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一 (11)
卷第十一 (11)
1. 羊蹄
味苦,寒,無毒。主頭禿疥瘙,除熱,女子陰蝕,浸淫疽痔,殺蟲。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一名鬼目,一名蓄。生陳留川澤。
陶隱居云:今人呼名禿菜,即是蓄音之訛。《詩》云言採其蓄。又一種極相似而味酸。呼為酸摸根,亦療疥也。唐本注云:實味苦、澀,平,無毒。主赤白雜痢。根味辛、苦,有小毒。《萬畢方》云:療蟲毒。今山野平澤,處處有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下濕地,高者三、四尺。
葉狹長,莖節間紫赤。花青白色,子三稜,夏中即枯。又有一種,莖、葉俱細,節間生子若茺蔚子,療痢乃佳。今所在有之。日華子云:羊蹄根,治癬,殺一切蟲,腫毒,醋摩貼。葉治小兒疳蟲,殺胡夷魚、鮭魚、檀胡魚毒,亦可作菜食。陳藏器云:酸摸,葉酸美。小兒折食其英。
根主暴熱,腹脹。生搗絞汁服,當下痢,殺皮膚小蟲。葉似羊蹄,是山大黃。一名當藥。《爾雅》云:須,薞蕪。注云:似羊蹄而細,味酸可食。日華子云:酸摸,味酸,涼,無毒。治小兒壯熱。生山崗。狀似羊蹄,葉而小黃。
圖經曰:羊蹄,禿菜也。生陳留川澤,今所在有之。生下濕地。春生苗,高三、四尺。葉狹長,頗似萵苣而色深。莖節間紫赤。花青白成穗,子三稜,有若茺蔚,夏中即枯。根似牛蒡而堅實。今人生採根,醋摩塗癬速效。亦煎作丸服之。其方以新採羊蹄根,不限多少,搗研絞取汁一大升,白蜜半斤,同熬如稠餳煎,更用防風末六兩,搜和令可丸,大如梧子。用栝蔞甘草酒下三、二十丸,日二、三次,佳。
謹按《詩·小雅》:言蒙其蘧。陸機云:蘧,今人謂之羊蹄,似蘆菔而莖赤,可汋為茹,滑而美也。多啖令人下氣。幽州人謂之蘧,字或作蓄(並恥六切)。又有一種極相類,而葉黃味酢,名酸摸。《爾雅》所謂須,蕵(音孫)蕪。郭璞云:蕵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一名蓨(音條)是也。
食療主癢。不宜多食。聖惠方:治癧瘍風。用羊蹄菜根,於生鐵上,以好醋磨,旋旋刮取,塗於患上,未瘥,更入硫黃少許,同磨塗之。又方:治大便卒澀結不通。用羊蹄根一兩銼,水一大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溫頓服。外臺秘要:治疥方:搗羊蹄根和豬脂塗上,或著鹽少許,佳。
千金方:喉痹卒不語。羊蹄獨根者,勿見風日及婦人、雞、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赤敷之。千金翼治漏瘤瘡,濕癬癢。浸淫日廣,癢不可忍,搔之黃水出,瘥。後復發。取羊蹄,淨去土,細切搗,以大酢和,淨洗敷上,一時間以冷水洗之,日一敷,瘥。若為末敷之,妙。
斗門方治腸風痔瀉血。羊蹄根、葉爛蒸一碗來,食之立瘥。簡要濟眾治癬瘡久不瘥。羊蹄根搗絞取汁,用調膩粉少許如膏,塗敷癬上,三、五遍即瘥。如干,即豬脂調和敷之。
白話文:
羊蹄味苦性寒,無毒。主治頭禿、疥瘡、瘙癢,去除體內熱氣,治療婦女陰部潰爛、浸淫性腫毒和痔瘡,以及殺蟲。它還有其他名稱:東方宿、連蟲陸、鬼目、蓄。生長在陳留的河流沼澤地帶。
陶弘景說:現在人們稱它為禿菜,這是「蓄」的音譯訛誤。《詩經》裡記載有採集「蓄」的詩句。還有一種非常相似的植物,味道是酸的,叫做酸模根,也能治療疥瘡。唐代本草注記載:羊蹄果實味苦澀,性平,無毒,主治赤白痢疾;根味辛苦,有小毒。《萬病方》記載:它可以治療蟲毒。現在山野平澤地區,到處都有這種植物。臣禹錫等人謹按《蜀本圖經》記載:羊蹄生長在低濕地帶,高約三、四尺。葉子狹長,莖節間呈紫紅色。花呈青白色,果實有三棱,夏天就枯萎了。還有一種羊蹄,莖葉都比較細小,節間長有像茺蔚子一樣的種子,治療痢疾效果很好。現在各地都有。日華子說:羊蹄根可以治療癬,殺死一切蟲子,以及腫毒,用醋磨碎後敷貼。葉子可以治療小兒疳積,殺死胡夷魚、鮭魚、檀胡魚的毒素,也可以當蔬菜食用。陳藏器說:酸模的葉子酸而美味,小孩子會採摘它的花朵食用。
羊蹄根主治暴熱、腹脹。鮮品搗碎絞汁服用,可以立即瀉下,殺死皮膚上的小蟲。葉子像羊蹄,是山大黃的一種,也叫當藥。《爾雅》記載:須,薞蕪。注釋說:它像羊蹄但比較細小,味道酸,可以食用。日華子說:酸模味酸性涼,無毒,可以治療小兒壯熱。生長在山崗上,外形像羊蹄,葉子較小呈黃色。
圖經記載:羊蹄就是禿菜。生長在陳留的河流沼澤地帶,現在各地都有。它生長在低濕地帶,春天發芽,高三、四尺。葉子狹長,有點像萵苣但顏色更深。莖節間呈紫紅色。花呈青白色,成穗狀,種子有三棱,像茺蔚子一樣,夏天就枯萎了。根像牛蒡,但比較堅硬。現在人們採摘它的根,用醋磨碎塗抹癬,效果很快。也可以煎成丸藥服用。具體方子是用新採摘的羊蹄根,數量不限,搗碎研磨絞汁一大升,加入白蜜半斤,一起熬成稠膏狀,再加入防風末六兩,混合均勻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用栝蔞甘草酒送服三到二十丸,每日二次,三次,效果很好。
謹按《詩經·小雅》記載:「言蒙其蘧」。陸機說:「蘧,就是現在人們說的羊蹄,像蘿蔔但莖是紅色的,可以洗淨當菜吃,口感滑嫩鮮美。但多吃會讓人泄氣。幽州人稱它為蘧,字有時也寫作蓄。」還有一種非常相似的植物,葉子黃色,味道酸,叫做酸模。《爾雅》稱之為須,薞蕪。郭璞說:薞蕪像羊蹄,葉子細小,味道酸,可以食用。也叫蓨。
羊蹄可以食療瘙癢,但不宜多吃。《聖惠方》記載:治療癧瘍風,可用羊蹄菜根在生鐵上用好醋磨碎,邊磨邊刮取,塗抹在患處,如果還沒好,再加入少許硫磺一起磨碎塗抹。還有方子治療大便乾燥不通:用羊蹄根一兩切碎,加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溫服用。《外台秘要》記載治療疥瘡的方子:搗碎羊蹄根和豬油混合塗抹患處,或加入少許鹽,效果更好。
《千金方》記載:治療喉痹,突然不能說話,用單獨生長的羊蹄根,避免見風日和接觸婦女、雞、狗,用三年陳醋研磨成泥狀,用生布擦拭喉嚨,使其發紅,再敷上藥泥。《千金翼》記載治療漏瘡、濕疹瘙癢,浸淫日久,奇癢難忍,搔抓後流出黃水,癒合後又復發。取羊蹄,洗淨泥土,切碎搗爛,加醋混合,清洗後敷在患處,一段時間後用冷水洗去,每天敷一次,直到痊癒。也可以研成粉末敷用,效果更好。
《斗門方》記載治療腸風痔瘡出血:將羊蹄根、葉搗爛蒸熟一碗,食用即可痊癒。《簡要濟眾》記載治療久治不癒的癬瘡:搗碎羊蹄根絞汁,加入少量滑石粉調成膏狀,塗抹在患處,三到五次即可痊癒。如果乾燥,就用豬油調和敷用。
衍義說:羊蹄,《本經》沒有提到根,《圖經》增加了根字。各地都有。葉子像菠菜,但沒有分叉,顏色略呈青白色。葉子較厚,花和種子也相似。葉子可以擦拭石器,根的汁液可以塗抹疥癬。種子稱為金蕎麥,燒煉後家用於製造鉛汞。也可以將根切碎研磨,絞汁取三到二匙,加水半盞,煎一到二沸,溫溫空腹服用,治療產後風寒便秘,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