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三十 (1)
卷第三十 (1)
1. 卷第三十
(己酉新增衍義)
2. 水英
味苦,性寒,無毒。元生永陽池澤及河海邊。臨汝人呼為牛葒草,河北信都人名水節,河內連納黃呼為水棘,劍南、遂寧等郡名龍移草。蜀郡人採其花合面藥。淮南諸郡名海荏。嶺南亦有,土地尤宜,莖、葉肥大,名海精木,亦名魚津草。所在皆有。單服之,療膝痛等。其方:雲水英,主丈夫、婦人無故兩腳腫滿,連膝脛中痛,屈伸急強者,名骨風。
其疾不宜針刺及灸,亦不宜服藥,唯單煮此藥浸之,不經五日即瘥,數用神驗。其藥春取苗,夏採莖葉及花,秋冬用根。患前病者,每日取五、六斤,以水一石,煮取三斗,及熱浸腳,兼淋膝上,日夜三、四,頻日用之,以瘥為度。若腫甚者,即於前方:加生椒目三升,加水二大斗,依前煮取汁,將淋瘡腫,隨湯消散。
候腫消,即摩粉避風,乃良。忌油膩、蒜、生菜、豬、魚肉等。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它主要生長在永陽池澤和河海邊。臨汝人稱它為牛膝草,河北信都人叫它水節,河內連納黃地區的人則稱它為水棘,劍南、遂寧等郡則稱它為龍移草。蜀郡人會採集它的花來製作藥面。淮南地區則稱它為海荏。嶺南也有這種植物,而且生長得特别好,莖葉肥大,當地人稱它為海精木,也叫魚津草。這種植物各地都有。單獨服用它可以治療膝蓋疼痛等病症。具體方法如下:
用它單獨煮水浸泡患處,一般不超过五天就能痊癒,效果十分顯著。這種藥春採苗,夏採莖葉及花,秋冬採根。患有以上疾病的人,每天取五到六斤,用水一石煮成三斗,趁熱浸泡腳部,並淋在膝蓋上,每天三次,連續服用直至痊癒。如果腫脹严重,可以在上述藥方中加入生椒目三升,加水兩大斗,按照之前的步骤煮取藥汁,淋在患處,隨著藥汁的滲入,腫脹就會慢慢消散。
腫脹消退后,要涂抹粉末并避風,才能徹底痊癒。忌食油膩、大蒜、生菜、豬肉、魚肉等食物。
3. 麗春草
味甘,微溫,無毒。出檀嵎山在川穀,檀嵎山在高密界。河南淮陽郡、穎川及譙郡汝南郡等,並呼為龍芊草。河北近山、鄴郡、名⿱艹睘蘭艾。上黨紫團山亦有,名定參草,亦名仙女蒿。今所在有。甚療陰黃,人莫能知。唐天寶中,因穎川郡楊正進,名醫嘗用有效。單服之,主療黃疸等。
其方:云:麗春草,療因將息傷熱,變成陰黃,通身壯熱,小便黃赤,眼如金色。面又青黑,心頭氣痛,繞心如刺,頭旋欲倒,兼肋下有瘕氣及黃疸等,經用有驗。其藥春三月採花,陰乾。有前病者,取花一升,搗為散,每平朝空腹取三方寸匕,和生麻油一盞,頓服之,日唯一服,隔五日再進,以知為度。其根療黃疸。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道甘甜,性微溫,無毒。它生長在檀嵎山,位於山東高密縣附近。在河南淮陽郡、穎川郡、譙郡汝南郡等地,人們都稱它為龍芊草。在河北靠近山區的地方、鄴郡,它被叫做⿱艹睘蘭艾。上黨的紫團山也有這種草藥,當地人稱它為定參草,又叫仙女蒿。現在各地都有這種草藥。它很有效地治療黃疸,但很多人不知道。唐朝天寶年間,穎川郡的楊正進,一位有名的醫生曾經用它治療過病人,效果很好。單獨服用它,可以治療黃疸等疾病。
具體用法如下:麗春草可以治療因過度勞累、傷了陽氣,轉變成陰黃,全身發熱,小便黃赤,眼睛呈金黃色,臉色發青發黑,心口疼痛,疼痛像針扎一樣,頭暈眼花,想要倒下,還伴有肋骨下有氣塊和黃疸等症狀。這種草藥治療這些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在春天三月採集它的花朵,陰乾保存。如果有以上病症的人,可以取一升花朵,搗成粉末,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三方寸匕,用一盞生麻油送服,每天只服一次,五天后再次服用,根據病情調整服用次數。這種草藥的根部也能治療黃疸。
患黃疸者,搗根取汁一盞,空腹頓服之,服訖,須臾即利三、兩行,其疾立已。一劑不能全愈,隔七日更一劑,永瘥。忌酒、面、豬、魚、蒜、粉、酪等。
白話文:
患有黃疸的人,可以將根部搗碎取得一盞濃汁,於空腹時一次喝完。飲後不久,會排出三至兩次大便,病症馬上就能痊癒。若一劑藥未能完全康復,需等待七天後再服用下一劑,即可永遠康復。飲食上應避免酒精、麵食、豬肉、魚類、大蒜、粉類、奶製品等食物。
4. 坐拿草
生江西及滁州。六月開紫花結實。採其苗為藥。土人用治打撲所傷,兼壯筋骨。治風痹。江西北甚易得,後因人用之有效,今頗貴重。神醫普救:治風方:中,已有用者。
白話文:
生長於江西和滁州,六月開出紫色花朵並結果實。採集其嫩苗用作藥材。當地人用它來治療跌打扭傷,同時還能強壯筋骨,治療風濕病。江西北部很容易就能找到這種植物,後來因為人們使用後發現效果好,現在價格比較昂貴。神醫普救的風症療法中,已經有人在使用了。
5. 紫堇
味酸,微溫,無毒。元生江南吳興郡。淮南名楚葵,宜春郡名蜀堇,豫章郡名苔菜,晉陵郡名水卜菜。唯出江淮南。單服之,療大小人脫肛等。其方:云:紫堇草,主大小人脫肛。每天冷及吃冷食,即暴痢不止,肛則下脫,久療不瘥者。春間收紫堇花二斤,曝乾,搗為散,加磁毛末七兩,相和,研令細,塗肛上,納入。
既納了,即使人噀冷水於面上,即吸入腸中,每日一塗藥噀面,不過六、七度即瘥。又以熱酒半升,和散一方寸匕,空腹服之,日再漸加至二方寸匕,以知為度。若五歲以下小兒,即以半杏子許散,和酒令服之,亦佳。忌生冷、陳倉米等。
白話文:
【性質】此藥味酸,微溫,無毒。源自江南吳興郡,淮南有稱楚葵,春郡有稱蜀堇,豫章郡有稱苔菜,晉陵郡有稱水卜菜。主要產自江淮南方地區。
【用途】單純服用此藥,能治療成人及小孩的脫肛等問題。
【使用方法】收集紫堇草的花朵二斤,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加入七兩磁毛粉末,混合研磨至細,塗抹在肛門上,然後將其塞入。接著,讓人面向前方噴灑冷水於臉上,冷水會進入腸道。每日塗一次藥,噴六、七次,即可痊癒。再以半升熱酒與粉末一撮混合,空腹服用,每天可逐漸增加至二撮,以身體的反應為度。對於五歲以下的小孩,可以將半個杏子大小的粉末,混入酒中讓其服用,效果也很好。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及陳舊稻米等。
6. 杏葉草
生常州。味酸,無毒。主腸痔下血久不瘥者。一名金盞草。蔓生籬下,葉葉相對。秋後有子,如雞頭實,其中變生一小蟲子,脫而能行,中夏採花用。
白話文:
【生長於常州。味道為酸,無毒。主要用於治療長期的腸道痔瘡出血情況。另一個名稱是「金盞草」。這種植物會蔓生在籬笆下,葉片相對排列。秋季後會結果,形狀類似「雞頭」的果實,其中會生成一個小蟲子,脫落後仍能移動,夏天時採收花部使用。】
7. 水甘草
生筠州。味甘,無毒。治小兒風熱丹毒瘡,與甘草同煎,飲服。春生苗,莖青色,葉如楊柳,多生水際,無花。七月、八月採。彼土人多單使,不入眾藥。
白話文:
生長在筠州。味道甘甜,無毒。可以治療小孩的風熱丹毒瘡,與甘草一同煎煮後飲用。春季生長出的嫩苗,莖是青色,葉子狀如楊柳,多生長在近水的地方,沒有花朵。在七月至八月期間採收。當地的人們經常單獨使用它,不加入其他的藥物。
8. 地柏
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黃,狀如絲,莖細,上有黃點子。無花。葉三月生,長四、五寸許。四月採,曝乾用。蜀中九月藥市,多有貨之。主臟毒下血,神速。其方:與黃耆等分,末之,米飲服二錢。蜀人甚神。此方,誠有效也。
白話文:
此藥產於蜀中山谷,河中府也有。根呈黃色,狀似絲線,莖細小,表面有黃色斑點。不開花。葉子在三月生長,長約四、五寸。四月採收,曬乾備用。蜀地九月藥市,多有此藥販售。主治臟腑毒素引起的下血,效果迅速。用法如下:將此藥與黃耆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二錢。蜀地人民對此方非常推崇。此方確實有效。
9. 紫背龍牙
生蜀中。味辛、甘,無毒。彼土山野人云:解一切蛇毒,甚妙。兼治咽喉中痛,含咽之,便效。其藥冬夏長生,採無時。
白話文:
這種草藥產自蜀地。它的味道是辛辣和甜的,無毒。當地的山民說,這種草藥能解所有蛇毒,效果非常好。它還可以治療咽喉疼痛,只要含在口中,就能立即見效。這種草藥一年四季都能生長,隨時都可以採集。
10. 攀倒甑
生宜州郊野。味苦,性寒。主解利風壅,熱盛煩渴,狂躁。春夏採葉,研搗,冷水浸,絞汁服之,甚效。其莖、葉如薄荷,一名斑骨草,一名斑杖絲。
白話文:
【生長於州郊野外。味道苦,性質寒涼。主要功效是解除風邪阻塞,對於熱氣旺盛引起的口渴和狂躁有療效。在春夏時期採集其葉子,研磨後與冷水混合,然後壓榨出汁液飲用,效果顯著。該植物的莖和葉子形狀類似薄荷,又稱為斑骨草或斑杖絲。】
11. 佛甲草
生筠州。味甘,寒,微毒。爛研如膏,以貼湯火瘡毒。多附石向陽而生,有似馬齒莧,細小而長,有花,黃色。不結實,四季皆有,採無時,彼土人多用。
白話文:
生長在筠州。味道甘甜,性寒,微帶毒性。可以磨成膏狀,用來貼敷湯火傷及毒創。它通常附著於岩石,喜向陽生長,外觀類似馬齒莧,細長且長形,開黃色花朵,但不結果實,一年四季都有,採收沒有特定季節,當地人常常用它。
12. 百乳草
生河中府、秦州、劍州。根黃白色。形如瓦松,莖、葉俱青,有如松葉,無花。三月生苗,四月長及五、六寸許。四時採其根,曬乾用。下乳,亦通順血脈,調氣甚佳。亦謂之百蕊草。
白話文:
這種草藥生長在河中府、秦州、劍州等地。它的根呈黃白色,形狀像瓦松,莖和葉都呈青色,像松葉一樣,沒有花。三月開始發芽,四月長到五、六寸左右。一年四季都可以採集它的根部,曬乾後使用。它有下乳的作用,也能通順血脈,調節氣血,效果很好。這種草藥也叫做百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