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二 (2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26)

1. 柏木(黃柏也)

味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

,一名檀桓。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飢渴。久服輕身延年,通神。生漢中山谷及永昌。(惡乾漆。)

陶隱居云: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出東山者,厚而色淺,其根於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俗呼為子柏,亦主口瘡。又一種小樹,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唐本注云:子柏,一名山石榴,子似女貞,皮白不黃,亦名小柏,所在有。

今云皮黃,恐謬矣。按今俗用子柏,皆多刺小樹,名刺柏,非小柏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柏皮,主熱瘡疱起,蟲瘡,痢下血,殺蛀蟲,煎服主消渴。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黃柏,樹高數丈,葉似吳茱萸,亦如紫椿,皮黃,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緊厚二、三分,鮮黃者上。

二月、五月採皮,曬乾。藥性論云:黃柏,使,平。主男子陰痿,治下血如雞鴨肝片,及男子莖上瘡。屑末敷之。日華子云:安心除勞,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淚,口乾心熱,殺疳蟲,治迴心痛,疥癬,蜜炙治鼻洪,腸風瀉血,後分急熱腫痛,身皮力微次於根。

圖經曰:柏木,黃柏也。生漢中山谷及永昌,今處處有之,以蜀中者為佳。木高數丈,葉類茱萸及椿、楸葉,經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黃色。根如松下茯苓作結塊。五月、六月採皮,去皺粗,曝乾用。其根名檀桓。《淮南萬畢術》曰:柏令面悅,取柏三寸,土瓜三枚,大棗七枚,和膏湯洗面,乃塗藥,四、五日光澤矣。唐·韋宙《獨行方》主卒消渴,小便多。

黃柏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意飲,數日便止。別有一種多刺而小,細葉者,名刺柏,不入藥用。又下品有小柏條,木如石榴,皮黃,子赤如枸杞,兩頭尖,人銼以染黃,今醫家亦稀用。

雷公云:凡使,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曬乾,用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凡修事五兩,用蜜三兩。外臺秘要:口中及舌生瘡爛,銼黃柏含之。千金方:治小兒重舌。以黃柏、苦竹瀝浸瀝點舌上。肘後方:咽喉卒腫,食飲不通。黃柏搗敷腫上,冷復易之,用苦酒和末佳。

又方:傷寒時氣溫病,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亦治毒攻陰腫。細銼黃柏五斤,以水三升煮漬之。《傷寒類要》同。葛氏方:男子陰瘡損爛,水煮黃柏洗,白蜜塗之。又方:卒喉痹。取黃柏片切含之。又黃柏一斤㕮咀,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恣飲便愈。又方食自死六畜肉中毒。

黃柏末服方寸匕,未解再服之。經驗方治嘔血。黃柏好者以蜜塗之。干杵為末,和麥門冬熟水調下二錢匕,立瘥。梅師方:治癰疽發背或髮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煞人。搗黃柏末,和雞子白塗之。簡要濟眾:治吐血熱極方:黃柏二兩塗蜜,於慢火上炙焦搗末。每服二錢,溫糯米飲調下。

白話文:

黃柏,味苦性寒,無毒。主治五臟腸胃積熱、黃疸、痔瘡、泄瀉痢疾,女性陰道出血或白帶異常,陰部潰瘍,皮膚因驚嚇而發熱紅腫,眼睛紅腫疼痛,口瘡。長期服用可以通神。

其根,又名檀桓,主治心腹各種疾病,安神定魂,消除飢渴。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通神。生長在漢中山谷和永昌地區。(忌與乾漆同用)

陶弘景說:現在邵陵產的黃柏,輕薄而顏色深者為佳。東山產的黃柏,厚而顏色淺,其根在道家被列為上品的木芝,現在的人卻不知採集服用。還有一種小樹,形狀像石榴,樹皮黃色而味苦,俗稱子柏,也主治口瘡。又有一種小樹,多刺,樹皮也呈黃色,也主治口瘡。唐代的註解說:子柏,又名山石榴,果實像女貞子,樹皮白色而非黃色,也叫小柏,各地都有。

現在說樹皮是黃色的,恐怕是錯誤的。根據現在民間使用的子柏來看,都是多刺的小樹,叫做刺柏,並不是小柏。現在參考陳藏器《本草》記載:柏樹皮,主治熱瘡、瘡瘍、痢疾下血,殺滅蛀蟲,煎服可治消渴。臣禹錫等人謹按《蜀本圖經》記載:黃柏,樹高數丈,葉子像吳茱萸,也像紫椿,樹皮黃色,根部像松樹下的茯苓,現在各地都有。主要產自房、商、合等州的山谷,樹皮緊密厚實,約二、三分,顏色鮮黃者為上品。

二月、五月採收樹皮,曬乾。[藥性論]說:黃柏性平,主治男子陽痿,治療下血(血塊像雞鴨肝片),以及男性生殖器上的瘡瘍,研成粉末敷於患處。[日華子本草]說:黃柏能安心除勞,治療骨蒸,洗滌肝臟明目,治療多淚、口乾心熱,殺滅疳蟲,治療心絞痛,疥癬,蜜炙後治療鼻衄,腸風下血,治療後背及腹部急性的熱腫疼痛,但療效次於其根。

[圖經本草]說:柏木就是黃柏。生長在漢中山谷和永昌地區,現在各地都有,以蜀地產的為最佳。樹高數丈,葉子像吳茱萸、椿樹和楸樹葉,冬天也不凋謝。樹皮外層白色,內層深黃色。根部像松樹下的茯苓一樣結塊。五月、六月採收樹皮,除去皺紋和粗糙部分,曬乾後使用。其根叫做檀桓。《淮南萬畢術》說:柏樹可以使容顏美麗,取三寸長的柏樹枝,三個土瓜,七枚大棗,加膏藥湯洗面,然後塗上藥物,四五天後就會光澤。唐代韋宙《獨行方》記載,黃柏主治消渴,小便頻多。

黃柏一斤,水一升,煮沸三到五次,口渴就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幾天後就會痊癒。還有一種多刺而小,葉子細小的,叫做刺柏,不用於藥用。又有一種下品的小柏樹,樹木像石榴,樹皮黃色,果實紅色像枸杞,兩端尖尖的,人們用它來染黃色,現在醫生也很少使用了。

雷公說:使用黃柏時,要用刀削去粗糙的表皮,用蜂蜜水浸泡半天,瀝乾曬乾,塗上蜂蜜,用文武火炙烤,直到蜂蜜完全吸收為止。每修治五兩,用蜂蜜三兩。《外台秘要》記載:口中或舌頭生瘡潰爛,將黃柏研磨後含在口中。《千金方》記載:治療小兒舌繫帶過短,用黃柏、苦竹瀝浸泡後滴在舌頭上。《肘後方》記載:咽喉突然腫痛,飲食不通,將黃柏搗碎敷在腫脹處,冷了就換新的,用苦酒調和藥末效果更好。

又一方:治療傷寒時氣溫病,毒邪侵犯手足腫痛欲斷,以及毒邪侵犯陰部腫痛,將黃柏切碎五斤,加水三升煮沸浸泡。《傷寒類要》記載相同。葛洪方劑記載:治療男子陰部瘡瘍潰爛,用黃柏水煎洗,再塗上蜂蜜。又一方:治療突然發生的喉痹,將黃柏切片含在口中。又一方:用黃柏一斤咀嚼,加酒一斗,煮沸三次,去渣,盡情飲用即可痊癒。又一方:治療因食用死動物肉中毒,服用黃柏末一錢,如果症狀未解除,再服用一次。經驗方治療嘔血:取上好的黃柏塗上蜂蜜,曬乾後研磨成粉,用麥門冬煮的熟水調服二錢,立即見效。梅師方劑記載:治療癰疽、發背或乳房腫痛,初期微紅,如果不立即治療,就會危及生命。將黃柏搗碎成粉末,和雞蛋清一起塗抹。[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吐血,熱極,用黃柏二兩塗上蜂蜜,用慢火炙烤至焦,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糯米湯送服。

[十全博救方]記載:治療小兒熱瀉,將黃柏削皮後,烘烤研磨成粉末,用糯米湯做成像粟米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深師方]記載:治療傷寒熱病引起的口瘡,將黃柏皮削去粗糙的外皮,取內層質地好的部分薄薄的削下,用崖蜜浸泡一夜,目的是使其濃稠,含在口中很久後吐出來,再繼續含。如果胸中煩熱,有瘡瘍,飲用三到五合效果更好。《聖惠方》記載相同。[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臍瘡不癒合,用黃柏粉末塗抹。

[衍義]說:柏木,現在使用的是其樹皮,用蜂蜜均勻地炙烤,與青黛各一分,研磨成粉末,加入生龍腦一厘,研磨均勻,治療心脾積熱,舌頭和臉頰生瘡,應當撒在瘡瘍上,有唾液就吐出來。又張仲景的柏皮湯,沒有不有效的,《傷寒論》中已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