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一 (4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44)

1. 萱草根

涼,無毒。治沙淋,下水氣,主酒疸,黃色通身者。取根搗絞汁服,亦取嫩苗煮食之。又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一名鹿蔥。花名宜男。《風土記》云:懷妊婦人佩其花,生男也。(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圖經曰:萱草,俗謂之鹿蔥,處處田野有之。味甘而無毒。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好歡樂,無憂,輕身明目。五月採花,八月採根用。今人多采其嫩苗及花跗作菹。云:利胸膈甚佳。

嵇康養生論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衍義曰:萱草根,洗淨研汁一大盞,生薑汁半盞相和,時時細呷,治大熱衄血。

白話文:

萱草根性涼,無毒。可以治療尿路感染、水腫,以及因酒精中毒導致的黃疸(全身皮膚發黃)。使用方法是將根搗碎榨汁服用,也可以將嫩苗煮來吃。它還能治療小便赤澀、身體發熱。萱草又名鹿蔥,其花則稱為宜男花。《風土記》記載:懷孕婦女佩戴萱草花,可以生男孩。

萱草,俗稱鹿蔥,各地田野都有生長。味道甘甜,沒有毒性。可以滋養五臟六腑,安定心神,使人心情愉悅,沒有憂愁,身體輕盈,眼睛明亮。五月採集花朵,八月採集根莖入藥。現在很多人採集它的嫩苗和花蕾來醃製成菜,據說可以很好地調理胸膈不適。

嵇康的養生論中記載:「合歡蠲忿(消除怒氣),萱草忘憂。」

萱草根的用法:洗淨萱草根,研磨成汁一大杯,再加入生薑汁半杯混合,少量多次飲用,可以治療因高熱引起的鼻出血。

2. 格注草

味辛、苦,溫,有大毒。主蠱疰諸毒疼痛等。生齊、魯山澤。

唐本注云:葉似蕨,根紫色若紫草根。一株有二寸許,二月、八月採根,五月、六月採苗,曬乾。(唐本先附)

唐本余注云:《圖經》出齊州、兗州山谷間。

白話文:

格注草味辛、苦,性溫,毒性很大。主要用於治療蠱毒、瘴癘等各種毒邪引起的疼痛。它生長在齊國、魯國的山澤地區。

唐代的本草書記載:它的葉子像蕨類植物,根是紫色的,像紫草的根。一株高約二寸,二月和八月採收根部,五月和六月採收莖葉,曬乾備用。

唐代本草書的其他註解記載:《圖經》記載它生長在齊州、兗州的山谷間。

3. 雞窠中草

主小兒白禿瘡。和白頭翁花燒灰,臘月豬脂敷之。瘡先以酸泔洗,然後塗之。又主小兒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千金方治產後遺尿。故雞窠中草燒作末,酒下二錢匕瘥。

白話文:

雞窠中草主治小兒白禿瘡。將雞窠中草與白頭翁花一起燒成灰,再和上臘月豬油敷在患處。敷藥前,先用酸洗過的淘米水清洗瘡口,然後再塗藥。它還可治小兒夜啼,將雞窠中草放在孩子的床下,不要讓母親知道。 另外,《千金方》記載,雞窠中草燒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錢,可以治療產後遺尿。

4. 雞冠子

涼,無毒。止腸風瀉血,赤白痢,婦人崩中帶下,入藥炒用。(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白話文:

雞冠子性涼,無毒。可以止住腸胃風寒引起的瀉血,治療赤白痢疾,以及婦女崩漏、帶下等症狀。入藥需炒用。(此為新補內容,引自陳藏器、日華子著作。)

5. 地椒

味辛,溫,有小毒。主淋。炸腫痛,可作殺蛀蠱藥。出上黨郡。其苗覆地蔓生,莖葉甚細,花作小朵,色紫白,因舊莖而生。(新定)

白話文:

地椒味辛性溫,略帶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淋病。對於腫痛,可以煎炸外敷,也能用作殺蟲藥。產於上黨郡。它的植株匍匐地面蔓生,莖葉非常細小,花朵很小,顏色紫白相間,花朵從舊莖上長出。

6. 草三稜根

味甘,平、溫,無毒。療產後惡血,通月水,血結,墮胎,破積聚癥瘕,止痛利氣。一名雞爪三稜。生蜀地。二月、八月採。(今附)

白話文:

草三稜根味甘,性平溫,無毒。可以治療產後惡露不淨,促進月經來潮,血瘀,墮胎,消除腹部腫塊,止痛理氣。也叫雞爪三稜,生長在四川地區,二月和八月採收。

7. 合明草

味甘,寒,無毒。主暴熱淋,小便赤澀,小兒瘛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搗絞汁服。生下濕地,葉如四出,花向夜即葉合。(新補,見陳藏器。)

白話文:

合明草味甘、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暴熱引起的尿急、尿痛,尿液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小兒驚厥,以及明目、利尿、止血痢(血痢)。將合明草搗碎榨汁服用。合明草生長在潮濕的地方,葉子像四片葉子一樣伸展,花朵在晚上會和葉子一起閉合。(這是新補充的記載,見於陳藏器著作。)

8. 鹿藥

味甘,溫,無毒。主風血,去諸冷,益老起陽。浸酒服之。生姑臧以西。苗、根似黃精。根,鹿好食。(今附)

白話文:

鹿藥味甘性溫,無毒。能治療風濕痹痛、血虛症狀,去除體內寒邪,滋補老年人,增強性功能。將其浸泡在酒中服用。生長在姑臧(今甘肅武威)以西地區。它的莖葉和根莖都類似黃精。鹿很喜歡吃它的根。

9. 敗天公

平。主鬼疰精魅。

陶隱居云:此人所戴竹笠之敗者也。取上竹燒,酒服之。

一十一種陳藏器余

白話文:

敗天公是一種藥物,可以治療鬼魅精怪引起的疾病。陶弘景說,這是用破損的竹笠上的竹子燒成灰製成的藥。用法是用酒送服。

10. 毛茛

鉤吻注陶云:鉤吻或是毛茛。蘇云:毛茛,是有毛石龍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葉圓而光,有毒。生水旁,蟹多食之。蘇云:又注,似水茛,無毛,其毛茛似龍芮而有毒也。

白話文:

鉤吻可能就是毛茛。毛茛是一種帶有毛的石龍芮。《百一方》記載:有一種叫做水茛的野菜,葉子圓而光滑,有毒,生長在水邊,螃蟹經常吃它。還有一種植物也類似水茛,但沒有毛,它像石龍芮,也有毒。

11. 蔭命

鉤吻注陶云:有一物名陰命,赤色,著木,懸其子。生海中,有毒。又云:海姜,生海中,赤色,狀如龍芮,亦大毒,應是此也,今無的識之者。

白話文:

鉤吻的註解中陶弘景說:有一種植物叫做陰命,呈現紅色,附著在樹木上,懸掛著果實。它生長在海中,有毒。又說:海姜生長在海中,紅色,形狀像龍芮,也有劇毒,應該就是這種植物。現在已經沒有人認識它了。

12. 毒菌

地漿注陶云:山中多有毒菌,地漿解之。地生者為菌;木生者為檽。江東人呼為蕈。《爾雅》云:中馗,菌。注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雞,亦云獐頭。夜中光者有毒;煮不熟者有毒;煮訖照人無影者有毒;有惡蟲鳥從下過者有毒;欲爛無蟲者有毒;冬春無毒及秋夏有毒者,為蛇過也。

白話文:

毒菌

古書記載,山中有很多毒蘑菇,可以用地漿來解毒。長在地裡的叫菌,長在樹上的叫檽(音同「剖」),江東地區的人稱之為蕈(音同「蕈」)。《爾雅》中記載:「中馗(音同「忠葵」)是菌。」注釋說:「是地上的蕈子。」也有人叫它地雞或獐頭。晚上會發光的蘑菇有毒;煮不熟的蘑菇有毒;煮熟後照人沒有影子(指光線無法穿透)的蘑菇有毒;有蟲子或鳥從下面經過的蘑菇有毒;看起來快要腐爛卻沒有蟲子的蘑菇有毒;冬天和春天沒毒,而秋天和夏天有毒的蘑菇,是因為蛇爬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