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5)

1. 雞腸草

主毒腫,止小便利。

陶隱居云:人家園庭亦有此草,小兒取挪汁,以捋蜘蛛網至黏,可掇蟬,療蠼螋溺也。唐本注云:此草,即蘩蔞是也,剩出此條,宜除之。今按:雞腸草,亦在草部下品。唐注以為剩出一條。詳此主療相似,其一物乎?今移附蘩蔞之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雞腸草,平,無毒。

小便利通用藥云:雞腸草,微寒。爾雅云:䘒,䖀𦎪。釋曰:䘒,一名䖀𦎪,一名雞腸草。藥性論云:雞腸草亦可單用,味苦。洗手足水爛,主遺尿,治蠼螋尿瘡,生挪敷三、四度。孟詵云:雞腸草,溫。作灰和鹽,療一切瘡及風丹遍身如棗大。癢痛者,搗封上,日五、六易之。

亦可生食,煮作菜食,益人。去脂膏毒氣。又,燒敷疳䘌。亦療小兒赤白痢,可取汁一合,和蜜服之,甚良。

圖經文具蘩蔞條下。

食療:溫。作菜食之,益人。治一切惡瘡,搗汁敷之,五月五日者驗。肘後方:治發背欲死。雞腸草敷,良。食醫心鏡:主小便利。以一斤於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作粥亦得。博物志:蠼螋溺人,影亦隨所著作瘡。以汁敷之效。

白話文:

雞腸草主要治療腫毒,並能止瀉。

古籍記載,雞腸草常見於人家庭院,孩童會取其汁液黏住蜘蛛網捕捉蟬,也能治療蠼螋叮咬。 但有些古籍認為雞腸草與另一種藥草「蘩蔞」是同一種植物,因此將其相關記載合併。 不同古籍對雞腸草的藥性描述略有出入,有的認為性平無毒,有的認為微寒,還有的認為溫性。

雞腸草可用於治療各種腹瀉。單獨使用時味苦。 它能治療手腳爛瘡、遺尿、蠼螋叮咬引起的瘡瘍,將其搗碎敷於患處即可。 將雞腸草燒成灰加鹽,可治療各種瘡瘍和全身性風丹,紅腫癢痛者,可搗碎敷患處,一日換藥五到六次。

雞腸草也可生食或煮食,有益健康,能去除體內油脂和毒素,也可燒灰敷治疳腫。 它還能治療小兒赤白痢疾,取其汁液一合,加入蜂蜜服用效果很好。

古籍中關於雞腸草的描述,多與蘩蔞的記載混雜在一起。 雞腸草溫性,可作菜食用,有益健康。 搗汁敷治各種惡瘡,五月五日採集藥效最佳。 它也能治療嚴重發背,敷於患處效果很好。 雞腸草能治療腹瀉,可將其與豆豉汁煮成羹或粥食用。 雞腸草汁液還能治療蠼螋叮咬引起的瘡瘍。

2. 白苣

味苦,寒,一云平。主補筋骨,利五臟,開胸膈擁氣,通經脈,止脾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可常食之,患冷氣人食,即腹冷,不至苦損人。產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腹痛。陳藏器云:白苣如萵苣,葉有白毛。

萵苣,冷,微毒。紫色者入燒煉藥用,余功同白苣。[(新補),見孟詵、陳藏器、蕭炳。]

聖惠方:治腎黃。用萵苣子一合,細研,水大一盞,煎至五分,去滓,非時服。外臺秘要:魚臍瘡,其頭白似腫,痛不可忍方:先以針刺瘡上及四畔作孔,以白苣汁滴孔中,瘥。肘後方:治沙蝨毒。敷萵苣菜汁,瘥。孫真人:白苣不可共飴食,生蟲。丹房鏡源:萵苣用硫黃種結砂子,制硃砂。

衍義曰:萵苣,今菜中唯此自初生便堪生啖,四方:皆有,多食昏人眼,蛇亦畏之。蟲入耳,以汁滴耳中,蟲出。諸蟲不敢食其葉,以其心置耳中,留蟲出路,蟲亦出。有人自長立禁此一物不敢食,至今目不昏。

白話文:

白苣味苦,性寒(也有人認為性平)。能滋補筋骨,益五臟,舒暢胸膈鬱氣,通利經脈,止瀉,使人牙齒潔白,頭腦聰明,睡眠減少。可以經常食用,即使是體寒的人食用也不會造成傷害。但產後婦女不宜食用,以免導致腹部寒冷疼痛。白苣的外形像萵苣,葉片上有白色絨毛。

萵苣性寒,微毒。紫色的萵苣可以入藥。其他功效與白苣相同。

萵苣子可以治療黃疸。萵苣汁可以治療魚臍瘡(一種皮膚病)和沙蝨毒。 萵苣不可與飴糖一起食用,否則會生蟲。萵苣也可入藥,用於製作硃砂。

萵苣是蔬菜中唯一從幼苗開始就能生吃的,各地都有種植。但多吃會使人眼睛昏花,蛇也害怕它。若蟲子進入耳朵,可用萵苣汁滴入,蟲子就會出來。蟲子不敢吃萵苣葉,將萵苣莖放置耳中,可引導蟲子出來。有人從小就忌食萵苣,因此眼睛不昏花。

3. 落葵

味酸,寒,無毒。主滑中,散熱。實,主悅澤人面。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陶隱居云:又名承露,人家多種之。葉唯可𩚫(音徵)鮓,性冷滑,人食之,為狗所齧作瘡者,終身不瘥。其子紫色,女人以漬粉敷面為假色,少入藥用。今注一名藤葵,俗呼為胡燕脂。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葉圓,厚如杏葉。子似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孟詵云:其子悅澤人面,藥中可用之。取蒸曝乾,和白蜜塗面,鮮華立見。

食療:其子令人面鮮華可愛。取蒸,烈日中曝乾。挪去皮,取仁細研,和白蜜敷之,甚驗。食此菜後被狗咬,即瘡不瘥也。

白話文:

落葵味道酸,性寒,沒有毒性。能潤滑腸胃,散去體內熱氣。成熟的落葵果實,可以使人容光煥發。落葵別名天葵、繁露。

陶弘景說:落葵又名承露,很多人家都種植它。葉子只能用來做醬,性寒滑利,人吃了它之後,如果被狗咬傷,傷口會潰爛,而且終生不愈。它的果實是紫色的,婦女用它磨成粉敷在臉上,可以使臉色紅潤,但很少用於藥物。現在又稱它為藤葵,俗稱胡燕脂。臣禹錫等人謹按《蜀本圖經》記載:落葵是蔓生植物,葉子圓形,厚實像杏葉一樣。果實像五味子,生時青色,成熟後變黑,各地都有生長。孟詵說:它的果實能使人容光煥發,可以用於藥物。將果實蒸熟後曬乾,和蜂蜜一起塗抹在臉上,馬上就能看到效果。

食療方法:落葵的果實能使人容顏美麗。將果實蒸熟,在烈日下曬乾,去掉果皮,取其果仁研磨成粉,和蜂蜜一起敷在臉上,效果很好。但是吃了這種菜後,如果被狗咬到,傷口就永遠不會癒合。

4. 堇汁

味甘,寒,無毒。主馬毒瘡,搗汁洗之並服之。堇,菜也。出《小品方》。《萬畢方》云:除蛇蠍毒及癰腫。

唐本注云:此菜野生,非人所種。俗謂之堇菜,葉似蕺,花紫色。(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齧,苦堇。注:今堇葵也,葉似柳,子如米,汋之,滑。《疏》云:齧,一名苦堇,可食之菜也。《內則》云:堇、荁、枌、榆是也。本草云:味甘,此苦者,古人語倒,猶甘草謂之大苦也。

孟詵云:堇,久食除心煩熱,令人身重懈惰。又令人多睡,只可一、二頓而已。又,搗敷熱腫,良。又,殺鬼毒,生取法半升服,即吐出。

食療:堇菜,味苦。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結核,聚氣,下瘀血,葉主霍亂,與香⿱艹殭同功。蛇咬,生研敷之,毒即出矣。又,乾末和油煎成,摩結核上,三、五度瘥。丹房鏡源:勒堇灰制硃砂、硫黃。

白話文:

堇汁味甘,性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馬的毒瘡,將其搗碎取汁清洗患處,並內服。堇是一種野菜,出自《小品方》。《萬畢方》記載,堇汁可以去除蛇蠍毒和癰腫。

唐代的註解說:這種野菜是野生的,不是人工種植的。俗稱堇菜,葉子像蕺菜,花是紫色的。 古籍《爾雅》記載:齧,就是苦堇。註解說:現在的堇葵,葉子像柳葉,種子像米粒,洗滌後很滑。《爾雅疏》說:齧,又名苦堇,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周禮·天官·內則》也記載了堇、荁、枌、榆等蔬菜。 本草書記載堇味甘,但這裡說苦,可能是古人說法有誤,就像甘草古稱大苦一樣。

孟詵記載:長期食用堇菜可以消除心煩熱,但會讓人身體沉重懶惰,容易嗜睡,因此只能少量食用一兩頓。此外,搗碎後敷貼可以治療熱腫,還能殺死鬼毒(可能指某些致病因素),生用半升內服,會引起嘔吐。

食療方面:堇菜味苦,主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結核、聚氣、瘀血,葉子可以治療霍亂,與香薷功效相同。蛇咬傷,可以生研末敷於患處,毒液就會排出。此外,將堇菜曬乾研磨成粉末,加油煎熬後,塗抹在結核上,幾次就能痊癒。《丹房鏡源》記載:用堇菜的灰燼來煉製硃砂和硫磺。

5. 蕺(音戢)

味辛,微溫。主蠼(音劬)螋溺瘡,多食令人氣喘。

陶隱居云:俗傳言食蕺不利人腳,恐由閉氣故也。今小兒食之,便覺腳痛。唐本注云:此物葉似蕎麥,肥地亦能蔓生,莖紫赤色,多生濕地、山谷陰處。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關中謂之菹菜。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莖葉俱紫赤,英有臭氣。孟詵云:蕺菜,溫。小兒食之,三歲不行。

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不可食。日華子云:蕺菜,有毒。淡竹筒內煨,敷惡瘡,白禿。

圖經曰:蕺菜,味辛,微溫。主蠼螋溺瘡。山谷陰處濕地有之。作蔓生,莖紫赤色。葉如蕎麥而肥。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然不宜多食,令人氣喘,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素有腳弱病尤忌之。一啖令人終身不愈。關中謂之菹菜者是也。古今方:家亦鮮用之。

經驗方:主背瘡熱腫。取汁蓋之,至瘡上開孔以歇熱毒,冷即易之,瘥。

白話文:

蕺菜味辛,性微溫。可以治療蠼螋(一種昆蟲)叮咬引起的瘡和尿液引起的瘡,但吃太多會讓人氣喘。

古人認為吃蕺菜對腳不好,可能是因為它會阻礙氣血運行。小孩子吃了之後,腳就會痛。蕺菜的葉子像蕎麥,生長在肥沃的土地上,莖是紫紅色的,多生長在潮濕的山谷陰暗處。南方的人喜歡生吃它,關中地區的人則把它當作醃菜。它的莖葉都是紫紅色,花有臭味。吃太多會導致虛弱,損傷陽氣,消耗精髓,不宜多吃。 用淡竹筒煨熟後敷在惡瘡或白禿上也有療效。

總之,蕺菜味辛性微溫,可以治療蠼螋叮咬和尿液引起的瘡,但生長在潮濕的山谷陰暗處,莖紫紅色,葉子像蕎麥但較肥厚。南方人喜歡生吃,但不能多吃,否則會氣喘、虛弱、損傷陽氣、消耗精髓,尤其腳弱的人更要忌諱,甚至少量食用都可能造成終身不愈的後果。關中地區的人稱它為菹菜。古代和現代的醫方都鮮少使用它。經驗表明,它的汁液可以敷在背上熱腫的瘡瘍上,待瘡瘍自行潰破排出膿液後再更換藥汁,直到痊癒。