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5)

1. 石膏

味辛、甘,微寒、大寒,無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隔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一名細石,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陶隱居云: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錢塘縣,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取之皆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塊,用之不及彼。《仙經》不須此。唐本注云: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而以未破為異。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

白話文:

石膏味辛甘,性微寒至大寒,無毒。主治中風寒熱、心口逆氣、驚喘、口乾舌燥、呼吸困難、腹痛、驅邪避鬼、促進乳汁分泌、金瘡、防治時疫、頭痛發熱、三焦熱盛、皮膚發熱、腸胃氣滯、解表發汗、止渴、煩躁、腹脹、暴喘、咽喉疼痛,也可用于沐浴。其中以細石,質地細膩、色白者為佳,黃色者易引起小便不利。生長于齊山山谷、齊盧山、魯蒙山等地,四季皆可採集。性喜雞子,忌莽草、馬目毒公。

陶隱居說:二郡之山,指的是青州、徐州。現在錢塘縣也有出產,皆埋藏于地中,雨後時常會自動浮出,形狀像棋子,以白色透明者為最佳,彭城產的也很好。近處也有很多,但塊頭較大,藥效不及上述產地。道家典籍中不使用石膏。唐代本草注釋道:石膏與方解石,外形相似,但未破裂的石膏為佳。如今市面上都以方解石代替石膏,尚未見過真正的石膏。

石膏生於石旁,其方解石不因石而生,端然獨處,大者如升,小者若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隨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為石膏,療風去熱雖同,而解飢發汗不如真者。臣禹錫謹按藥性論云:石膏,使,惡巴豆,畏鐵。能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煩渴,解肌,出毒汗。

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唇口乾焦。和蔥煎茶去頭痛。蕭炳云:石膏,臣。陳藏器云:陶云出錢塘縣中。按:錢塘在平地,無石膏,陶為錯注。蘇又注五石脂云:五石脂中又有石膏,似骨如玉堅潤,服之勝鍾乳。與此石膏,乃是二物同名耳,不可混而用之。日華子云:治天行熱狂,下乳,頭風旋,心煩躁,揩齒益齒。

白話文:

石膏是一種常用的中藥,能清熱解毒,但要注意與其他藥物配伍,避免與巴豆、鐵等相克。石膏與方解石是兩種不同的礦物,但外觀相似,容易混淆。古人對石膏的來源和功效有不同的記載,需要認真學習和辨別。

通亮,理如雲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圖經曰石膏,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今汾、孟、虢、耀州,興元府亦有之。生於山石上,色至瑩白,其黃者不堪。此石與方解石絕相類,今難得真者,用時唯取未破者以別之。其方解石不附石而生,端然獨處,外皮有土及水苔色,破之皆作方稜。石膏自然明瑩如玉石,此為異也。

採無時。方解石舊出下品,《本經》云:生方山。陶隱居以為長石,一名方石,療體相似,疑是一物。蘇恭云:療熱不減石膏。若然,似可通用,但主頭風不及石膏也。又今南方醫家著一說云:按本草,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但方解石不因石,端然獨處。又云,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

白話文:

通亮,理如雲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通體透明,紋理像雲母一樣的,叫做方解石。

圖經曰石膏,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今汾、孟、虢、耀州,興元府亦有之。生於山石上,色至瑩白,其黃者不堪。此石與方解石絕相類,今難得真者,用時唯取未破者以別之。其方解石不附石而生,端然獨處,外皮有土及水苔色,破之皆作方稜。石膏自然明瑩如玉石,此為異也。

古籍記載,石膏產於齊山山谷以及齊盧山、魯蒙山,現在汾州、孟州、虢州、耀州,以及興元府等地也有。它生長在山石之上,顏色非常潔白,黃色的石膏則不可使用。這種石膏跟方解石非常相像,如今很難找到真正的石膏,使用時只能選取沒有破裂的石膏來辨別。方解石則不依附於山石,而是獨立生長,外皮帶有土和水苔的顏色,破開之後呈現出方形的棱角。石膏天然明亮,像玉石一樣,這是它與方解石的不同之處。

採無時。方解石舊出下品,《本經》云生方山。陶隱居以為長石,一名方石,療體相似,疑是一物。蘇恭云療熱不減石膏。若然,似可通用,但主頭風不及石膏也。又今南方醫家著一說云按本草,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但方解石不因石,端然獨處。又云,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

石膏沒有固定的採集時間。方解石以前被列為下等品。《本經》中記載:方解石生長在方山。陶隱居認為它是長石,又稱方石,藥效相似,懷疑它們是同一種東西。蘇恭說:方解石治療熱症的效果不比石膏差。如果真是這樣,似乎可以通用,但治療頭痛的效果不如石膏。如今南方的一些醫生寫了一種說法,說根據本草記載,石膏和方解石在整體上很相似,但方解石不依附於山石,獨立生長。他們還說,現在市面上大多以方解石代替石膏,真正的石膏已經很少見了。

又陶隱居謂:石膏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取之皆如棋子,此又不附石生也。二說相反,未知孰是。今詳石膏既與方解石肌理、形段、剛柔皆同,但以附石、不附石,豈得功力相異也。但意今之所用石膏、方解者,自是方解石,石膏乃別是一物爾。今石膏中,時時有瑩澈可愛,有縱理,而不方解者,好事者或以為石膏,然據本草,又似長石。又有議者以謂青石間,往往有白脈貫澈類肉之有膏肪者,為石膏,此又本草所謂理石也。

然不知石膏定是何物。今且依市人用方解石,然博物者亦宜堅考其實也。今密州九仙山東南隅,地中出一種石,青白而脆,擊之內有火,謂之玉火石,彼土醫人常用之。云味甘、微辛,溫。療傷寒發汗,止頭目昏眩痛,功與石膏等。彼土人或以當石膏,故以附之。

白話文:

陶隱居說,石膏都埋在地底下,雨後就會冒出來,撿起來就像棋子一樣,這跟附在石頭上生長的石膏不同。這兩種說法矛盾,不知道哪個正確。仔細觀察,石膏和方解石的紋理、形狀、硬度都一樣,只是附不附在石頭上,功效怎麼會不一樣呢?我認為現在使用的石膏其實就是方解石,石膏是另外一種東西。現在市面上有些石膏看起來很漂亮,透明晶瑩,有縱向的紋理,但不是方解石,喜歡收藏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石膏,其實根據本草綱目,那應該屬於長石。還有些人認為青石裡經常有白色的脈絡,像肉裡的脂肪一樣,是石膏,但根據本草綱目,那應該是理石。

總之,石膏到底是什麼東西還不清楚。現在就先按照市面上的說法,使用方解石吧,但有學問的人應該要繼續研究它的真實性。現在密州九仙山東南邊,地底下產出一種石頭,青白色又很脆,敲擊時會產生火光,當地人稱它為玉火石,土醫生常用它來治病。他們說玉火石味道甘甜、微辣,性溫,可以治療傷寒發汗,止頭昏眼花疼痛,功效跟石膏差不多。當地人有時用玉火石代替石膏,所以把它附在石膏類中。

雷公云: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石雖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出剡州茗山縣義情山,其色瑩淨如水精,性良善也。凡使之,先於石臼中搗成粉,以夾物羅過,生甘草水飛過了,水盡令乾,重研用之。外臺秘要,骨蒸亦曰內蒸,所以言內者,必外寒內熱附骨也。其根在五臟六腑之中,或皮燥而無光,蒸盛之時,四肢漸細,足趺腫者。

石膏十分,研如乳法,和水服方寸匕,日再,以體涼為度。肘後方葛氏療小便卒大數非淋,令人瘦。以石膏半斤搗碎,水一斗,煮取五升,稍飲五合。梅師方:治熟油、湯、火燒瘡,痛不可忍。取石膏搗末細研,用粉,瘡愈。子母秘錄:治乳不下。以石膏三兩,水二升,煮之三沸。

白話文:

雷公說,使用藥材時,不要使用方解石。雖然方解石顏色白,但它不透明,性燥。如果使用石膏,最好選用出自剡州茗山縣義情山的石膏,這種石膏顏色瑩淨如水精,性良善。使用前,先在石臼中將石膏搗成粉末,用篩子過濾,再用甘草水飛過,水盡後使其乾燥,重新研磨後再使用。外台秘要中說,骨蒸也稱為內蒸,之所以說內,是因為體外寒涼,體內燥熱,熱氣附著在骨骼上。這種病的根源在五臟六腑,患者皮膚乾燥無光澤,病情嚴重時四肢會逐漸變細,腳背腫脹。

治療方法是用石膏十分,研磨成乳狀,加水服用方寸匕,一天服用兩次,以身體涼爽為度。肘後方中葛氏治療小便突然增多,但並非淋症,導致身體消瘦的方法,是用石膏半斤搗碎,加入一斗水,煮沸至五升,每次飲用五合。梅師方中治療被熟油、湯或火燒灼的傷口,疼痛難忍的方法,是用石膏搗碎研磨成粉末,塗抹傷口,傷口就會癒合。子母秘錄中治療乳汁不下,是用石膏三兩,加水二升,煮沸三次。

三日飲令盡,妙。太上八帝玄變經:石膏發汗。丹房鏡源:石膏,桂州者,可結汞。別說云:謹按陶說出錢塘山中,雨後時時自出。今錢塘人乃鑿山以取之,甚多,搗為末,作齒藥貨用。浙人呼為寒水石,然入藥最勝他處者。今既鑿山石而取,乃是因石而生,即石膏也。陳藏器謂錢塘縣在平地,無石膏乃知陳不識錢塘,明矣。

衍義曰:石膏,二書紛辨不決,未悉厥理。詳《本經》原無方解石之文,止緣《唐本》注: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因此一說,後人遂惑。《經》曰:生齊山山谷,及齊魯山、魯蒙山。採無時,即知他處者為非。今《圖經》中又以汾州者編入,前後人都不詳。《經》中所言細理白澤者良,故知不如是,則非石膏也。

白話文:

連續喝三天就能喝完,很妙。太上八帝玄變經說:石膏可以發汗。丹房鏡源說:石膏中,桂州產的可以凝結水銀。別的書說:謹慎參考陶弘景的說法,石膏出產於錢塘山,雨後經常會自己冒出來。現在錢塘人開鑿山來取石膏,很多,搗碎成粉末,作為牙齒藥出售。浙江人稱之為寒水石,但藥用價值比其他地方的石膏要好。現在既然開鑿山石來取,就是因為石頭中生長出來的,這就是石膏。陳藏器說錢塘縣位於平原,沒有石膏,可知陳藏器不認識錢塘,很明顯。

衍義說:石膏,兩本書互相爭論,無法確定,不知道其真正的道理。《本經》原本沒有方解石的記載,只是因為《唐本》注釋:石膏和方解石大致相同。因此產生一種說法,後人就迷糊了。《本經》說:生長在齊山山谷,以及齊魯山、魯蒙山。採集沒有時間限制,就可以知道其他地方的石膏是不對的。現在《圖經》中又將汾州的石膏編入,前後人都不清楚。《本經》中所說的細理白澤的石膏才是最好的,所以知道不是這樣,就不是石膏。

下有理石條中,《經》云:如石膏順理而細,又可明矣。今之所言石膏、方解石,二者何等有順理細紋又白澤者。有是,則石膏也;無是,則非石膏也。仍須是《經》中所言州土者,方可入藥,余皆偏見,可略不取。仲景白虎湯中,服之如神。新校正仲景《傷寒論》後言,四月以後,天氣熱時,用白虎者是也。

然四方氣候不齊,又歲中氣運不一,方所既異,雖其說甚雅,當此之時,亦宜兩審。若傷寒熱病,或大汗後,脈洪大,口舌躁,頭痛,大渴不已;或著暑熱,身痛倦怠,白虎湯服之無不效。

白話文:

在底下石頭條文裡,經書上說:石膏的紋理細密且光滑。現在所說的石膏和方解石,哪一種有細密的紋理而且白色呢?如果有,那就是石膏;如果沒有,就不是石膏。而且還要符合經書裡說的產於州土的石膏才能入藥,其他的都是偏見,可以不用管。

張仲景的白虎湯裡,服用它如同神效。新校正的張仲景《傷寒論》後面的話說,四月以後,天氣炎熱的時候,就可以使用白虎湯。

然而各地氣候不同,一年之中氣運也不一樣,地方不同,即使道理說得再好,在這個時候也要仔細考慮。如果患上傷寒熱病,或者大汗之後,脈搏洪大,口舌乾燥,頭痛,口渴不止;或者中暑發熱,身體疼痛疲乏,服用白虎湯都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