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一 (9)
卷第一 (9)
1. 序例下
白鹽,(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言:鹽有食鹽、光明鹽、綠鹽、滷鹽、大鹽、戎鹽六條,並無白鹽之名。遍檢諸鹽,皆不主鬼疰、屍疰。唯食鹽主殺鬼蠱邪疰。又陶隱居注:戒鹽條下,述虜中鹽有九種。云白鹽、食鹽常食者,則白鹽乃食鹽之類。而食鹽主殺鬼蠱邪疰。疑此白鹽,乃食鹽耳。即當為溫,又不當為寒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天靈蓋,(平)
膃肭臍,(大熱)
《藥對》:
麝香,(溫,君。)
卷柏,(溫,臣。)
敗天公,(平,臣)
蚱蟬,(寒)
白蘚皮,(寒)
牛黃,(平)
龍齒,(平,微寒。)
雷丸,(寒,微寒。)
安息香,(平)
代赭,(寒)
驚邪
雄黃,(平,寒,大溫)
丹砂,(微寒)
紫石英,(溫)
茯神,(平)
龍齒,(平)
龍膽,(寒,大寒)
防葵,(寒)
馬目毒公,(溫,微溫)
升麻,(平,微寒)
麝香,(溫)
人參,(微寒,微溫)
沙參,(微寒)
桔梗,(微溫)
白薇,(平,大寒)
遠志,(溫)
柏實,(平)
鬼箭,(寒)
鬼督郵,(平)
小草,(溫)
卷柏,(溫,平,微寒)
紫菀,(溫)
羚羊角,(寒,微寒)
鮀甲,(微溫)
丹雄雞,(微溫微寒)
犀角,(寒,微寒)
羖羊角,(溫,微寒)
茯苓,(平)
蚱蟬,(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縮砂蜜,(溫)
鬼臼
癲癇
龍齒角,(平)
牛黃,(平)
防葵,(寒)
牡丹,(寒,微寒)
白蘞,(平,微寒)
莨菪子,(寒)
雷丸,(寒,微寒)
釣藤,(微寒)
白殭蠶,(平)
蛇床子,(平)
蛇蛻,(平)
蜣螂,(寒)
白馬目,(平)
鉛丹,(微寒)
蚱蟬,(寒)
白狗血,(溫)
豚卵,(溫)
豬牛犬等齒,(平)
熊膽,(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蘆薈,(寒)
玳瑁,(寒)
《藥對》:
白馬懸蹄,(平。臣)
淡竹瀝,(大寒。臣)
蛇銜,(微寒。主寒熱。臣)
秦皮,(微寒,大寒)
頭髮,(溫)
雞子,(平。主發熱)
狗糞中骨,(平。臣)
露蜂房,(平。使)
白蘚皮,(寒。臣)
雀甕,(平。使)
甘遂,(寒。使)
升麻,(微寒。君)
大黃,(大寒。使)
銀屑,(平)
喉痹痛
升麻,(平,微寒)
射干,(平,微溫)
杏仁,(溫)
蒺藜子,(溫,微寒)
棘針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白棘一名棘針,不主喉痹痛。棘刺花條末云:又有棗針,療喉痹不通。此棘針字,當作棗針。
絡石,(溫,微寒)
百合,(平)
䈽竹葉,(大寒)
莽草,(溫)
苦竹葉,(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細辛,(溫)
《藥對》:
豉,(寒。治喉閉不通。使)
當歸,(溫。切,醋熬,敷腫上;亦主喉閉不通。君噎病)
羚羊角,(寒,微寒)
通草,(平)
青竹茹,(微寒)
頭垢,(微寒)
白話文:
序例下
白鹽:(性寒。)我們(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本經》,其中提到鹽有食鹽、光明鹽、綠鹽、滷鹽、大鹽、戎鹽等六種,並沒有白鹽這個名稱。查遍所有鹽的種類,都沒提到能治療鬼疰、屍疰等病症,只有食鹽能殺鬼、蠱、邪疰。另外,陶隱居在註解戒鹽條時,提到虜地的鹽有九種,其中說白鹽、食鹽是人們常吃的,所以白鹽應該是屬於食鹽的一種。而食鹽能殺鬼、蠱、邪疰,因此我們認為這裡的白鹽應該就是食鹽。這樣看來,它的性質應該是溫的,而不應該是寒的。
我們(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本》:
天靈蓋:(性平)
膃肭臍:(性大熱)
藥對:
麝香:(性溫,作君藥。)
卷柏:(性溫,作臣藥。)
敗天公:(性平,作臣藥。)
蚱蟬:(性寒)
白蘚皮:(性寒)
牛黃:(性平)
龍齒:(性平,微寒。)
雷丸:(性寒,微寒。)
安息香:(性平)
代赭:(性寒)
驚邪
雄黃:(性平,寒,大溫)
丹砂:(性微寒)
紫石英:(性溫)
茯神:(性平)
龍齒:(性平)
龍膽:(性寒,大寒)
防葵:(性寒)
馬目毒公:(性溫,微溫)
升麻:(性平,微寒)
麝香:(性溫)
人參:(性微寒,微溫)
沙參:(性微寒)
桔梗:(性微溫)
白薇:(性平,大寒)
遠志:(性溫)
柏實:(性平)
鬼箭:(性寒)
鬼督郵:(性平)
小草:(性溫)
卷柏:(性溫,平,微寒)
紫菀:(性溫)
羚羊角:(性寒,微寒)
鮀甲:(性微溫)
丹雄雞:(性微溫微寒)
犀角:(性寒,微寒)
羖羊角:(性溫,微寒)
茯苓:(性平)
蚱蟬:(性寒)
我們(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本》:
縮砂蜜:(性溫)
鬼臼
癲癇
龍齒角:(性平)
牛黃:(性平)
防葵:(性寒)
牡丹:(性寒,微寒)
白蘞:(性平,微寒)
莨菪子:(性寒)
雷丸:(性寒,微寒)
釣藤:(性微寒)
白殭蠶:(性平)
蛇床子:(性平)
蛇蛻:(性平)
蜣螂:(性寒)
白馬目:(性平)
鉛丹:(性微寒)
蚱蟬:(性寒)
白狗血:(性溫)
豚卵:(性溫)
豬牛犬等齒:(性平)
熊膽:(性寒)
我們(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本》:
蘆薈:(性寒)
玳瑁:(性寒)
藥對:
白馬懸蹄:(性平。作臣藥。)
淡竹瀝:(性大寒。作臣藥。)
蛇銜:(性微寒。主治寒熱。作臣藥。)
秦皮:(性微寒,大寒)
頭髮:(性溫)
雞子:(性平。主治發熱)
狗糞中骨:(性平。作臣藥。)
露蜂房:(性平。作使藥。)
白蘚皮:(性寒。作臣藥。)
雀甕:(性平。作使藥。)
甘遂:(性寒。作使藥。)
升麻:(性微寒。作君藥。)
大黃:(性大寒。作使藥。)
銀屑:(性平)
喉痹痛
升麻:(性平,微寒)
射干:(性平,微溫)
杏仁:(性溫)
蒺藜子:(性溫,微寒)
棘針:(性寒。)我們(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本經》,記載白棘又名棘針,並非主治喉痹痛。而棘刺花條記載:「又有棗針,可治療喉痹不通。」因此這裡的棘針應該是棗針。
絡石:(性溫,微寒)
百合:(性平)
䈽竹葉:(性大寒)
莽草:(性溫)
苦竹葉:(性大寒)
我們(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唐本》:
細辛:(性溫)
藥對:
豉:(性寒。治療喉嚨閉塞不通。作使藥。)
當歸:(性溫。切片,用醋熬煮,敷在腫痛處;也主治喉嚨閉塞不通。作君藥,治噎病。)
羚羊角:(性寒,微寒)
通草:(性平)
青竹茹:(性微寒)
頭垢:(性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