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一 (7)
卷第一 (7)
1. 序例下
麥門冬,(平,微寒)
白芷,(溫)
生薑,(微溫)
鉛丹,(微寒)
雞子,(微寒)
薤白,(溫)
甘竹葉,(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旋覆花,(溫)
白豆蔻,(大溫)
《藥對》:
附子,(大熱。主嘔逆。使)
竹茹,(微寒。主幹嘔。臣)
痰飲
大黃,(寒,大寒)
甘遂,(寒,大寒)
芒硝,(大寒)
茯苓,(平)
柴胡,(平,微寒)
芫花,(溫,微溫)
前胡,(微寒)
術,(溫)
細辛,(溫)
旋覆花,(溫)
厚朴,(溫,大溫)
人參,(微寒,微溫)
枳實,(寒,微寒)
橘皮,(溫)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生薑,(微溫)
甘竹葉,(大寒)
蕘花,(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威靈仙,(溫)
《藥對》:
射干,(微溫。主胸中結氣。使)
烏頭,(大熱。主心中痰冷,不下食。使)
吳茱萸,(大熱。主痰冷,腹內諸冷。臣)
朴硝,(大寒。主痰滿停結。君)
巴豆,(溫。主痰飲留結,利水穀,破腸中冷。)
高良薑,(大溫)
宿食
大黃,(寒,大寒)
巴豆,(溫,生溫熟寒)
朴硝,(寒,大寒)
柴胡,(平,微寒)
術,(溫)
桔梗,(微溫)
厚朴,(溫,大溫)
皂莢,(溫)
曲,(溫)
櫱,(溫)
檳榔,(溫)
腹脹滿
麝香,(溫)
甘草,(平)
人參,(微寒,微溫)
術,(溫)
乾薑,(溫,大熱)
百合,(平)
厚朴,(溫,大溫)
菴䕡子,(微寒,微溫)
枳實,(寒,微寒)
桑根白皮,(寒)
皂莢,(溫)
大豆黃卷,(平)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卷柏,(溫)
《蜀本》
蓽澄茄,(溫)
《藥對》:
忍冬,(溫。主腹滿。君)
射干,(微溫。主脅下滿急。使)
香葇,(微溫。主腹滿水腫。臣)
旋覆花,(溫。主脅下寒熱,下水。臣)
訶藜勒
草豆蔻
心腹冷痛
當歸,(溫,大溫)
人參,(微寒,微溫)
芍藥,(平,微寒)
桔梗,(微溫)
乾薑,(溫,大熱)
桂心,(大熱)
蜀椒,(溫,大熱)
附子,(溫,大熱)
吳茱萸,(溫,大熱)
烏頭,(溫,大熱)
術,(溫)
甘草,(平)
礜石,(大熱,生溫熟熱)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膃肭臍,(大熱)
肉豆蔻,(溫)
零陵香,(平)
胡椒,(大溫)
紅豆蔻,(溫)
《藥對》:
黃芩,(大寒。臣)
戎鹽,(寒。臣)
厚朴,(溫。臣)
萆薢,(平。臣)
芎藭,(溫。臣)
高良薑,(大溫)
蜂子,(平,微寒)
蓬莪朮,(溫)
蒜,(溫)
腸鳴
丹參,(微寒)
桔梗,(微溫)
海藻,(寒)
昆布,(寒)
半夏,(生微寒,熟溫)
心下滿急
茯苓,(平)
枳實,(寒,微寒)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術,(溫)
生薑,(微溫)
百合,(平)
橘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菴䕡子,(微寒。主心下堅。臣)
白話文:
麥門冬,性平,稍微偏寒。
白芷,性溫。
生薑,性微溫。
鉛丹,性稍微偏寒。
雞蛋,性稍微偏寒。
薤白,性溫。
甘竹葉,性大寒。
我們(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蜀本》記載:
旋覆花,性溫。
白豆蔻,性大溫。
《藥對》記載:
附子,性大熱,主要用於治療嘔吐,作使藥。
竹茹,性稍微偏寒,主要用於治療乾嘔,作臣藥。
痰飲
大黃,性寒,而且是大寒。
甘遂,性寒,而且是大寒。
芒硝,性大寒。
茯苓,性平。
柴胡,性平,稍微偏寒。
芫花,性溫,稍微偏溫。
前胡,性稍微偏寒。
白朮,性溫。
細辛,性溫。
旋覆花,性溫。
厚朴,性溫,而且是大溫。
人參,性稍微偏寒,也稍微偏溫。
枳實,性寒,稍微偏寒。
橘皮,性溫。
半夏,性平,生的稍微偏寒,熟的偏溫。
生薑,性微溫。
甘竹葉,性大寒。
蕘花,性寒,稍微偏寒。
我們(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蜀本》記載:
威靈仙,性溫。
《藥對》記載:
射干,性稍微偏溫,主要用於治療胸中氣結,作使藥。
烏頭,性大熱,主要用於治療心中痰冷,不能進食,作使藥。
吳茱萸,性大熱,主要用於治療痰冷,腹內各種冷症,作臣藥。
朴硝,性大寒,主要用於治療痰滿停結,作君藥。
巴豆,性溫,主要用於治療痰飲停滯,通利水穀,破除腸中冷積。
高良薑,性大溫。
宿食
大黃,性寒,而且是大寒。
巴豆,性溫,生用溫,熟用寒。
朴硝,性寒,而且是大寒。
柴胡,性平,稍微偏寒。
白朮,性溫。
桔梗,性稍微偏溫。
厚朴,性溫,而且是大溫。
皂莢,性溫。
神麴,性溫。
麥芽,性溫。
檳榔,性溫。
腹脹滿
麝香,性溫。
甘草,性平。
人參,性稍微偏寒,也稍微偏溫。
白朮,性溫。
乾薑,性溫,而且是大熱。
百合,性平。
厚朴,性溫,而且是大溫。
菴䕡子,性稍微偏寒,也稍微偏溫。
枳實,性寒,稍微偏寒。
桑根白皮,性寒。
皂莢,性溫。
大豆黃卷,性平。
我們(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唐本》記載:
卷柏,性溫。
《蜀本》記載:
蓽澄茄,性溫。
《藥對》記載:
忍冬,性溫,主要用於治療腹滿,作君藥。
射干,性稍微偏溫,主要用於治療脅下滿急,作使藥。
香薷,性稍微偏溫,主要用於治療腹滿水腫,作臣藥。
旋覆花,性溫,主要用於治療脅下寒熱,排除體內水濕,作臣藥。
訶子
草豆蔻
心腹冷痛
當歸,性溫,而且是大溫。
人參,性稍微偏寒,也稍微偏溫。
芍藥,性平,稍微偏寒。
桔梗,性稍微偏溫。
乾薑,性溫,而且是大熱。
桂心,性大熱。
蜀椒,性溫,而且是大熱。
附子,性溫,而且是大熱。
吳茱萸,性溫,而且是大熱。
烏頭,性溫,而且是大熱。
白朮,性溫。
甘草,性平。
礜石,性大熱,生的溫,熟的熱。
我們(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蜀本》記載:
海狗腎,性大熱。
肉豆蔻,性溫。
零陵香,性平。
胡椒,性大溫。
紅豆蔻,性溫。
《藥對》記載:
黃芩,性大寒,作臣藥。
戎鹽,性寒,作臣藥。
厚朴,性溫,作臣藥。
萆薢,性平,作臣藥。
川芎,性溫,作臣藥。
高良薑,性大溫。
蜂子,性平,稍微偏寒。
蓬莪朮,性溫。
蒜,性溫。
腸鳴
丹參,性稍微偏寒。
桔梗,性稍微偏溫。
海藻,性寒。
昆布,性寒。
半夏,生的稍微偏寒,熟的偏溫。
心下滿急
茯苓,性平。
枳實,性寒,稍微偏寒。
半夏,性平,生的稍微偏寒,熟的偏溫。
白朮,性溫。
生薑,性微溫。
百合,性平。
橘皮,性溫。
我們(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藥對》記載:
菴䕡子,性稍微偏寒,主要用於治療心下堅硬,作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