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九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6)

1. 馬芹子

味甘、辛,溫,無毒。主心腹脹滿,下氣,消食。調味用之,香似桔皮,而無苦味。

唐本注云:生水澤旁,苗似鬼針、菾菜等,花青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花若芹花,子如防風子而扁大。爾雅云:茭,牛蘄。釋曰:似芹,可食菜也。而葉細銳,一名茭,一名牛蘄,一名馬蘄。子入藥用。孟詵云:和醬食,諸味良。

根及葉不堪食。卒心痛,子作末,醋服。日華子云:馬芹,嫩時可食。子治卒心痛,炒食令人得睡。

白話文:

馬芹子味甘辛,性溫,無毒。能治療心腹脹滿,幫助排氣,以及消食。用於調味,香味像橘子皮,卻沒有苦味。

古籍記載,它生長在水澤邊,植株類似鬼針草和菾菜,花是青白色,種子是黃黑色,像防風子。另有記載說,它的花像芹菜花,種子則像防風子,但更扁平更大。還有古籍稱它為茭、牛蘄、馬蘄,葉子細而尖銳,嫩時可食用。其種子可入藥。古人曾記載將其和醬一起食用,味道很好。

需要注意的是,馬芹的根和葉不可食用。若突然心痛,可將種子磨成粉末,用醋送服。另有記載說,馬芹嫩時可以食用,其種子炒食後能讓人產生睡意。

2. 蕓薹

味辛,溫,無毒。主風遊丹腫,乳癰。

唐本注云:《別錄》云,春食之,能發膝痼疾。此人間所啖菜也。今按別本注云:破癥瘕結血。今俗方:病人得吃蕓薹,是宜血病也。又按陳藏器本草云:蕓薹破血,產婦煮食之。子,壓取油,敷頭令頭髮長黑。又煮食,主腰腳痹。搗葉敷赤遊疹。久食弱陽。(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若先患腰膝,不可多食,必加極。

又,極損陽氣,發口瘡,齒痛。又,能生腹中諸蟲。道家特忌。日華子云:蕓薹,涼。治產後血風及瘀血。胡臭人不可食。

衍義曰:蕓薹,不甚香,經冬根不死,闢蠹,於諸菜中,亦不甚佳。

白話文:

蕓薹味辛、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風濕引起的遊走性腫痛和乳腺炎。

古籍記載,春天食用蕓薹,可能會加重膝蓋舊疾。蕓薹是人們常吃的蔬菜。其他古籍記載,它能破除癥瘕(腹部腫塊)、血瘀。民間常用方劑中,病人食用蕓薹,適合血虛的病症。還有記載說,蕓薹能破血,產婦可以煮食。蕓薹的種子可以壓榨成油,塗抹頭髮可以使頭髮烏黑亮麗。煮食蕓薹可以治療腰腳痹痛,搗碎葉子外敷可以治療紅疹。但長期食用會損傷陽氣。

另有記載指出,如果本身就有腰膝疾病,不宜多吃蕓薹,否則病情會加重,嚴重損傷陽氣,導致口瘡、牙痛,還會滋生腹內寄生蟲。道家人士特別忌食。另一古籍記載,蕓薹性涼,可以治療產後血風和瘀血,體臭的人不宜食用。

總而言之,蕓薹氣味不甚濃郁,冬天根莖也不會枯死,可以驅除蠹蟲,但在眾多蔬菜中,其品質不算上乘。

3. 雍菜

味甘,平,無毒。主解野葛毒,煮食之。亦生搗服之。嶺南種之,蔓生,花白,堪為菜。雲南人先食雍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苦。又,取汁滴野葛苗,當時菸死,其相殺如此。張司空云: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應是先食此菜也。

白話文:

雍菜味甘性平,無毒。能解野葛中毒,可以煮熟食用,也可以生搗碎服用。嶺南地區有種植,植株蔓生,花朵顏色為白色,可以當作蔬菜食用。雲南人先吃雍菜,再吃野葛,兩種植物互相抵消,就不會有苦味了。此外,用雍菜的汁液滴在野葛苗上,野葛苗會立刻枯死,它們之間的相剋作用如此明顯。張司空說:魏武帝曾經吃過一尺長的野葛,應該是他事先吃了雍菜的緣故。

4. 菠薐

冷,微毒。利五臟,通腸胃熱,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魚鱉水米即冷。不可多食,冷大小腸。久食令人腳弱不能行。發腰痛,不與鱔魚同食,發霍亂吐瀉。

劉禹錫嘉話錄云:菠薐,本西國中有,自彼將其子來,如苜蓿、葡萄,因張騫而至也。本是頗陵國將來,語訛,爾時多不知也。

白話文:

菠薐性寒,微毒。能促進五臟功能,通利腸胃的熱邪,解酒毒。服用丹藥的人食用它很好。北方人吃肉面後食用可以調理身體,南方人吃魚鱉、米飯後食用可以降火。但不可多吃,以免寒傷大小腸。長期食用會導致腿腳無力,行走困難,腰痛,且不可與鱔魚同食,否則會引起霍亂、嘔吐腹瀉。

據《劉禹錫嘉話錄》記載:菠薐原產於西域,其種子如同苜蓿、葡萄一般,經張騫帶回中原。原本是從頗陵國傳來的,因語音訛誤,當時很多人並不了解它。

5. 苦蕒

冷,無毒。治面目黃,強力,止困,敷蛇蟲咬。又,汁敷疔腫,即根出。蠶蛾出時,切不可取拗,令蛾子青爛。蠶婦亦忌食。野苦蕒五、六回拗後,味甘滑於家苦蕒,甚佳。

白話文:

苦蕒性寒,無毒。可以治療面黃、體虛無力、疲倦等症狀,也能外敷治療蛇蟲咬傷。此外,其汁液可以敷治疔瘡腫毒,能使腫毒迅速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在蠶蛾吐絲期間,絕對不要採摘或損壞苦蕒,以免導致蠶蛾變質腐爛。蠶農也應避免食用苦蕒。野生的苦蕒經過幾次採摘後,味道會變得甘甜潤滑,比家養的更好。

6. 鹿角菜

大寒,無毒、微毒。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熱勞。丈夫不可久食,發痼疾,損經絡血氣,令人腳冷痹,損腰腎,少顏色。服丹石人食之,下石力也。出海州,登、萊、沂、密州並有,生海中。又能解面熱。

白話文:

鹿角菜性寒,無毒或微毒。能治療下焦熱邪、風邪及小兒骨蒸勞熱。但成人不宜長期食用,否則會加重舊疾,損傷經絡及血液,導致手腳冰冷麻痺,損傷腰腎,面色蒼白。服用礦物藥物者食用鹿角菜,可以幫助排出藥物。鹿角菜產於海州,登州、萊州、沂州、密州等地也有,生長在海中。還能治療面部發熱。

7. 莙薘

平,微毒。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冷氣,不可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以上五種(新補),見孟詵、陳藏器、陳士良、日華子。]

白話文:

莙薘性平,微毒。具有補益中焦、降氣、調理脾胃、治療頭痛、以及益五臟之功效。但屬寒涼之物,不可多食,以免損傷元氣。如有腹冷之症,食用則會導致腹痛。其莖灰加水汁液洗滌衣物,能使其潔白如玉。

8. 東風菜

味甘,寒,無毒。主風毒壅熱,頭疼目眩,肝熱眼赤,堪入羹臛,煮食甚美。生嶺南平澤。莖高三、二尺,葉似杏葉而長,極厚軟,上有細毛。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號。(今附)

白話文:

東風菜味甘性寒,無毒。可以治療風毒引起的壅塞發熱、頭痛頭暈、肝火旺盛導致的眼睛紅腫等症狀,適合做羹湯或煮食,味道很好。它生長在嶺南平原和澤地。莖高約一到兩尺,葉子像杏葉但較長,葉片肥厚柔軟,表面有細小的絨毛。它在早春時節生長,因此稱為東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