒。

白頸蚯蚓,性寒,偏大寒。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藥對》:

生麻油,性微寒。(主要的藥材)

烏賊魚骨,性微溫。(輔助的藥材)

土瓜,性寒。

烏雞膏,性寒。

龍腦,性微寒。

治療鼻息肉:

藜蘆,性寒,偏寒。

礬石,性寒。

地膽,性寒。

通草,性平。

白狗膽,性平。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據《藥對》:

細辛,性溫。(主要的藥材)

桂心,性大熱。

瓜蒂,性寒。(輔助的藥材)

雄黃,性平,偏溫。

治療眼睛紅腫熱痛:

黃連,性寒,偏寒。

蕤核,性溫,偏寒。

石膽,性寒。

空青,性寒,偏大寒。

曾青,性小寒。

決明子,性平,偏寒。

柏木,性寒。

梔子,性寒,偏大寒。

薺菜子,性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