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三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4)

1. 根子

生威州山中。味苦、辛,溫。主心中結塊,久積氣攻臍下。根入藥用。採無時。其苗、葉、花、實並不入藥。

白話文:

根子生長在威州的山中,味道苦辛,性溫。能治療心口鬱結,以及久積的氣體攻衝臍下。入藥的是它的根,任何時候都可以採收。它的莖葉、花朵、果實都不入藥。

2. 杏參

生淄州田野。主腹臟風壅,上氣咳嗽。根似小菜根。五月內採苗、葉。彼土人多用之。

白話文:

杏參生長在淄州的田野。主要功效是治療腹部脹滿、風邪壅塞,以及上氣咳嗽。它的根莖像小野菜的根。五月內採收它的苗和葉子。當地人經常使用它。

3. 赤孫施

生福州。葉如浮萍草。治婦人血結不通。四時常有。採無時。每用一手搦,淨洗,細研,暖酒調服之。

白話文:

赤孫施產於福州,葉子像浮萍。能治療婦女血瘀不通的症狀,四季都能採到,採摘沒有時間限制。每次使用一把赤孫施,洗淨後研磨成細末,用溫酒調服。

4. 田母草

生臨江軍。性涼,無花實。二月採根用。主煩熱及小兒風熱,用之尤效。

白話文:

田母草生長在臨江地區。其性寒涼,沒有花和果實。二月採收其根入藥。主要功效是治療煩熱以及小兒風熱,對小兒風熱尤其有效。

5. 鐵線

生饒州。味微苦,無毒。三月採根,陰乾。彼土人用療風,消腫毒,有效。

白話文:

鐵線生長在饒州。味道略苦,沒有毒性。三月採收它的根部,陰乾後備用。當地人用它來治療風疾,以及消腫解毒,效果不錯。

6. 天壽根

出臺州。每歲土貢。其性涼。甚治胸膈煩熱。彼土人常用有效。

白話文:

天壽根產於台州,每年都要向朝廷進貢。它的藥性寒涼,非常有效地治療胸膈煩熱,當地人經常使用,效果很好。

7. 百藥祖

生天台山中。苗葉冬夏常青。彼土人冬採其葉入藥。治風有效。

白話文:

百藥祖生長在浙江天台山,葉子一年四季常綠。當地人冬天採摘它的葉子入藥,可以治療風疾。

8. 黃寮郎

生天台山中。苗葉冬夏常青。彼土人採其根入藥。治風有效。

白話文:

黃寮郎生長在天台山,葉子四季常青。當地人採摘它的根入藥,能治療風疾。

9. 催風使

生天台山中。苗葉冬夏常青。彼土人秋採其葉入藥用,治風有效。

白話文:

催風使生長在天台山,葉子四季常青。當地人在秋天採摘它的葉子入藥,治療風疾有效。

10. 陰地厥

生鄧州順陽縣內鄉山谷。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療腫毒風熱。葉似青蒿,莖青紫色,花作小穗,微黃。根似細辛。七月採根、苗用。

白話文:

陰地厥生長在鄧州順陽縣內鄉的山谷中。味道甘苦,性微寒,無毒。主要治療腫毒和風熱。葉子像青蒿,莖是青紫色的,花像小小的穗狀,顏色微黃。根像細辛。七月採收根和苗入藥。

11. 千里急

生天台山中。春生苗,秋有花。彼土人並其花、葉採入藥用。治眼有效。

白話文:

千里急

這種植物生長在天台山。春天長出嫩芽,秋天開花。當地人會採集它的花和葉入藥,治療眼睛疾病有效。

12. 地芙蓉

生鼎州。味辛,平,無毒。花主惡瘡,葉以敷貼腫毒。九月採。

白話文:

地芙蓉產於鼎州。味道辛辣,性平,無毒。花朵能治療惡瘡,葉子可以用來敷貼腫毒。九月採收。

13. 黃花了

生信州。春生青葉,至三月而有花,似辣菜花,黃色。至秋中結實。採無時。療咽喉口齒。

白話文:

黃花

這種植物生長在信州,春天長出青綠色的葉子,到了三月開花,花朵像辣菜花,顏色是黃色的。秋天結果實。隨時都可以採摘。可以治療咽喉、口腔和牙齒的疾病。

14. 布里草

生南恩州原野中。味苦,寒,有小毒。治皮膚瘡疥。莖高三、四尺,葉似李而大,至夏不花而實,食之令人瀉。不拘時採根,割取皮,焙乾為末,油和塗瘡疥,殺蟲。

白話文:

布里草生長在南恩州的原野裡。味道苦,性寒,帶有小毒。可以治療皮膚瘡疥。植株高三到四尺,葉子像李樹葉但更大,夏天不開花卻結果,食用會讓人腹瀉。不限季節採挖根部,割取樹皮,烘乾磨成粉末,再用油調和塗抹在瘡疥患處,可以殺死蟲子。

15. 香麻

生福州。四季常有苗、葉而無花。不拘時月採之。彼土人以煎作浴湯,去風甚佳。

白話文:

香麻產於福州,四季都有枝葉,但不會開花。隨時都可以採摘。當地人用它煎煮後當作沐浴的湯藥,去除風邪效果很好。

16. 半邊山

生宜州溪澗。味微苦、辛,性寒。主風熱上壅,喉咽腫痛,及項上風癧。以酒摩服。二月、八月、九月採根,其根狀似白朮而軟。葉似苦蕒,厚而光。一名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白話文:

半邊山

半邊山生長在宜州的溪澗中。味道略苦略辛,性寒。主治風熱壅塞上焦,喉嚨咽喉腫痛,以及頸部風疹。用酒磨碎後服用。二、八、九月採挖它的根,根部形狀像白朮但比較軟。葉子像苦蕒,厚實而有光澤。它還叫做水苦蕒、謝婆菜。

17. 火炭母草

生南恩州原野中。味酸,平,無毒。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莖赤而柔似細蓼,葉端尖,近梗方。夏有白花。秋實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不拘時採葉,搗爛於垍器中,以鹽酒炒,敷腫痛處,經宿一易。

白話文:

火炭母草生長在南恩州的原野中。味道酸,性平,沒有毒性。可以治療皮膚風熱、經絡骨節疼痛以及癰腫疼痛等症狀。它的莖是紅色的,柔軟,像細小的蓼草;葉子前端尖銳,靠近莖的部分呈方形;夏天開白花;秋天結的果實像大豆,青黑色,味道甘甜可以食用。不限季節採摘它的葉子,搗爛後放在瓦器中,用鹽酒炒熱,敷在腫痛的地方,經過一夜後更換一次。

18. 亞麻子

出兗州、威勝軍。味甘,微溫,無毒。苗、葉俱青,花白色。八月上旬採其實用。又名鴉麻,治大風疾。

白話文:

亞麻子產於兗州、威勝軍一帶。味道甘甜,性微溫,沒有毒性。植株的莖葉都是青綠色的,花是白色的。農曆八月份上旬採收成熟的果實入藥。亞麻子也叫鴉麻,可以治療大風病(古代指麻風病或其他皮膚病)。

19. 田麻

生信州田野及溝澗旁。春夏生青葉,七月、八月中生小莢子。冬三月採葉,療癰癤腫毒。

白話文:

田麻生長在信州田野和溝澗旁。春夏時節長出青綠色的葉子,七月、八月間會長出小小的莢果。冬天的三個月可以採摘它的葉子,用來治療癰疽、腫毒。

20. 鳩鳥威

生信州山野中。春生青葉,至九月而有花,如蓬蒿菜花,淡黃色,不結實。療癰癤腫毒。採無時。

白話文:

鳩鳥威生長在信州的山野之中。春天長出青綠色的葉子,到九月開花,花朵像蓬蒿菜的花,顏色淡黃,但不結果實。可以治療癰疽、腫毒等疾病。隨時都可以採集。

21. 茆質汗

生信州。葉青,花白,七月採。彼土人以治風腫,行血有效。

白話文:

茆質汗產於信州,葉子青綠,花朵白色,七月採收。當地人用它來治療風腫,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22. 地蜈蚣

出江寧府村落間。鄉人云:水摩塗腫毒。醫方鮮用。

白話文:

地蜈蚣產於江寧府附近的村落。當地人說:用水磨碎後塗抹腫毒。但醫方很少使用。

23. 地茄子

生商州。味微辛,溫,有小毒。主中風痰涎麻痹,下熱毒氣,破堅積,利膈,消癰腫瘡癤,散血墮胎。三月開花結實,五月、六月採,陰乾用。

圖經曰:文附石蒜條下。

白話文:

地茄子產於商州。味道略帶辛辣,性溫,略有毒性。主治中風引起的痰涎壅塞、肢體麻痺,治療下焦熱毒、消除堅硬積聚,通利膈肌,消散癰腫瘡癤,具有活血和墮胎的功效。三月份開花結果,五、六月採收,陰乾後使用。

圖經記載:詳見石蒜條目下。

24. 水麻

生鼎州。味辛,溫,有小毒。其根名石蒜。主敷貼腫毒。九月採。又,金燈花,其根亦名石蒜。或去即此類也。

白話文:

水麻生長在鼎州。味道辛辣,性溫,有小毒。它的根叫做石蒜,主要用於敷貼腫毒。九月採收。另外,金燈花,它的根也叫做石蒜,或許它們是同類植物。

25. 蕁麻

生江寧府山野中。村民云:療蛇毒。然有大毒,人誤服之,吐利不止。

白話文:

蕁麻生長在江寧府的山野間。當地村民說它可以治療蛇毒。但是,蕁麻本身也有劇毒,人若誤食,會不停地嘔吐腹瀉。

26. 山姜

生衛州。味辛,平,有小毒。去皮間風熱,可作淋炸湯。又主暴冷及胃中逆冷,霍亂腹痛。開紫花,不結子。八月、九月採根用。

白話文:

山姜產於衛州。味道辛辣,性平,略帶小毒。它能去除皮膚之間的風熱,可用於製作淋巴腫脹的湯劑。此外,還能治療暴受寒邪以及胃中逆冷、霍亂腹痛等症狀。它開紫色的花,不結果實。農曆八月、九月採收它的根部入藥。

27. 馬腸根

生秦州。味苦、辛,寒,有毒。主蠱毒,除風,五月、六月採根用,其葉似桑,性熱。三月採,以療瘡疥。

白話文:

馬腸根產於秦州,味道苦辛,性寒,有毒。能治療蠱毒,去除風邪。五月、六月採收根部使用,其葉子像桑葉,性溫熱。三月採收的葉子,可以治療瘡疥。

28. 大木皮

生施州。其高下、大小不定,四時有葉,無花。其皮味苦、澀,性溫,無毒。採無時。彼土人與苦桃皮、櫻桃皮三味,各去粗皮,淨洗焙乾,等分搗羅,酒調服一錢匕,療一切熱毒氣。服食無忌。

白話文:

大木皮

大木皮產於施州,樹木高矮、大小不一,四季常青,不開花。樹皮味苦澀,性溫,無毒。全年皆可採收。當地人常用大木皮、苦桃皮、櫻桃皮三種藥材,去除粗皮,清洗乾淨後烘乾,研磨成粉末,等量混合,用酒調服一錢(約3克),治療各種熱毒。服用沒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